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2022-09-11

音乐是“表达人的思想, 永远有组织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艺术, 它拥有美妙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节拍, 是音乐的灵魂。西德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 就把节奏教育训练放在第一位, 强调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培养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幼儿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 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所以说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 教学方式

在近几年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 我们发现, 多数训练都是重复性很强, 对幼儿不具有吸引力的。笔者将零散分布在教材中的节奏系统的整理, 使复杂枯燥的节奏趣味化、直观化, 并把这些运用到幼儿的教学生活中, 就能使孩子由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这样, 既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又提高了效率,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1) 音乐是听觉艺术, 幼儿的音乐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 让他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周围环境的各种声响。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节奏, 如汽车的喇叭声、拍球的咚咚声、上楼梯的脚步声等。根据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带有声响、生动活泼的物体等特点, 笔者借助于幼儿身边常见的、熟悉的、自然的物体, 通过与幼儿各感官的相互作用, 让幼儿产生最初对音乐节奏感的体验。一次下冰雹时, 有几个孩子趴在窗户上听外面的声音, 几个小朋友唧唧喳喳的, 有的说:“这声音像敲鼓的声音。”有的说:“噼里啪啦的, 像是妈妈炒豆子的声音。”笔者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 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 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 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以上的节奏训练都以倾听为基础, 认真倾听, 拍打出准确的节奏, 才能使节奏训练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应将节奏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 使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 使幼儿由主动变为被动的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教师还可以放一些歌曲, 如《小鸟飞》、《小兔跳》、《谁来了》等, 请孩子们根据音乐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所谓利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 就是幼儿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 这些动作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 自己表演, 比较自由、灵活。在听音乐做动作的游戏的同时, 他们的幼儿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 对游戏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音乐的感受力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感受音乐的高低长短, 还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 并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 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幼儿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音乐作品是通过乐句、乐段表现音乐形象的, 可以让幼儿逐句的来倾听乐曲, 倾听的同时结合一些肢体动作, 更能够加深幼儿对歌舞的理解。笔者通过《下雨了》这首歌曲, 将每句的句末都进行节奏练习, 让幼儿在句末用拍手或拍腿来表现歌曲。这样, 幼儿熟悉了解歌曲的同时, 能够加深儿童对音乐感情的理解, 也加强了音乐的节奏感。

在平时自由活动时间, 笔者有意变换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的乐曲和一些节奏较慢、抒情的乐曲等, 节奏快的乐曲如《小海军》《进行曲》, 当幼儿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 身体的各部分做出走步、敬礼、握枪、举旗等动作。当听到《摇篮曲》、《春天》等节奏慢的音乐时, 他们就做出晃动摇篮、哄娃娃睡觉等动作。通过这些训练,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的快慢, 变换手脚的动作。通过幼儿做出拍手、手拍肩、拍臂、跺脚等的动作, 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各感官的协调性的同时, 大大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教师要让幼儿完全的理解音乐的节奏, 就让幼儿自由地体验各种节拍。我在教室里的角落放置了很多小乐器, 如鼓、小铃、三角铁等, 平时让幼儿经常自主的演奏乐器, 从中感受音乐节奏。有时幼儿敲出了这样的节奏:××××0|××××0‖。这显然是幼儿无意中敲出的16分音符的节奏, 等我以后教打16分音符的节奏型时, 幼儿就会觉得简单很多。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然敲打模仿练习的过程中,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掌握了许多种节奏型, 更利于平时音乐节奏的教学。这样, 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 也让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 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笔者根据幼儿好动, 手脚总闲不住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 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 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 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以上的尝试, 笔者发现班上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幼儿的性情得到了陶冶的同时, 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笔者在日常生活中从幼儿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 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 这样既真正地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还培养出能伴随幼儿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 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运用和创作能力, 在幼儿节奏训练中注重幼儿对音乐兴趣的培养, 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对我们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笔者谈到的有目的地指导、教育的方式, 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均可以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同时他们协调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2 结语

随着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的关注, 他们把它作为孩子音乐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音乐教育中, 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表现的水平, 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表现, 使幼儿成为音乐节奏表现的主人, 把握好节奏, 进行歌曲的情感感受, 全面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理解能力。

摘要: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受到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 他们把它作为孩子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作者的自身教学经验, 从不同方式、角度总结出引导幼儿听节奏、开展音乐节奏感游戏、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引导幼儿参与乐器演奏的教学方法, 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而培养出能伴随幼儿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节奏感,教学

参考文献

[1] 曾令格.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 戢祖义.儿童内心音乐节奏感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 2008 (8) :24.

[3] 延安.儿童音乐教育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J].音乐天地, 2005 (8) :9.

[4] 浅洋.节奏活动与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音乐教育, 2007 (4) :15.

[5] 程淑珍.幼儿期音乐教育浅析[J].教育教学研究, 2007 (8) :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构建科学的中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下一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