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钳工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条件,通过研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机制,总结以企业为主导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弊端,探索以学校为主导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产品生产,又满足教学需要的贴合当前实际的建设模式。

钳工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论文 篇1:

高职汽车类专业岗位群实训基地管理与创新

【摘要】阐述高职汽车专业岗位群实训基地管理现状,探索“6S”现场管理与汽车专业岗位群实训基地管理相结合的创新方案。并阐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专业岗位群 “6S”现场管理 实训基地管理 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大幅递增,企业需要大量汽车类专业的各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以满足汽车行业各个岗位的需求。由于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条件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为了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各职业院校都在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配置许多功能完善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然而,如果实训基地的管理不恰当,则很难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实训基地的管理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形势的发展有所创新。本文拟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岗位群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创新进行研究。

一、高职汽车类专业岗位群实训基地管理现状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类专业开办于1996年,当时只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校已经由原来的1个专业、在校生150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5个专业、在校生1388人的规模;拥有一个适应汽车专业岗位群的校内实训基地——汽车技术中心,建筑面积3000m2,该中心按汽车维修一类企业来配置,拥有各类实训仪器、设备110多件(套)。但该校在职现任专业教师仅13人,兼职和外聘教师15人,其中实训专职教师4人,这和该校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现有的规模很不适应。实训教师的严重不足,导致该校汽车专业岗位群的各个实验室、实训区的管理出现缺位。同时由于校内实训基地是按汽车维修一类企业来配置,结构不合理,没有固定的发动机实训区、底盘拆装实训区、汽车电器实训区、汽车服务营销区、汽车外形修复区等,无法发挥实训教学应有的功能。此外,实训基地处于一个开放式的状态,各实训区的设备、仪器、基地等无法实行专人专职管理,实训教学与实训室的管理存在诸多矛盾,基地的教学功能、育人功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高职汽车类专业岗位群实训基地管理创新

实训基地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场所,也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它不但要求实训技能和实训内容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更要求注重企业文化与素质的培养。为了打造良好的实训基地,学校应引进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现场生产管理规范,合理设置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的实训室和实训区,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落实人员的管理制度,科学、严格管理,创造与企业对接的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和育人环境。

(一)实训室和实训区的设置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些汽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任务,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学校初步设置下列实训室和实训区:汽车钣金修复技术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焊接技术实训室、涂装修复技术实训室、美容装饰技术实训室、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营销实训室、全车检测实训区、多媒体教室、汽服专业仿真实训室、教学资源库、电子制作实验室、钳工实训室、整形修复实训区等。

(二)实训室的现场管理模式

为了使实训基地正常发挥应有的实训教学功能,需对实训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每个实训室制定规范守则和设备工具材料管理制度、设备工具维护保养制度,建设有效的软件系统,实施“6S”现场管理。目前,“6S”现场管理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现场管理工具和现场管理方法之一,其活动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TTY)。“6S”现场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制度,更是一种现场管理文化活动,对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使大家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提高员工的职业品质,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对实训基地实行“6S”现场管理,就是要引入现代企业“6S”现场管理文化要素,以“6S”活动为载体,对学生推行“6S”教育管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职业道德,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训室的规划与管理措施

为打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创造条件,针对“6S”现场管理的要求,学校对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的各个实训室进行规划设计。以涂装技术实训室为例,对如图l所示的涂装技术实训室进行整理、整顿。划分工位和相应的功能区,并对必要的物品定点、定位放置且加以标识,从而使教学场所一目了然,工作环境整整齐齐,让学生进入实训室时有一个亮丽的、舒心的实训环境。

教师除对学生传道解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应监督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即要求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细琐、简单的动作,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进入实训室时,应让学生了解实训室的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实训结束时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所在的工位及工作场地进行清扫、清洁,使工作场所及实训教学时所用的工量具、设备保持清洁。

此外,文明安全生产是实训教学中的第一要素,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这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实例,结合本岗位的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生动的安全生产教育;另一方面,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完好率,进行实训操作时应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以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实训教学场所。

(四)实训室和实训区的管理维护

实训室和实训区是学生日常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其是否正常、有序,对实训教学正常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对实训室和实训区实行四级保养(日常维护、学期前期保养、学期中期保养、学期后期保养),专人专管,明确责任。具体来说,应做好设备、工具的日常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同时每学期前期、中期、后期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保养,消除隐患,对维护的设备都要登记和标识,以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行,为规范、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训练提供制度保障。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场所,面向学生,每天或每周的流动性很大,这给实训基地的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借鉴和引用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要切合自身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推行“6S”现场管理,无论是学生还是实训指导教师都应做到“三到位”,即认识到位、执行到位、检查到位。“认识到位”要求教师在学生实训前做好“6S”现场管理的意识培训,使学生明白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执行到位”要求在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不符合“6S”标准的地方进行整理、整顿,做到实训过程自始至终整洁有序。“检查到位”要求教师在学生每次实训结束时,进行督促检查,所有实训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工量具,等等,进行归类、归位,工作场地文明卫生,使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总之,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更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推行“6S”现场管理,引入现代企业文化的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就可以使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文武兼修,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青睐,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甘剑和

钳工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论文 篇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条件,通过研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机制,总结以企业为主导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弊端,探索以学校为主导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产品生产,又满足教学需要的贴合当前实际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主导 可持续发展

The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 xuning

(jiangm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guangdong jiangmen,529090)

Key words:the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school domina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校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因此,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学生通过产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目标。

校内组织生产性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赢利,正是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是生产的“机器”,而是“职业人”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产品的选择需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学生实训的岗位具有轮换性。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职业院校都在尝试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不尽相同,都在探索之中。在管理和运行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从实践来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建设难度大,建设模式单一

企业在基地建设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缺乏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承担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因此,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还缺乏更广阔的思路和能够提供借鉴的经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还不够;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法律制度和具体方案的指引。

由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大,运行难度大,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多以“引企入校”的模式建设,学校出场地,企业投资建设,并组织生产管理,企业人员和学校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造成学校在教学上的被动。

2.2 基地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引企入校”的模式中,学校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企业注重生产效益;生产目标与实训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实施原则和方法的差异,生产会妨碍实训,实训也会影响生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生产、轻实训的现象常常发生,企业经常以生产工艺复杂、工期紧、安全责任重大等理由减少学生参与生产实训的人数和时间,弱化了校内基地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功能;对基地的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和成果展示等其他功能开发不力,导致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不能扩大校企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 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水平较低,不能达到生产性实训的目的

(1)实训内容缺乏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引进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学生就实训什么内容。实训项目安排随意,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对接程度低,实训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缺乏典型性和递进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缺乏互补性。

(2)实训目标模糊、实训方法机械。以单一的生产环节取代完整的工作过程,只重视生产环节的操作规范、安全管理、时间和耗材的控制,忽视实际生产前的任务分析、设备和原材料备选方案的论证,工艺方法和人员组织的优化、员工素养的要求、标准的制定,也不重视生产后的产品验收、评价与反思以及对产品没计及工艺的改进等。过于顾虑安全风险和时间成本,实践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激发不够。

(3)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水平低。学校的老师往往实践技能比较弱,企业师傅只知道怎么做,但缺少教的经验;既懂做、又懂教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种重硬件轻软件、实践教学组织水平低的状况,根源在于学校没有实现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提升。

该文依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多年来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实践经验,以优化校内实训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基本出发点,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方案,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

3 改革思路

首先,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有真实的生产过程,就必须有产品。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去动手,并且加工真实的产品,才能学到真本领。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只有参与到真实生产环节中的工艺准备、毛坯准备、热处理、机加工、测量、检验等各个环节,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废品率,这样才能真正将书本上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快速提升职业素养。模拟加工,或者没有精度要求的加工,充其量只能熟悉机床。

其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学校为主导。以多年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和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体制探索,我认为:企业是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学校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以企业为主的“引企入校”模式是不能满足生产性实训教学要求的。相比较而言,以前本科院校校办工厂的教学效果比目前的“引企入校”还要好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以学校为主导,教学与生产并重。如果以教学为主,势必影响生产,很难有合适的企业愿意放弃生产效益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能依靠企业,要靠学校自己。

第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益。由于投入大,如果没有生产效益,就不可能持续发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大,投入回报率很小;维持生产、实训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刀具量具、设备维护费用等,如果没有效益,学校是无法承担如此大的费用的。对于学校来说,最难的就是市场开发,有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效益,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分步骤进行。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并且正在不断地实践当中。主要围绕四个步骤展开,(1)将校内现有资源优化整合,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能力。(2)选择适合的合作企业和适当的产品,变“引企入校”为“引产入校”,以外协加工和技术服务为主。(3)结合生产安排改革教学设计,改革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4)提高自身能力,支持师生创业项目,自主研发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探索与实践

首先,我们以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为载体,在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有意识的整合资源。

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整合原有的机械加工实训室、模具制造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钳工实训室等实训资源,增加了慢走丝线切割机、中走丝线切割机、深孔机、四轴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等设备,完善功能和管理体制,达到设备、场地优化。结合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适应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产品加工需要,新建先进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和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发挥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走出第一步。

在学院牵头成立的“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的框架下,加强与已有合作基础的企业合作。比如:与“引企入校”的智盈五金制品厂的合作,引入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设计;在承接外来模具设计与制作中,与该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设计、试模可以在该企业进行。加强与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新会天健钢家具有限公司和新会宝力电器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选择企业适合的学生实训的零件或产品作为学生实训项目。

第三,大力推进协同融通的人才聘用机制,满足实训教师需求。

针对实训指导教师对企业核心岗位不熟,企业员工对教学管理不精的问题,与智盈五金制品厂、新会天健钢家具有限公司和新会宝力电器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校企双方协同融通的人才聘用机制。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实现工作团队的“同一”—— 相同的管理,一样的待遇;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身份协同融通机制,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即企业的技术和业务主管到学校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教师在企业担任具體的技术或业务工作,参加企业一线的产品生产工作。

第四,加强服务意识,实现造血功能。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为科研提供设备和加工服务;支持师生创业项目,以校内电工电子实训、机电设备维修实训、汽车电器实训、汽车空调实训等实训项目为突破口,鼓励老师自主研发实训器材和实训设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服务为开端,逐步发掘自主产品,走向市场。

第五,轮班实训,以旧带新,熟手带新手,解决实训学生不能加工产品的问题。

学生进入实训阶段,不能立即单独操作设备,生产产品。需要将技能竞赛与实训教学结合,在全系范围内选拔成立兴趣小组,日常生产工作由兴趣小组具体负担,从中选拔技术能手参加技能竞赛;实训班级分批分组进行实训,以熟手带生手,逐班轮换,解决生产与实训脱节的问题。

最后,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考核机制。

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项目化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应打破原先的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不分是从企业聘用的人员还是校内指导教师,薪酬与学生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挂钩,与学生实训成绩挂钩。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实践探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机电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基地原来只单纯承担教学任务,年投入刀具、原材料经费约40万元,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基地每年承接社会企业零件加工、模具制造等项目,产生效益20余万元。另外,基地积极服务于教改、教研、学生科研、技能竞赛等项目,目前,一批师生自主研发的教具与设备正在试产中,比如3D打印机研制、桌面数控机床研制等。在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同时,下一步将要选择自主产品,走自主造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 结语

对职业院校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特别对机械、电子、模具、化工等制造类的专业,生产性实训是必不可少的。多年来探索的校企共建模式,多以企业投资为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企业为主导,淡化教学目标,效果不好。以学校为主导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才是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只要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就能走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弋,张雪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118-120.

[2] 孟小雷.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成果的初步分析研究[J].华章,2011(29).

[3] 田正芳,胡细东,顾曙光.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及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9):35-37.

[4] 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5] 吴万敏,张辉.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模式[J].高教探索,2009(5):88-91.

[6] 李萃青,柴换成.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研究及案例分析[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4):2-6.

[7] 韦进,沈时仁.商贸类高职“校中厂”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75-177.

作者:张旭宁

钳工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论文 篇3:

实训中心规范化管理内涵探讨与实践

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实训中心(或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建设力度较大,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硬件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如何在软条件上加强实训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以机械类实训中心为载体,总结与探讨多年来实训中心规范化管理内涵建设方面的内容。

实训中心规范化管理实训教学技能一、规范化管理意义

使广大教职工在思想上,重视实训中心各项资源的管理与使用,使教职工成为规范化管理的先行者,引导学生培养与练就职业基本素质。

使广大学生在实训中心学习过程中,接受与企业相似的职业素养教育与训练,为就业打下基础,提升自身的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通过合理使用与配置资源、集约化管理,使学校资产保值,甚至增值,能耗最小化。

打造实训中心职场环境,树立实训中心良好的校内外形象,促進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

探索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实训中心文化建设内涵与机制,把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展示职业教育的内容。

二、实训中心现有的基础及管理模式内涵

从实训中心隶属形式分类,目前各校实训中心有隶属于学校直接管理、隶属于各教学单位管理两种形式。本文探讨实训中心隶属于教学单位管理的形式,把实训中心下设的实训室分类,第一类是实验实训型实训室(或区),第二类是技能熟练型实训室(或区),第三类是第一、第二类实训室公共配套部分(如下料室、砂轮房、库房、空压机房等)。根据实训室分类及实训室的使用特点,配套相关的管理及使用队伍,内容如下:

对实验实训型实训室(如气液控制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该类实训室实验实训工作量较少。以专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为主,以专任教师兼职管理为辅。专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负责实训室日常使用、维护及管理,同时配备勤工俭学生参与管理。兼职的专任教师负责某一实训室专业仪器设备管理及该实训室服务专业的课程建设等工作。

对技能熟练型实训室(如车床实训室、铣床实训室、钳工实训室),该类实训室实训教学工作量较大,一般是定人、定设备管理与使用设备,以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管理为主。该教师除负责该室的技能实训教学之外,还负责该实训室及仪器设备的日常教学管理。

对实训室公共配套部分,采取校外兼职与专职管理结合管理模式。如空压机房,主要配套数控车、加工中心实训室使用,则可指定任一实训室的实训指导教师兼职管理空压机房。下料室可由聘任的校外专业人员专职,业务归口实训中心管理。

在三类实训室及配套的管理队伍基础上,形成实训中心运行的管理规章制度。除学校规定之外,还配套了结合专业特点的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

三、实训中心运行过程中需要规范的问题

从秩序及安全角度看,实训中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着重规范如下相关问题:

1.配套仪器设备的物品或小型仪器设备摆放杂乱,主要表现在有用的、没用的物品放置无序,没有统一的位置标准或层次标准,可视化性不好。

2.场地卫生状况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地面的杂物多与灰尘多、设备上的灰尘多及污迹多、设备或场地困难部位(如带栏杆的玻璃窗、设备下面及边缘、设备顶端、设备顶部、工具柜里面等)卫生更差。

3.节约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实训原材料二次利用率不高、设备及工器具缺少必要的保养、部分低值耐用品使用过度、部分人员岗位工作纪律性不强、部分设备闲置时间较长、水电气不使用时常开状态时常发生。

4.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师生的安全有时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程度不够(如着装、设备操作规程、影响人身安全的重要部位等)、物的安全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程度与企业要求要差距(如产品的质量安全及产品本身属性对人身的安全、设备及工器具的安全、公共设施的安全等)、环境安全意识基本为零(如设备本身特点对人身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的、产品附属物〈尘、音及污物〉对人造成的危害)。

上述这些问题是实训中心运行过程中天天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自我管理没有跟上,客观原因是实训条件系统化建设过程中有相关环节障碍。

四、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组织架构与责任上:由部门负责人、实训中心具体负责人等,组织成立实训中心组织管理机构,量化责任分工与明确标准。实训中心各实训室的建业建设工作归口各专业室;实训室的使用管理由该实训室的直接使用者、责任人和管理者负责;实训中心各实训室专业层面的宏观规划、设计及管理归口实训中心的隶属部门,对学校负责。

制度上:形成一套保障实训中心日常运行、管理的系统规定,做到行动有规范、建设有效果。总体原则是各结合专业特点,细化学校规定、补充空白。

建设三支管理阶段:专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与兼任的专业教师相结合管理队伍;专任实训指导教师定区域的管理队伍;勤工助学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辅助管理的队伍。

奖惩机制上:结合部门实际情况,除了给管理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之外,还把实训中心规范化管理内容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标准,进行适当鼓励。

五、实训中心规范化管理具体实施方案

1.划分区域,落实责任

做到有实训室的地方及围绕实训室配套的辅助部分有责任人,有制度,有管理。

2.制度建设部分,分为两级体系

一级体系为面向实训中心整体公共制度规范部分,从宏观上规定教师、学生在实训室活动前、活动中及活动后的行为规范,主要规范包括:实训守则、实训室(或区)日常行为规范、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训中心实训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总则、仪器设备及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关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规定、关于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及实训过程礼仪规范手册等部分,并配套若干个表格。

二级体系为实训中心下设的实训室(或区)具体制度规定部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该实训室仪器设备功能简介等。

3.具体实施办法

主要分为责任区域、贯彻与落实两部分。贯彻与落实部分,将相关规定量化。组织学生学习、接受教育,强化三级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学校级的新生入学教育,二是学院级的实训前安全教育,三是具体指导教师的专业教育);把规范或规定做成每个学生都能目视到的展牌、配合相关彩图;将规范化管理规定做成册,每位教职工一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训的学生每人一册。目的是使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者,理解与消化一级文件体系相关规定,掌握二级文件系中对应部分的规定。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使全体在实训中心上课的教职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伴随着职业素养的养成。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对实训中心规范化管理内涵建设,为保证实训中心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创造条件;通过实训中心规范管理建设,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作者:孙德英 周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据加密防治计算机病毒论文下一篇:趣味教学法运用下的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