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2-09-14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土壤, 是教师和学生焕发生命的田园。课余是立体而鲜活的, 是教师和学生走向合作的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化, 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便是和谐关系建立的“润滑剂”和“桥梁”。

1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能顺利沟通的原因

有老师说, 我们渴望沟通。我们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现在的孩子太敏感、太自我。老师们讲话稍不留意, 学生就像含羞草一样, 敏感地关上交流的小窗口;有老师说, 教师是普通人, 希望家长、社会不要把我们神化, 我们上师范院校学习的只是专业知识, 沟通能力是我们弱项。我们希望社会和学校多关注、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有老师说, 教师渴望沟通的技巧, 一方面, 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现状, 加强自身薄弱环节的学习, 另一方面, 也要看到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长、教师总是怕伤害孩子, 总是哄着孩子, 这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将来孩子走向社会是不是还有人哄着;还有的老师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 学生经常会通过教师的各种表现不经意地在心里或同学间评价教师, 这个心中的评价就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或位置。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其实也是教师个人才气、能力的表现。学生信服谁就会跟谁接近。

师生之间沟通缺失的原因有些来自学生、来自家长, 有来自社会, 更多的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要面对教育对象, 研究他们的年龄、性别、身体、生理, 也包括学生所处的环境 (家庭、学校、班级、宿舍、餐厅的座位等) , 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很容易让学生们关闭沟通交流的大门, 看到的却是无所谓的表情或无理的顶撞。由于教师的角色特点, 言语习惯上常常带有命令、警告和训诫等语气。如“你是学生就应该按时完成作业”、“真不明白你上课都在想什么”、“你为什么这样马虎”。当我们用这种口吻与学生对话时, 往往都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在说, 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 师生关系势必更加紧张, 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务必要体会学生的感受, 要走进他们, 减少自身的真实感受的表达, 不作评估和价值的判断, 学生才能真正地领会教师传达的真实信息。如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随意讲话不听课时, 老师很生气地说:“你们真太不象话了, 这里是课堂不是自由市场”, 这种表达侧重于带有否定的评价, 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暗示。反之, 教师这样说, “我希望我在讲课时大家都能认真地听, 而不喜欢你们和我同时说”。这样的表达可以使教师尊重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也使学生清楚当时的状况, 理解教师的话针对的是某种情况和行为, 而不是学生本人。因为不涉及评价, 不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改变行为, 做出积极的应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在尊重和信任的气氛中, 人都能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发展和改变自己。当教师运用真诚同感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后, 学生会积极地调整自我, 主动与教师建立和谐关系。

2 师生间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位教育家在谈到师生之间的沟通时说, “爱”+“技巧”是成功沟通的关键。教师育人, 光靠单纯的技巧是行不通的, 只是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前提下的沟通与交流, 才会有可能促成教育的真正成功。

2.1 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语言

学生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 而且这种态度也影响着他对教师的态度。所以, 对学生最好“哪壶开了提哪壶”, 多表扬学生的进步, 少提及学生的缺点。学生回答问题出错了, 鼓励他下次努力, 学习薄弱学生好不容易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 尽管错字连篇, 也要先肯定他的学习态度等等。

2.2 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明了, 少重复

学生是不喜欢教师反复强调一件事儿的, 这样会降低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信心。所以, 说话最好干净利落少重复。

2.3 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

听和倾听是不一样的。单纯的听是被动的, 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并迅速做出判断。遇到事情, 不要总是凭自己的判断下结论, 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师生冲突可能就不会发生。

2.4 当交流双方在激烈的情绪中时, 先冷静再交流

教师在气头上时, 难免言辞过激, 这时先在心中数1、2、3、4…, 这个过程是个转移和冷静的过程, 等自己心情平静了, 再处理事情, 如果学生正处在激动的情绪中, 等他平静了再说。

2.5 善用非言语方式沟通

教师的目光、动作、体态、手势都是很重要的沟通语言。有时这种言语所产生的效果优于口头语言。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 会让学生信心百倍。但是, 一个无意的表情, 会让学生认为你不重视他, 从而自信下降, 愤怒顿生。

2.6 注意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1) 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 学生就会感到快乐, 沟通也就畅通。 (2) 委婉。在师生的沟通中, 有时候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 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面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 使对方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也许能既从理智上, 又从情感上接受了教师的意见。 (3) 含蓄。如, 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道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自己的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 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

另外, 在沟通过程中, 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总之, 师生间的沟通要求每一位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 走进学生,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坚持平等待生、少居高临下;多讲知心话、少空洞说教;多有耐心、少计较抱怨;多把握时机、少急于求成;多去倾听、少先入为主;多做引导、少事后批评;多以德感生、少以势压人, 就一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可以架起畅通的、有效的沟通桥梁, 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的技术可行性分析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