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2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实验校本课程是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有效弥补和丰富了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开发和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极大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实验论证能力。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篇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但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球化学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整合课程体系,紧扣学生个性做好教学,积极探索出和双一流建设相契合的教学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地球化学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地球化学;教学改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04

双一流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总体目标是推进国内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院校优势学科跨入世界一流行业,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培育顶级专业人才、提高科研水平、构建世界一流师资教育队伍以及推进科研成果和国际间的交流。深度剖析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关键在于培育跨领域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及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综合型人才[1]。因此在双一流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地球化学课程需要积极做出课程教学体系转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学习需要,在全面灌输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打造出真正的一流学科[2]。

一、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占据教学主导

就当下地球化学课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主导还占据较大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知识应用水平十分不利。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尤其是在大学课程本身就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难以达到打造高水平地球化学课程的目标,一流课程的建设更加无从谈起。

(二)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偏差

随着双一流建设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展开课程改革,但是高水平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许多地球化学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学习认知和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学生创新思维受到限制

由于课堂主体倒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地球化学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颠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双一流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且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地球化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不爱思考,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极大限制。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地球化学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做出创新,进而形成完整的学科发展体系,让地球化学课程教育的发展更加快速和稳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全面步入信息化的今天,要做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3]。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时代,培养新型创新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主旋律,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主力,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前提,构建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的根本要求。双一流建设中为提升高校竞争力,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到首位并且渗透到每一堂课程当中。通过教学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能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加注重实践知识的培养。

(三)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现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需要跟环境科学、旅游管理、仪器分析等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传统的地球化学教学方式已经相对落后。地球化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改变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根据学校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需求的知识型专业人才。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重塑师生地位

总结当下地球化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流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转变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传统的地球化学教学是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绝对主导者和学习的中心环节,这样一种绝对主导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受到双一流教学改革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关系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在新教学体系当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组织上的主导,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除了针对地球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深刻全面的讲解,还在此基础上利用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授课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教师为组织上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进而极大地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紧扣学生的个性需求

传统地球化学教学难以满足全部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最终因为学生的基础水平不相同导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无法真正进行因材施教,也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受到限制,并对一流课程下的地球化学教学改革造成一定阻碍。因此,這一模式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不容易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人才。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师要借助于课堂、头脑风暴等教学手段全面追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知识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学生所需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并通过视频、文献材料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存在,进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汲取,更好地达到高层次的融合,有力地促进地球化学课程改革,为一流课堂建设打下基础。

(三)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

双一流背景下的地球化学课程改革需要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就业方向,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课程体系。在桂林理工大学地球化学课程体系建设中,参考了中国地质大學(武汉)、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建设模式,同时结合学院学生生源特点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课程改革。现在地球化学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综合考量,统筹规划,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课程。目前,地球化学课程上机实验课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目前的授课内容包括五部分:Geokit、Geoplot软件主量元素处理,Geokit、Geoplot软件微量元素处理,CorelDraw软件操作方法,Endnote软件操作方法,Isoplot软件操作方法。

此外,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双一流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地球化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院通过整合资源,将不同高校毕业的地球化学专业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力图打造出符合双一流建设的专业团队[4]。

(四)注重课程整合

地球化学课程需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思路,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方向设置授课内容,现在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好两方面的整合。一是将地球化学授课知识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科学等课程知识相融合,成为一门新的综合课程,有力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目前授课内容已经添加了环境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分析地球化学等内容。二是整合地球化学课程,将教材中原有的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删除,例如“地质体同位素年代学”“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本科生授课过程中可以简单介绍概要,不需要详细讲解。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时代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比如近几年出现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慕课(MOOC)。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诞生的新型在线课程教学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播,让知识具备分享和协作精神,是由单人组织和发布、能在互联网上观看的开放性课程。双一流背景下的地球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以上教育平台,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有效促进地球化学课程体系改革。

此外,智慧教育平台的出现也为地球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利用网络、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新技术,实现对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的整合,让这些资源能够在网络上实现共享,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达到培养创新智慧型人才的目的[5]。

四、结语

当前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中,地球化学课程比较重视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针对当下地球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创新型思维受限的现状,加快地球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总结地球化学课程的得失,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通过扭转师生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转变教学体系,全面促进地球化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费光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优化[J].科学咨,2019(33):100.

[2]张青伟,刘莹红,姜子琦,皮桥辉,文美兰,胡云沪,高文.现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的《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改革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47.

[3]刘青,李静,陆丽娜,张雷.地球化学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4):137.

[4]吴柯,王贤敏,杨叶涛.浅谈大数据时代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7(46):271.

[5]侯青叶.不同高等学校“地球化学”课程教学综合对比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9(3):46.

作者:李双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篇2:

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

[摘要]实验校本课程是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有效弥补和丰富了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开发和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极大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实验论证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设计策略;开发实例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福安市中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中学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AJKT2020029)的阶段研究成果。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受学生的喜欢。本文就针对如何理解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明确开发价值、开发设计的实践策略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概述

化学绿色实验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制造和使用相关的化学产品,重视认识所利用的化学原料和产品可能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尽可能地降低或有效消除其污染副作用,从而促使化学实验实现零排放、零废料、零污染。化学绿色实验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倡导的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积极的社会责任素养,能激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方法,习得技能,获取化学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念。化学绿色实验具有原料经济性、应用可再生材料、有效防止废物废料产生等鲜明的特点。围绕“绿色实验”设计、编制化学校本课程,主要有选修校本课、课外兴趣小组校本课等形式。通过开发、设计多样丰富的化学校本课程,更好地呈现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特色,同时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主要结合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化学热点问题,以研究学习、探讨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适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一)丰富化学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学校特色,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内容的课程设置,是对国家化学实验课程的进一步细化和提高。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不仅能展现学校对国家化学课程的贯彻落实状况,还能展现自己学校的科技人文教育特色。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励个性学习发展

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化学教育的独有特色,并根据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习活动,这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化学实验课的办学特色、优良传统等多方面的特征而开发的课程,能更契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提升实验论证能力,理解化学发展本质

通过开发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优化设计实验论证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论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实验水平,真正领悟化学科学发展的本质。

(四)活化化学实验知识,培育绿色环保素养

在化学绿色实验校本教学中,通过构建化学实验校本课程,能增强化学学科与物理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每一门学科发重要价值,学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各种科学知识,提高化学实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励学生积极树立绿色环保的正确观念,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

(一)优设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是在国家化学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必须坚持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为基础,進一步丰富实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实验校本课程探索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在构建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内容时,要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国家制定的化学实验标准课程中,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空气、水、溶液、铁等物质做了较详细的讲解,教师要在开发设计实验校本课程时,结合学校的实验室对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绿色实验兴趣的物质性质做出进一步的补充,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化学物质用途的探索认识。

(二)创设化学绿色实验趣味探究活动

根据初中生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精心开发设计化学绿色实验趣味探究活动,注重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探究思路等,有助于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实验设备,激发学生化学绿色实验探究兴趣,促进对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化学绿色实验设计方面,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只涉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两个实验,教师则可以结合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教学的具体计划,安排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生动有趣的实验,通过开展“指导制作叶脉书签”、“利用化学试剂将白花变为蓝花”、“空杯生烟”、“烧不断的棉线”等趣味性的探究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索兴趣,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通过通过校本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巧设生活化化学绿色小实验项目

生活化是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在开发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原理为出发点,巧妙开展设计小实验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例如,在“烧不坏的手帕”小实验中,引导学生先将浓度为60%的酒精倒进碗里,然后将手帕浸泡到酒精里,之后取出手帕并将其拧干;接着用清水将自己的手洗干净,用一个铁架子夹住所展开的手帕的一角,用火柴点燃手帕,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参与小实验项目活动进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时巩固了课堂中所学实验知识,夯实化学基础。

(四)拓展化学绿色实验校本实践活动

化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最终的落脚点也是社会实践。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拓展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初中生而言,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绿色实验,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树立大有裨益。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家庭垃圾分类,并重点介绍电池随意乱扔的巨大危害;其次,可带领学生亲临化工厂等地,实地查看污染现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最终牢牢树立起“绿色化学”理念。例如,教师介绍了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的实验特性之后,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参与实践观察,了解生产生活中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掌握通过中和反应可以让强酸变成中性试剂等方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落实和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综合素养。

四、结语

开发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秉持科学教学的理念,积极将化学绿色实验教学理念引进课堂、融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宏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1(27):79-80.

[2]顾方剑.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52.

[3]陈岩.浅谈“绿色实验”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7):23-24.

作者通讯信息:陈英,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新华北路嘉都华府7号楼二单元1405室,邮编355000,手机18060331010。

作者:陈英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篇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需要顺应趋势改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本文从变化、问题、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教学逐渐频繁出现于教学活动中,虽然这是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一种表现,但是大部分实验教学的效用没有发挥出来。鉴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急需进行创新,而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的责任,所以,为了给学生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给国家培育社会主義接班人,笔者阐述了下列几种方法:

一、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能力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更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1]。所以,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一来,既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也可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同时,可以达到新高考的要求,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以往的教学观念已经没办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如今要求教师主动地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的观念,明确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对实验的本性进行深入的探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当作切入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比如:教材中的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都可以当作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素材,教师将其利用起来,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完成后,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实验是否成功作出判断。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成功的经验或者探究一下实验过程中哪里出现了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明确实验应该秉持着认真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且学生可以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对化学教材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及补充

化学教材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精心思考编制出来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可以进行探究的素材[2]。所以,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两点,一是化学实验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因为有的化学实验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有的化学实验的操作过于复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地对这些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二是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进行探究的知识点,将其挖掘出来,让学生进行实验。

例如:在教学含氮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知道,教材中只是呈现了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实验,而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了好奇。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部分知识设计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然后给学生分发下去。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试管倒立放在水中,然后把胶塞直接打开。再次,液面不再上升后,需要用自己的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将试管取出。之后,需要把试管口向上,然后把拇指移开。最后,需要把紫色石蕊试液融入试管里的溶液中。在学生观察到化学现象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里的水面上升?颜色消失了证明什么?为什么松开手指后,气体从原先的没有颜色变成了红棕色?为什么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液体变红了?这些问题正好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学生会尝试翻阅教材,并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也就是说,通过对化学教材中蕴含着的素材进行挖掘,然后基于这些知识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性认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认真地对待科学实验。

三、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当前的学生而言,常常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倘若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饮用水里的沉淀物有效去除呢?在看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的小脑袋瓜会活跃起来,会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并说出很多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验。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才能去除锅碗瓢盆上面的污渍,然后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实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会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化学知识,会明白科学、技术、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对知识探究、应用产生一定的热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利用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充分地发挥出来、体现出来,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的培养。

四、进行绿色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

化学实验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导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绿色环保重视起来,需要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4]。

就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而言,很容易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进而对学生、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一些手段把这些有毒气体处理掉。比如:氯气、二氧化硫等的制备、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将有毒气体的处理重视起来。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产生的废气和有毒气体要怎么办?任由它们进入大气层吗?采用怎样的方法去除这些废气呢?通过思考,学生会说出这样的答案:既然知道这些气体是有害的,就尽可能要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不使用相应的物质,而且在实验的时候也要选择污染少的装置。倘若无法避免的话,就需要在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保护措施、消除措施。也就是说,教师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环保意识树立起来,可以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教育。

五、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增强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只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永远无法替代实验教学的。那么现代信息技术适用于什么时候呢?通过调查发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的现象是不明显的,而且有一些实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是很大的,是没办法完成的。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实验教学的效率提高。

例如:在进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的时候,鉴于这部分知识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针对实验内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能够明白压强对气体分子、浓度有怎样的影响,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平衡移动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实践中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直观,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刺激、启发,进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理论知识是相对简单的,所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并不是很大,而化学实验较为困难,因为其涉及大量的环节,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倘若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不了知识的情况,而想要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保障,想要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想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就可以将分组合作学习法利用起来。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的学习能力是互补的,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大家对化学实验产生一定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进而让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了解其中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互相学习,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通过这一过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将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学,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在使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要求相符的同时使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了解,形成团结友爱的意识,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交流交往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七、将实验类型的习题重视起来,将实验设计练习增强

新高考中的很多题目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需要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习题设置,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这里的实验设计包括让学生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对实验设计理念进行创新。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明确,实验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所以不能只是让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采用相应的手段将学生的创新欲望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得到激发、培育。

例如: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挖掘,然后对其进行创新,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材中有些实验相关的问题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将碳酸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去除,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将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去除,然后把混合物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定出来。

八、学校需要对化学实验室进行改善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化学实验室中的设备都不全,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在开玩笑。所以教师需要和学校领导进行交流,让学校领导明白化学实验室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言有怎样的作用,并且引入相应的设备。如果资金不足的话,学校可以和政府申请,使政府进行拨款,对化学实验室进行改善。在筹集到相应的资金之后,学校需要让化学教师盘点现有的化学设备,然后将缺少的设备、器材以表格的形式上交,然后按照表格进行配备。如此,便可将化学实验室中的设备准备齐全,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化学实验。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难以让学生应对高考。因此,教师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对化学教材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改進及补充;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进行绿色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增强;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将实验类型的习题重视起来,增加实验设计的练习;学校需要对化学实验室进行改善;教师需要将自身的素质提高,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尝试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寅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理念的渗透[J].南北桥,2019(7):114-114.

[2]罗玉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J].高中数理化,2013(18):55-55.

[3]王珍娣.浅谈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J].2021(2019-27):65-66.

[4]李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9):212.

作者简介:何伟钊(1982— ),男,汉族,福建惠安人,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QJYKT2019—216。

作者:何伟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与家长交流分析论文下一篇:运动生理学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