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课教案

2022-08-10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戏剧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幼儿园戏剧课教案

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一)背景: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2、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3、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三)、代表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异同点)

1、拜伦 (英)

(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 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2)代表作:叙事长诗

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3)不同点:

①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

②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

2、雪莱 (英) (1)思想倾向

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2)代表作《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3)不同点

①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②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四)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小说

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分化、金钱至上 2人们不满加剧,促使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审视与批判。

(二)、代表及作品

1、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2、巴尔扎克 (法·作家) 《人间喜剧》

3、托尔斯泰 (俄·文学家) 《战争与和平》(长篇历史小说)

(三)艺术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人物,剖析社会本质问题。

(四)历史意义

积极: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未能指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五)、两种文**流的异同点:

1共同点: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2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情,深入剖析和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三、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 《母亲》 《海燕》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背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机,人们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二)艺术特点:

1用夸张怪诞的手法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2以荒诞的主题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3反传统:

①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

③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④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三)代表及作品 《等待戈多》(法·贝克特)

1内容:了解 2影响、地位

(1)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高中 第四单元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20世纪中叶新兴的荒诞派戏剧,让学生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兴起的社会背景,认识到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如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以及荒诞派的主要人物贝克特。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进而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以及思想主张,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

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难点:什么是荒诞派、怎样理解《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1.背景及思想倾向 2.代表人物: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 雪莱:《西风颂》 3.特色和影响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 1.背景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3.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色和影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俄国兴起的原因;《母亲》一书的情节梗概和意义 2.重大区别:推翻旧制度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背景 2.《等待戈多》 3.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提示: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金钱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生动反映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在这两个世纪里,主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戏剧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从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9本目内容的第

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板书: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观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板书:2.代表人物: 拜伦: 雪莱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的第

三、

四、

五、六自然段对拜伦和雪莱先有一个了解,然后我们再进行讲述。

同学们对拜伦和雪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教材P69的两幅插图《拜伦》和《雪莱》。 从这两幅插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拜伦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这种不同。拜伦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他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象,作者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代表作品是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教材P69的文字阅读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请同学们阅读。

雪莱的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作品一扫拜伦的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代表作品《西风颂》。

教材P70的文字阅读框,请同学们阅读。 板书:2.代表人物: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 雪莱:《西风颂》

教材P70第一自然段小字,还介绍了另外两位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海涅和雨果。请同学们阅读。 在教材P70本目内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析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和影响。 板书:3.特色和影响

找学生阅读: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提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这个自然段中前一句话是特色,后一句话是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之后,人们又开始关注真实的现实生活,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欧洲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

教材在本目内容的第一自然段,如第一目一样同样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板书:1.背景

找学生阅读: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下面我们来了解这几个人物中的两位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板书: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本目内容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对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作一了解。 补充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批判现实主义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创作的思想基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道现象,在反映资产阶级取代没落贵族的历史过程的同时,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腐朽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就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共有小说和中篇故事90多篇,整个《人间喜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约2472个,无名无姓者约566个。整部作品向读者展现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生活场景,其中心线索是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历史兴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动力,是金钱的罪恶作用;其基本手段,是诈骗逼攻、巧取豪夺。巴尔扎克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让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使他们在读者心中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另一个特点是将真人改头换面,成为他作品中的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人们称他为“小说的莎士比亚”。

教材P71的文字阅读框,介绍了我们熟知的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形象——葛朗台,请同学们阅读。 你还知道巴尔扎克的哪些作品?《高老头》《贝姨》„„

你能从教材中找出对《人间喜剧》的评价吗?教材P70倒数第二自然段: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下面我们来了解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板书:3.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还是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1第

一、

二、三自然段,并看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大致了解托尔斯泰及《战争与和平》。

在同学们阅读的内容中,提到了《战争与和平》的艺术价值,谁来回答一下?教材P71第三自然段:《战争与和平》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补充说明:托尔斯泰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创作了他的史诗式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无论是就其所牵涉的范围还是就其写作的笔法来看,这部杰作都远远地超过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里,所有的生活素材交织成宏伟的多彩的画面,丰富的材料和众多的人物都得到客观地处理和描绘。《战争与和平》主要写1805——1814年这一时期的四个贵族家庭的历史,对这些家庭成员的描绘,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和两军大战的生动画面作为背景的。在这一不断变换的波澜壮阔的全景画面上,出现了贵族和农民、军官和士兵、沙皇和法国皇帝、外交官和廷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以及种种真实的战争场景。

教材中引用了两个人物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1中间的文字阅读框及左图下 4

面的文字说明。

教材P71本目内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同样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色和影响给予了说明。 板书: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色和影响

找学生阅读(教材P71最后一个自然段):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说明:“批判现实主义”的提法首先是由高尔基提出来的,教材P71最下面的文字阅读框引用了高尔基的话,其中指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不足,请同学们阅读。

你知道批判现实主义有什么不足吗?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并非要彻底摧毁这种社会,而是主张用阶级调和的方式加以改良,这是其不足之处,也是其历史的局限性。

高尔基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母亲》被公认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本目内容主要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俄国兴起的原因及作品《母亲》一书的情节梗概和意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2本目内容的三个自然段,弄清这两个问题。

板书: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俄国兴起的原因;《母亲》一书的情节梗概和意义

为了让同学们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有更深刻地了解,教参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母亲》这本小说与前面提到的小说有什么重大区别?

板书:2.重大区别:

提示:(1)前面提到的小说只是批评现实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丑恶现象,而《母亲》的思想倾向是要推翻旧的制度;(2)《母亲》的主要翁是出身贫寒的产业工人,这在以前的小说中也是没有的。

板书:2.重大区别:推翻旧制度

这种重大区别也反证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不足。 最后,我们来学习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找学生阅读教材P72本目内容的第一自然段: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现代主义作家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作。

这段文字指出了现代荒诞戏剧兴起的背景。

板书:1.背景

补充说明: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荒诞派戏剧。其特点是:一反过去文学必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用支离破碎的剧情和反复出现的对白,来表现人们及其理想在现实社会里的荒诞和非理性,从而引发人们关于自身的思考。

那么,荒诞派戏剧到底荒诞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3文字阅读框《反传统的荒诞剧》。 为什么荒诞派作家一意要表现现实的丑恶、人生痛苦和绝望?

提示:荒诞派文学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即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救药的,人物是孤独的、荒诞的,一切追求都未知数。荒诞派戏剧就是要表现“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没有人去,也没有人来,真可怕”这种荒诞虚无的人生观。荒诞派戏剧无论就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并试图表现出生活的无理性,它们的目的旨在调动观众的理性思考。

法国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这一艺术流派的开山之作。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2本目内容的第

三、

四、

五、六自然段。

板书:2.《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中两位主人公一直在等待一位叫做戈多的神秘人物的到来,此人不断让人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他们想自杀,但是最终还是等了下去。虽然两个主人公被描绘成流浪汉,但实际上“他们”象征着不知道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他们设想了种种站不住脚的假设,认为他们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他们希望戈多能带来解释。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切是那样的丑陋黑暗、荒凉凄惨,绝望和虚无的气氛更为令人窒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可怕的生活正是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缩影,剧中人物遭遇和精神状态,也与他们自身有某些相通之处。这也正是剧本的主题思想之所在。其实这两个人,按照贝克特的说法,无非是“存在于世界上又不知在这里是为了什么”的人,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耽搁在那,他们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但他们不能肯定戈多是否曾允诺要来,甚至不知道他是否确实存在,这就表现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正是这样看似荒诞不经的戏剧,却引起了人们长久的思索。

贝克特为什么会这样的创作思维呢?贝克特是爱尔兰人,“二战”期间留驻巴黎,饱尝战争引起的悲伤和无助的情感,由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寻。表面上,贝克特总是在描写人物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他是在力图抓住人类生存的最本质方面。正因为如此,《等待戈多》这部戏剧从上映起反响强烈,贝克特也籍此一举成名,并由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评语是:“他是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荒诞派戏剧是现代文学流派之一,请同学们看教材P72本目内容的第二自然段小字。 在教材P73本目内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指明了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

板书:3.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

找学生阅读(教材P73最后一个自然段):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烈冲击与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与现实主义互相渗透,形成欧美文艺异彩纷呈的多元发展局面。

小结:19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领域里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现实。同学们可参看地图册P39《19世纪以来的欧洲文学》。

作业:“自我测评”4.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提示:《等待戈多》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等待,所以我们存在。“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剧情,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课堂反馈:

第三篇:戏剧鉴赏课心得

在戏剧舞台寻找青春

——戏剧鉴赏课心得

无法否认,戏剧鉴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选择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大一开始,对于文学的挚爱,使学理科的我义不容辞的选择这门课程,想要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是,总是那么遗憾,每次的期盼最后都落空。终于在大三选上了这门课程。每次,看着和蔼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戏剧,讲他的看法,他的见解,讲他对戏剧的热爱,总是莫名的感动,年近古稀的老师,为了他对戏剧的追求,年迈却还是坚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戏剧,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戏剧鉴赏课,实话说,刚刚开始听时并不觉得是有多精彩。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那样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它生动形象,避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个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不管是听邱老师满怀热情的解说他对戏剧独到的见解,还是观看《雷雨》、《左岸》、《立秋》等戏剧名作,每节课总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有收获。不可否认,邱老师介绍的这三部戏剧可以说是文学的经典。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国当代最经典最值得传承的“企业经营”之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晋商的经营之道,让我叹为观止。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豪门恩怨,爱恨情仇,彷徨徘徊,锐意革新,生死关头,何去何从!晋商票号跌宕惊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或许这就是老师说的对戏剧的感触吧!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戏剧,才能跟随故事走到最后。

不可否认,戏剧鉴赏这门课选的非常值得,感谢老师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而戏剧的文化底蕴也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对文学的挚爱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文学的道路还是很漫长,我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脚步,只要自己不停歇,总有一天,星星也能长成太阳!

第四篇:江西财经大学戏剧鉴赏课

提到话剧,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雷雨》,大学的课余时间里,我又再次有机会赏析到明星版《雷雨》,但是《雷雨》始终让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叹,和对旧社会女性的悲叹。

《雷雨》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悲剧就此展开。

《雷雨》的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曹禺发表《雷雨》,并由此一举成名。剧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框架里,集中描写了周、鲁两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复杂纠葛和由此形成的大悲剧,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对人的摧残,资本家与农民阶级的抗争,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周朴园,这个家庭的主人,是一切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三十年前,他还是个大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即鲁大海)带走,他为了金钱就这样遗弃了他们母子俩,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但却被救起,求死不成的她,为了孩子,又嫁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风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也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母异父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也相互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结果,周萍自杀,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蘩漪发疯,侍萍离开,这个罪恶的家庭,最终归于毁灭。

在戏剧中,有的作者会安排众多的巧合,可以把本来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集中而强烈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深化作品的主题,“巧合”看似是一种偶然性的事件,是必然性的一种表现。而戏剧

〈雷雨〉中就安排了众多的巧合,周朴园三十年前抛弃的侍萍,三十年后突然回到了虽然已经搬了好多次家,家具却丝毫没有改变的,而对她来说犹如恶梦一般的地方--周公馆;侍萍的丈夫和女儿恰巧又在周家当佣人,儿子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当工人;而最后所有人因为这一系列的巧合全部在暴风雨的前夜聚集到了一起等等。这里的巧合作为剧情发展的催化剂,增强了戏剧效果,深刻地展示了这样的事实:周公馆内早已乱了套,正处于危机四伏的崩溃的边缘,暴风雨的前夕。

戏剧文学的线索必须鲜明,矛盾冲突必须集中突出。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塑造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使剧情逐渐的慢慢的展开。。

《雷雨》的戏剧结构是锁闭式结构的典型。这出戏表现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四小时,但是剧作者通过插叙、倒叙等手法把全剧八个人物的经历全部清楚地告诉给观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出戏确乎是压缩精炼了的人生。因而至今历时半个世纪而屡演不衰,成为我国话剧寿命最长的剧目之一。

《 雷雨》 中所有的剧冲突却表现得委婉曲折、跌宕多姿。在张、崔人物都卷人了冲突,虽然未动刀动枪,但人物之婚姻问题上,忽而由喜转悲,忽而由悲转喜,多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次显露转机,却又突然停止,因此曲折多变,让程度终于全部爆发。人绝无平淡之感。

小小舞台呈现如戏人生,在有限时间内吸引调动观众情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时代在变迁,这样的剧本似乎有点老古董的意思。但是为什么喜欢这部戏呢?是因为剧中的人物和事情,都写得生动鲜活,生活中如今还是有周冲、四凤、周萍、鲁贵、周朴园式的人物存在——只是他们的环境和言行略微有点变化。事情虽然有乱伦的畸形恋在里面,但是人物仍然性格鲜明。周朴园老奸巨猾、专制残忍但又良心未泯(从他眼见鲁妈撕了他递给的支票,之后还要给她家里寄钱可以说明,他知道侍萍活着后心里并不是想谋害她,而是真的想补偿她);周繁漪敢爱敢恨,却又悲惨收场;鲁妈心地善良,却有着痛苦的过去,而又不得不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形(亲生儿女,二死一丢);鲁贵为人奸诈,老于世故;周萍因ji形恋精神上受着折磨,但却仍然不失为一个“好人”,至少他还有道德底线;周冲天真浪漫,心地善良,可惜不幸被卷进去,惨死家中;鲁大海为人正直,敢于替工人说话,可是最终却换来亡命他乡的下场。这就是雷雨里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雷雨》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剧组在创作中为把握主题内涵新解发挥,赋予更生动的形象信息传递给观众,大小道具创作处理更是别具一格,把舞台背景布置成为黑绒布,两边错落大小鼓乐,高低组合有序排列,中间方型表演区,一张太师椅于舞台中央,从而有力地推动戏剧表演动作的完成,这种意境的组合,刻意营造氛围鲜明的周公馆。随着舞美灯光区域的变化而推动情节的递进,交织时空,加剧人物冲突,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环境与人物情绪变化的反差效果,透过八个剧中人物错综的亲情关系,展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把周公馆气氛渲染到巅峰。《雷雨》的真实内涵经久不衰,其主要元素因为有它的独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不管以何种形式对经典剧的改编、新解、都必须遵循它的真实风格。对于创作中元素构思,新版《雷雨》打破了传统解读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传承的作用。按导演的话说,不仅舞台呈现被彻底变化,而且对剧本的解读更有一种全新的认知。也就是说,它透露着这样一种信息: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以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进行再度创造,尽量发挥戏剧特长进行全新解读,不仅可以施展舞美创造想像空间,而且有可能为当代剧场活力带来新的商业魅力。

第五篇:戏剧鉴赏课论文-赏析《暗恋桃花源》

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

摘要: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话剧作为一门文学体裁,有着自身的文体特点和要求,并制约着读者对它的接受和欣赏。而《暗恋桃花源》堪称话剧中的经典之作。本文简要介绍话剧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话剧文体的艺术规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对《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关键词:

话剧,暗恋桃花源,艺术性,内容,结构

一、引言

这是我在大学里面唯一接触戏剧的课程,通过学习让我对话剧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任何一门艺术都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组成。话剧作品同样如此,因此,我想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二、话剧艺术简介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话剧最通俗的定义:话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我们所谓戏剧故事,故事本身不是叙述的,而是由演员直接把事情呈现出来,所以受到种种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表现媒介的限制;情绪效果的限制。

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三、浅析《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

(一)《暗恋桃花源》的内容

话剧内容话剧欣赏的内容层面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即一部剧作看完以后能知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是读者能否和作者进行对话的前提。

《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终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如果说前一个对面无缘,带来的是上海相识的惊喜,那后面一个的对面无缘,则绵延了40年的悲哀。如果说战争的残酷,那么战争并未把他们分隔多远,只是小小的切断了一下他们的联系而已。残酷的是生活吗?

《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己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中间由一位神秘女子连接起来,讲述“找寻”这个主题,谈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端的是NB无比。形式上看,有话剧、相声、小品甚至日本的谐剧的成分,全部能在一个舞台上展现开来。

四、五样道具,

六、七个演员,居然也成就那么一出复杂的戏剧,一场喜剧,一场悲剧,两种戏在同一个舞台上演。这个舞台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悲剧和喜剧,交错着纠缠着在上演,破碎的片段,贯穿了时间。而且我们都是演员,不管遇到多少干扰,都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幕。

(二)《暗恋桃花源》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剧作家在一定的舞台的时间、空间内如何安排戏剧冲突,组织动作发展的问题。

《暗恋桃花源》是借由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在公演前一天抢夺剧 场开始彩排而展开剧情的。其中《暗恋》是讲一对乱世爱侣江滨柳与云之凡相爱 又不能相守的悲剧,《桃花源》则以渔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妇,与袁(源) 老板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为经纬编织桃源和武陵的落差。表面上看,这两部话剧 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意义。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反对去把《暗恋桃花源》的 具体情节做任何过渡诠释。

首先,在《暗恋桃花源》剧本中,导演使用了套层结构,即戏中戏的形式。 整个电影在一个大故事(两剧团争剧场)的故事之下又有两个话剧的演出。我们 注意到,《暗恋桃花源》讲的是“现在”。对全片来说,电影时空几乎是和现实时 空同步,“暗恋”讲的是“过去”,是戏中戏之一,它的舞台时间主导了影片的电 影时间;“桃花源”讲的是“遥远”,是戏中戏之二,它的舞台时间主导了影片的 电影时间;而当两剧组同在舞台上并发生冲突时,是戏本身,一个不断来寻找刘子骥的女人暗示了影片基本电影时间架构的现在时态。这种套层结构的使用很明显,就是让片中片/虚构中的虚构与影像叙事的另一部分/虚构中的真实形成两相 对照的镜像文本,他们彼此折射、彼此包容与说明,以及另一互文本的方式构成同一文本叙事。也就是说,实际上两个话剧起了结构上互相支撑,文本上互相解读的功能。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坚持认为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剧单独拿出来分解。

其次,《暗恋桃花源》戏中戏的设置稳中求变,将戏中戏与复合主题、双线索相结合,剧本三线并进、内外共举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对戏剧本身的一次探索。

最后,戏剧《暗恋桃花源》所讲述的是三个故事,将戏中戏与复合主题、双线索相结合。让观众很容易的解读出来《暗恋》和《桃花源》的关系,即互相对照。桃花源中武陵即暗恋中作为凡人的江滨柳的生活,而桃花源则是江滨柳心中的云之凡。按照赖声川的说法,《桃花源》是补 充说明《暗恋》的,也就是说, 《桃花源》是《暗恋》的又一个结局,《桃花源》 的最后袁老板和春花陷入无奈的生活中就是江滨柳和云之凡的又一结局。结构明晰,层次分明,彼此交融。

四、结束语

话剧毕竟是一门舞台艺术,要多看演出,少看剧本,注意体会舞台布景、灯光、音响、舞美、导、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只有在剧场里才能加深我们对话剧作品的理解。同时,话剧是舶来品,一部中国话剧史就是一部接受外来戏剧影响的历史,所以要多看西方剧作家作品,了解戏剧发展的趋向,这对提高我们话剧欣赏的水平和能力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赖声川.话剧《暗恋桃花源》 ,1986. [2] 陈军.怎样欣赏话剧的艺术性[J],财政监督,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预防溺水安全知识下一篇:幼儿园儿歌数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