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论文

2022-04-1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农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将得到不断壮大。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论文 篇1:

对于云南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思考

[摘要]云南省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不仅是对三农问题的大胆探索,其规模效益也将对云南的三农现状带来巨大改善。云南的相关战略布局不仅对自身会有重大积极影响,同时也是对国家最新决策的一个大胆实践。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关键和易出问题之处,本文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出,意在使政府和相关组织能更好地发展现代庄园经济。

[关键词]云南;庄园;经济

1 现代庄园经济的相关介绍

现代庄园经济首先出现在20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农业状况,之后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出现的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也属于其范畴。现代庄园经济随之在全世界都有所发展。我国现代庄园经济开始于新疆的“中国西部金色庄园工程”,而拉开热潮序幕的却是广东的龙汇庄园,最后在左权县大力推广下现代庄园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我国现代庄园经济可以看做在农业经营模式上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创新发展。被一些学者定义为“农户、城市居民、开发商或企业通过承包、租赁或购买适度规模的土地,以自己开发经营或委托代理经营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将规模经营的理论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其实质是通过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化组合,取得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以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来推动当地的城镇化、经济产业化和城乡一体的现代化的突破和加速转变。

现代庄园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庄园范围内生产;一般经营药、果、茶,养殖畜、禽、鱼等,而极少种植粮食作物;采用精耕细作、精细饲养;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相结合进行集约化生产;商品率高,市场化操作运营。

2 云南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背景及现状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形式规模经营”背景下,云南省结合国内外庄园经济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柏联普洱茶庄园”、“玉溪庄园”的发展经验,在2012年12月末举行的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秦光荣书记明确提出了“形成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产出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战略部署。2013年2月的会议中仇和副书记再次提出具体要求“将力争5年内,在烟草、茶叶、咖啡、花卉、药材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中,建成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庄园”,同时强调要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政府还提出了了“六个一”要求来推动云南省庄园经济的顺产。即成立一个领导协调推进机构;出台一个相关政策性文件,将农业农村支持、扶持政策捆绑使用,优先发展庄园经济;制订一个长期规划;搭建一个招商融资平台;建立一个考核监督办法,将庄园经济推进发展情况列入县域经济的考核体系,列入省、州市的重点项目督查内容。形成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庄园经济形态,如休闲度假型庄园、自然生态体验型庄园、文化旅游型庄园、科技示范型庄园、产业发展型庄园、综合开发型庄园。

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各地的现代庄园大量涌现。除了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玉溪庄园·峨山凤窝园”、“云烟印象庄园”、“玉溪庄园”、“爱伲咖啡庄园”和红河州的红酒庄外,涌现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庄园,比如:①在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要打造30个精品农业庄园,建成100个庄园生产基地,打造50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园区,扶持30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20个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产品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②临沧市计划到2015年,建成100个带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咖啡庄园、茶叶庄园、烟草庄园、蓝莓庄园,力争打造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庄园50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农业庄园8个以上。③镇康县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山地畜牧亿元产业庄园以及预计2015建成的勐堆蚌孔常绿草地牧业庄园,计划投资2.5亿元,养殖优质肉牛28000头,肉羊养殖40000只。庄园建成后,优质肉牛羊可实现销售收入1592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707.9万元,实现税收2907.9万元;可促进就业1000多人;同时每年可带动消费500万元,也能为当地百姓创收。④会泽县会泽鲟鱼谷庄园庄园主要建设养殖基地700亩,鱼子酱及鱼肉加工园区21亩,观光园及会所服务区25亩,总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出口鱼子酱50吨,年产值可达20亿元,创汇5亿元以上。会泽玛卡庄园建设玛卡育苗基地专业大棚4亩,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玛卡1万亩庄园计划投资4000万元,其中:种植基地1000万元,庄园建设3000万元,建成后庄园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⑤云南滇红集团在凤庆县成立“滇红茶庄园”预计总投资1.03亿元主攻“中国红”、“经典58”、“有机茶”、“古树茶”四个核心产品,年产能计划新增1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计划新增2亿元以上,年利润计划新增2000万元以上,年税收计划新增1450万元以上。⑥宣威按照省内领先、全国知名、西南最大的现代种业园定位建设宣威现代种业园,园区规划占地1500亩,概算投资1.34亿元,主要建设年生产能力3000万粒的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和年生产能力1000万千克的玉米良种研发中心,预计2015年全面竣工。

从收集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前的云南现代庄园经济发展的可喜的一面是投资规模大、拟建速度快、庄园类型多、政府决心大、政策偏向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等。又因为云南大规模发展庄园经济处于初期阶段,而农业发展是一个较长周期的过程,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没有凸显出来,只有加强预测和防范,尽量避免一些风险。

3 云南现代庄园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大部分农民流转土地给企业后,相对于其付出的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如何界定,如果工资较低,则不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2)现有的庄园规模总量很大,但其中是否有无分散的插花地,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机械化耕作,从而导致生产效率达不到理想效果,减少规模效益。

(3)当把现代庄园经济建设加入县域经济考核后,是否影响当地政府只注重相关产业的规模化,搞大了农业经济规模,而忽略农民的权益保护和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

(4)因为现代庄园经济也是一种资本农业,前期投资规模很大,而这种政策性的快速发展,虽然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大环境下,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和一些企业的投资转向,但同时也加大了为了应付指标要求,而出现假大空现象的风险。

(5)投资商与开发商是否重合,如果不重合,相关公司财务是否透明化。如果是一体,资金是否充足,对于企业的约束机制如何建立,因为一旦遭受经营、市场、管理、文化、技术等风险,农民也会跟着受到波及,是否有相应的风险应急机制。

(6)在现代庄园经济的建设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每一家庄园都能保证跟进,不能出现比如因交通不便导致产品运输成本过高而出现市场风险。

(7)云南现代庄园经济发展是否着重于贫困山区地区的改造,不能仅仅为了搞庄园经济而忽视了本质的东西。因为云南有94%地方都是山区。

(8)现代庄园经济更多的是种植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对于粮食作物基本不怎么涉及,因此尤其适合在贫困山区发展,解决其“四荒”和空壳村问题,但如果在经济情况较好的县域发展的话就要注意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影响本来生长态势良好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能否保证正常耕地不受影响,是否出台相关政策。

(9)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证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对于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政府的相关政策是什么,不能因为要发展庄园经济而政策一边倒的情况下忽视了农民的利益。

(10)云南现代庄园经济基本都是企业在做,而农民更多成为了企业的员工,那么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为传统的农业模式中农民的效率其实是很低下的,将农民职业化,农民能否适应,相关培训能否跟到位。

(11)土地流转后能否专项专用,对于违约行为如何进行监督和处罚。

(12)当地的现代庄园经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比如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搞旅游,也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种植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

(13)土地流转手续是否规范,是否有标准化合约,是否和农民或者村集体签订流转合同,因为这将关系到土地所有权合法转让,并且是否受法律保护问题。

(14)如何正确有规划的引导有意向的农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向现代庄园经济转变,由什么机构负责。

4 云南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新契机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的结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看出国家在各个方面的重大改革,这其中关于农业、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无疑也给发展现代庄园提供了重大契机。

4.1 首次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对于现代庄园经济中土地流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的土地流转过程和机制,保障了农民和投资商的权益,强化了企业家责任。

4.2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国家在多次纲领性文件中提到“首先要保证家庭的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这无疑给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土地流转方面给出了更大的保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而对于农民的合法增收也提供了依据。

4.3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这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更有利于现代庄园经济控制相关风险减少相关阻碍并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中权.对我国农村实施庄园经济模式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沈水根.“庄园”经济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特区经济,1999(2):45-47.

[3]云南省诤言网.关于大力推动云南庄园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EB/OL].http://www.ynzy.gov.cn/html/2013/zhengyanzhanshi_0116/943.html.

作者:肖建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论文 篇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农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将得到不断壮大。

1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来,乡村各级党组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了、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仍然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2 依托集体资产优势,实行多种经营,仍然是乡、村级集体经济最普遍的经营方式,大部分乡、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集体资产经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增加集体收入。主要是利用集体统管的荒地、草场、养殖场等资源,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1.3 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按照“围绕旅游办基地,办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靠城、靠路、靠景点的优势,修建饭店、市场、出租门店等设施,围绕第三产业求发展,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4 依托资源优势,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村集体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新点子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兴办农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参股不控股,监督不经营”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达到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获利的“双赢”效果。例如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把村办公室的临街处全部建成门面房,对外出租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

1.5 依托帮扶共建,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下联动,工作形成合力。建立滚动帮扶重点村发展集休经济工作制度,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结合起来。针对部分村资源匮乏、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采取强村帮弱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扶持“后进”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到较好的效果。

2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从整体来看,乡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实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经济大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乏力的问题。2008年某地农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总数收入324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11.6万元,发包上交收入312.4万元。

2.1.2 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就整体情况来看,村集体土地较多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整体比较高,年收入大多都在5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有1个,超过10万元的只有7个。而一些地处偏远,而又无资源优势的村,年经营性收入只有1万元。可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非常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1.3 干部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尽管目前乡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村干部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发展需求出发寻找路子。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2.1.4 基层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是部分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很小。加之县、乡两级对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乡村的集体经济扶持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二是一些乡部分村的发展思路不清,缺乏长远规划,增收路子窄,发展点子少,短期行为多,滚动发展慢。

2.2 主要原因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2.2.2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只能靠机动地获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2.2.3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3 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县、乡、村三级联动。各级领导及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积极培育和扩大集体财源,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3.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3.2 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扩大乡村集体经济规模。各乡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也可以发展第三产业,购置农业机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种形式。

第一、抓住农区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农牧区的载畜潜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禽养殖规模。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乡(镇)村的内在潜力,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群的数量。另一方面,把扶贫项目购进的牲畜作为乡集体扶贫基础畜,无偿转借分配到各重点贫困村,由村集体负责承包经营。

第二、结合退耕还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在保证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稳步增加集体林面积。种植业扶贫项目主要以低产田改造、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和饲、草料基地为主。

第三、积极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谋求一席之地。引导乡镇立足本地优势,在旅游开发的大框架、大规划下,积极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方面创收,增加集体收入。

3.3 明确奖惩,加强激励,督促乡(镇)村、帮扶单位形成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合力。(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职责,按照百分制量化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每年把各乡(镇)、帮扶单位、下派干部落实责任状情况与乡村综合评比、帮扶单位评优定等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

3.4 加强监管,科学经营,引导乡村集体经济步入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一是加大对乡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强化村账乡管制度,建立乡、村集体资产专门台帐,定期进行登记更新。二是完善乡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对现有集体耕地和集体牲畜,坚持扶优扶强的承包方向,结合养殖示范区、种养示范户建设工作,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发包,确保规模经营。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3.5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五个”结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中通盘谋划,实行“五个”结合:一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三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四是发展与管理相结合。五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对经济落后村的帮扶,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局面。

作者:杨 静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论文 篇3: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模式创新的对策研究

摘 要: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东北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东北具有其独特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经济发展可以构建起新的模式。辽宁省作为东北工业基地中的核心省份,在新形势下需要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个东北地区的改革创新和产业结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东北地区实现经济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国家经济形势的整体建构。本文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分析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模式创新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北经济;模式创新;对策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东北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东北地区和东北亚的经贸合作,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中国。2018年和东北亚国家贸易达到了758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中日和中韩贸易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中俄贸易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对韩国、俄罗斯、蒙古的投资逐渐增长,与朝鲜的友好合作不断加深,跨境基础设施合作稳步推进。东北经济发展实现了“长满欧”、“辽蒙欧”、“哈欧”等重要路径的建设。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东北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优势,各国陆海相通,经济联系紧密,是亚欧合作的中心枢纽。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来构建东北地区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商品和规则制度逐渐完善,“一带一路”的建设实现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种市场资源,建立起东北亚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开放合作的高地。但是,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需要构建起全新的经济创新模式,促进东北地区新兴经济的建设,引用互联网经济发展思维,突出经济发展的融合创新是中国东北经济在新时代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对外开放的对策建立中需要实现开放型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实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实现国际合作,推进产业升级,突出产业园建设,加大重要项目带动小项目的整体设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挥企业的自主能力,在农业上大力发展新加工业,服务业方面集中进行高端产业的发展,使工业与多种产业相连接,使农业能够实现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使医疗、金融、交通、物流等多种外包产业,可以在深化改革的体系下进行深度的业务开展。

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1.经济发展宏观战略与具体实践脱节

在东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宏观战略和具体实践脱节是最为明显的缺陷,东北经济在对外开放格局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在宏观战略上能够有效对接亚欧经济的总体设计,东北作为重要的开放门户,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比较清晰。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措施不当的状态。例如辽宁省辽阳市作为辽宁重要的开放城市,在经济建设中需要形成总体上的建构才能够适应辽阳市的经济发展,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构建起沈阳、大连的开放龙头,辽阳市作为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物流等,需要形成经济模式推进中的细节性的衔接,但是,从辽阳市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辽阳市与沈阳大连的整体衔接中存在一定的差距,辽阳经济建设中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具备着与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优势上的同向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创新模式中就要实现经济发展宏观战略和具体城市实践中的有效衔接,才能够使辽阳市的经济发展在总体的战略规划中占有一定地位,并且能够尊重辽阳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来不断构建起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对外开放的热情。2019年,辽宁省拥有119家外资研发机构,229家外资金融机构,4.6万家外资投资企业,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200多个在辽宁投资生产,辽宁省进出口贸易繁荣。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例如辽阳市作为辽宁省的重要城市,在对外贸易上的参与度需要逐渐加强,经济发展不应该始终集中在大型城市,而要将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渐引入到辽阳市这样的城市建设中。辽阳市本身在接受对外开放战略发展建构中,就要遵循宏观战略和微观战略的推进,那么,在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既要求模式上的建设,又要求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尊重辽阳市经济发展的特征。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开放和国际合作突出了开放的新方向,那么,辽阳市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不断改善,更要创建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投资中与发达地区相连,实施专业化的管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外商融资难的问题,营商环境不良的问题。

3.经济发展缺乏平台化建设

在辽宁对外开放中,外贸规模小,商品结构层次低,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的国内水平较低,沿海发达地区相对较差,进出口总额较低,辽宁的商品结构中产品附加值不高。例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产品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组装国外的零部件,加工成品产业链较小,企业的实力没有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国际产业链中低端加工的位置始终存在。在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餐饮住宿等各方面的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影响力不强,服务专业方面无法推动辽宁的快速建设。例如在辽阳的经济发展中可以发现,商业、服务、金融、保险、文化体系以及外包产业中都相对薄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凭借地理资源优势,商品可以向日本、东欧东盟等国家出口,但是,也会产生相应的贸易摩擦。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想实现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就要在平台建设上不断强化。东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平臺建设,一些企业在发展建设中就没有运营的环境。在当前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不完善,各种先行试点虽然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创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综合保税区建设中保税港的特殊建设,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方面,培育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建设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东北开放的经济模式和整体综合区实验建设中都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中,辽宁省缺乏开放的标志性品牌建设,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更缺乏经济文化的社会上交流活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使用整体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例如辽阳市在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就无法快速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在沈阳的达沃斯论坛和大连的软交会中,辽阳市的参与程度不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经济模式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1.完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继续开放的体制和机制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国际贸易规则创新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加快形成共同市场的对接,使新体制和新机制能够为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创新对外投资体制机制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建立中国和世界贸易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加强信用度的建设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例如在经济建设中要强化法治意识,吸引资金投资兴业,建立新举措,实现大范围和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深层次的改革,带动东北亚各国共同合作。例如在辽阳市的经济建设中,就要围绕着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大力推进交通设施的互通互联,成立企业升级产品规划有效配置资源升级产品的资源优势,建立临海产业集群工业生态,推进产业城市快速发展。

2.做好东北经济地区开放开发的顶层设计

在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中,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技术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技术雄厚,与其他国家相比东北亚的优势比较明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随着实体经济的新发展,培育产业新优势,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建设,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实施推进东北装备的新的改革,以新动能发展为实施特点,实现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在辽阳的建设中,就要提高现代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实现流通业的高度,发展旅游文体休闲等活动,实现生态休闲旅游的建设目标。在辽阳的经济发展中实施第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对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地区,大力推进俄罗斯印度拉美、非洲中东等一系列的生意来往,凭借辽阳市自身的工业发展优势,实现境内和境外的高度操作。辽阳的企业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在境外的工程设计中承担大型的项目,实现分包工程的建设,使经济发展能够呈现出协同战略发展的状态。

3.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东北地区的多项合作

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下,东北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蒙古草原之路协议都已经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逐渐加强东北亚和经济发展,实施了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辽宁的自贸区建设中探索了“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辽宁沿海经济地带实现了“16+1”的经济合作示范区和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了中韩经济的产业合作水平,形成了东北地区开放的标志性品牌。辽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要求主动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探索合作发展的第三市场,强调国家的主体功能使企业的合作,能够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合作区域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推进东北地区资源全方位整合,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四、结语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遵循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设计,又要从东北地区经济的自身形势出发。辽宁省在东北地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本文对辽阳市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模式的创新,需要发挥东北地区的优势,保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东北地区经济的多方面优势,遵循传统经济发展的要点,更要引入先进的体制和机制。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内驱力是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性发展。经济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坚持长期的发展战略和微观上的逐渐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要不断创新发展的方向,做好多种资源的整合,突出东北地区的特点构建起立体化的经济模式,实现东北经济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丁阳.“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2]王曉雁.东北沿海经济带与东北亚区域发展研究[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9,3(3):72-81.

作者简介:吴依繁(1998.06- ),女,汉族,辽宁省海城市,学历:本科,专业:金融学,学校: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李月(1983.03- ),女,辽宁省大连市,汉族,讲师,学历:研究生,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作者:吴依繁 李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总部经济形成机制研究论文下一篇:证券欺诈民事法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