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2022-10-25

第一篇: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nd Assessment and Land Management 学

分: 2.5学分

时: 40学时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的特性和我国土地的基本状况,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评价。

教学要求:

1、了解土地的概念以及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和耕地保护管理的相关内容。

3、了解土地估价的概念。

4、掌握土地估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且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土地管理概述(2学时) 1.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2.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 3.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4.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5.土地管理体制

6.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与特性,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土地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管理体制,掌握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点:

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与特性,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以及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难

点:

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与特性以及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第二章

土地经济理论(2学时) 1.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3.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1 4.地租理论

5.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

基本要求:

把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原理与地租理论 重

点:

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原理与地租理论 难

点:

把握地租理论的机理

第三章

土地管理原理(自学) 1.人本管理原理 2.系统管理原理 3.动态管理原理 4.管理效益原理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的四个原理 重

点:

把握管理原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难

点:

在理解土地管理的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在土地管理中如何利用土地管理的原理来管好土地

第四章

土地估价概述(2学时) 1.地价的概念

2.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价的概念以及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重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价的概念以及土地估价的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土地估价的原则

第五章

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1学时) 1.地租理论 2.区位理论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的概念、内涵以及应用 重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的概念及内涵 难

点:

掌握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与土地估价的关系

第六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土地使用价值的评定(2学时)

2 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2.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3.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以及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点:

理解并掌握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以及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一——收益还原法(3学时) 1. 收益还原法概述

2. 收益还原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 收益还原法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收益还原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收益还原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八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二——市场比较法(3学时) 1. 市场比较法概述

2. 市场比较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 市场比较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市场比较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市场比较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九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三——剩余法(2学时) 1. 剩余法概述

2. 剩余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 剩余法的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剩余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3 理解并掌握剩余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四——成本逼近法(2学时) 1. 成本逼近法概述

2. 成本逼近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 成本逼近法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成本逼近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成本逼近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一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五——路线价法(2学时) 1. 路线价法概述

2. 路线价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 路线价法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路线价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路线价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二章

案例综合分析(2学时)

1. 对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和路线价法的综合案例进行讲解

基本要求:

回顾并且分析这五种方法,能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重

点:

回顾并且分析这五种方法,能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难

点:

能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三章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2学时) 1.土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和原则 3.土地管理体制 4.土地管理活动过程 5.土地管理的方法

4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一般过程 重

点:

把握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难

点:

在掌握土地管理一般过程的基础之上,能够在具体的土地管理实践中应用其活动过程

第十四章

地籍管理(2学时) 1.地籍与地籍管理 2.土地调查 3.土地分等定级 4.土地登记 5.土地统计 6.地籍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掌握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籍管理的基本步骤 重

点:

掌握地籍管理的基本步骤 难

点:

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以及地籍档案管理是如何进行的

第十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4学时) 1.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2.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3.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确认 4.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6.土地征用

7.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

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重

点: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难

点: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3学时) 1.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2.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3.农用地利用管理

4.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使用管理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土地用途管制

5 7.土地利用监督与调控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程序 重

点:

正确理解农用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使用管理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管制

点:

正确理解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与内容以及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意义

第十七章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2学时) 1.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述

2.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于管理 3.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4.城市土地市场微观管理

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土地市场及其管理手段,城市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管理以及城市土地市场的价格管理

点:

掌握土地市场及其管理手段,包括土地出让、转让、租赁和抵押管理,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管理以及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管理

点:

土地市场及其管理的方法、程序

第十八章

土地信息管理(2学时) 1.土地信息

2.土地数据的类型 3.土地信息系统

4.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5.土地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信息的概念以及土地数据的类型,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建立、实施与案例

点:

掌握土地信息的概念以及土地数据的类型 难

点:

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第十九章

耕地保护管理(1学时) 1.耕地资源状况 2.耕地保护措施 3.农用地转用管理 4.耕地补偿制度

5.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

6 6.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状况,耕地保护措施,农用地转用管理,耕地补偿制度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点:

掌握耕地和农用地的管理措施 难

点:

理解耕地的补偿制度

第二十章

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简介(1学时) 1.中国港台地区土地管理简介 2.国外土地管理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的机构及管理方法 重

点:

了解香港、日本与美国的土地管理机构及管理方法 难

点:

了解香港、日本与美国的土地管理机构及管理方法

参考教材: 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艾建国,吴群.《不动产估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3.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估价委员会.《土地管理基础与制度》[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4.陆红生.《土地管理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5.林增杰.《土地管理概论》[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0

执笔人:张

第二篇: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第一章

1.工作底图:绘制土壤图的地形与遥感资料。

2.土壤草图:前提必须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

,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以及分布状况锁链成平面图。

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影响因素?

① 详测比例尺1:200-5000适用于小型农、林、牧试验场、试验区林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 变种。②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于国营农场、乡镇、县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③中比例尺 1:5万-20万 只用于县、市级中等河流流域。制图单元:土种或其复区④小比例尺<1:20万 适用于省级、全国级、大河流流域。制图单元:亚类或土属的复区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 调查面积大小

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 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 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侧和清绘使用。③为报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 还需要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侧图单位、方法和 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一)工作计划的制定:

1、确定调查任务

2、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

3、组织调查队伍

4、拟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收集

2、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

3、土壤资料的收集

4、资料的分析

(三)调查物质的准备:

1、图件的准备

2、遥感资料的准备3调查工具的准备

第二章

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调查方法是什么?

1.地形因素研究: I)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2)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冰 川地形。

研究方法:1.现有地形地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2.进行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分析3.典型的地貌类型调查和描述4.绘制综合断面示意图5.地形素描6.摄影方法7.新构造运动对地形影响的分析.2.母质研究:I)按风化壳类型划分:碎屑风化壳、碳放盐风化壳、硅铝型风化壳、富铝风化壳、含盐风化壳、还原系列2)按形成类型划分:残疾物、坡积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冰渍物 3)按成土母质分类: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中型结晶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岩类风化物、石英岩类风化物、泥质盐类风化物、碳酸盐类风化物、红砂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盐类风化物、紫色砂岩类风化物、紫色泥岩类风化物、炭质岩类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物质、第四纪黄土物质、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化物质、泥炭物质。

研究方法:1首先查阅调查地区的地质资料及图件2确定成土母质的成因类型3.进行地层分析。4.研究成土母质的化学属性、岩石学属性和矿物学属性,5.了解母质的机械组成及其分层性

3.气候因素研究: 1)近代气候:光、温度、水。2)古气候: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研究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2.小区域气候观察法3.土壤剖面形态景观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研究法4.指标分析法。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1)地表水:河流流域、河流2)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等级划分:

深位地下水、中位地下水、高位地下水、地下水质类型划分:矿化度分级、地下水矿化类型 划分3)泉水:升泉、降泉。研究方法:1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貌学统一起来进行研究2.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或排泄关系3.水文资料的收集4.径流特征的收集5.结合地貌研究潜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6.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壤影响的强度7.观测地下潜水的矿化成分、矿化度和地下潜水的埋深.5.生物因素的研究:植物:植物景计量、化学成分不同、指示植物、农作物长势。动物、微生 物。研究方法:1.植物的野外调查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坡生物综合研究法。

6.人为活动调研: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研究方法:I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用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井举例说明?

I.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形制的盐渍土。

2.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因索变化。

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城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3.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形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浸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 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第三章

1、土壤剖面:指用来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

2、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某一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性变异的最小土体。

3、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位的土体。

4、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形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

5、检查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土壤属性的变异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剖面。

6、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置的土壤剖面。

7、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

8、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

9、土壤发生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0、土体构型:在土壤范围内共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

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1、诊断层:经过一定的成图过程在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2、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一)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剖面点设置:路线询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例面② 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二)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标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③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及方法是什么?

地表描述①地形 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一用罗盘仪,读N针)

②母质 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④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为什么分折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 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早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料构型。

第四章

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出,这样就形成了土壤组合制图。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大比例尺制图概查的任务是什么?

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且提出补测内容

⑤如果使用航片,要建立航片影响判读标志

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侧,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线路间距越宽) 制图方法:线路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任调查区内选择

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②母质类型与土坡边界:断层,褶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第五章

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

航片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试述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步骤?

①准备工作 ②野外概查与建标 ③室内预判 ④野外检查验证与调绘 ⑤成图与总结

第六章

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料的审核整理(标本,记载表、土壤草图、评土比土、拼图补测) ②组织分析化验 ③ 土壤图及其他图件绘制④编写工作报告

评土比土的意义何在?17

4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是否出现“同土异名,异土同名”的现象。

通过评土比土,能够使野外资料和分析结果同群众生产经验结合起来,充实调查内容,加深对土壤类型分布、特性和生产问题的认识,为编写调查报告及成果应用奠定基础。 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

① 审查土壤界限 ②审查草图应有的内容 ③拼图 ④拼图补测

第七章

土地:是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土地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且利用价值和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 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性.土地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性的综合.

土地构成要素是?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 2制定工作计划 3调查资料准备 4工具、材料准备

(二)外业调绘:1线路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侧6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1转会工作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

①选好站立点(地势高,视野开阔)②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③对底图进行判读(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同时边走边判读,判读结果在图上标识出来)④补侧(对一些新增地物随时及时补侧)⑤调绘整饰(当日调绘当日清理)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和技术方案?

(一)利用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监测①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②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地类用铅笔勾出③野外检查验证④对新地类界进行整饰并修编现状图,在图上注明动态监侧的时间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二)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①放大航摄影片至1:1万②在新航偏上要调绘地类界,按1:1万的详查图比较③野外检查④修编土地利用现状图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三)利用“3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①购买近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②构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据库③进行卫星图像处理④对处理图像与数据库当中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⑤在新的影像图中勾绘出变化地类⑥外业对图斑边界进行GPS定位⑦内业处理,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过程?

(一)设计:①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②收集整理编图资料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④确定地图的内容

(二)地图编绘:①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②转绘地图的内容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进行接边

(三)地图清绘:

(四)出版:

第三篇:土地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地调查与评价实习总结

关键字:小组 完成 实习 路线 调查 区域 土壤 绘制 土壤侵蚀

一实习目的

1. 通过以航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土壤侵蚀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咸宁市贺胜桥镇为样区进行“土壤、土壤侵蚀、土地调查与评价”教学实习。

2. 掌握“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 二实习要求

1. 以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的调查,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侵蚀等级图。

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对于新土种由小组根据土壤指标状况先命名,然后进行统一命名。

土壤利用图:根据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并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

土壤侵蚀图:根据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确定土壤侵蚀等级,并用罗马字母标明(Ⅰ.无侵蚀;Ⅱ.微度侵蚀;Ⅲ.轻度侵蚀;Ⅳ.中度侵蚀;Ⅴ.强度侵蚀。)

2. 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域的调查完成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侵蚀等级图,在室内完成各小组专题图的拼接。

3. 咸宁贺村桥镇周边区域土壤的分类、质地、植被类型、侵蚀程度、植被覆盖度等调查以及实习报告的完成。

三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9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 到达实习地点,老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第1天)

2) 调查技术要点讲解: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一条调查路线进行一次实地的各项调查技术的讲解。(第2天)

3) 路线调查指导:按小组所划分区域进行初步的调查,确定并选择一条合适的调查路线,使用示范路线调查的技术与方法,熟悉调查技术和方法(第3天)

4) 小组的详细调查,根据第二天确定的调查路线,进行所属区域内的土壤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和土壤侵蚀状况调查。(第4-7天)

2.室内制图阶段

1) 室内拼图。各小组野外调查完成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侵蚀等级图进行初步拼合。如果小组之间接边位置存在较大差异,以所采比土标本为准,如仍无法确定,到野外进行实地验证。(第8天)

2) 返校(第9天)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1、到达实习地点及理论知识学习

2007年11月5日,我们整理好行装,坐上学校的大巴,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位于咸宁市贺省桥镇的实习基地。贺胜桥镇地处咸宁市北大门,紧邻武汉江夏区,版图面积88

平方公里,享有三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穿南北,一湖(斧头湖)连长江之优。贺胜桥也是但年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的地方。

经过半天的休整,下午史老师对这次调查实习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开始安排接下来几天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各项调查技术的原理和注意的细节。贺胜桥镇土壤和土地利用调查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按地形图为标准,典型区域为单位,地块为基础,生产为中心,障碍发展的土、肥、水等因素为重点进行。

土壤图的内容:包括土壤类型(以土种为主),主要剖面点位,行政区界,队所在地、主要道路、沟渠、水面、抽水机站、石质丘陵保留一定的等高线,图廓内应绘制图例(主要包括着色和土壤代号、土壤名称、面积、说明)、比例尺、方位标(正北面图可省)并标明制图时间和单位,绘制各典型小区和农场土壤图一式两份。

土壤侵蚀图:用地形图和航片作底为测绘土壤侵蚀面,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设置典型样方。详细观察,划分侵蚀类型和计算土壤侵蚀量,再按已订的分级标准实地勾绘土壤侵蚀类型分界线。

土壤利用类型图: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统一的编码排列。

2、调查技术详解

第二天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六个小组集体进行了一条路线的调查。我们带好实习工具:铁锹、铁锤、地形图、影像图、皮尺、酸性试剂、硬度计、白瓷板和GPS等,实地进行了地形、土壤剖面、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的观测,每小组完成了一次土壤剖面表的填写。通过一天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调查的技术和路线选择的技巧。

3、小组路线制定

我们小组被分在第三个区域,是一个呈现为“L”状的区域,面积不是很大,但路线很长。我们制定的路线是从近处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较远处的典型区域的调查。

4、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总共进行了4天,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四天的主要内容:我在小组中主要是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图和土壤侵蚀图的绘制工作,以及配合组长进行相关的路线制定。

在野外画三张图。第一张是土壤图,由于仅有一个图板,所以将土壤土绘制在其中一面,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对于新土种由小组根据土壤指标状况先命名,然后进行统一命名。第二张和第三张分别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在另外一面绘制,土壤侵蚀图是根据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确定土壤侵蚀等级,并用罗马字母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

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开始对3号区域进行调查。我们区域的主要特征是:在“L”区域中是一个“L”的冲,冲的两边是垅,形成冲垅相间的地貌形式。我们从北面开始,这一片区域主要是第四纪红壤,水稻土主要是淹育型水稻土,部分地势较低的地方有少量潴育型性水稻土。然后从南面开始调查,这一块区域地势较低,主要是由泥页岩类棕红壤,水稻土是潴育型性水稻土,该区域水域较多,有大面积的鱼塘、藕田和河流等水面,主要是潮土组成。另外,在新屋王胜茂处有大面积的开荒情况,整片山的植被已被完全破坏,上层表土也被较深的翻耕,无法判断土壤类型,只根据相邻的山地上的土壤判断。

在绘制土壤图时,首先是选点挖剖面,剖面由主剖面、定界剖面和检查剖面三种剖面。原则上每个土种(或变种)应设置一个主要剖面,采取内插法或渐近法来挖定界剖面,实地填写土壤代号,实地勾绘土壤界线。土种是土壤基层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相同母质的基础上,具有类似的剖面构型和熟化程度等稳定的土壤,不同的剖面构型应分划为不同的土种,根据剖面特征查对土壤工作分类检索表。

挖掘剖面的时,先是要进行剖面点的选择,要选择主要特征土种处来进行挖掘。如水稻田中、坡面旱地、山上林地和水塘等,都需要挖掘主剖面。因为在野外观测,有些地区土壤不易挖掘,剖面的要求能观测到土壤的各个层次,主要使用铁锹进行挖掘,有些层面的土壤硬度较大,配合使用地质锤来达到深度的而要求。

完成剖面后观测剖面,描述土体构型,注意土壤发生层次,土壤障碍层次的组合特征,描述土壤构型可用下列发生层次和亚层符号表示:

A00(残落物层)、A0(粗有机物层)、A1(有机质层)、A2(为特定的灰化层,一般不用)、A3(过渡层)、H(泥炭层)、B(淀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Fe(铁盘层)、L(网纹层)、R(卵石层砾石层)、A/B、B/C(A向B过渡层、B向C过渡层)、A(耕作层)、P(犁底层)、G(g)(潜育层)、Ag(表层潜育)、W(潴育层)、E(灰漂层)、b(埋藏层)、h(有机质聚积)、t(粘粒聚积)等。

水稻土剖面构型举例:

(1) 淹育性水稻土:A—C,A—P,A—P—C等。

(2) 潴育性水稻土:A—P—W—C,A—P—G—W—C, A—P—W—G—C等。

(3) 潜育性水稻土:A—P—G,A—G。

(4) 测渗性水稻土:A—E—C;A—P—E—C;A—E—W—C等。

在土壤剖面调查表上填写相应的层次,测量各层次的厚度,各层的ph值、石灰反应,颜色、质地等,填写到相应的土壤剖面调查表中去。

测量深度

比色和测量PH

填写土壤剖面表

绘制土壤图

获得土壤的各项参数后,判断土壤类型,确定所挖掘地点在影像图上的位置,以下面的形式绘制到图板薄膜之上。

土壤代号

土壤剖面代号

绘制土壤图还要确定各个土种的边界,这就需要挖掘较多的定界剖面和检查剖面来完成土壤图边界的确定。

在绘制土壤图的同时还要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采用航摄像片图为底图,结合地形图,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是要将调查区域里的所有的土壤利用情况调查清楚,就需要实地的进行绘制当地的利用情况。土地侵蚀图根据制定的水土流失强度判别参考指标判断当地土壤的土壤侵蚀等级,根据土壤类型、地形、植被覆盖等情况确定侵蚀等级,绘制土地侵蚀图。 经过四天的调查基本上完成整个区域的调查,完成了整个区域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的绘制。

5、室内拼图

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

五实习总结

通过将近十天的实习,基本掌握了“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调查中我们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地的调查和实地走访当地村民获得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实地的绘制各个图幅,每天的行程也是很远,我们小组在付虹博组长的带领下,制定了详细的路线计划,各个人分工明确,工作效率较高,较早的完成了任务。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紧密合作,团结一致,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条件也比较艰苦,我们都克服过来了,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都生活在农村,调查的地方是农村,虽然我也是农村出身的,但也还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在这里实习了将近十天,基本完成了资源调查的任务,并提交了成果图。作为大学里时间最长的野外实习,也是最后一次,对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在这里感谢史志华老师、王天魏老师和各位学长在实习中给予我们的帮助!

第四篇:平顶山市土地资源利用调查与评价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平顶山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院系:旅游与规划学院 班级:13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姓名与学号:刘壮壮 131550122 李新峰 131550117

2016年5月1日

目录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进行土地调查的具体的实施步骤 1. 土地利用的现状. 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显著性特点 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利用问题

4. 面对土地问题提出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三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心得体会 四相关的参考文献

摘要:土地,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成为重要内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也对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面以调查平顶山市新城区作详细说明。

关键词:平顶山市城市土地利用评价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平顶山市新城区为例作实地调查,来客观的反应平顶山市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对平顶山市土地资源调查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找出当前土地利用的弊端,从而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平顶山城市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地点:平顶山市新城区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网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平顶山市的土地类别,平顶山市的有效使用情况,平顶山市的土地规划现状。

一. 平顶山市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及特点 1.1平顶山市的基本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西山地与黄淮平原接壤地带,位东经112°14′~ 113°45′和北纬33°07′~ 34°20′之间。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土地总面积7909.42平方公里

平顶山市是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区。境内有伏牛山、外方山两个山系和沙、洪、汝、澧四条支干河流,山地、丘陵、平原地貌类型齐全。铁路贯穿东西南北,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无论是农业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还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1.2平顶山市土地资源利用指标

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51249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80%;建设用地面积10382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13%;未利用地17462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07%。 1.2.1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3154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88%,叶县、汝州市、郏县三个县(市)的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67%;

1.2.2园地244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0%,其中78.00%的园地分布在鲁山县

1.2.3林地1272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09%,其中90.72%的林地分布在鲁山县、汝州市和舞钢市;

1.2.4牧草地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主要分布在汝州和叶县;

1.2.5其他农用地452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 1.2.6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8217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983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81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0.39%,2.00%和0.74%。

1.2.7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9499公顷;建制镇用地3761公顷;农村居民点58236公顷;采矿用地4158公顷,独立建设用地6523公顷,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汝州市、宝丰县、石龙区和鲁山县。 1.2.8未利用地。未利用地中,水域11013公顷,滩涂沼泽23370公顷,自然保留地14024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9%、2.95%和17.73%,滩涂沼泽主要分布在鲁山县和汝州市。 二平顶山市土地利用类型

2.1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以农用地为主,耕地在农用地中占绝对多数。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2.51%,耕地占农用地的64.08%。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0.05%,低于全省46.7%的平均水平。

2.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不均衡。城镇居民平均每人100.0平方米,平顶山市区居民占地平均每人76.0平方米,而农村居民点占地平均每人185.0平方米。独立工矿占地多,面积大,采煤塌陷地总面积8500公顷。因此,在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均用地量多的情况下,造成整个城乡居民点用地过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超标,土地利用率低。

2.3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均0.038公顷,集中分布在鲁山县、汝州市、叶县、宝丰县和郏县的低山丘陵区,利于规模开发。 公顷,公路用地3144公顷,农村道路用地13923公顷。 2.4 水利设施用地

1996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118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其中沟渠面积12660公顷,水工建筑物面积1186公顷。

2.5闲置土地

1996年,全市闲置土地(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有1758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3%。其中鲁山县占37.01%,汝州市占27.77%,叶县占12.08%,宝丰县占7.56%,郏县占5.96%,舞钢市占6.25%,新华区等城市4区有少量分布。 三平顶山市土地利用特点

3.1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质量不高。平顶山市各类用地中,耕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9.88%。2005年全市基本农田中,中低产田164474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61%,占耕地总量的5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

3.2土地资源利用区域性分布规律明显。市域内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3%,丘陵、岗地、平原各约占29%。西部和北部山区林地面积较大,适宜以林业、生态旅游为主进行林果、特色农业综合开发。西中部、南部丘陵岗地区地类齐全,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东部平原区土地垦殖率较高,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叶县、郏县和汝州市是国家农业粮食核心区。

3.3农村居民用点用地比重大。2005年底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8236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和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36%和56.09%。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80.85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标准150平方米的控制上限,具有一定的整治潜力。

3.4城市用地水平较为集约。2005年底平顶山市建成区面积6495公顷,建成区人口69.04万人,人均用地规模94.07平方米。全市地均生产总值705.86万元/平方公里,高于全省633.98万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四平顶山市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1重点项目建设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压力。平顶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化工基地,位于中原城市群紧密层。随着南水北调、郑渝高速铁路、西气东输、农村和城镇电网改造、大型煤炭基地、燕山水库、化工基地等工程的建设,势必占用大量的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平顶山市的叶县、鲁山、宝丰、郏县四县14个乡(镇),预计占地1700多公顷,占用基本农田近1400公顷。燕山水库预计占地1400公顷,占用耕地近1000公顷。此外,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势必造成一定量的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塌陷和灾毁。因此,规划期内平顶山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4.2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矿产资源的开发、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毒或有害污染物,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造成地表结构的改变、污染周围土壤、水域和大气,使原生环境系统遭到破坏。规划期内,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又要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土地利用模式任务艰巨。 4.3城市发展用地形势严峻。平顶山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造成塌陷区面积日益增大,城市发展空间日益紧张。未来一段时期内,平顶山市既要满足国家和省拉动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产品的需求,又要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这就使得各资源型城镇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在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五关于平顶山市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5.1农用地管理方面

5.1.1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

5.1.2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5.1.3.划块经营,集约管理。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

5.1.4.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会或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专家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5.2建设用地方面

5.2.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5.2.2 .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 5.2.3.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根据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是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要种植花草树木,来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5.2.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

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 三是要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 5.2.5.加强执法力度,优化土地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对非法占地用地地人或单位要从严从重严肃处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坚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土地信访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和农村稳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也应协调好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努力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六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土地调查,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七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 2.刘黎民:《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平顶山市国土资源部:《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摘要》,2010年 5.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

第五篇: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青农,资环

一、实习目的

土壤资源是一种具有脆弱性的非再生资源(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因此,了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可续发展的前提。为了较全面的理解胶东土壤资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进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野外实习。通过胶东主要土壤资源的现状,农业利用和肥力水平以及存在的生产障碍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使我们在更好地掌握土壤调查与评价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认识土壤,野外调查土壤的知识与方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1、莱阳市大夼镇属丘陵地带,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

实习第一站为大夼镇牟格庄(位于莱阳市东南部)地势相对于实习第二站刘家庄村高一些(刘家庄村位于大夼镇东南方向),大夼镇牟格庄位于丘陵的上端以种植玉米为主,自然产量较低,一年一熟。沿着大夼镇向山坡下面走,种植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种植玉米逐渐演变成种植设施蔬菜。

大夼镇牟格庄土壤分层为A-C层结构:A层:0-15cm PH=6 ,通体无石灰反应,为粉壤土土壤结构,粒状植物根系较多;土壤较松散动物蚁穴较多,土壤孔隙度大,土壤为深紫色(当地人称黑土)

C层: 15cm以下,PH=6.8通体无石灰反应;为粉壤土结构;石粒植物根系无,土壤较紧实,无动物蚁穴,土壤孔隙度小,土壤颜色为紫色,母质为深色玄武岩。

通过观察可知大夼镇牟格庄土壤耕层较薄,玉米根系也只有13-14cm左右,15cm处可见母质层,土壤结构性差;受成土母质影响土壤呈酸性,由于地势的影响在下雨过程中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灌溉条件较差,属于雨养农业,处于坡地,遇雨易造成水土流失,无雨易受干旱威胁,肥力低下,是较贫瘠的土壤;不适合玉米、小麦的种植,自然产量较低。由于耕层较薄更不适合土豆、地瓜、花生的种植。

刘家庄村地势相对低一些,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为主,一年两熟。土壤为A-B-C层结构;A层: 0-20cm;PH:5; 通体无石灰反应;质地:沙壤土;土壤结构:粒状;;植物根系较少;土壤较松散; 动物蚁穴较多;土壤孔隙度大;土壤颜色:棕色。B层:;20-35cm;PH:6;通体无石灰反应; 质地:沙壤土;土壤结构:块状;植物根系较少;土壤较紧实;动物蚁穴较少‘土壤孔隙度小;土壤颜色:棕色 ;C层:;35cm以下; PH:7.5; 通体无石灰反应; 质地:沙壤土;土壤结构:石粒;植物根系无; 土壤较紧实;动物蚁穴无;土壤孔隙度小;土壤颜色:棕色

通过观察可知,刘家庄村地势相对低一些,耕层相对厚了一些,但也是属于耕层较薄的土壤,可以进行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比起第一站自然产量相对高一些;由于处在城市边缘,成了城市的小菜园,可以种植设施蔬菜,比第一站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稍微高一些。由上图可以看出,我们所挖剖面位于山坡最低处,我们去的前一天刚刚下过雨,在距离剖面10米左右有一个蓄水的大坑,里面满满的全是水,我们所挖剖面较湿润,这是由于地势的影响使得山坡下面的水分较充足,通过分析剖面可知下层土壤较紧实可能会造成内涝,但当却雨季节时,灌溉条件较差可能会造成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

2、莱阳照旺庄位于胶东半岛,是中国莱阳梨的正宗产地,近年来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结构体系,迅速发展,并且借助莱阳梨的名气大力发展旅游业 ,成为一个有名的景点。

3、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青峰村毛公山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东部,崂山西麓,惜福镇境内;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均较为明显,雨水

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1℃-12℃之间;景区以棕壤及棕壤性土为主,肥力中等,宜种小麦,玉米,地瓜。各种生物1300余种,动物主要有野兔,刺猬,麻雀等400余种,植物主要有赤松,黑松,日本落叶松等。

植被分布为土壤-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山顶土壤其成土母质多为残积物,以就地风化为主,发育不够完全,有效土层很薄,约30公分左右,肥力较低,不适于一些灌木和大部分农作物生长,只能生长一些黑松,榛树等乔木。山腰处土壤母质多为坡积物,具有一定的分选型和磨圆度,发育较山顶完全,有效土层加厚,约45公分左右,肥力有所提高,植被类型已过渡到低矮的灌木;山脚土壤多是在母质为洪积物或河流冲积物上发育而来,经风化搬运作用,土壤剖面分层明显,有淋溶层,淀积层。有效土层厚,肥力有很大提高,已经能够适应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经调查研究,我推荐在毛公山分区种植此系列植物:山顶种植黑松,赤松,落叶松,日本花柏等松柏科乔木类树木;山腰种植野葡萄,山楂,酸枣, 忍冬等低矮灌木;山脚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葡萄等农作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下一篇:土地征用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