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减法公开课评课稿

2023-04-12

第一篇:退位减法公开课评课稿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陕州小学 贺彩红

王老师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她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竞赛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游览数学王国的童话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第二,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和试教时处理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整理的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套算式卡片,在合作中,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说出为什么这么排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表格,或者根据规律来把表格补充完整,这样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发现表格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服务。

第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0以内退位减法和加法一样,共有36道题。小精灵的问题,可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

王老师在讲课时,个别学生开小差。今后,加强课堂组织,多激励,多板演,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第二篇:公开课评课稿

市级英语课题公开课评课稿

课题负责人:方辉

这次我听了余井恒老师的公开课,结合所听的课,谈一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给予指正。整堂课下来,我认为值得推介的有如下几点:

1. 教师的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余老师以他独特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整堂课下来我们都体会到了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2.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 If you are happy.来导入整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中所提到关于条件状语从句,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在这方面,余老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像Guess games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

4.余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流利,能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来辅导整个教学过程,课件做的十分到位。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但这节课也有其值得探讨的之处:

1、在学生分小组竞赛时采用举手的形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时间的浪费,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并无帮助,只是训练了学生的反映能力。

2、在听力训练中,听力时间较少,学生较吃力。

第三篇:特教公开课评课稿

十年磨一剑!真实的课堂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素养及功底,40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不仅对于老师们是一种考验与砺炼,而且对听课教师也是一种心灵的冲击,它引起我们对课堂教学更多的思考......本次听评课活动,让我们大饱眼福,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给了我们压力,这压力将化为动力,带着我们朝新的目标去努力。下面,我就把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说一说:

张兆芬: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参与欲望强烈。课堂朴实,实实在在,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内容掌握的扎实。

仇玉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

徐福磊: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了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时娜: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及开展教学。以学生熟悉的卡通图片激起学习兴趣,采取了分层教学,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面向全体学生并照顾差异,重难点突出,既训练了学生的认读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良好,目标达成。

刘慧:能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以及flash动画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制作非常符合配置学生特点,非常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良好,目标达成。 盛兰品:老师执教的《雪花飘飘》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陈庆贤: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生活和学生实际,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董航: 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整节课的思路很清楚,在讲解时比较清楚、到位,学生能够很快明白该怎么做,并且能够有组织的进行练习。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极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传球能力。

张桂英:《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深意浓的叙事散文,文中所描之景、所绘之物、所抒之情,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课上,学生不仅被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深深吸引,更在老师清新、优美的教学语言,自然、亲切的教学风格的感染下,感受了草原“景美、人美、情更美”的独特意蕴,在陶醉,赞赏之余,我结合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这篇文章文字洒脱、语言精妙、情感真挚,老师认真研读高段目标,结合本文特点,把教学的着眼点和难点的突破口锁定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深刻理解、感受草原“风景美和人情美”的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同时,为达到这一目标,还能遵循构建“民主课堂----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课前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学能,进行充分预设。比如,对于草原的异域风光,很多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但极少有人亲眼目睹,为了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走进文本,教师通过欣赏音乐,看图感受等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中激发学习兴趣,陶冶鉴赏美、感受美的情怀,让学生敞开心扉,读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兴趣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民主课堂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尤其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蒙族人民热情好客、豪爽粗犷的性格后,把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内涵作为情感高潮。当然,有了前文的情感基础,教师如诗如画的语言描绘,如临其境的音乐渲染,更让学生浮想联翩,遐想无限,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纷纷文思如泉,妙笔生花,当学生生情并茂地朗读写话片段时,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并能更好地跳出文本、审视文本,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一起飞扬!可见,有了这样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氛围,这样平等自由的课堂对话,教学难点的突破便是水到渠成。

二、读中品意,诗中悟情是本节课的亮点

《课标》指出:高年级学生要加强默读训练,而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默读对于高年级学生生成智慧,激发情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旨,大有裨益。但老师能因文而异,针对文本特点,大胆采用朗读、品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且从教学效果来看,恰到好处,既注视了文本的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展现了老舍先生的大家风范,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尤其是教师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体会三个“飞”字和两个“再”字的妙处,先让学生一边对照文字想象画面,一边带着个人理解大声朗读,再通过揣摩,体会,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再次放声朗读,甚至动情地读,忘情地读,让学生读到位,品到位。另外,在引导学生体会蒙族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感受蒙汉人民的情深意浓时,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再朗读,品味,再品味,从而达到读中品意,读中悟情的目的。看到学生陶醉的神情,忘我的状态,我们由衷地感慨:当情感迸发时,朗读已不是教师的一种要求,而是学生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流泻,一种言不由衷的自然需求。这样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情感积淀,为理解文末诗句,突破难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如此的教学氛围,如此的对话过程是愉悦的,和谐的,有效的。真可谓“有心而无痕”!

第四篇: 体育公开课评课稿

目:体

授课内容:技巧;折返跑(障碍跑) 学科意见:

一、教材处理:主辅教材搭配合理,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

二、教学组织、教法:

1.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合理,整体比较流畅。场地器材利用、学生的组织调动以及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技巧(前滚翻)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教材。从教材的性质来看,是十分枯燥、单

一、重复的,而且多数学生对它都不感兴趣的,但这节课从‘趣味’入手,比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前面诱导(辅助练习)的时间占整节课的比例有点多,导致主体内容时间有点紧张。

2. 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动作示范比较规范;动作要领讲解、口令运用基本合理;难点把握较好,能比较有效的利用导入和表扬强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但纠错的照顾面不够广,分组练习要求不够明确、具体,部分练习手段还需不断改进。

3.学生主体作用:整节课能比较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前滚翻的的利用纸片分层练习以及前滚翻与障碍跑的结合练习比较好的巩固和强化了教材内容。但在具体细节处理方面还有待改进。

4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师从一开始的热身准备活动就参与进学生的练习中,比较好的与学生融和在一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5.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基本合理。

二、总体评价:作为年轻教师,这节课虽然还有几点不足之处,但亮点比较明显,教学过程设计流畅,组织教法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得到比较好的体现,达到了预期效果。课前准备充分,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比较强。但教材细节的处理、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 体育评课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小学喜欢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就略作探讨。 优点: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

2.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边讲解边示范,很出色。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

5.最后整队小结的时候,老师把每个项目都仔细小结了一遍,真的非常细心。 6.整堂课下来结构紧凑,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充分玩的过程中,学习了单、双脚跳的基本技能。

7.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有待改进的地方:

1.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过少。 2.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一、 教学理念及课中渗透

本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长,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课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二、 目标实施情况

以合作学习为目标,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练习,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到知识,发展体能,学生身心健康得到锻练。

三、 教材处理 通过两人合作,内容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课堂中合作,延伸合作精神到课外,来完成教学目标,教材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民间传统项目来处理合作教学内容,比较合理、科学。

四、 教法选择情况

根据新理念,运用新教法,其中一些很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1、设疑置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问题意识突出,如课的开始,围绕合作学习,设疑置问让学生回答,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价值。课中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很大自主学习空间,准备活动内容自由选择也可创造练习形式,多人练习形式自主选择,自主练习。

3、本课的主题就是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鼓励引导学生明显,课中教师激励学生,营造浓厚学习气氛,对摔倒学生的鼓励能重树信心,对败不馁的品质得到很好的发扬。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使同学们在情感交流中得到人际关系的提高

6、组织学生互评,课中多次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和学的效果。

五、 师生互动

教师以一个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积极参加到学生游戏练习当中,师生之间零距离接触产生了很好的教与学互动。

六、 不足与建议

本课合作为主题,对学生培养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提高,但合作的深度不够。希望进一步挖掘。

场地器材: 充分利用变化新颖 一材多用 改革创新

这是一节很好的体育示范课,备课充分,教学方法熟练,练习内容生动活泼,整节课老师收放自如,及时调控,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创新。能观察、贴近生活,设计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报纸“一物多用”,让学生有多种练习方法,使教学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不搞花里胡哨)有实效。

2、教学方法恰当。在教学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学法指导,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跳远”与“投掷”,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二项运动,但宋老师很巧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第五篇:送教下乡公开课评课稿

送教下乡公开课《伯牙绝弦》评课稿

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雷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这就是雷老师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

走进邹老师的课堂,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

雷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猜谜语、脑筋急转弯激发兴趣

一开课,教师就出示精心挑选的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有趣的竞答活动,营造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又采用“当小老师”的教学形式,平等、尊重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也让让学生享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主动积极地与老师一起探索文中的奥秘。

二、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整堂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遍数不下二十遍。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三、抓住重点品出意境

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如让学生品味三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学生“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让学生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四、课外拓展画龙点睛

教师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环节。如“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伯牙与子期故事千古流传,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这些安排,不仅体现了教师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还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什么叫“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真正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特色活动打造特色社区下一篇:团委换届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