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

2022-04-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边远地区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让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能够通过教育发展地区人才,服务当地经济。本文主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电子商务中比较容易入门的图形图像、短视频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深入学习,增加就业机会,用电子商务服务当地经济,实现电商扶贫、脱贫的目的。

边远地区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1:

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根据边远地区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的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电力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边远地区现状从教育理论、培养目标、培养主体、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适应于边远地区电网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应用实践证明了该套模式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下一步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是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在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农村电网建设也面临着更高要求和挑战。边远地区由于其发展基础薄弱,电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已经成为电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瓶颈。为了提高边远地区农网供电质量,关键是要培养适应边远地区电网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12353”電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边远地区电网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的问题。

一、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边远地区电网建设有了大幅提升。以四川为例,2020年,四川省完成“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攻坚工程,新增110千伏变电站21座,110千伏线路约794公里;35千伏变电站37座,35千伏线路约847公里;10千伏线路约5158公里;低压线路约1.99万公里。电网结构明显增强的同时,也意味着电网企业对电力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边远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偏远和民族习惯不同的影响,电网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难以招到符合条件的人选。另外,很多进入边远地区电网企业的员工,在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后,却因为离家远或条件艰苦等原因而选择辞职,造成电网公司人才缺额进一步扩大,因此,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电网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内容设置与生产现场不符

当前多数高等院校电力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与边远地区电网实际不符,造成电力专业人才进入岗位后不能马上胜任工作,仍需企业花大量时间开展针对性培训,这进一步加剧了边远地区电网企业用工困难。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边远地区的电网结构与普通城市电网结构有较大差异,工作内容也大不相同;同时由于边远地区电网员工数量较少,往往一名员工要身兼数职,要求其具备多专业的作业能力,而当前的培养模式是按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难以具备多岗位工作的能力。若对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参照一般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与普通电力专业相同的教学内容,势必会造成这类人才在边远地区电网“用不上”的困境。

(三)师资团队缺乏现场工作经验

教师作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引路人,其本身的素养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但高等院校中,多数教师系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对现场的了解,尤其缺乏对边远地区实际工作内容的了解,教授的学生无法接受与现场一致的教学和实训,进一步造成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脱节。

二、“12353”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解决边远地区电力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学徒制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一个目标,双主体育人,三段教学模式,五大课程体系以及三定式机制形成了适应于边远地区的电力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定模式,见图1。

(一)“一个目标”的内涵

针对当前边远地区电网企业技能人才队伍面临的困境以及电力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特提出要为边远地区电网企业培养“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电力专业人才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培养愿意并能长时间留在边远地区的学生;二是学习的内容应当与边远地区电网实际相匹配;三是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胜任工作岗位;四是培养不局限于某一专业方向的电力专业全能型学生。

(二)“双主体育人”的内涵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需要电网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

1.企业提出人才数量缺口,教育部门向学校下达招生计划。

2.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明确学生的就业岗位,学校依据企业岗位白皮书,分析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实操能力,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3.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做到教学现场就是生产现场。

4.打通企业和学校共同培育师资的通道。一方面企业派出优秀兼职内训师到学校教授学生实训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专职教师适当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累积现场经验。

5.企业在学生大三下学期提供实习岗位,该岗位即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使学生毕业时已经拥有半年岗位工作经历,能直接胜任工作任务。

(三)“三段教学模式”“五大课程体系”及“三定式机制”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愿意扎根边远地区,同时快速适应工作,对于边远地区的电力专业人才培养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及“定向就业”的“三定式机制”。即面向电网企业人才队伍缺口大的所在地定向招收学生,按照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制化培养,最后学生再回到定向企业就业。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论,学生的成长路径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依托“三定式机制”,在学生定向培养期间,其角色也将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共分三阶段完成,涉及五大课程体系。第一阶段,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作为后续岗位技能的前置知识,学生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综合素养课的学习,教学以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内训师为辅,学生的定位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第二阶段,教学模拟电力生产现场,以技能实训为主,学生主要完成职业技能实训,按照准员工进行培养,企业兼职内训师与专职教师共同教学。其间,学生可根据未来岗位需要,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阶段结束后,学生参加电网公司的员工招聘考试,正式成为电网公司员工。第三阶段,学生以电网公司员工身份到工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此阶段由企业兼职内训师作为学生师傅进行生产指导。

在“12353”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真正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双主体培养、一体化育人,确保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12353”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及成效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开始,逐步探索适用于边远地区电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已经取得较好效果。通过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供电公司、阿坝供电公司、凉山供电公司、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等电网企业签订学生定向培养协议书,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编制、委派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提供就业实习岗位等,确保培养的电力专业人才能较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自面向边远地区定向招收学生以来,目前已有1000余名学生返回边远地区就业。与其他渠道入职的员工相比,通过“12353”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离职率低、岗位工作上手快、企业满意度较高。据调查,已有74.71%的学生成为一线生产骨干力量,38.24%的学生走上管理技术岗,这批学生已经逐渐成为边远地区电网建设的中坚力量。

该模式的应用实践也同时促进了学校配套建设、师资力量及教学实力的提升。在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学院建成了电力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与电网公司实现人才互聘共用,与电力行业多家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学院教师在电力行业和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中多次斩获奖项,并有多人获评“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各级别“優秀技能(术)人才”等荣誉称号。此外,学院近年还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学院同时也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单位。

“12353”人才培养模式为边远地区电网企业输送了一批“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电力专业人才,是破解边远地区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的一次有效尝试,同时该模式也为边远地区其他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借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尹玉杰,刘允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方向三段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93-96.

[3]钟畅武.高职电力专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8(39):101-102,107.

[4]程宇.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0):1.

[5]肖华中.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4(5):66-68.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朱康,王蓉,隆茂,罗易桥,税月

边远地区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2:

农村中职电商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意义及方法探索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让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能够通过教育发展地区人才,服务当地经济。本文主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电子商务中比较容易入门的图形图像、短视频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深入学习,增加就业机会,用电子商务服务当地经济,实现电商扶贫、脱贫的目的。

关键词:扶贫 农村 电子商务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商品销售与互联网的结合,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商务贸易模式,它以低成本高回报、创业门槛低等优势,为大众创业以及促进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业了从未有的大机遇。为此各地农村中职学校成立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区域性人才服务当地经济。而如何引导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有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如何使学生快速上岗就业成了各农村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中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重要性

1.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中西部农村地区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

农村中职学校区别于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城市地区的学校。农村中职学校基础设施不足,学校周边区域的经济和交通以及基础建设情况较差。生源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人生志向以及追求对比于城市区域的学生还是有所差距。其中,适合农村中职学生,容易入行的岗位为网页美工。这就需要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掌握熟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以及运用,并且以其他课程为辅助融入当地企业,促进当地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当地的经济繁荣。

2.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有助于升学深造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想要快速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快速进入电子商务行业岗位,就要学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而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门槛低,对比其他岗位来说比较容易,并不需要多年的电子商务工作经验。农村中职学校都有满足学生学习的实训室,只要学生勤学、广思、多练,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工师以及微视频制作人员,凭借一技之长升学深造,回归当地创业带动经济增长。

3.本地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实现精准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职学生有一部分仍处于精准扶贫范围,对于精准扶贫的中职学生来说,怎样更好地学习电子商务专业,以及更好地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家庭以及家庭周边的经济发展成为他们重要方向和目标。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落脚点是十分正确和有必要的。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学习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岗位入门以及今后的创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计算机应用能力差

受农村地区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依然很低。从电子商务的行业发展来看,计算机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和学习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农村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农村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弱,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自理和自律能力都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如何提高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理解能力,是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好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受当地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能力偏弱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生活环境下,美学设计灵感成为现代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美的要求极其缺乏。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几乎大部分来源于此环境,因此很多学生的美学灵感和审美观念还十分落后。而就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而言,是需要强大的审美基础和美学灵感作为辅助。在电子商务销售中,制作优秀的美图和微视频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吸引极多的客户流量,这是电子商务行业必备的技能基础。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美学的设计领域必须加强对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灵感的养成。

3.学生在自我同一性阶段,由于受环境的影响,目标缺失

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地区发展有快有慢,而缓慢的农村地区经济环境决定了农村中职学生普遍素质并不高。由于学生受周围许多辍学同伴的影响,他们对于自己读书的信心不足,从思想上,依然有很多学生存在读书无用、技能无用的想法。他们对社会的竞争压力不了解,对自己的行为管理不能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的学生受思维和眼界的局限性以及父辈和家庭问题的影响,对未来想法理念规划不足,对自己轻言放弃。总体上,学生在“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未来做什么?”等问题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存在很多轻言放弃的现象。

三、怎样引导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1.从学生思想入手引导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农村地区的多数学生由于思想比较消极,同学之间缺乏信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小团体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对于其专业的学习和平时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十分不利的,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多下苦功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学生存在的小团体现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平时应鼓励和督促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上为学生寻找和树立榜样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对自己增加信心,對生活充满希望。

2.增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中职学校受资源少、环境条件落后等限制,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人才是比较困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需要系统性、全方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完美配合,一台电脑、一个实训室还不足以支撑学生对审美以及知识广度的拓展认知。因此,应该教育上增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投入,形成示范特色专业,使学校完善相应的配套资源、合理的课程设置、系统化的优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兴趣。高效率的实训场所,有助于学生提高信心,全方面地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3.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以及认证考试

全国职业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体现学校之间人才的培养差距在于各学校间的技能比赛,也是各学校检验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比赛的压力下,可以激发学生自身潜力,更好地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前体验竞争压力,为将来的社会竞争积累宝贵的经验。

4.校企联合促进专业与社会的接轨,提高岗位就业能力

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受当地学校师资力量的影响,所学的知识缺乏社会的实践性。因此学校必须摒弃闭门教学的情况,主张与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能接触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做出更优秀的作品,顺利地进入职业岗位。

总的来说,学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入行,学校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资金的投入,组织参加技能比赛及技能考证,校企联合方面有效的实施,提升学生毕业就业能力及其对社会的适应力,从而实现本地人才服务当地经济。

参考文献:

[1]方有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2018(8).

[2]吕永新.强化线描训练 提高中职学生美术设计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9).

[3]李举锋.农村中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19(19)

(作者单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周富杰

边远地区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3:

分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以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论述了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证明,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法由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从而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提高,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较大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发展性评价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中职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生的生源较为广泛,有来自发达地区的,也有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还有少数来自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文化素养是不同的。发达地区的学生通常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边远地区的学生极少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学习自觉性好的,也有不喜欢学习的,既有文化基础好的,也有文化基础不好的。若要发掘不同中职学生个体的潜力,必须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同时,也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自觉性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评价手段来组织教学与考核,激发每一个层次(组)学生的最大潜能。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有六种: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分层互动”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改变行政班的自然划分,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即根据各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科学的发展性评价。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1)学生分层;(2)教学目标分层;(3)教学过程分层;(4)考核分层;(5)发展性评价。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征求学生本人意见,我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赶超组、奋进组和先锋组。赶超组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均较差;奋进组为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等各方面都相对较好的学生;先锋组是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都较优秀的学生。各组的具体人数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先锋组的学生比例为四分之一,奋进组的学生比例为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为赶超组。先锋组中的每名学生将一名赶超组学生作为帮带对象。为避免因为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而导致错误归类,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需要作出动态微调。

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赶超组学生要求在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初步的系统理论知识。奋进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系统理论及较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先锋组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Word中的“制作表格”部分,将其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对赶超组学生的目标是:掌握在Word文档中使用“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制作表格,即自动绘制表格法,并能对表格进行简单的格式化操作。对奋进组学生而言,除掌握自动绘制表格法和对表格进行格式化外,还需掌握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表格计算。对先锋组学生来说,除了用“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制作表格之外,还需熟练掌握手动绘制表格的方法,以及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表格计算,并要求其完成教材外复杂表格的绘制练习。

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此模式最主要的环节,具体分为以下5个小层。

1.教学内容分层。根据课程大纲、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层次划分,教学内容相应地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该层内容要求赶超组学生掌握,如各小节未加“*”标记的相关知识和“格式化文档”一节中的使用菜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等操作;第二层是系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灵活运用,如,使用多种方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等,要求先锋组、奋进组学生熟练掌握,赶超组学生作一般了解;第三层是能力拓展知识与技能,如,周南岳主编的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中“相关知识”和“体验和探索”中打*号的地方,对赶超组学生一般不作要求;奋进组学生简单了解就可;对先锋组则要求能基本掌握。

2.设问分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表现欲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例如,Windows中的常用快捷键:CTRL+C,CTRL+V,CTRL+X,如果死记硬背,很难准确记忆各快捷键的功能。这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助记规律,以便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首先,讲解Windows系统的快捷键在设置时通常有3种规律,大部分用的是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少量采用对应功能的象形字符;还有极少数是使用在键盘上位置靠近同类功能的快捷键的字符。然后,我们运用分层提问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首先,让赶超组的学生回答提问:剪切命令所用快捷键中的“X”,用的是象形字符,是因为“X”像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哪类用具?然后,让奋进组的学生回答提问:复制命令快捷键“CTRL+C”中的C键是复制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个英文单词如何拼写?对于先锋组的学生,则可提问:粘贴快捷键“CTRL+V”中的V键是属于前面设置规律的哪种情况?

3.作业分层。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练习中得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及提升,课堂内或课堂外作业相应地也可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题;(2)简单综合题;(3)综合题及探索性题目。如“邮件合并”操作练习,赶超组学生要求按照教材上的案例及操作步骤完成,奋进组学生要求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一份给系里全体教师的观看元旦文艺晚会的邀请函,不需嵌套图文。对先锋组的学生,则要求完成的邀请函要图文并茂,版式自主设计。

4.上机指导分层。上机练习是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即上机操练也要分层。如,Windows中复制文件的上机练习,通常复制文件的方法有5种:(1)菜单法: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2)快捷菜单法:选择拟复制的文件后,单击鼠标右键显示快捷菜单,使用其中的“复制、粘贴”命令。(3)快捷键法:复制的快捷键为Ctrl+C,粘贴的快捷键为Ctrl+V。(4)拖拽法:按住Ctrl键的同时用鼠标直接拖拽。(5)工具栏法:点击工具栏中“复制到”按钮。默认标准按钮中不会显示“复制到”按钮,可以自定义工具栏添加此按钮。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赶超组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菜单法,奋进组的学生要求掌握菜单法、快捷菜单法和快捷键法,对于先锋组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所有方法或前4种方法,且须督促指导其帮带对象的操作练习完成情况。而且,对于先锋组和奋进组学生尽量鼓励其独立完成操作,在不能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加以提示性指导,而对于赶超组的学生则必须给予过程性指导,以避免这部分学生陷入“越不会越不学,越不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

5.课外辅导分层。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续。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常较低,让其通过阅读表现力差的静态图文来自主学习,其效果往往不理想。我们通过使用职教新干线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把多媒体课件及教案、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上机实验素材及案例、在线测试软件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使用,并且开通了师生互动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及给予全程指导。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分层及发展性评价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有利于学生发展,不能仅以一次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评价依据,通常要综合使用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及变化的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分层的、有区别的评价。例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是否达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作出评价,甚至可使用不同的试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考试。这样,可促进各层次学生,尤其是赶超组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及个性化发展。

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发展性评价立足于为评价对象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诊断性的评价,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发展性评价更为关注的是评价对象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刻意地为其下一个结论,确定一个等级。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效果与思考

实验对象:我校2010级3年制中职护理3班和4班。实验方法:使用对照实验法,3班使用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4班使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结果: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效果比较显著,使用统一试卷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课程测试,其卷面成绩分别如下:3班优秀率41%,合格率100%;4班优秀率为20%,合格率70%。而且,各层次学生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先锋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优化发展,奋进组学生的学习习惯、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赶超组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实践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尚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层次划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衡问题。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个体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兴趣等因素决定的,简单地将学生分为粗放的3个层次,这往往限制了每个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同时,若层次分得很细,这样又会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封静.浅议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科目中实施分层教学[J].大众科技,2010,12(11):168-169.

[2]陈云.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若干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6(33):9385-9386.

[3]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5(27):173-173.

[4]何新凤,刘代汉.“计算机基础”课外辅导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7-29.

作者简介:

田小梅(1971—),女,湖南隆回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作者:田小梅 陈志阳 胡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员政治业务素质培养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择业挫折应对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