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七下说课稿

2022-12-22

第一篇:北师版数学七下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扇形统计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认识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节课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本节内容和以后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图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五、教法、学法:[page]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致力与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获取新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更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由现实生活的饮食引入:课前和学生进行谈话,说说你家里一天主要吃些什么,并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2、课件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并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后展示,学生评价。

3、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察表格数据,要求算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后让学生思考: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由此引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

(这一环节由生活中最平常的饮食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扇形统计图有个初步的了解)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后与同学交流,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并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对比。[page]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即时练习。

在学生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课件呈现课后的“说一说”。让学生读一读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课后的“试一试”。

(1)一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2)根据统计图用计算器算出他们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时间。

2、课件呈现本班同学某次测验的分数段,让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再次体会数学与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说说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版 中心对称 说课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中心对称说课稿

黔西县中建中学 刘金权

一、说学情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七年级和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学生已大致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分析图案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分析等操作性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了解中心对称及其性质,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四、说教学难点: 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五、说教学方法: 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归纳。

六、说教学准备:

图形纸片、三角板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知教学

1.定义。 2.性质。 3.作图。 4.中心对称图形。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买矿泉水》说课稿

〈买矿泉水〉说课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针对具体题目进行正确估算,了解哪种类型的题目要用连乘来计算。 教学关键

找关键字句解决连乘问题。估算找类型。(看哪个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一类要多估,如:带钱买东西,买布做衣服等;另一类可少估,如:计算题。) 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等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以“了解学校”为主线,使学生被熟悉的校园景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中。)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在丁湖小学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们对我们学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们的学校很大。

生2:学校有一栋教学楼,两排几年前建的标准教室,教学楼三楼里面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和农远教室等。

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我们三(2)班的教室正好在的教学楼。(小黑板出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盏灯。)

师:看了这段话,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那些数学问题?

生:教学楼一共有48盏灯,我是用乘法算出来的。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相关信息板书)

(继续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师说道: “欢迎参观三(2)班教室,我们的教室里有4组,每组有5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48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展示出来。)

师:估计一下,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评析“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板书学生对自己班级所在教学楼进行了解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目的解决“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1.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估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

2.全班交流,请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估算的,一组有5套课桌椅,4组就有20套课桌椅,我们把每套课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们组是这样估计的,一个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组就是750元,4组就是750×4=3000元。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估计教室里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可以先估计一组花多少钱,再估算4组花多少钱;还可以先算出本班4组共有多少套课桌椅?,再估算本班一共要花多少钱?

全班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然后请不同方法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法并阐述理由。

师小结:虽然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列的是分步算式,有的同学是一个综合算式,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用连乘的方法。

(评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新的问题出现时,没有直接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合作学习,这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因希望对自己的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热情很高。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在学生全班交流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增进了学生深层的思考,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目的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幸福舒适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感受学校对自己的关怀,对学生进行爱校护校的品德教育。)

1.课桌椅问题。

师:同学们 “学校为我们准备舒适的课桌椅一个班大约要花3000元钱。”(桌上乱涂乱刻的痕迹。) 那全年级2个班呢?全校呢?那该要花多少钱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生: 这是不爱护学校财产的行为。我们发现这种行为要阻止他。

„„

2..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多幸福啊。每个星期一,我们全校同学都要聚集在操场举行升旗仪式。(每个年级2个班,有6个年级。)

师:你能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

生1:我们不知道每个班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怎么办呢?

生2:可以根据我们班的人数来估计。

师:这个建议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估算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组织汇报。

生1:1个班大约有40人,1个年级2个班大约有80人,6个年级大约有480名同学。

生2:我们是先算出全校6个年级有12个班,再按每班40人估算全校大约有480名同学。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估计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但尽可能地准确一点,要不估算结果会和实际数目相差太大。

(评析教师在前两部分对校本课程资源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起到了激趣和激智的作用,这一环节则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课桌椅问题”“灯泡问题”和“估计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均源于校园生活又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相扣,“爱护学校财产”“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等品德教育目标都蕴涵在这一个个数学问题之中。“润物细无声”正是校本课程资源利用起到的特殊效果。) (四)回顾与总结

(目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怎样估计学校有多少同学了。

生2:我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了。

生3:我知道了学校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花了好多钱,我们要爱护学校财产。

生4:学校这么多同学,如果上下楼瞎疯瞎跑该多危险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对我们学校了解更多了。

„„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计算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对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课后作业(书上)

我们学校马上要召开校运会了,校运会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如:买矿泉水问题,请你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类问题

第四篇: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

说课人:张春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级年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4、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感知什么是周长,难点设为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周长,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本节课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6.课堂小结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第五篇:北师版八年级数学黄金分割说课稿1

《黄金分割》说课材

平遥实验中学

闫丽

一、背景分析:

分两点来阐述,首先是学习任务分析:

就内容而言黄金分割既是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应用,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概念是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黄金比。围绕核心,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发现、创新的最大空间,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认知黄金分割的意义及黄金分割的应用。

就学生情况而言,初二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际情境中认识黄金分割并应用黄金分割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向理性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

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为学生创造了自己读书、自己计算、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等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学会如何学习。

初二的学生尚未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对于黄金比,只要接受事实即可。而对于黄金分割的作图,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因为他们所学的尺规作图有限,估计接受作图时有困难,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黄金分割的作图。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点难点,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什么叫黄金分割,会求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 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发展学生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 通过展现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黄金分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2) 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的一些应用,让学生体会其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知识爱科学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

设计本节课时,贯彻“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的教育理念,采用“探、研、点、练、悟”五环节主体探究性课堂教学开放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浓厚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感,充分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具体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观察一组图片,比较上述国旗有共同图案吗?五角星这个图案看上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完美?因为它蕴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什么知识呢?(好,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课题——黄金分割)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营造一个感受美、关注美、探究美的氛围,搭建一个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的认知平台。

(二)自读探知

学生度量五角星中点C到点A、点B的距离及AB间的距离, (1) 发现度量的线段有什么关系? (2) 线段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 计算AC/AB和BC/AC的值,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阅读课本98页,形成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AC/AB=BC/AC,阅读课本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线段比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合作探究

做一做: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表想法后阅读课本99页,按书中的方法做一做。学生做完后问: (1)点C为什么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2)当AB=1,AB=2„„,这样作图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吗?

(3)还有其他作法吗?

(4)作出矩形,求宽与长的比,引出黄金矩形及黄金矩形的做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黄金分割的多种作法,从一般到特殊给予推理验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知识与技能螺旋式上升,并增强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四)自主研练

如果巴台农神庙的轮廓抽象为矩形ABCD,以矩形ABCD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那么我们惊奇地发现:BC/BE=AB/BC,问: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吗?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发现巴台农神庙的轮廓为黄金矩形,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五)合作研练

(1)通过度量五角星可知:点C和点____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设AB=1,则BD=____,BC=____,CD=____,DC/EC=____,所以△EDC是____。

〔设计意图〕运用黄金分割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再次感受黄金分割与黄金三角形的美学价值。

(2)题组练习分为基础知识展示平台,能力技巧升级平台,生活应用升华平台,学生选择完成并作答。 〔设计意图〕采取分层设练、分层优化的方法,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经历自评、互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六)欣赏感悟

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反思、归纳、总结。

第一张:雕塑维纳斯女神,它的设计应用了黄金分割,上半身与下半身之比接近0.618,看上去是那样的完美。

第二张:古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但底面边长与高之比接近0.618。 第三张:这副油画是蒙娜丽莎,构图上头和两肩在整幅图中应用了黄金分割,看上去是那么的美丽和和谐。 第四张:比较两幅照片哪幅照片好看?

可见,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致力推广应用“0.618优选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或疑惑。(从知识上我们认识了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黄金比,会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从方法上我们学会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同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本P102,习题4.3 1题、2题

五、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境展示。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生活领域的美学价值,促使学生关注美、探究美、创造美。第二部分,知识呈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促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第三部分,实践演练。目的是唤起学生阅读的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有意注意,节省板书时间,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既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最后,让我对各位的倾听表示感谢,如有不足,多多指正,谢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师大九上道德与法治下一篇:病区服务满意度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