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5-0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中药炮制学是一门连接传统和现代、饮片生产和中医临床的学科,处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

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阐述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关键问题。通过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的总结,结合当前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的需要,凝炼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中药炮制学科是一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与饮片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药炮制学科只有紧密与饮片产业相结合,为饮片产业的发展服务,解决饮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学科才有可能发展,其研究成果才可能实现更好的转化。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充分认识本领域研究的特殊性,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饮片;传承与创新;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中药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发布了进行中药标准化行动的决定。炮制学科和饮片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般的发展机遇和钻石般的考验。炮制学科和饮片产业的科研创新及其发展目标的确立,是中药炮制学科和饮片产业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如何创新是摆在炮制和饮片研究领域广大同仁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点建议,供业内专家讨论,以得到补充完善。

1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科研创新

近20年来,在老一辈炮制专家的呼吁下,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逐步加强了对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的重视,先后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立项进行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科学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炮制及饮片研究领域先后立项数10个科研项目。通过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在炮制及饮片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科研及产业创新体系框架逐步形成。笔者围绕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行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

1.1科研思路创新 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行业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大成果的关键在于研究思路的创新。以往的科研项目大多由科研人员提出建议,再由相关管理部门审议立项例如已开展的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其研究思路是在实验室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通过饮片企业的“验证”而实现规范化。由于所谓的工艺“优化”主要依据一两个主成分的含量来进行,除毒性成分外,基本上是含量越高越好,与饮片炮制原理及其临床功效的相关性不强,优化的科学依据不足。因此优化的结果往往与饮片企业的实际生产相差甚远,科研成果不能用于生产实践,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进一步转化,造成一定的科研资源浪费。炮制学科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科研项目必须根据生产实际而设立。炮制科研的目的是解决饮片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研究内容也应该根据饮片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而定。对于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认识问题、诠释其科学内涵,并在诠释内涵的基础上来规范饮片生产工艺、制定更为科学实用的饮片质量评价标准。

1.2科研方法创新 就本领域的研究方法而言,应该基于传承传统炮制理论、炮制技术,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仪器设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炮制原理、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炮制原理的研究应该是诸如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重点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来剖析炮制原理,认识炮制目的。只有在充分认清炮制原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利用这些多学科综合分析的炮制原理来指导炮制工艺的规范化。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饮片生产的“过程控制”,也研制了许多用于饮片生产过程质量监测控制的仪器设备。但由于饮片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复杂性,目前任何一种仪器都无法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面对这一客观问题,炮制科研及饮片生产者也将思路从“控制过程”转变为“控制中间品”,因此,最近人们又转而强调标准问题,注重组成炮制过程的每一个工艺环节产品(包括中间品)的质量,通过对每一环节中间品的质量控制形成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饮片产品,即将实施的“中药标准化行动”项目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立项的。笔者认为,研究方法的创新应注重过程产品(包括中间品)质量检测方法的创新。

1.3中药炮制理论创新 炮制理论的创新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关炮制理论的创新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炮制化学”“化学炮制”等理念,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药炮制原理进行新的阐释,但如何将其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并正确地指导饮片的生产,还需要系统的研究与论证。特别是“化学炮制”,如果只是单纯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炮制结果的可行性,而采用非传统的方法去实现这一结果是不可取的,有可能会背离传统中医药理论同样。同样,“炮制配伍”和“配伍炮制”等概念的提出也是对中药配伍理论及辅料炮制作用的一种诠释,算不上“新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因此使科学工作者对科研问题的认识和阐释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利用片面的认识片面地追求某种结果则更是缺乏科研的客观性和严谨性。因此,炮制理论的创新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传统炮制理论逐步认识的创新,绝对不能创造一个“新理论”。

1.4中药饮片深加工产品创新 近年来,随着大众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有关饮片产品的创新也有快速发展的趋势,业内有关“新型饮片”的概念和观点不断涌现。如何界定“新型饮片”,必须首先从“饮片”的定义来说明这一问题。什么称之为“饮片”?《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中对“中药饮片”作出了明确的定义:“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其本质是突出中药饮片作为处方药品的法定特性,明确规定中药材必须先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制成相应的中药饮片,才能作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或中药制剂生产的原料药。随之是如何定义“炮制”的问题,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根据“炮制”及“饮片”的定义,实质上是一个限定了“新型饮片”的创制。目前的“微粉饮片”、“配方颗粒”、“提取物”以及最近提出的“即食饮片”均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新型饮片”,而只能是中药饮片深加工的新型产品。进行饮片深加工产品的创新研究是中药炮制及饮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科学工作者特别重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各级管理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2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展望

围绕着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的目标,从饮片生产模式的变革生产及检测设备的革新改造、饮片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的创新、信息化饮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入手,建立饮片区域性专业化生产模式、完善饮片标准化生产设备及质量过程监测系统、基于炮制原理建立具有个性特色的饮片质量评价方法、融通饮片质量和身份证信息管理体系,从而构建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体系,是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实现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化、区域性专业化、集团规模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可控化的全新产业发展模式 中药饮片行业必须改变“多小散”的产业现状“多小散”的生产模式既不利于生产工艺的规范化,更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创新;同时,也不利于饮片生产过程和市场流通的管理,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稳定中药临床疗效的一大障碍。因此,实施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化、区域性专业化、集团规模化的全新发展模式,全面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可控化是构建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

2.2实现中药饮片质量评价个性化及饮片规格分级管理模式 每一种中药饮片必须具有其专属的质量科学内涵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必须以传统经验为基础。但由于外观做假可以以假乱真、原料药材培植脱离传统环境,传统的饮片质量经验评价方法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应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实现代科学评价技术,建立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饮片质量评价方法,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饮片质量评价模式。同时,进一步对饮片质量实施分级管理,逐步实行饮片条码身份证识别和注册标准管理。实现饮片优质优价,规范饮片营销市场,有效促进中药饮片行业的有序、快速发展,同时,为中医大夫正确、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中药饮片临床的安全有效。“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是中药现代化行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可是,口号喊了多少年,至今都没有真正找到中药标准的“国际轨”在哪里,这国际轨似乎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而言,对于中药的认识是等同于天然药物的,是完全没有中医理论指导的,因此其对于中药的标准也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而在中国,中医药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基础,今后要做的就是利用先进的新的科学技术去阐释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并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众所周知,判断一种药物的好坏和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其疗效。邓小平先生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药物也是一样,不论中药西药治好病就是好药。不要一味迎合国际标准,应为中药制定具有中药特色的质量标准

2.3实现中药饮片营销网络信息化 国家尽早制定和落实中药饮片优质优价政策是饮片产业健康高速发展的关键。有了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才能将饮片生产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这就需要积极推进饮片“身份证”注册管理,构建中药饮片产品完整的质量溯源体系,形成中药饮片质量与营销网络的相互支撑,完善的营销网络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国性完善的饮片产品营销系统。

2.4实现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常态化 目前,国家虽然将中药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目录,而实质上,在人们的意识中,中药饮片还停留在“农副产品”的范畴。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使饮片的质量始终停留在不稳定的状态之中。饮片质量问题一直是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顽疾,同时也制约了饮片产业乃至整个中药行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是传统的饮片生产模式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协调因素。目前,除少数饮片生产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外,多数企业仍然处于规模小、饮片品种多而杂的生产状态,有的甚至是“只走货,不生产”,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购销饮片商品。因此,饮片市场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极为严重。不正当的竞争严重伤害了企业“保质创新”的积极性,阻碍了饮片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虽然出台多项政策和管理办法,但混乱无序的生产状况使许多管理措施得不到真正的落实。饮片生产企业的CMP管理流于形式,“先过严、后混乱”。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必须科学化、常态化,科学的常态管理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5科研项目必须从生产实践中来,研究成果有效地服务于生产实践 中药炮制领域研究项目的立项,必须从饮片行业的需要出发。这就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根据行业的需求,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立项建议。同时也要求相关部门重视科研一线人员的建议,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组织项目立项及申报评审专家中,科研一线专家应占有优势比例,尽可能避免“分标”现象的发生,杜绝科研腐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在相应的法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审程序、方法,同时,积极发挥各级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是优秀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的保障。

总之,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要求本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但由于本领域研究的特殊性,这种创新必须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中药炮制学科是一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与饮片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药炮制学科只有紧密与饮片产业相结合,为饮片产业的发展服务,解决饮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学科才有可能发展,学科的研究成果才可能为饮片产业所用。

作者:肖永庆 李丽 刘颖 麻印莲 于定荣

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中药炮制产学研过程中“双重思维”的实践

[摘 要]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连接传统和现代、饮片生产和中医临床的学科,处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全国中药炮制学科的中坚力量,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蔡宝昌教授是我国中药炮制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践行者,在探索中药炮制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中,创新性地将中医药传统思维和现代科学思维融合,并引入中药炮制产、学、研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中药炮制专门人才,科研成果显著,极大的促进了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中药炮制;双重思维;学术思想

[基金项目] 2017年度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

[作者简介] 李 林(1978—),男,江苏淮安人,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炮制学研究;陈志鹏(1978—),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其具体的方式有形象思维、演绎思维、归纳思维、联想思维等。中医药学的思维模式,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一系列基本理论。因此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充满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类比思维、辩证思维、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元气及暗示、简洁、联想学说。而现代西医的思维方法,则沿用笛卡尔的治学方法,就是把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个分开解决后,再考虑大问题。两种思维方式可以说各有长处,但作为一个现代中医药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传统中医药和现代西医的“双重思维”,因为传统中医药思维是理解、学习、传承中医药的根本,而现代西医是从微观层面逐步揭示人体的秘密,这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创新,以及理论的阐释提供了契机。

蔡宝昌教授是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多年来,在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和传承领域,潜心研究,致力于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引导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

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基本的研究问题,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炮制,同仁堂的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做了很好的诠释,那就是如何生产出优质的饮片,以满足中医临床乃至患者的需求。针对这一基本问题,蔡宝昌教授认为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一套解决方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依然会产生新的问题,而近现代进入中国的西方医药理论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解决中药炮制基本问题上,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只有做好两个理论体系的融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炮制学的内源性发展。作为现代中药炮制从业人员,无论是在生产、教学还是科研领域,均需具备传统和现代的“双重思维”,才能更好地保证中药炮制的学科发展、技术传承与产业繁荣。基于以上观点,蔡宝昌教授在中药炮制的产、学、研中进行了大量实践,促进了产学研的贯通,双重思维的融合,增强了学科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中药炮制传承和教学中“双重思维”的运用

蔡宝昌教授认为中药炮制的传承是基础、是手段,而其目的是创新、是发展,因此,在中药炮制的传承、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双重思维的应用。虽然中药炮制技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承和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特色传统炮制技术散布于各种医书、方书,以及各家中医药传统老字号、各个老药工手中,诚然这些炮制技术有精华也有糟粕,但蔡宝昌教授认为以现在的研究水平,尚不能准确分辨出精华部分,加之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很多炮制品种和炮制技术面临断代的危险,因此对于这些品种和技术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广地收集、整理与归纳,而且在抢救、保护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方法,如在创办南京海昌药业的过程中,特邀江西老药工叶伟民老师作为顾问,在企业中传承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而在建设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时,则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中药炮制的人、事、物进行保护和保存,如通过视频制作技术,将传统藏药——赛太的炮制过程,进行细致的拍摄;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络数据库,对传统的炮制文献,特别是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的文献,进行电子化贮存,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对其中的炮制相关内容进行智能分析。

对于传承的内容,则应审慎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双重思维”,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药理论的双重印证下,决定取舍。如在炮制传统饮片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物采用硫熏的方法进行加工,虽然可以起到防虫、增白的效果,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其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仅百年左右,且无中医药理论支持,而通过现代的分析研究发现,硫熏后反而会增加有毒、有害物质[1],对于这种炮制方法,应尽量摒弃;相反的,如人中黄这味饮片,虽然其炮制过程复杂,炮制辅料污秽,但其炮制历史沿革清晰,药性明确,方证互应,且通过现代研究发现,不但其疗效确切,炮制各环节的目的也很明确,对于此类品种和方法要重点传承;更多的像鳖血柴胡、尿泡马钱子等,虽有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支撑,但现代炮制机理不明晰的品种,则应抓紧进行基础研究。

对于传承的方式,无论是跟师模式还是院校模式,都有可取之处。蔡宝昌教授通过一对一的研究生培养、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等不同方式,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言传身教,传承精湛的技术、博大精深的理论,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培养了一批批中药炮制的接班人,活跃在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及生产的各个领域。前述提到的叶伟民老师,也在企业中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技术传承,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而院校模式的优势在于受众更广,更容易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技术[2],如蔡宝昌教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传统炮制和现代饮片生产的区别。另外,蔡寶昌教授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中药炮制学”网上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普及中药炮制知识,扩大中药炮制的影响。这一项项举措,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中药炮制的传承,而且有效地推进了中药的现代化[3]。

二、中药炮制科研中“双重思维”的运用

蔡宝昌教授认为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和中药炮制工艺的研究是整个中药炮制学科、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但这两方面的研究,均需建立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在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过程中,既要“继往”,也要“开来”,要重视对传统文献的研究,首先从历史上正本清源,明确其原始意图,以及后续演变,继而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中医临床验证那些效果有目共睹的古老炮制方法、炮制品种,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的技术和方法,明确作用的环节,阐明作用的机制。如通过对马钱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的炮制方法,多为砂炒、油炸等高温加热的方法,因此推测其解毒的机理与炮制温度密切相关,进而利用现在成分分析的方法,发现其炮制机理主要是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等生物碱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变为它们的异型结构和氮氧化物,转化成的生物碱毒性小,并且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从而降低了毒性[4],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在开展山茱萸炮制机理研究过程中,抓住传统文献和临床验证的蒸制后补益肝肾的作用明显增强,发现山茱萸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降解及脱水反应,从而引起了其中多糖结构及组成发生改变,并且得到了使山茱萸在炮制后补益肝肾作用增强的物质基础[5]。

古代炮制学专著《修事指南》中有这样一句话: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充分体现了饮片质量对临床疗效的重要性。中药饮片质量的标准化是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也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前提,因此,蔡宝昌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了诸如醋五味子[6]、盐杜仲[7]等大量饮片的质量标准,推广了整体性评价中药饮片质量的指纹图谱技术[8],推动了《中国药典》中饮片质量标准单列等大量的工作。但他认为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思考。首先,如何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与传统炮制理论相结合。如黄连用吴茱萸汁制后,其苦寒之性降低,而用胆汁制黄连,其苦寒之性增加,在建立黄连的质量标准时就要充分考虑其传统炮制理论。想要建立符合传统炮制理论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就需要深入了解炮制的历史沿革,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建立更加合理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其次,如何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与炮制机理研究相结合。中药饮片经过炮制后,其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组成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其药性及临床疗效发生改变。只有在明确炮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再次,如何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与药效物质研究相结合。药效最能体现出药物质量优劣,蔡宝昌教授的实验室对部分中药饮片效应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如山茱萸酒蒸后补益肝肾的作用增强,山茱萸经过炮制其颜色由红色变为黑色,推测可能是环烯醚萜苷发生水解和氧化。研究发现炮制后含量增加的5-羟甲基糠醛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因此选择5-羟甲基糠醛等一些成分作为山茱萸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建立了更加全面的山茱萸饮片质量标准[9]。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记载: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体现了炮制程度的重要性,炮制工艺决定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只有建立规范的炮制工艺,才能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对于炮制工艺的研究,更需要在继承先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因为现代的炮制生产,不同于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均需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车间完成,只有优化符合现代工业的炮制工艺,才能生产出质量可靠的饮片。蔡宝昌教授提出目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原药材等级规格差异导致炮制工艺难以统一、评价指标不同导致炮制工艺参数存在显著差异、炮制设备性能差异导致工艺参数有差异、炮制程度的不同导致无法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生产批量不同而使工艺参数不同,以及临床用药的不同导致工艺改变。针对这些问题要传承并创新特色炮制工艺,在炮制机理上优选中药炮制工艺,应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及设备来满足现代饮片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并且推动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一体化,降低中药饮片有效成分的损失。想要生产优质的中药饮片,就必须建立稳定、可控、全程可追溯的炮制工艺体系。

三、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中“双重思维”的运用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基于中药饮片产业的学科,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中药炮制学科良性发展的基石和保证。蔡宝昌教授除了进行中药炮制机理、饮片质量标准等科学研究,来促进饮片产业的发展,还直接躬行其中,通过“双重思维”的运用,引领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2013年,蔡宝昌教授组织全国中药饮片及炮制设备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贸易商、医疗机构及相关行业协会的同仁,组建了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药饮片及生产设备协同创新联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中药饮片及生产设备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中药饮片及生产设备的全国公平贸易,同时采取共同行动,推动药材来源基地化、炮制工艺规范化、炮制机械现代化、质量控制客观化、检测手段科学化、饮片质量标准化、标准规范专业化、计量包装规格化。

针对中药饮片市场的混乱现状,患者和中医临床对优质饮片的渴求,蔡宝昌教授亲自组建了南京海昌中药集团,并担任董事长,不但将其建设成为中药饮片的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还将其打造成为中药炮制传承和创新平台。如集团在蔡宝昌教授的领导下,利用自身拥有的产业链优势,展开攻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了智能化炒药机、智能化润药机、智能化炙药锅和智能化煅药炉等系列智能化炮制设备,以及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获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同时,利用企业处于生产第一线的优势,通过聘请老药工驻厂进行技术指导、开发特色中药炮制品种、建设传统中药炮制数据库等方式,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和文化。

中药炮制是一个饱含传统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宝库,同时也是一座连接传统和现代、生产和临床的桥梁,为了将其继承好、发展好,蔡宝昌教授在将中药炮制产学研三面融会贯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双重思维”,使这一门古老的学科,继续迸发出璀璨的生命力,为整个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身为年轻的从业者,在继承和创新传统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应当传承蔡宝昌教授的精神和思维,同时具有传统和现代的技术方法、研究模式,才能更好地发展中药炮制,造福社会与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裴科,蔡皓,刘晓,等.川芎硫磺熏蒸前后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2015,38(7):1393-1399.

[2]祖强,蔡宝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2-63.

[3]李伟东,吴皓,陆兔林,等.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3):29-30+32.

[4]蔡宝昌,何亚维,张永清,等.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4(3):169-171.

[5]陆艳,张雨霏,杨光明,等.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的红外光谱与美拉德反应[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9-82.

[6]张莹,毛春芹,陆兔林,等.醋五味子饮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12,34(12):2399-2403.

[7]吕志阳,狄留庆,赵晓莉,等.盐杜仲饮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材,2010,33(1):30-33.

[8]李林,殷放宙,陆兔林,等.基于改良距離系数法的醋芫花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15,38(6):1168-1171.

[9]秦昆明,蔡宝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3):519-525.

作者:李林 于银萍 王敏 陈志鹏

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导入法在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采用导入式教学法,以问题、故事、场景、多媒体和录像等常见导入式教学法,结合《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实际中的蜜炙法为举例,分析了这种教学法对该课程教学的影响,以便为本课程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导入法 教学法 中药炮制学 蜜炙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4-12-19)。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行为方式,开展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导入式教学法主要是引用案例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1]。实质上教师在课堂上,是以导演和激励者的身份出现,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突破传统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与学方式。《中药炮制学》是我国医学教育中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形成的基础是建立在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而形成的[2],具有实践操作性、学以致用等不同其他课程的典型特点。该门课程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要使学生掌握我国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探讨《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1.基本情况

早在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就提倡案例教学法,其采用的是以教学情景案例法为主[3],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讨论的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教学方法才得到师资育科的重视。而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才对导入式教学法给于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导入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即学生可通过课堂导出一个案例,借于发散式思维,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便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这对于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尤为适宜。《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关于制药工艺的学科,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应用性科学[4]。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着重点在于,学生对传统中药炮制技能的把握,通过实践和理论教学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掌握常见的中药炮制操作技能,培养其科研及开发应用的能力,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可见,中药炮制课程教学,如果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就目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2.分类与应用

2.1 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教学过程中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应用最普遍、操作最简便的一种教学法[5]。教师可通过“投石问路”等方式,逐步引入本节课堂主讲内容。通过有选择性的提问,既能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顺其自然导入新内容。如蜜炙法教学,教师可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中药炮制法有哪些?什么是火制法?什么是水制法?什么是水火共制法?什么是炙法?什么是蜜炙法?这些炮制方法有什么特点呢?问题的选择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承上启下、温故求新,提出的问题涵盖面广。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进而顺利的引导本章节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

2.2 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课堂携带手机的学生,为数众多,采用“激进的”方法,强行上缴手机而施行课堂教学管理,势必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6]。如果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故事导入法的教学方式,讲一个与课程有关的、新颖性的典故,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如在本课堂教学“蜜炙法”中,先给学生展示蜂蜜特征,再告诉学生蜂蜜具所有哪些主要作用。待得到学生会积极配合回答后,再提出药材经蜂蜜制后具有什么作用?哪些药材需要经蜜炮制呢?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激活了,有的甚至挣抢着要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接下来,就是告诉学生蜜炙药材的量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火候等事项。这样对于蜜炙法的教学内容,基本有较全面的认识。由此完全可以进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2.3 多媒体导入法

目前,多媒体教学是中药炮制课程的主要应用手段。授课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呈现出精美的PPT等多媒体课件,即可将课堂主讲内容展现开来。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很乐意接受的。并且,从心理学角度,学生愿意关注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精美多媒体课件。可见,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目前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同样,中药炮制课堂中,许多教学内容均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展现出来[7]。如蜜炙法,通过多媒体修饰,点击蜜炙课件,图片显示出蜜的炼制过程,以及需要采用蜜炙的常见药材。每一张制作的精美图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启示作用。如果把动漫添加到多媒体中来,并且不断展现出蜜炙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精致图片,学生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教学效果,势必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2.4 场景导入法

场景导入法,采用模拟仿真场景的方式来导入课堂的这种教学方式。场景导入的效果是给予中药炮制课堂真实场景,使学生寓教于快乐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能更好的体现教育的艺术性,即让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姿态,使他们喜欢授课教师所讲的内容[8]。这就要求场景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要事先有一个较为周密的设计。如以我校中药炮制课堂教学内容为例,场景导入法,可以采用我校传承中药炮制实训场景,即“惟仁堂”, 展现的是传承炮制实训场景,再把蜜炙药材倒入炒制锅里,通过场景教学方法,来模拟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遇教于情景之中,不仅把课堂教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能从实地场景感受到学习炮制的乐趣。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懒散或厌学情绪。

2.5 录像导入法

课堂中所制作的录像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对模拟炮制加工场景,产生连续性联想思维和连贯性动作。录像中的内容,可以是授课教师预先录制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借鉴于其他教学视频。如蜜炙黄芪,录像中不仅有操作人员进行蜜炙药材的动作,还可以在炮制过程中,伴有的声色、人物形象表情等内容。在经过加工炮制后,蜜炙黄芪前后对比的颜色,以及药材形状进行比较,在视频中寻找炮制前后差异,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幻想,授课教师此时可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加以形象比拟,在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的同时,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并可以结合教学中主要讲的内容如动作姿态等[9],进行画面静态播放,会使他们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一些直观形象的具体特点。录像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观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视听结合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导入情景炮制实训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把传统炮制蜜炙方法,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视频教学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对本课题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会以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投入进去。

3.展望

现行课堂教学方法较多,目前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法、情景法、演示法、练习法、探究法、讨论法和参观法等[10]。但案例教学法,也是目前应用甚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课堂是学生对于教师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学生如何用最简便的方式掌握教材内容。在现有中药炮制教学方法中,尽管采用的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并已取得了很大成效[11]。可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的中药炮制课程教学模式调查时发现,多数院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数局限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内容,也以常规炮制方法为主。对于具有特色品种的传统技术,教学过程中并不常见。尤为突出的是,本课程中的教师队伍,具有双师型师资的人才较少。学校在聘请这类老师,可能因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如资金、住宿条件、教学条件、人事编制关系等,致使学生对某些传统特色的炮制技术掌握的还不够全面,甚至有些技术面临消失之危险[12]。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模式缺乏创新,难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因此,在《中药炮制学》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幸星,谭鹏,李飞.中药炮制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6(2):58-60.

[2]宋马林,金露,余华银. 案例教学法述评:基于文献统计的视角[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121-122.

[3]武亚军,孙轶. 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 新华文摘,2010,3(1):130-135.

[4]李键.《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初探[J],改革创新,43-44.

[5]万猛,李晓辉.问解案例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4,3:73-79.

[6]叶喜德,钟凌云,张金莲,龚千锋,张建康. 基于“樟建帮”传统炮制对中药炮制学课程教改的启示[J],新校园,2015,378(11):73-75.

[7]张慧芳.以学生为本实现中药炮制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49-50.

[8]靳丽梅,苏伟良.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蜜炙法[J],教育科学,2009,150.

[9]马莉,王满元,仇峰,等.MOOC对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的启示与借鉴[J], 中医教育,2015,34(5):40-42.

[10]高慧.中药炮制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J],创新教育,2015,11(3):167-169.

[11]戴传勇,周媛,黄少军,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创新,2016(1):144-145.

[12]孙立艳.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北方药学,2012,9(1):60-77.

作者简介:

叶喜德(1977.01-),男,汉族,江西省余干县人,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钟凌云,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炮制研究。

作者:叶喜德 叶耀辉 祝婧 于欢 龚千锋 钟凌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本核算下绩效考核论文下一篇: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