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污染分析论文提纲

2022-09-01

论文题目:基于AHP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处位置决定了其在国家生态结构布局中的紧要位置。这条走廊几乎包罗了除海洋之外地球上众多的地形地貌,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都吸引着许多的游客,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然而,无论是旅游活动,还是开发建设,毫无疑问都将给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体系带来影响。为了减少旅游开发对生态的影响,确保开发建设过程既和谐有序又生态环保,在开发之前,对河西地区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研究的背景与概念、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与生态终点的识别、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与方法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与展望。在对河西走廊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以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基础上,通过AHP层次分析法,从景观风险、生物风险、环境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了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的评价模型,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其次,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是生态风险值。结果发现:(1)从隶属于“环境风险”的各项指标模糊评价结果来看,高风险的可能性为0.2250,,较高风险可能性为0.3958,一般风险可能性为0.1928,较低风险可能性为0.1349,低风险可能性为0.0507,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河西地区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较高。其中,各项指标“固体污染、气体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3793、0.1780、0.2565、0.0764、0.1098,由此可见,旅游开发给河西地区带来固体污染的风险最高,其次为水体污染,对气体、土壤、噪声污染依次排列。(2)从隶属于“生物风险”的各项指标模糊评价结果来看,高风险的可能性为0.2126,较高风险可能性为0.3332,一般风险可能性为0.2687,较低风险可能性为0.1436,低风险可能性为0.0427,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河西地区旅游开发对生物造成的风险较高。其中,各项指标“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破坏、外来动植物入侵”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5285、0.3336、0.1379,由此可见,河西地区旅游开发造植被覆盖率下降的风险最高,生物多样性破坏、外来动植物入侵依次排列。(3)从隶属于“景观风险”的各项指标模糊评价结果来看,高风险的可能性为0.2390,较高风险可能性为0.3954,一般风险可能性为0.2118,较低风险可能性为0.1181,低风险可能性为0.0360,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河西地区旅游开发对景观造成的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其中,各项指标“景观土地利用、生境碎片化、土地沙地化、景观城镇化、草地面积退化、水土流失”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3108、0.2113、0.1560、0.1080、0.1063、0.1077,由此可见,河西地区旅游开发会给景观土地利用、土地沙地化带来较高的风险,景观城镇化、草地面积退化以及水土流失权重占比相差无几。(4)由二级指标“环境风险、生物风险、景观风险”所占的权重(1.5980、0.2720、0.1299)可知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比对生物和景观的影响更为严重。从三级指标占总指标的权重比来看,固体污染占权重比最高,为0.2268,其次分别为水体污染0.1534、植被覆盖率下降0.1438、气体污染0.1064、生物多样性破坏0.0908、土壤污染0.0657、噪声污染0.0457、景观土地利用0.0404、外来动植物入侵0.0375、生境碎片化0.0275、土地沙地化0.0203、水土流失0.0140和景观城镇化0.0140、草地面积退化0.0138。通过模糊综合法,得到河西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大小最后得分为3.066分,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把生态风险状态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依据各等级分值划分标准可知河西地区旅游开发带来生态风险的大小处在第二级“较高风险”的状态。最后,基于数据分析,从生态风险管控监测机制、生态风管控评估机制以及生态风险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河西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管控机制。

关键词:河西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管控机制

学科专业:旅游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关于生态风险相关概念与定义

2.2 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2.2.1 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2.2.2 国内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历程

2.3 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的研究

2.3.1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概念缘起

2.3.2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与生态风险终点的识别

2.3.3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框架

2.3.4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3.5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 理论基础

2.4.1 生态价值论

2.4.2 恢复生态学理论

2.4.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 河西走廊地区环境质量及旅游开发现状

3.1 河西走廊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3.1.1 河西走廊地区概况

3.1.2 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地位

3.1.3 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3.2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现状

3.2.1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禀赋

3.2.2 河西地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3.2.3 河西五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2.4 河西五市旅游发展情况

4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生态风险评价

4.1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识别及生态传导关系

4.1.1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及风险终点的识别

4.1.2 旅游开发风险源、风险受体、生态终点之间的递进传导关系

4.2 基于AHP的河西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考量角度

4.2.2 基于AHP的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3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4.2.4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单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5 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生态风险分析

4.3.1 问卷设计

4.3.2 问卷前测

4.3.3 数据收集

4.3.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3.5 河西走廊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模糊综合分析

4.4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5 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管控机制

5.1 生态风险管控监测机制

5.2 生态风险管控评估机制

5.3 生态风险管理机制

5.3.1 风险综合管理

5.3.2 风险终点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附件1

附件2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内部审计风向标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农业大学成人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