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的经验做法

2022-08-25

第一篇:从严治党的经验做法

坚持和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

发表时间:2018-02-02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这成功经验就是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所深刻阐述的“六个统一”。

1.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

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能够形成强大的内在力量,关键要坚定全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问题。制度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能够形成强大的外在约束力量,关键要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制度体系,解决党员的行为规范、责任追究、监督机制等问题。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互为条件、良性互动。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二者刚柔相济,同向同时发力。这个经验正确处理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辩证关系,把思想与制度、自律与他律、内因与外因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建党治党的合力效应。

2.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党的理想目标,就是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远大理想和初心使命,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促使我们党始终胸怀长远、统揽全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朝着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肩负好新时代的重大使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松的事情,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一方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对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时代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坚定政治定力,坚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反对、最痛恨、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个经验正确处理了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的辩证关系,把着眼未来与关注当下、坚守主义与解决问题、远大目标与实现路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理想引领力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3.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

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党的干部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正,党的建设就不可能搞好。

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是要从严管好干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教育、监督、管理、查处,使严的标准、措施、纪律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中央八项规定首先就是从中央政治局抓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对象首先就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同时,管全党治全党,就要面向全体党员和所有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增强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这个经验正确处理了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辩证关系,形成了领导带头效应,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

4.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

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掌握权力的同时必然也应承担责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要正确处理权责关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福利。

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2016年党中央专门颁布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问责的主体、对象、内容、形式等方面规范和强化问责工作。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具有丰富内容,其中加强党的建设、从严管党治党是重要的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担当、敢于亮剑。这个经验正确处理了权力和责任的辩证关系,把责任与担当、担责与问责有机统一起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实到位。

5.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

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从严是管党治党的关键,必须做到“严”字当头,在政治、思想、制度、纪律、作风、反腐等各个方面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

严格管理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全面从严治党决不是要把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管死”,而是要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对确实构成违纪且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进行严肃追责,这就在严肃党纪党规的同时,保护了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使问题出现在有苗头之时就得到遏制,防止出现更大错误。这个经验正确处理了预防与惩治、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有机统一起来,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和目标。

6.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在党和国家的各项监督中,党内监督是处于首位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构建了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巡视和巡查制度,彰显了巡视利剑作用。

党中央从第一轮巡视正式启动以来,完成了对省区市地方、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和中管高校的巡视全覆盖,实现了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的目标。党中央在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同时,牢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高度强调人民群众的监督,着力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让干部习惯于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履行责任。这个经验正确处理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自我净化与外在监督的辩证关系,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监督合力效能。

全面从严治党“六个统一”的成功经验,直接来源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生动实践,经过深度提炼和理论加工,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方法论,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这些成功经验深化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长期坚持、不断深化。(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淳)

第二篇: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要有坚决有力的措施手段。廉政建设,反腐斗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决心很大,态度明确,将反腐倡廉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要求狠抓不放、常抓不懈。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是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必须依靠严明的政治纪律,时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才能让人民看到切实成效和变化,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从严治党,还要高度重视着眼长远的制度建设。实践证明,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只有制度才能避免决心和手段成为一阵风、走过场。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党员意识,用党章规范言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有序健康的政党治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任务,更要在“党要管党”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从严治党”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要把握一个“长”字,务必继续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作风建设无止境,必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在敬终如一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后续工作的基础上,锲而不舍、弛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务必在抓常抓细抓长上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特别是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坚决打赢作风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确保作风建设要求落地生根。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要突出一个“严”字,坚持从严教育管理选拔任用干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失职渎职行为。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要落实一个“廉”字,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深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快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牢,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切实做到凡腐必惩、除恶务尽,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出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内部之间的关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总之,“四个全面”表面看来是四项不同的战略任务,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 从严治党 党员,必须受到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必须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正确政治方向

《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的政治保证作用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总书记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志士仁人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做过许多设计和试验,西方各种主义、思潮也进入中国。最后还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绵延5000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要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十八大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都是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党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领导作用。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真正代表人民、带领人民、组织人民正确制定和严格实施法律;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才能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含糊动摇。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赋予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它以执政党的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无疑问包括了党能否坚持依法治国的问题。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是对党自身提出的要求。目前,一些党组织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不强,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党员干部以言代法、违法乱纪、徇私枉法问题突出,群众深恶痛绝。《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目标前进。承诺高,期盼更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一旦举起,党就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否则,党怎么能够要求全社会遵守宪法和法律,又怎么能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各级党组织必须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要靠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就是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备、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这个制度体系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体现着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使管党治党建设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首要的是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保障、行为规则、纪律约束等基本内容,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每一名党员都要无条件地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党章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党员干部要树立党的观念,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国家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宣过誓,就成了有组织的人,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就必须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放弃的要更多,责任和担当要更大。如果执政党连自己的党规党纪都守不住、执行不下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一句空话。党员违反党纪就必须受到纪律审查,接受组织处理,切实做到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

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对党规党纪的历史渊源、地位作用、体例形式、产生程序等均需系统研究、予以确定;有的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交叉重复,有的过于原则、缺乏细节支撑,可操作性不强,亟待完善。要认真总结我们党90多年、无产阶级政党100多年、世界政党几百年来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联系实际、求真务实,探索适合自己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途径。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党规党纪应着重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证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保持优良作风、坚守道德操守,做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党内法规建设要循序渐进,先从提出工作要求入手,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再上升为制度。党内法规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有些规范、要求在全社会还不具备实施条件时,可以通过对党员提出要求,先在党内实行,不断调整完善,辅以在全社会宣传引导,条件成熟时再通过立法在国家层面施行。要及时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五位一体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脱离社会实际,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不是革命者。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且,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

空想主义者之所以是空想主义者,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还很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只能是这样。他们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在旧社会本身中还没有普遍地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只能求助于理性来构想自己的新建筑的基本特征,因为他们还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拓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了基本框架、规划了主要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拓展完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增多,生态环境脆弱,发展难题凸显。我们党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充分认识到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文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开拓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纲领,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布局。

党的十七大在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几年来,我国更加自觉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成效。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资源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难以为继。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要求我们党继续拓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统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从 “两个文明”,到“三大建设”,再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先进的理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加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稳固扎实、兴旺发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整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和方针作出了深入阐释,充分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根本要求。着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社会建设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内涵丰富、联系紧密,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五位一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的总布局,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总目标,体现了社会要素与社会系统的统一,构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位一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的总布局,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与时代潮流的统一,构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纲领;五位一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总布局,蕴含着社会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社会结构关系与社会动力机制的统一,构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要更加主动运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规律,把各项建设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构架,以文化建设为内核,以社会建设为依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提供安全保证,依靠“一国两制”的成功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依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环境,依靠党担当带领人民的坚强有力领导核心,这些都是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可靠保证和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

党的十八大从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时代高度,作出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更加自觉掌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由科学发展辉煌成就的实践所推动,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践要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打下牢固基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在全面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适应,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总之,要以科学发展持续推动五位一体,在科学发展中全面落实总体布局。

二是要更加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与总布局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进了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关乎党的命脉,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现代化建设全面进步,就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规律。当代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复杂性日趋增强,或相互促进、或相互掣肘,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现代化建设全面进步,就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长盛不衰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对世界共同繁荣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现代化建设全面进步,就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者密切相关。要以总依据为全面落实总布局的实践基础,推进总布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扎扎实实、稳步推进。要以总任务为全面落实总布局的目标指向,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是要更加注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形势,要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引发展方式变革,以发展方式变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三篇:从严治党讲话:党组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座谈会上的发言

党组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全面从严治党,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要进一步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正确处理好“破与立、宽与严、标与本”的关系,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下面我就处理好“破与立、宽与严、标与本”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XX、XX专案等严重违纪违法案,对XX的政治生态和发展形象造成严重破坏。我们必须坚持以案促改、破立并举,重整行装再出发,团结一致向前看。要坚决破除圈子文化、酒局文化等不正之风,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拉圈子”“打亲家”“好赌酒”“假借贷”等政治亚文化,全面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切实把正确思想、严明纪律、优良作风、良好导向、正面典型树起来、立起来。要坚决破除违规用人、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决不能让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决不能让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上蹿下跳、四处活动的人投机得逞。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把那些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真正选出来、用起来。

二、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而不是把干部队伍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从严监督管理。不断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制度机制,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经常敲响思想警钟,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真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要激励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大正向激励力度,鼓励大胆探索、创业创新,允许工作失误。对那些在干事创业中出现失误、遭遇挫折的干部,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全面、历史、辩证地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提高、减少失误,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而不能求全责备,一有失误就加以责难。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坚决果断调下去,决不让那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

三、处理好“标与本”的关系

当前,我X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量还未清零,增量仍有发生,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不正之风树倒根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X委、X委实施办法,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从严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决不让“蝇贪”啃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把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强化上级党组织监督,做实做细同级监督,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作用,通过管住“关键少数”带好“绝大多数”。当前,巡视巡察已经实现全覆盖,各级各部门要对反馈的问题认真“回头看”,深入分析研究,看一看问题整改了没有、改到位了没有,决不能虎头蛇尾,搞“半拉子工程”。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针对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暴露出来的问题,查缺补漏、建章立制,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围绕建设亲清政商关系、防止被“围猎”等方面,修改完善和总结形成一批规章制度,堵塞监管漏洞,有效防控风险。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规插手和干预司法活动等违纪违法行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始终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第四篇:全面从严治党的经济意义

鼎城区委党校

黄艳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群关系,败坏党的声誉,严重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党的建设所必需,也对经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现存的一些经济问题,更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效率和效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摒弃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的为官理念,要走群众路线,俯下身子、深入群众,切实了解掌握群众需求,关心群众冷暖,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有利于改变地方领导干部在发展决策中“拍脑袋”式的决策方式,避免决策的短视化,做到科学决策,由过去只注重经济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式发展向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转变。引导投资者更多的去研究捉摸“市场”、而不是捉摸“市长”,能全心投入生产经营,取得技术突破和创新,从而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技术创新获利,营造创新驱动的经济氛围,以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政府准确定位,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治吏,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确职责正确行使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逐渐明确,服务型政府定位已成共识。多年来,各级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甚至故意推诿扯皮,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以期从中寻得好处。因此,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让全体党员干部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人们才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技术、搞创新上,而不用在跑关系、挖门子上,从而改变市场上产品技术升级难、低端产品多、市场竞争力不够的局面,内生性的转变长期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巩固民心,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为政清廉。这不单是党员干部自身治国理政的价值选择,更是人民群众对其是否接纳、赞成和拥护的关键所在。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党的决定和行动也更容易得到人民的拥护,市场活力才能充分激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有动力源泉。

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五篇:以敢于碰硬的精神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心

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治党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敢于碰硬的精神从严抓好落实。

要严抓作风,敢于啃下硬骨头。从严治吏,最有效的方法是抓作风。全省各地各单位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硬寨,打硬仗,从根本上解决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是干部队伍的顽疾,是事业的公害,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立说立行地整治。查摆问题要认真深入,一针见血,找准“病灶”,查清“病源”,决不能大而化之、蜻蜓点水、讳疾忌医;查处问题要从严从快,辨症而医,开好“药方”,铲除“病根”,决不能避重就轻、不痛不痒、姑息迁就。跑官要官风、说情打招呼风和许愿讨好风等“三股歪风”,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大忌、干部群众的公敌,必须全力抵制,速查严处,做到发现一个、通报一个,查处一个、警示一批,使跑官要官的受惩戒,说情打招呼的没市场,许愿讨好的不得好。

要严格管理,始终坚持硬标准。从严治吏,最根本的途径是抓管理。全省各地各单位要在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狠抓民主生活会质量、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干部选拔与干部管理的标准,坚持把好一杆尺,端平一碗水,用科学严格的制度用好人、管好人。用干部要坚持硬标准,健全提拔之制,规范破格之格,完善惩治之规,使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必须遵循的“硬杠杠”,做到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按照事业需要选人、按照德才标准选人、按照严格程序和制度选人,用提拔一个好干部激励带动一批好干部,决不让走后门的干部走上前台,决不让弄虚作假的干部变形而上,决不让德行差、口碑差、业绩差的干部浑水摸鱼。管干部要坚持硬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干部教育管理惩戒制度,使之成为干部不可逾越的“高压线”,让干部置身制度的约束之中,晒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惩前毖后,教育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等诱惑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做到莫伸手、莫越界、莫出头。

要严肃纪律,坚决完成硬任务。从严治吏,最紧迫的任务是抓整治。全省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纪律,打好治理“三超两乱”的攻坚战,维护干部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用铁腕来兑现。省委就干部人事纪律提出的“约法三章”及我省“五严禁”“六一律”等相关纪律,是专项治理的“尚方宝剑”,更是干部人事工作的“红线”,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不管整治有多难,不管阻力有多大,也不管涉及到谁,对违规行为要坚决整改到位。对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原则于不顾,顶风违纪的,更要一查到底,坚决严惩。要用实效来说话。治理“三超两乱”是我省落实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要求的积极行动,也是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全省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让决心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反映到民意上,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推动我省“三量齐升”、建设“四个湖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反邪教活动方案下一篇:财政局综合治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