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22-09-12

非智力因素, 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量的理论和事例证实, 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多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习严谨、有信心、有毅力;学习差的学生不仅上述因素存在不足, 而且学习兴趣和习惯方面也表现较差。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只有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 结合教学内容, 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永恒主题。课堂, 是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除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外, 还可以适时地利用数学教材中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 令人信服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实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例如: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如“九九口诀”和“勾股定理”的发明, “珠算”的历史, 学圆周率之后就可以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教学“四舍五入法”之后向学生介绍它的来历,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 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 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 而且国家安定, 人民生活幸福, 从而进行国情教育。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 顽强拼搏, 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2 创设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 小学生缺乏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 往往感到抽象、枯燥无味。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的认识内驱力,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主动去获取新知。这就要求老师无论是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传授, 还是教学方法、练习设计, 都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

例如:在讲“按比例分配”一节时, 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过去我们学过分配, 下面有一个实际问题, 请你们想一想, 看平均分配合理吗? (1) 把50公亩土地平均分给5户农民耕种, 这样分合理吗? (2) 学校要清理一条长100米的沟渠, 平均分给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这样分合理吗?看来这些问题只靠平均分配不能妥善地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 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注意力也高度集中, 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 在讲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图形时, 使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推导求积公式非常直观, 不但过程清晰明白, 还能化难为易, 易于学生接受,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积极思考, 从感兴趣到积极思考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 同时体现出教学知识的内在美。

3 树立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 并对他们终身产生影响。

例如, 在进行计算时,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即要有审慎的态度, 清醒的判断, 一丝不苟的学风, 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按“一看 (审题) 、二想 (选最佳方法) 、三算 (按最佳方法或一定顺序计算) 、四查 (检查与演算) ”的程序来指导学生计算。特别是查, 应先对照原题看是否抄错数字后符号, 再看算的过程中每一步是否有顺序和计算上的错误, 是否有写错的地方, 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 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又如, 在学习立体图形时, 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马上在头脑中闪现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在遇到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 一定要学生动手画出线段图或把原题译成自己最容易理解的语言, 理清解题思路再列式, 不要盲目地急于得到答案。教师应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题多解”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的以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进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用“一题多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向深处钻研, 向广处联想。

4 树立自信, 培养坚定意志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学习是一种很艰苦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 不经过刻苦钻研, 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很强的自制力是不会成功的。

在教学中, 要适时、有针对性地应用榜样言行和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 方法要灵活多样, 生动有效。如讲数学史、数学家轶事, 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树立自己仿效的榜样。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和思考题, 鼓励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 动笔试一试;对怕动脑筋的学生多提问;对缺乏勇气的学生让他们多上讲台演示;对易自满的学生多问一个为什么, 再次, 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间采用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法;对数学基础好的同学, 注意设置“跳板”引渡, 使他们成功地到达知识的彼岸, 在心理上得到强化。例如, 学生掌握了能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及时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能被3和5整除的数, 一定能被几整除?”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能被a、b整除的数, 一定能被 (a×b) 整除的规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总之, 数学学科有其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方法, 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只要我们通过丰富、巧妙的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激发和促进智力因素的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2] 吴长兴.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学数学研究, 1999,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观察下一篇:工学结合模式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