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

2022-11-16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

试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

有一段时期,在学前教育界里很忌讳讲“教学”两字,似乎一谈教学就有“小学化倾向”、“重教轻养”之嫌。于是,人们在强调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时,忽略了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研究,有的甚至将教学等同于游戏……对教学问题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也必然导致行为的偏差。笔者到过许多幼儿园听课,并对100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存在教学策略上的失误,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因对教学活动的性质、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教学活动过程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作综合的动态的研究,对教学过程、教学实施各方面因素。结构的功能特点缺少整体思考,教学策略上的失误致使教学成为低效或是无效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系统的要素过程。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与标准、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施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幼儿园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方法论出发,我们可以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由人、物、过程组成的系统。人,即教师和儿童;物,即教学的物质条件;过程,是由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组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实际上涉及教学系统中的两类要素,称为“构成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所谓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包括教师、儿童、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四方面。它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形式。过程性要素组成了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教学活动展开和进行的逻辑历程,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五方面。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从根本上讲是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处在相对最佳的状态;但是,优化的要素不一定意味着必然构成优化的系统。现实中,就有一些幼儿园有比较好的师资、生源、物质条件,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时常出现,究其主要原因,是上述各要素在某些方面的过程不合理所致。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要素中各结构成分间的联系;更要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了解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状况和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儿童发展和教学优化的因素,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与标准

什么是教学过程优化?巴班斯基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释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进行方案。”[《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效果起到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现综合控制,进行优化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以方法论原理、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为其理论基础。一方面,它是以系统的完整观看待教学过程,正确地确定教学中主体、客体条件间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每次教学

过程虽都有基本的成分,但各次循环均具有各自特点,在选择优化的方案时要顾及不同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完整性和具体性结合是方法论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优化的教育学原理表明优化的教学过程都有特定的对象、时间、地点条件和与之相对应的最合理的匹配。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优化是对教学过程作出最合理的判断和实施最合理的方法,教师选择优化方案,不是就事论事的模仿,而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过程。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优化的教学方案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综合性特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儿童的综合考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多种需求;其二,教育任务的综合,即完成保教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多方面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整体性

教学过程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只有在对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做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揭示教学内部的结构与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动态性

幼儿园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研究它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变化的原因与动力及它的稳定性,能帮助我们掌握规律,提高教学效益。 4.对立统一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本身会遇到“教”与“学”、“现实性”与“可能性”、“过程”与“结果”间的矛盾,教师不仅要解决这些矛盾,更要善于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这些矛盾。

衡量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优化,我们主要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任务的质量和提高活动效率两方面考察:质量标准──通过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包括个性和能力等方面;效率标准──不以牺牲或剥夺儿童的游戏时间、体育活动时间为代价和通过增加单位时间量来提高教学效果。概言之,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两个基本标准,前者反映了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后者则反映了对教学效率的监督,更反映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施

现实中,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或实施方案时,或较多地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和直观感受,或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作出自认为较有把握的选择,抑或考虑教学方案时,忽略了对儿童认知方式、学习能力的重视,这样做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优化的实现。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它不仅在方向

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规约的功能。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教授目标与学习目标的统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制定优化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儿童的学习特点出发,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是灵魂的东西,只有教学目标十分具体、明确,教师才能对于达到目的所需要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利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妥善组织教学过程,为教学评价提供可检验的依据。诸如“培养幼儿的思维力”之类的表述,目标过于宽泛,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较性较差,造成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与教育目标达成之间关系如何。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如下特点:(1)可观察到儿童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结果并非是指知识技能方面,还包括其认知、情感发展方面。(2)有能表明儿童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

其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横联系。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均是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其他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特定的关联性──纵向的垂直和横向的水平。纵向垂直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反映的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横向水平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其他相关学科正在进行的教学目标间的关联,反映的是前后联系,切不可就事论事地将某次教学活动目标孤立起来谈。

再次,适应个别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对象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试图要制定出全班每个儿童都最为适宜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然而作为一种集体或分组教学活动又还须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进行,于是就产生统一要求与个体需求的矛盾。解决矛盾的良策之一,是使教学目标具有弹性,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上限──充分发挥儿童的潜力,下限──保证学习的基本要求,寻找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从儿童身体发展的年龄序、动作发展的难度序、智慧发展的时间序确定教学目标的阶梯序。 2.教学内容

泰勒曾在20世纪40年代对课程内容的组织提出过很有影响的观点──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要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有助于儿童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泰勒对内容的三个基本组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的统一,同时,教学内容的优化还应注意选择具有发展性和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学习,旨在引导儿童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现在,幼儿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很多,每位教师都面临优化选择与儿童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问题,有些教师将外出观摩到的成功教

学活动“克隆”到自己班级进行,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效果不尽如意的重要原因恐怕在于:他人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系列、序列化过程中的某阶段的内容,当你将别人的教学内容盲目搬到你的班上来,对于你班上的儿童来讲,便缺乏知识技能、心理发展、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基础,缺乏前后联系,无法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和活动模式,它规定人们按一定的行为模式去活动。巴班斯基对此作了很好的注释:“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它是教师与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同步、互动、互换、共鸣、互补。优选的方法必须是: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某一内容,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遴选最佳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易达到预期目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它便是好的方法。

(2)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渐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为此,我们应依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行为式──图象式──符号式三个阶梯,选择相应的方法,激发、维持儿童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儿童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教学活动,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考虑学科性质和教学情境。任何教法的功能都具有相对性,均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要善于分析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适宜的渲染、烘托的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作用。

优化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大胆地将“疑”字引入幼儿园教学过程,符合幼教改革的要求和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应通过引疑、设疑、质疑、求疑、解疑、留疑,启发儿童积极思维,教师不要局限向儿童提供选择机会、表现机会和成功计划,应允许儿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速度学习,支持他们,多方面展示自己才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潜能,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种教学方法往往仅适用某种特定的教学条件,在某种条件下是有效的,在另一种条件下未必是有效的。优化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教师了解每种方法的功能、局限性,进而合理选用。 4.教学组织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和其他任何教学活动组织一样,有它的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如果说,空间形态的建构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形式上,那么,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各个组

成部分的安排序列上。优化的教学组织表现在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智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练习结构优化。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参与教学活动人数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或先分组后集体、或先集体再分组;从活动场地来说,或室内、或室外;从儿童学习的座位排列看,可以是马蹄型、自由结伴型、秧田型、直条型等。问题在于哪种形式最符合儿童本次的学习特点,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保证信息渠道的多元、畅通、快捷,把信息在传递过程的流失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概括地说,在教学的活动形式、场地条件、座位排列,教师教授与儿童探究操作活动的结构比率、教师的行为等方面,也要考虑横向和纵向。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儿童的各种关系,要根据一定的需要加以科学的组织,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客观的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儿童活动的动因,使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发兴趣。但是,现实中我们比较多地忽视了教学过程前的准备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期的形成性评价,由于这两个环节的忽视,导致教师在拟定教学方案时表现出针对性差和教学方案实施中的教师随机性差的问题。教学评价中三个环节的评价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实现,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优化教学评价,我们要把握这几个方面。

全面性:教学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在评价某项教学指标时,要尽量考虑到其他有关因素的作用。

客观性:教学过程是诸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单凭某个数据判断变量的变化情况,会降低它的信度。

科学性:要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不凭主观经验和直观感觉。 总之,通过评价旨在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要我们把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恰当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达到优化之目的。当然,优化并非是一种凝固的、僵死的模式,一帖万灵的膏药,而是告诉广大教师要掌握一种教育策略的思考方法,了解优化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思考这些方面的问题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学会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目标、

内容、方法、组织和评价。

(2)认真剖析每次教学目标,树立教育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从儿童“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师的“教”,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优化结合,把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4)注意每次教学活动的前后联系,利用“联动效应”,帮助儿童把握迁移的方向,有效地把握教师的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参考书目:

l.巴班斯基著《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吴也显著《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鲁洁主编《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教育教学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它关系到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多年来,合作市幼儿园注重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合作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高三年行动计划第三阶段的工作安排现草拟保教过程管理体系。

一、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一般结构

1层次管理流程图。园长↓业务园长↓保教处↓↓↓教研组2简要说明。园长:园长对幼儿园工作全面负责,教育教学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作为园长更应该也必须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而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少幼儿园的园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了改善办园条件,抓经济创收,提高职工福利上,而很少过问教育教学工作。当然要承认园长们的压力的确不少,经费的问题花费了其不少的心血,但作为一园之长,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注重对硬环境的创设,更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园..

一、积极开展公开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用发展的眼光对现代幼儿园的教育审时度势,不难看出,质量是决定幼儿园所生存和取胜的命脉,教师的教育质量更是决定幼儿园命脉的重要环节。如何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开展公开课教育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现阶段对于公开课很多幼儿教师往往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公开课是园领导分派给某位教师的任务,与其毫无关系。其实,园公开课根本不是园中一两位教师的事情,它应该是由园整体团队来完成的任务,每位教师对此都负有责任。因此,每堂公开课,园领导都会召集全体教师开会,鼓励她们发挥团队力量,为公开课出谋划策,让教师明白:公开课既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大检验,也是教师们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好机会,来共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园领导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幼儿园带班上课的同时,与别的教师一起分享教学经验。教学中,任课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力求教学形式游戏化、多样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师适时适度的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合理调整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只注重语言、数学的教学,忽略艺术与科学方面教学问题极为普遍。对此,我园对课程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小班和“双语”班采用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把五大领域融合入到主题活动中,这样更好地贯彻《规程》和《刚要》,在幼儿素质教育的工作中让幼儿快乐成长。

三、积极发挥多媒体教育的优势

我园是IBM kidsmar“小小探索”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教师们 运用 “ 形、声、色、光 ” 的效果,使图片色彩鲜艳,而且放大了几倍,动画效果好,游戏气氛浓,使孩子们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它彻底改变了一贯老师讲、幼儿听,几张图片反复讲述、摆弄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四、突现办园特色,提升办园整体水平。

园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 , 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互动的过程。每周三节的泥工课程,已成为我们的特色活动。幼儿利用泥工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并通过手的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泥工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手工制作蕴涵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的一系列的过程。选择泥工制作作为我园的一项特色教育活动,在主题活动中融合彩泥活动,让孩子不但在制作中大展手法,更在创造中赋予作品一种新意。把幼儿艺术教育变为现实存在的乐趣。

五、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参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工具,而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幼儿在0——6岁之间要接受多种语言的学习,比如甘南藏族自治州,汉、回、藏、土是这里主要的民族,很多孩子在0——6岁语言学习过程中要经历、藏语、普通话、英语这四种语言的学习,在对每种语言的学习还不深入的情况下,频繁地接受新的语言环境,阻碍了这里幼儿语言发展。为此,我们幼儿园首先是在丰富幼儿们的生活经验上下功夫, 教师们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人、物、事,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材料、内容,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其次就是要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园在“双语”班特别设置了民族特色游戏,在游戏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时时、处处、事事融入语言教育,相应的幼儿的语言兴趣也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同时,在课堂语言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幼儿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一问多答。 此外,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经常与幼儿交流,既展示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汇报了幼儿学习情况,家长对此非常满意。

六、开展亲子活动,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民族地区家长家教意识淡薄,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我们通过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亲子游戏。让家长们经常性地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再现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过程,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随机渗透幼儿教育的理念。

幼儿园亲子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内成员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即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同时亲子游戏让幼儿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为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家长之间搭建了交往平台,有助于社会性关系的发展,更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各种亲子游戏活动的开展,家长与孩子得到了足够的互动,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让家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长,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意识到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比“读、写、算”更为重要,引发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达到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七、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幼儿园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而不是仅仅建议教师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孩子的利益。通过家长会、家委会成员座谈会、专题讨论或辩论会等形式开放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例: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座谈会;发放家长对班级教师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较好的利用家长的专长、职业、地域等资源和周围社区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请家长给予支持。如果有任何好的经验与更多孩子分享,诚心欢迎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家长献计献策,使教学活动更具有价值。

第三篇: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音乐的才能,问题仅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要尽量发展它和培养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要求“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见简单的“教+学”的静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了,一种教师与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互动型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流。

一、互动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形式

(一)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园指导纲要》)在音乐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赞赏音乐的美,就会变得亲近起来。”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体验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师幼互动是引导型互动,那么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合作型互动。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这种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更有效地拨动“幼幼”互动的“和弦”,奏出和谐愉悦的乐章。

二、互动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我们以两位老师具体实施的两个歌唱活动为例,比较他们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取得的不同教学效益。

(一)教学场景描述

教师甲:执教大班歌唱活动《乃哟乃》,在引导幼儿熟悉歌曲、学习歌词时,范唱了两遍,请幼儿跟随教师唱两遍,然后立即请全体幼儿围个大圆圈,一边教幼儿跳简单的土家“摆手舞”,一边要求幼儿唱歌,因为幼儿在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要继续学习摆手舞的动作、记住摆手舞的动作,此时,新的学习内容将幼儿完全吸引,所以几乎所有幼儿只顾着学教师跳“摆手舞”。教师甲见孩子们都没有张嘴唱,一时情急,大声要求幼儿:“你们都要热情一点啊,唱起来啊!”

教师乙:大班歌唱活动《啊哩哩》,在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时,不着急让幼儿记忆歌词,在范唱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指出整首歌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歌词:啊哩哩,教师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啊哩哩”的意思(真棒、顶呱呱)和彝族人们赶圩的故事,并让幼儿用“啊哩哩”相互之间鼓励、赞扬。第二次范唱时,教师要求幼儿演唱“啊哩哩”,教师则演唱歌曲其他部分,形成师幼对唱,孩子们体验到成功以后很开心,当教师提出幼儿唱歌曲其他部分,教师来唱“啊哩哩”时,大家都跃跃欲试。就在这一来一回的对唱过程中,绝大部分孩子们掌握歌曲,教师趁热打铁,让幼儿自己商量分组对唱,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了,不仅选出了小组长,还要求比赛呢!看着孩子们兴致高涨,教师又拿出串铃,让孩子们在演唱的同时自由地舞蹈,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二)问题与策略分析

1.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与幼儿的交流,孩子们也只是一味跟从教师一步一步地“过环节”,自然就看不到在教师乙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场面了。

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定位为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幼儿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乙不仅采用师幼对唱,而且提出幼儿之间对唱,并把如何开展对唱的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学唱新歌这个问题就在教师乙和幼儿之间“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很自然地解决了。

2.针对教师教育机制缺乏的问题,优化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幼儿之间互动策略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探索与创造

在开展音乐活动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抓住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发挥幼儿之间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选择的题材土家儿歌《乃哟乃》很有新意,但是教师在引导孩子学习歌曲时比较心急,虽然她注意到了孩子的表现和反应,但并没有找到适当的方式应对,也不敢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只是简单用语言提醒“你们都要热情一点啊,唱起来啊!”导致学唱这首歌成为整个活动的唯一教育目标,但最后孩子还是没学会唱这首歌,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缺乏商量、讨论、合作,自然就没能解决问题了。而教师乙在活动过程中则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分组唱,孩子们通过自由分组商量比赛唱歌的方法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不仅迅速地记忆了歌词,而且互相合作创编即兴舞蹈,效果出乎意料。教师乙正是很好地运用了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孩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交流,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策略,为幼儿个性化发展创造了空间,为教师探索创新提供了机会,是实现幼儿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双赢”载体。

第四篇: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策略-艺术领域论文

-----曹妮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要求“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见简单的“教+学”的静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了,一种教师与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互动型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流。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园指导纲要》在音乐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赞赏音乐的美,就会变得亲近起来。”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为幼儿提供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体验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如果说师幼互动是引导型互动,那么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合作型互动。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引起的,这种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更有效地拨动“幼幼”互动的“和弦”,奏出和谐愉悦的乐章。

互动式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我们以两位老师具体实施的两个歌唱活动为例,比较他们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取得的不同教学效益.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调整角色定位,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与幼儿的交流,孩子们也只是一味跟从教师一步一步地“过环节”,自然就看不到在教师乙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场面了。

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定位为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幼儿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乙不仅采用师幼对唱,而且提出幼儿之间对唱,并把如何开展对唱的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学唱新歌这个问题就在教师乙和幼儿之间“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很自然地解决了。

针对教师教育机制缺乏的问题,优化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幼儿之间互动策略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探索与创造.在开展音乐活动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抓住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发挥幼儿之间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

对音乐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交流,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策略,为幼儿个性化发展创造了空间,为教师探索创新提供了机会,是实现幼儿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双赢”载体。

第五篇:幼儿园管理过程

第三章单元辅导

幼儿园管理过程

本章重点掌握

一、管理过程的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

1.管理过程各环节这间的关系 在管理过程中,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等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并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的始终,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程序性和整体性;(2)相关性、渗透性和反馈性;(3)递进性和周期性。

2.幼儿园计划的任务和制定步骤 从根本上讲,园所计划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机会,使困难降低到最低限度,顺利地实现园所管理目标。它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怎样做和谁去做等六个方面。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的程序为:(1)认识机会,预测环境;(2)确立目标;(3)拟订备选方案;(4)选择方案;(5)制定派生计划。

二、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阶段的管理

1.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主要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组织、协调。健全组织机构,发挥组织的作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2)指导、激励和教育。园所领导在计划执行阶段应对各类人员的工作给予指导,发挥指导者、指挥者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将指导与教育、激励相结合。实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实行或执行计划的严肃性;考虑计划的科学安排,加强时间观念;注意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

2.对计划执行的检查 检查是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也是评价的基础。检查方式按时间划分可以有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按检查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有全面检查和单项或专题性检查;按人员即执行主体来划分,可以有领导检查、群众检查和自我检查。有效检查的基本要求是:(1)应明确检查的目的;(2)要以目标为依据,以计划规定的要求为标准和尺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获取的信息要具有及时性、可靠性、有效性;(4)检查的形式应多样化;(5)检查既要注重工作结果,又要注重工作过程,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分析;(6)检查必须与指导相结合。

3.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 总结起着承上启下、积累经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与自觉性、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总结可以有全面工作总结和单项或专题性总结;可以有全园总结、部门总结和个人总结;可以有长期计划总结和短期计划总结。总结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1)应注意以目标、计划为依据,对照工作结果,判定工作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2)总结要有群众参加,要具有教育激励作用;(3)总结要注重探索规律;(4)总结应能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指出方向。

三、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启动作用。目标对行动具有引发作用和启动作用。(2)导向作用。目标能够引导行动指向特定的方向。(3)凝聚作用。充分体现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的园所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激励作用。一个明确可行并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同时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5)衡量作用。目标在总结检查时起到标准作用。

四、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依据及要求

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来自上面的。主要包括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示等。这是制定幼儿园工作目标及计划方案的主要依据,它能确保园所管理目标的正确方向。(2)来自理论方面的。科学的理论是制定管理目标及计划方案的理论依据。(3)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社会环境是园所活动的空间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来自本园的实际情况。目标、方案的可行性、真实性在于有其实际的操作性,因而幼儿园的目标、方案的制定必须从本园所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保证充分的信息量;体现办园特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述职报告下一篇:幼儿园可以有校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