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分析

2022-11-01

1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所谓从众, 乃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1]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在群体一致性压力下,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和自身冲突间寻找到的一种解除方式, 获取自身安全感的手段。现今大学生自我意识不足, 独立性不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尚未定性, 这些都是致使从众行为过分普遍的原因, 更是从众心理中消极影响产生的主要源头。

1.1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积极性方面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来说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在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下, 形成积极的正面的努力进取的从众, 而这样的从众对个人、对社会都将带来有益的收获, 这就是从众的积极意义所在。大学生积极从众的表现有:一是学习从众。努力学习, 为考研做准备。经调查发现, 有些班级考研人数超过一半以上。二是全面发展, 提升自我。现今社会更多的是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而这也要求大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开阔视野, 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知识。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 能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集中全力。在现今社会竞争、压力、机会和挑战同时覆加的情势下, 从众行为是集体力量的发挥, 进而达到预期目标;其次, 集体意识得以加强。在群体中大家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互相交流, 新的思维不断产生, 促成新的力量, 落后者想进步, 先进者更上一层, 而个别不自觉的落后者也能在从众行为的效应下, 为了达到群体目标而改变自己。最后, 从众便于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大学生中正面的影响, 对周边的人有着积极作用。这一群人都这么干, 也就能促使更多的个体衍生出从众心理, 获取良好的行为方式。

1.2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消极性方面

当在一些不良的作风和风气的影响下, 形成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怠工、阻碍发展的从众, 也就是消极从众。这样的从众迫使个体在行动、信念上改变原有观点, 不再坚持, 而是盲目地跟随当下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这不仅给个体也对社会带来危害。大学生消极从众的表现有: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学习, 考试时采取非正常手段。有些同学刚开始时对学习态度端正且目标明确, 可当看多了他人平时无所用心, 考试作弊投机取巧却取得好成绩, 遂开始放弃个人理想, 学习不再努力, 考试时更是采用花样繁多的作弊手段;恋爱成风, 追求刺激。更有一些同学不管家庭经济状况, 跟着不良风气走, 讲排场, 摆阔气, 谈恋爱, 滥交友等行为。大学生从众心理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倾向一致的从众行为压力, 容易致使大学生的独创力被扼杀, 个性被压制, 思维被捆绑, 使人变得因循守旧和毫无主见。

2 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学习及生活经历等都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因素, 并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影响。不同类型的人, 从众行为的程度, 不同类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表现。普遍来说, 年龄大的低于年龄小的;文化程度高的低于文化程度低的;外向自信的低于内向自卑的;男性低于女性;阅历丰富的低于阅历浅的人。

2.1 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1) 服从的思想意识。“人多”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在众口铄金的情形下, 鲜少有人还能坚持己见。少数服从多数这一从众行为是对大部分人行为信任的一种表现。

(2) 心理压力因素。在某一群体中, 独树一帜的行为总是会招致“背叛”的嫌疑, 使其被其他成员孤立, 更甚于受到惩罚。因而群体成员的行为更多是倾向一致。任何人如果做的太多或太少都将被人提醒, 而冒犯大家的人, 都将被抛弃。为不被抛弃, 个体就会采取“随大流”, 而不是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有就是权威的压力。一是因为领导者在工作上经验丰富, 更具权威;二是害怕相左的行为将会带来不利的结果。

(3) 恐惧心理的影响。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在群体中, 当个体的行为、态度与建议与其他成员相一致时, 拥有不被孤立的安全感。从众的产生, 始于群体对自身的无形压力, 致使一些成员做出与自身意愿相左的行为。对于和大多数人并肩齐进的人, 他人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个别独树一帜的人,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表现出拒绝、厌恶, 甚至有时还会惩治一番。因而, 个体想偏离多数人的行为都将冒一定的风险。

(4) 心理不确定性需求的影响。当个体做出任何行为时, 都将面临确定和不确定性两种约束条件。当确定性的条件得到满足, 从众行为不会出现。因为情形是确定的, 清晰的, 不用去从众。反之, 如果不确定性条件存在, 从众现象也就容易发生了。

2.2 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

(1) 个性特征的影响。这里主要指由于个体的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带来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奇菲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提出, 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智能较不发达, 思维过程缓慢, 缺乏己见, 坚韧性不强, 应激能力较差, 情绪沮丧, 明显的自卑感, 自信心不足, 自尊心不强, 人际交往消极被动, 容易受人暗示, 依赖性强。在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的时代, 大部分大学生在需要做选择时常感到迷茫, 在这种情况下,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就成了他们的参照物, 进而来决定自己的抉择。

(2) 环境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 这里要说的是地域环境。不同地方的人受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 性格特征也有不同。在我国, 他人取向是当今社会里的一大特征, 在这样的情形下, “他人”的建议对个体带来极大的影响。有这样的民族文化前景, 从众就成了大学生通有的行为。

社会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有两点。首先, 专业的设置盲目从众。例如, 很多高校跟风其它院校设置一些专业招收学生, 却忽略了自身的办学实力及当前社会的需求, 致使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大, 质量却成下降趋势, 以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再有, 大学生之间的影响也能造成从众。如一个学校及班极拥有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 容易形成高素质群体, 这也引导着学生发展成积极理性的从众行为。反之, 消极的、不进取的班风及校风形成的群体易导致学生盲目的从众。家庭从众行为也能导致学生的从众。家庭成员依照自己的经验对情形做出判断, 依照自身对事件的了解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所以说家庭成员的从众也是引起学生从众的影响因素。

摘要: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成因, 有了较细致的叙述。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

参考文献

[1]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2] 吴亮.当今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刘凤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J].青少年研究, 2004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统一战线服务民生的又一活动形态——“我行孝道·守护晚晴”主题实践活动研究下一篇: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