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作品赏析

2022-08-26

第一篇:当代艺术家作品赏析

当代艺术赏析课调研报告

新鲜的血液让生命沸腾

——2009年9月19日参加798艺术节开幕式调研报告 歌德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我很幸运,能在自己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学习艺术专业。了解它,感知它,欣赏它并有机会创造它。学习艺术让我快乐,使我的生命更有活力!798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区,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因为那里有太多我眼睛的食粮和头脑的启迪。

“2009北京798艺术节”于9月19日下午两点在798艺术区798创意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我和朋友届时赶到798创意广场,希望亲自去感受这种艺术嘉年华的节日气氛!本届艺术节主题展是:“再实验:智性与意志的重申”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同时,开幕式“中德狂欢——‘歌德范儿’国际大派对”活动也在举行。

出席798艺术节开幕仪式的嘉宾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先生,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薛宝书先生,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谢莹女士,北京电控总裁、七星集团董事长杨文良先生,七星集团领导王彦伶先生,歌德学院(中国)北京分院副院长柯里先生,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先生,艺术经纪人、策展人、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程昕东先生等。到场的嘉宾还有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先生,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锡俊先生,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赵玲女士,798艺术区艺术机构的负责人、艺术家代表,文化、艺术各界人士以及媒体方面的朋友(其实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是事后回到学校上网查到的。在记者们的闪光灯下,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自己的浅薄。。。就像当初在报选修课选择当代艺术赏析课就是想再丰富一下自己的内涵和知识,想更好的通过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那些在历史浪潮中闪烁的明星,更加透彻的去解读他们的作品和内心世界。看来我需要去认知的东西还很多,革命尚未成功,安琪仍需努力啊!)。开幕式上的DJ音乐新潮而又动感,免费的红酒、雪碧、可乐加水果等灵活而又浪漫的举办形式都充分展示着本次艺术节的中心—推广年轻艺术家。

年轻化的确成为本届798艺术节的最大特色,参展艺术家是以70后特别是80后艺术家们的集体亮相,取代了往年艺术节展览中或多或少的“老面孔”,共展出了44位年轻艺术家的最新创作成果。各个展厅里涌动的人流,广场上休憩的人们,到处洋溢着青年的气息,这些都无疑展示着人们对798的认可,和彰显了798艺术区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看看网上对年轻艺术家的肯定吧!“青年人共同的探索轨迹,在这些作品中清晰可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郭晓彦女士表示:“我们支持他们的意义就在于艺术需要新生的力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殷双喜博士对本次艺术节和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青年艺术家是中国艺术的希望所在,798艺术节是艺术青年的节日和舞台。期待798艺术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孵化器,推动积极健康的当代艺术的迅速成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总监夏季风先生则对青年艺术家的未来做出期待:“具备一种面对社会基本价值和道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责任,远比具备应对一场经济危机的手段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知识分子精英的艺术家们。”

在798艺术中心,主要展览是傅新民现代艺术回顾展,展出傅新民雕塑及水墨作品。首先夺走我目光的是798创意广场上傅新民的作品《感悟NO.7》(风水轮转)。红色的钢架方框包含着金色的圆形自行车车轮,再配上由中心发散的放射形金色线形线条,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中国。方与圆,红与黄,点线面,周易,悟道。。。我发现自己慢慢在将教室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那种能去品读作品的感觉让我愉悦!我觉得中国的文化用博大一词都无法诠释,欧洲的艺术确实值得学习,但好的艺术是发自内心的是文化底蕴的积淀。中国元素的丰富,儒道等古典文化的熏陶必定会使艺术家做出优秀的中国本土艺术作品。我知道看作品不能带有太重的个人喜好,不喜欢的不代表人家的不好,没有不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但第一眼就能看出中国风味的作品真的很吸引我!

798艺术中心2号馆展出了青年批评家于洋策划的《心相•面孔——超越时空的精神肖像》,展出了50、60、70、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描绘的中国人在近一个世纪中,穿越时空的精神肖像。那面墙上一张张黑白的面孔似乎都在对人们诉说着什么,他们期待着我们这些当代青年的解读,讲诉着他们的故事。面由心生,没有声音,没有颜色,有陌生的脸,有再熟悉不过的脸,人们都在静静的看着。观众与画,面与面的对视着,在我看来这就又是 一幅很美的作品!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时空在穿梭。。。

《東方既白,被插痛 而甦醒的雄獅》是一件装置作品,白色的狮子上半身和下半身被长长的不锈钢管状结构连接着。我亲自用手去触摸了狮子尾部的小触屏,触屏连动装置中的手,那手的食指直捅狮字肛门处的按钮,同时狮子的头部会晃动,狮子长大口,舌头在一声声惨叫声中抖着。。。至今我都没能找到他的作者是谁,但他的作品已经传达了他的想法。我感受到了那颗年轻跳动的心,那种紧迫的忧患意识,对那些被迫的无奈。中国的发展让世界震惊,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走势非常红火,但这些“真相”的背后又

是怎样的呢?国外媒体的大肆吹捧,欧洲以自己衡量的标准去挑选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我们似乎是那么的荣耀,但不得不承认又是那么的被迫!雄狮需要怒吼,但不是被人直捅肛门的龌龊的痛!我非常喜欢这件作品。虽然不知道自己解读的如何,但这个年轻人的作品确实让我在灵魂上为之一颤。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做的还很多!

那天不知在798走了多少路,只觉得天色在渐渐变暗,但来参观艺术区的人流没有丝毫减少。舒洁的个展“小眼看世界”,徐梓峻的个展“我和我”,郭凤怡的个展“我是郭凤怡”······太多的展览,太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到我的神经里,让我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为之振奋。光阴荏苒,春华秋实。也许在几年之后这些作品的年轻艺术家们会被更多更年轻的灵魂所取代,或者也会成为中国艺术节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怎样他们都使我感知到了当代的中国,当代的北京,当代的青年人。。。

(由于从未写过调研报告,此篇文章也不知是否符合调研报告的要求,我就以最直白观后感的形式写了一些我9月19日在798的所见所感。)

2009年9月21日

第二篇: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当代艺术赏析

当代艺术赏析

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艺术家应该保有的幼稚性 1979年,星星美展之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经历过文革,又受过专业的学院教育,对一切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都充满渴望。年轻艺术家讨厌那些沿袭苏联模式的艺术风格,转而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中寻求出路。这些吸取了西方现代精华的年轻艺术家逐渐对当时流行的陈旧写实主义路线感到不满,同时也对官僚的美展机制提出了挑战。伴随着保守的社会风气松动,一场先锋的美术运动在不断酝酿中。

随着国门的开放,创作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比较自由,美术界的各种观念碰撞激烈,青年艺术群体不断出现。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模仿西方行为和装置艺术的作品。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美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美术界经历了一次大的思想冲击,史称“85美术新潮”。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滥觞,之后出现的一系列艺术家,我所熟知的有:艾未未 蔡国强 谷文达 张永和等等 当然谈及他们,不得不说一说现代艺术的发端。 这是截自美术史中的一句话:为了摆脱学院派绘画的桎梏,他们尝试用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甚至临摹儿童稚拙的绘画,这是现代主义滥觞阶段画家的状态,现代与当代,在我看来,都属于一个阶段,自从照相术的产生,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就已经死去,而艺术的最重要载体之一,绘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艺术家们开始另辟蹊径,不论是新媒体,装置,人体艺术,归为一句话:这个时代的先锋艺术家,应该抱有一颗幼稚的心.用孩子般的自然真实感官,去探索一个新领域.

提到当代艺术,不得不说的就是波普艺术,说到波普艺术,则不得不提一个人.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给人的印象:苍白的皮肤,金色的蘑菇头,巨大的眼镜,有点Crossdressing的穿衣习惯。他会直勾勾的看着你,把自己的新书推拿给你,这动作会让你想起他的名言:“无论你有多棒,如果你不好好推销自己,就别想被人记住。”然后你会发现他手里的那本书就是你正在端详的这一本的原版,<安迪.沃霍尔德哲学>.算起来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当是1975年,白驹过隙,可是,他和他的艺术样式,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文版封面上赫然有他那只标志性的黄色大香蕉,它意味着什么?随你怎么想,那不干沃霍尔什么事,他早就已经坦白:“我是个非常流于表面的人。”

安迪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所以,毛主席像还是毛主席像,香蕉就是香蕉,坎贝尔浓汤罐头就是坎贝尔浓汤罐头,一切可口可乐瓶子都是可口可乐瓶子,,所有的玛丽莲•梦露都是玛丽莲•梦露,这里面没有什么叫做象征的东西。生活就是艺术,而艺术就是生活,现代的日常生活既然充满了物质与偶像,那么把物质与偶像复制出来,理所当然该称为现代艺术。“波普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做成任何事”,就是“每人出名十五分钟”。正因为这种民主革命的

性质,在激进的六十年代波普一呼百应。尽管达利给蒙娜丽莎加上过小胡子,尽管杜尚把抽水马桶搬进展厅称其为“泉”,但是那时的大众与大众传媒还没有做好准备,是六十年代使沃霍尔后代登上“波普教皇”的宝座,在07年的西方艺术市场上,沃霍尔打败毕加索摘取桂冠。在他之前的传统艺术家鄙视他,在他之后的新兴艺术家嫉妒他,但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拥戴他,就像你无法拒绝时代,有谁能忽视他的存在?

安迪.沃霍尔曾说:“我宁愿看一个人买内裤,胜过于读这个人所写的书。”所有对波普教皇好奇的人既然没有机会看他如何买内裤,起码可以看看这本包含了买内裤情节的长篇自述。唠唠叨叨的自言自语,有自恋的味道,可是并不洋洋得意装腔作势,甚至如陈丹青所评价的,“沃霍尔以无辜的自私,病态的天真,备受困扰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外部信息与内心活动的天然的平等意识,向我们证明什么才是自由和诚实”。

艺术家就该保有这份真实感和自由.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个艺术家,中国的,当然现在的处境比当时的沃霍尔糟糕太多. 先从自己对他的一个建筑的游历说起吧,

他不是美院毕业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美院情节。初看这个建筑,能明显感觉到的就是那种含蓄纯粹的艺术设计气质,总让人自然不自然的联想到美院的大灰楼,和美院的灰色建筑群鹤立鸡群略显做作的低调不一样,它掩映在铁路旁一块非常不起眼的三角形空地上,周围是一些破烂俗气的旧房子,放肆生长的杨树把它本就不起眼的身躯破的更碎,几乎就让人以为那是一幢废弃的房子,我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它。

顺着路走了几十米才找到这幢建筑的入口,当然还是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寻找,因为从外表来看他怎么都像是一幢快要被终结生命的建筑,我想要是建在闹市区,它早被ZF的拆迁队盯上了。当然我想政府恐怕早就想拆掉它的东西了,因为他不受党的待见,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先锋艺术家,诗人艾青之子,因为触犯党底线被投入监狱想必已是很多人知道的事。这建筑是受人之托设计的,甲方是摄影家,这个建筑是为了提供摄影展览以及摄影爱好者们交流场所的功能。

走近这块灰色盒子,先前的疑虑消失了很多,这建筑确实很耐看,起码入口处的这块牌子就让我驻足了很久,再往里面走,会发现自己被这个建筑的细节完全吸引住了,这不是远看时的那样一片不起眼的灰色,灰色有了色彩。墙边的几株向日葵,慵懒的开在墙角下,完全不惮被身边的灰色砖墙抢走了阳光和风采,路过的人还是先会去关注它们的姣好姿态,这总不禁让我想起艾未未的那一亿颗瓜子,想必他对向日葵是情有独钟吧。

眼前的灰色在小路的引导下变成了一片恣肆的绿,中间三角形的场地是一块半围合的绿地,

让看够了灰色的眼镜瞬间放松了下来,止不住在这多停留一会,坐一坐椅子,摆弄摆弄草地上的蒲公英,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进入建筑内部,会得到比外面更令人吃惊的东西,美妙的光影,是在进去之前绝对想象不到的,这光将空间营造的丰富变换,自然的分割出了展览厅的几个主要空间。也将展览灯光很巧妙的置换成了变化多端的天光,让展品与整个内部空间产生了互动交流。整个建筑不动声色的将公共与私密空间分割开来,甚至走完一圈,走出这栋建筑,你才发现自己有一部分空间没有亲自去体验,那是主人工作居住的场所,自然不会对外开放,有些许遗憾。

整个展览空间的尽头,是一个小书吧,四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几个书架,一个茶几和几把椅子点缀着这个空间,一层薄薄的纱帘遮住了大面积通透的玻璃,让整个书吧阳光充足而又不受外界干扰。

坐在椅子上,随便翻看着书吧里那些关于摄影的书,虽然看不懂,但是就是不想离开,一块北京五坏外近乎荒地的地方能营造出这样一片天地,怕是鲜有人能做的这么好,艾未未,一个不是职业建筑师的艺术家,让我见识到了灰色之彩,胜过五彩斑斓

记得室友曾经讲起他偶遇过艾未未,当然未能搭上话,一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那是艾未未,因为他穿的就像一个在公园里溜达的大爷,后来他反应过来,跟艾未未对视了好几秒,他说他从艾的眼睛里看到了如同他那些作品一般的犀利。和那一身宽松的衣服搭在一起,一种特别的范儿。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气质吧,真实自由,像个幼稚的小孩

第三篇: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首发式举行

9月27日,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题写书名,中书协理事、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翟万益作序,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甘肃省收藏协会理事、兰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马真福撰著的《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新书首发式在兰州市图书馆隆重举行。该活动由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兰州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甘肃省收藏协会、兰州市博物馆、兰州市图书馆、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协办。当天首发式后还有书画名家签名售书和收藏名家作品展。

首发式现场

中书协理事、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序作者翟万益出息开幕式并讲话,“马真福先生作为一名文化系统的专业人士,手不释卷、博览全书,对甘肃少数名族民俗、马家窑彩陶文化、青铜器艺术美学特征等课题做了深入研究,撰写了数十万字的书画鉴赏理论文章。此次出版的评论集中典故旁征博引,佳句信手拈来,时有中肯之论,多有精彩之篇”,他在讲话中提到,此次马真福先生评论集的出版和收藏名家作品展是他几十年创作成就的回顾与展示,这是马先生创作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甘肃书坛的一件大事、喜事。开幕式上,本书作者马真福告诉现场观众,该书历史三年多整理相关资情,筛选作品,书中共收录了148幅当代书画家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配有作者的赏析文章。为全面展示更多书画家的风采,本书还特意采用了两位残疾人画家的作品。兰州市博物馆馆长高度评价《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他说“这是一本目前唯一把书画家集中并写出赏析文章的佳作,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书画家角度去品读佳作,耐看之处很多,是书画艺术界值得拥有、值得推广的一部好书”。现场有来自各地的书画爱好者、收藏爱好者,“昨天在兰州晚报上看到的消息,今天早上七点钟从西固过来的”,书画爱好者杜先生告诉记者。

签售会现场气氛火爆

开幕式结束后,在兰州市图书馆一楼董兆俭等48位书画家进行了签名售书活动。现场书画爱好者拿着刚买的《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排队递给书画家签名,秩序井然,气氛活跃。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甘肃省慈善总会副总会长、原中国文联委员、省人大常委冯树林告诉记者,他认真看过《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这是一本近年来关于书画方面比较好的书籍,原因有三个,

一、该书把当代有影响的书画家的作品收集进去了,这点难能可贵。

二、作者的评论文章言简意赅、公正公平,评论客观。

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印刷装帧精美”。正在签名的省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省美协副主席马江评价该书说“作者的客观评论、赏析加书画作品这种书的形式很少见,这本书可以提高读者群的审美能力。像今天这种书画家集中的签售活动仪式还是首次”。家住兰州西固区的市民吴先生拿着三本刚买的《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请在场书画家们一一签字,“我爸喜欢这些,他一直写写画画,昨天看报纸听到今天马先生新书首发式在这里举行,自己很想亲自过来,但年龄大了我就帮他来买书了”,他告诉记者,其他两本是给老板的,他们老板也喜欢书画这方面,“送给老板当国庆礼物吧”。

收藏名家作品展

在作品展览室,熙熙攘攘的书画、收藏爱好者们拿着手机、照相机拍摄名家作品,场面好不热闹。在衣服画着新疆维族少女的画前边,一对母女激动的聊着画作的作者李宝峰。记者交流候得知,原来这位张阿姨认识画作者。她退休前是省文艺工作队跳藏舞的,那时候李宝峰一直跟着她们演出的队伍采风,“那时候应该是1973年到1974年吧,他经常在洮河变上、贡巴大队写生,他是特勤劳的一个人,你看他画的这幅新疆民俗画,没有一定生活积淀是画不出来这么好的作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她好多年没见过李宝峰老师了,好多年前碰见过,当时还给她画了一幅水粉画。据了解,此次收藏名家作品展将延迟到10月20日结束。

第四篇:当代争鸣作品研究 (1)

毕淑敏笔下的死亡观

内容摘要:当代作家中,毕淑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曾经的职业经历和独特生活体验对她的小说有着重要影响。毕淑敏的写作题材非常宽泛,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一直关注着人的生命、死亡及人很复杂的内心世界。她对死亡的描写非常独到,有着超人的认识。

关键词:死亡、恐惧心理、讨论死亡、正视死亡

1、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 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

2、死亡,一直是比较忌讳的话题,但毕淑敏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笔力集中在对死亡的描写上。她把死亡放在了显微镜下,细致入微的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角度将死亡临摹得惟妙惟肖。在关于死的世界里,毕淑敏为我们描述了形形色色的死。《昆仑殇》里有拉练军人们悲壮的死;《阿里》中有游星冤屈的死;《女人之约》中有郁容秋为了尊严的死;《预约死亡》里有留学生母亲累及他人的死;《生生不已》里有乔先竹贡献于生的死;《红处方》里有简方宁不屈而崇高的死;《血玲珑》里有梁奶奶因不能避开夏早早而带着遗憾的死。毕淑敏对死亡的描写让读者深切的体会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正视死亡是对生命的尊重,死亡在有的时候更能体现出生命的真谛,只有珍惜有限的生命并正视死亡,才能获得对生命本体的超越。

3、毕淑敏把死亡作为一个话题来探讨。在中篇小说《预约死亡》中,她把关注的目光指向平平常常的死亡,通过体验的、纪实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的生活领域——临终关怀医院。作者通过对这所特殊医院中的病人的死亡和医护人员的描写,表现了普通人的死亡过程以及普通人对于死亡的看法,呈现了生命尽头的种种鲜为人知的状态。在临终关怀医院里,死亡是司空见惯的。然而,那里又是最能透彻生存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地方。特别是临终医院的医务人员们,也就更容易用坦然冷静的态度看待死亡,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是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生命就是以死亡为临界点,不断循环更新的过程。毕淑敏正是通过对“死亡”的体验,向读者展现了她对普通死亡的独有的理解: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和达观的态度,能够彻底打破死亡给人带来的神秘感及在常人心中引起的悲伤、恐惧心理。

4、在毕淑敏的生生死死的描写中,《生生不已》探讨了生命的归宿与传承问题。女工乔先竹的女儿姜小甜患上了不治之症,最终因医治无效死亡。在她患病到死亡的过程中,她的父母仍然怀着一线希望,千方百计的要求袁医生救她们的女儿的性命。临床经验丰富的袁医生十分明白:“医学其实是门十分苍白的学问,它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健有力,世上有许多病,医学可以非常精确的描绘它们,犹如毫发必现的肖像。但是医生们望洋兴叹,束手无策,这些病就叫做不治之症”。他嘲笑自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人”。对姜小甜的不治之症,“人们都在盼望着出现奇迹,但是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绝对不会发生”。 因此,从姜小甜的死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表达这样的观念: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最终归宿。乔先竹在女儿死后悲痛欲绝,在袁大夫的帮助之下,她开始重新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可就在这个新的生命出生的时候,她却带着欣慰和憧憬倒在了血泊之中。有死必有生,有生必有死。在生、死、生的轮回传承中,毕淑敏浓缩了人类生命的整个进程,表现了人类生命永恒的规律。

5、人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人,关注整个生命的过程,特别是它的终结,是一种文明。只有正视死亡,才能珍惜生命。《拯救乳房》叙述了一个癌症小组成长的故事,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一段辛酸的经历,在大家逐渐接触和了解的过程中,一个个被隐藏的秘密被揭露出来,从不信任、欺骗、猜疑到共同面对和解决,小组的成员终于走出了乳腺癌和死亡带给他们的阴影。在小说的结尾处,小组成员观礼了一位同样患有乳腺癌的老人的死亡过程,这是老人特意安排的,小组成员通过对这场盛典的观礼,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由逃避到坦然接受。在这部作品中,她想要告诉大家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面临的结局,它是我们成长的最后阶段。“我们现在已经很关注人生,可是人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人,关注整个生命的过程,特别是它的终结,是一种文明。”毕淑敏用秋天渐淡渐远的凄凉来比喻人生的最后阶段。“那个时候人是非常无力的、衰弱的。如果这个过程中我们赋予关怀,使一个人可以无所畏惧、从容、安详地面对它,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我想人生因此而圆满。”

6、毕淑敏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交流死亡的愿望。“表面上看起来,现代人关心的是声色犬马,搞笑的、轻松的、无厘头好像成为一种主流。这是非常正常的。可是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对死亡的叩问。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死亡一直矗立在我们生命终结的地方。”她希望在我们的文化里有这样一种讨论,即讨论死亡。

7、毕淑敏并不想美化死亡,她说:“死亡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恐惧?除了它会让我们有不洁的联想等生理上的因素外,最核心的恐惧就是丧失。其实,人生有许多丧失,比如失恋,失去友谊,这些都是小的、局部的丧失,死亡就是最后一次丧失。只有直面死亡,你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当中的一个个坎坷和丧失。”

8、毕淑敏用智能的笔描绘人的死亡,探讨着死亡,同时也是思考着生的价值。她用智慧的眼睛关注着民族的文化内涵,死亡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她的小说对于死亡的关注,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对于死亡与人生的思考与探寻。透过她的小说,我想我们很容易看到她的对于死亡与人生、民族的关注,把死亡看得平常些,正视死亡,积极面对,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

第五篇:当代文学推荐作品

一、小说部分

罗广斌《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孙犁《风云初记》、《铁木前传》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茹志娟《百合花》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青春万岁》、《春之声》、《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谌容《减去十岁》、《人到中年》

铁凝《哦,香雪》、《玫瑰门》、《大浴女》、《笨花》

王安忆《小鲍庄》、《长恨歌》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无字》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

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贾平凹《浮躁》、《废都》、《秦腔》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心灵史》

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词典》

徐怀中《西线轶事》

莫言《红高粱》、《生死疲劳》、《蛙》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残雪《山上的小屋》

余华 《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红粉》

池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

方方《风景》、《落日》、《祖父在父亲心中》

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

刘恒《狗日的粮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叶兆言《挽歌》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陈忠实《四妹子》、《白鹿原》

迟子建《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

姜戎《狼图腾》

都梁《亮剑》

麦家《暗算》

周大新《安魂》

史铁生《务虚笔记》

宗璞《红豆》、《东藏记》

刘庆邦《鞋》、《神木》

王小波《黄金时代》

阿来《尘埃落定》、《空山》

毕飞宇《青衣》、《玉米》、《推拿》

白先勇《台北人》、《纽约客》、《孽子》

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

金庸《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二、诗歌部分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 贺敬之《雷锋之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闻捷《吐鲁番情歌》

流沙河《草木篇》

艾青《礁石》、《鱼化石》、《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

曾卓《悬崖边的树》、《有赠》

绿原《重读<圣经>》

牛汉《华南虎》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舒婷《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杨牧《我是青年》

骆耕野《不满》

北岛《回答》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顾城《一代人》、《远与近》

杨炼《诺日朗》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亚洲铜》

《天安门诗抄》

余光中《乡愁》、《白玉苦瓜》

三、散文部分

杨朔《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

秦牧《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刘白羽《长江三日》、《日出》

冰心《樱花赞》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傅雷《傅雷家书》

邓拓《燕山夜话》

巴金《随想录》、《怀念萧珊》

杨绛《干校六记》

史铁生《我与地坛》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唐敏《女孩子的花》

苏叶《总是难忘》

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

刘郎《苏园六纪》

董桥《董桥散文》

张晓风《张晓风散文》

琦君《琦君散文》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

四、戏剧部分

老舍《茶馆 》

郭沫若《蔡文姬》

田汉的《关汉卿》

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刘锦云《狗儿爷涅槃》

杨健《桑树坪纪事》

孟京辉《思凡》、《恋爱的犀牛》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国崛起观后感荷兰下一篇:电工安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