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研究论文

2022-04-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条件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个人,其行为道德如何才能既使个人行为达到善的目标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从元伦理学的视角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确保个人行为既能达到善的目标又能保持与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和谐一致,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研究论文 篇1:

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要使现代新闻传媒更好地恪尽职守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当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文章主要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危害和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市场经济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已经延展和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新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职业道德也在不断提升。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精神令人折服。

1、聚焦重大主题和突发事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及时引领舆论,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评论《众志成城抢险救灾》,围绕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两条主线,全面、及时总结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凸显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展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救灾精神,使我们再次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取向,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坚持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写出感动人心的好作品。新华社记者周英峰顶风踏雪,深入汶川、玉树、舟曲等重灾区的最基层,体察群众生产生活,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最终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报道《快过年了,灾区群众好吗?》。

3、不畏艰险,敬业奉献,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采写新闻,带给读者最近最真实的报道。“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亮随救灾部队敢死队先水路开进再徒步机行军冒死挺进映秀,是最早到达震中,并最先发出报道的媒体记者。其《挺进映秀》等报道为中央抗震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被听众誉为震中传出的“生命的电波”。

4、坚守责任与良知,深入调查报道,勇于揭露黑幕,开展准确、科学的舆论监督,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采写的《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首次披露了导致众多婴儿同患肾结石的原因可能为三鹿奶粉,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问责风暴,揭开了中国乳业行业“三聚氰胺”黑幕。

5、不断推敲,认真打磨,努力塑造精品。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如《民生·鱼水情》重点发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体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鱼水深情的时代主题。

(二)市场经济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是有一部分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薄弱和自律不严,加之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关人的认识偏差给社会经济和当事人的精神带来巨大伤害。由于新闻把关人的认识偏差凡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信息就会被采用,因此有些新闻带给受众以错误的引导。收入问题牵动人心,财富问题则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2009年6月,某专家在一次专题讨论会上称,国外一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人民政协报》未经核实,将此虚假数据在6月19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是杀富济贫》报道中刊出,并将国外一家研究机构改成中国权威部门。6月25日,广东《时代周报》网络版刊发题为《贫富分化急遽扩大的危险》的报道,此文以《人民政协报》、《上海证券报》报道中的虚假数据等为基础展开述评。《时代周报》的报道刊发后被浙江《青年时报》及一些网站引用或转载。新闻出版部门对上述4家报纸刊登虚假新闻提出严厉批评,下达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

2、假新闻渗透在某些媒体。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真实,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体制的改革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媒体的决策者们把经营创收放在首位,为了达到经济指标而放松对新闻报道的要求。2010年,玉树地震,央视4月22日报道了《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后经四川媒体查证,玉树地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牺牲,新闻报道中牺牲的搜救犬及其“动人事迹”,其实是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映秀灾区的旧闻。

3、传播内容日益媚俗化与娱乐化。有些媒体以不断改变的生活感受为主题,用煽情刺激等形式为受众提供信息需求,从而受到部分观众的迎合与追捧。同时,行业人员内部的激烈竞争促使从业人员在信息选择上趋于最大程度迎合受众需要,将信息媚俗化。

4、传媒对弱势群体缺乏人文情怀。一些媒体为了提升电视的收视率、报纸的发行量、广播收听率和网络点击率等商业利益,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缺失人文关怀。首先,弱势群体急需的政策信息、农业信息、知识信息等往往得不到反映。其次,灾难性的报道缺乏人性关怀。一些媒体对受灾群众的隐私报道不慎重,采访方式也欠妥。

5、金钱诱惑,唯利是图。某些新闻媒体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变相地谋取非正当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有偿新闻大行其道导致行业道德失范问题屡禁不止,新闻工作人员丧失良知。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确认,发生事故以来,煤矿以订报费、宣传费等各种名义给6家媒体总共支付125700元。其中,假冒中央媒体的记者获34500元,被移交司法立案侦查。另外,该矿给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支付50000元。这些媒体丧失了社会责任、道德底线。不仅有损个人与媒体的形象,更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市场经济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犹如生长在社会肌体上的腐败毒瘤,它侵害的不仅仅是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自身,更是整个社会。其最大危害是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社会生活,并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道德观发生偏离。各种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对新闻媒体的不断渗透,必然产生见利忘义、丧失职业道德的败类。”如果把关者也从中分得一杯羹,对这些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就必然会动摇人民群众对新闻真实性的信念,从而动摇新闻事业的声誉和地位。

从根本上来说,受众获知信息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某一方面的需求,而媒体由于各种原因提供的是虚假的新闻报道,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另外,虚假新闻损害媒体自身的形象和利益。而媒体丧失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四)市场经济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政治因素。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

2、法律因素。新闻筛选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现行法律体系的规范。媒介如果越过法律规范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河南郑州的张金柱事件,他确实是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许多媒介在张金柱还没有被起诉的时候,就运用了一些非常过分的字眼,如“大魔头张金柱”、“张金柱丧心病狂”、“死有余辜”等等,这些都是越过法律程序对这个事件的审判,以致于后来张金柱痛哭地说是媒介把他判了死罪。虽然张金柱罪有应得,但不应该由媒介先来进行判决,“死有余辜”不应该由媒介先说。

3、经济因素。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中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这还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个人因素。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

4、社会、文化因素。新闻工作者在把关的时候,应该使我们的信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受众的文化取向。传播的东西必须让受众能够理解,或者说还有真实性的可能,或者说跟他认知的这种社会文化行为的方式大概相符。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要抓住不同受众的文化心理,努力地去提高受众的文化层次。从根本上讲,媒介的作用就是提升我们的社会文化因素,提升我们的社会文化水平。

5、信息自身的因素。包括信息本身的因素、个人因素和受众因素三个方面。如时效性、接近性、新闻价值、真实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针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一)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要加强自律

目前媒介加强自律的途径通常有以下三条: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制定新闻记者自律信条;成立有效执行专业标准和记者信条的监督机关。如报业评议会和报业荣誉法庭等。此外,为了维护形象,近来一些主要媒体也纷纷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新闻工作者形象。许多新闻媒体还将举报电话公之于众,希望社会共同努力,将那些不合格的记者从媒体中清除出去。随着中国媒体舆论监督能力的不断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与淘汰的机制也将建立。

新闻从业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个合格的记者必须努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克服“有偿新闻”,不提供“虚假新闻”,尽力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

(二)加强他律和监督

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标准多元化的条件下,靠记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自身的纪律不足以防止新闻职业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因为记者也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而媒介自身的自律毕竟还有盲点,容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造“黄色新闻”来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这就需要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制约。

当前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应当在完善和加强监督机制上多下功夫,要强化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要加大对督查结果的处罚力度,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完善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的手段和方法还有很多,如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等等,这些方面的监督都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作为职业道德自律来说,行业内的监督更显得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建立新闻评议会组织等形式,加强行业人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闻从业人员走专业化道路

走新闻专业化道路,必须首先确保一批优秀的记者进入新闻媒体单位,这就需要从源头上预防新闻职业不道德行为。如同律师一样,新闻从业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这样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确保新闻传媒人员的素质水准。记者也必须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努力抓好记者自身素质队伍建设。

(四)大量宣扬传媒界的先进人物,给新闻从业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大力宣扬那些优秀的新闻前辈,大力宣扬传媒业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激发媒体从业人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努力做先进思想道德的引领者,人文关怀者,社会的瞭望者,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中,媒体要本着对人们负责的态度,切实起到“净化器”和“绝缘体”的作用,努力实现全社会所期待的“绿色传播”。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坚持有公信力的传播,必须牢记地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杜绝虚假新闻的体制和机制,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准,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取信于民,才能够赢得受众的信赖,也才能够有我们新闻媒体的希望和未来。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处)

作者:符臻臻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研究论文 篇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行为道德的元伦理学思考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条件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个人,其行为道德如何才能既使个人行为达到善的目标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从元伦理学的视角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确保个人行为既能达到善的目标又能保持与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和谐一致,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发展。

关键词: 元伦理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个人行为道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有个人的参与才能完成。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如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自身的各种素质,其中,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道德素质。因此,个人行为道德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要求,将直接影响我国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试从元伦理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行为道德做一理性探讨,以期个人行为道德能够使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和谐一致,个人行为效应充分发挥。

一、元伦理学的内涵

(一)元伦理学的内涵。所谓元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术语的意义和道德判断的确证的科学。可见,元伦理学是关于两个方面确证的科学,一个是关于伦理术语的意义,另一个是关于道德判断。笔者旨在对个人行为道德判断进行推理,所以,对伦理术语的意义的确证就不赘述。其实,元伦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对道德判断或伦理判断进行确证,即道德推理或价值推理的逻辑。也就是说,元伦理学研究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的或不应该的、是善的或恶的,也就是追问道德价值的基础。比如说,从现有的社会生活的实际状态出发,研究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使社会生活更健全;从生理、心理的事实出发,研究我们的心理状态怎样变得更好。所以,元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是”、“事实”、“事实如何”与“应该”、“道德价值”、“应该如何”的关系问题,即能否和怎样从事实(“是然”)推出道德价值(“应然”)的问题。所以,元伦理学要追问的是一切道德判断背后的价值基础。

二、元伦理学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个人行为道德

从元伦理学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人行为道德规范得以形成的事实前提,个人行为道德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基本的事实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经济,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这个基本的事实前提从元伦理学考察的需要看,是由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和社会主义的伦理结合起来的,且可以分解为下面两个条件。

1.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其竞争经济的伦理基础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行为有以下特点:(1)个人行为以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动力。(2)个人行为具有竞争性,其结果必然是優胜劣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以此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必然会使一些个人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充分施展才华,而使一些不思进取的个人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3)伴随个人财产的不断增加,个人超前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共存。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除少数人进入高消费领域外,绝大多数的个人,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节俭的传统美德。

2.社会主义更加重视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性(如:以公有制为基础,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统一结合,效率与公平的根本一致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等),这就使个人行为更接近社会主义公正的价值目标即善的目标。

(二)个人行为道德要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行为道德,必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其个人行为的道德内容必须包含以下方面。

1.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有助于增强个人行为的开拓意识、竞争意识,鼓励人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因此,适度的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必然产物,是深化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必须培养个人对优胜劣汰的心理承受力,树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独立人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主权增强,竞争机会增多,风险与责任也增加。公民有权为生活得更好而自由选择,也有责任为自己未来的命运做出努力。为此,必须培养独立的人格,确立自我负责的精神。

3.平等、自由、公平的观念。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它承认和尊重个人的主体地位,赋予个人充分的自主权、经济利益和一定的社会责任,增强了个人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有力地冲击等级观念。遵循等价交换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反映到道德领域,则要求个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权利、平等的责任和义务、平等的人格。

4.互利共赢意识。追求物质利益是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但它必须同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利益相结合,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行为当然同自身利益有关。在考察个人行为道德时,应该从其经济利益出发,这样才能体现出道德的真实性、可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是平等和自由的。

但是,仅就个人利益来考察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行为的价值还远远不够。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就可能会损害以至牺牲他人利益维护自身利益。因此,个人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时,必须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在承认个人利益是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的前提下,协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如何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

(一)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奏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我国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化内容。例如: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正如儒家提出的:“义以为上”、“先义后利”,就体现了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的原则,体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群体的关系。又如:“不义之财不可取”、“仗义疏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成为当今社会个人行为的准则,它要求个人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时,具有社会责任感,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利己主义。

(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正当的手段获取个人物质利益。首先,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增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心理承受力。其次,增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主体意识,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居安思危,富有紧迫感、危机感。要防止和警惕市场经济的利己性,避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丧失良心、道德。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正当手段、合法途径获得自身的物质利益。再次,加强个人行为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使个人行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道德规范融入各种法规制度和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准则之中,约束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修养和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周仁准,王桂兰.论个人行为的道德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11(6).

[2]王海明.谈元伦理学.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6,VOL4(6).

[3]龙兴海.从伦理学角度看市场经济.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4).

[4]董世峰.道德意义上的行为何以可能.学术研究,2005(9).

作者:吴章荣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研究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华亭煤业集团公司2002年4月成立以来,在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致力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了《企业文化手册》,学习宣贯华能“三色文化”,认识华能、了解华能、融入华能,并将2011年确定为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年,不断规范职工行为,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呈现出勃勃生机,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本文通过探讨当前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职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新形势下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方面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当前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信念基础动摇。主要表现为毅力和决心丧失,人生奋斗方向迷茫,没有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浑浑噩噩,遇到顺境得意忘形,遇到逆境悲观失望。

(二)价值观念发生错位。主要表现为没有正确、现实的职业观念,看法和认识淡薄,对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态度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和不干一个样,缺乏集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进取意识,人心涣散,进取心不强。

(三)价值取向比较庸俗。主要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就能办事,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道德评判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真正干事的担的风险多,平庸无能的太平无事;二是造成的另一种现象就是劳动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职业技能不高,职业纪律松弛,职业作风涣散,不学无术,把职业道德置于脑后。

(五)社会道德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职工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自己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

二、导致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

(一)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对利益关系的重组不能正确看待,导致了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混乱。

(二)对企业改革改制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职业道德思想。

(三)习惯原来的管理模式,大锅饭、铁饭碗思想严重,对当前整体形势了解不多,不思进取,稍遇改革,思想接受不了,也直接影响职工职业道德思想混乱。

(四)由于企业职工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和职工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加之职工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精神利益,造成职业道德责任失落。

(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加之思想多元化也直接间接地影响职业道德滑坡。

三、防止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滑坡应采取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思想教育上、行为规范建立上、道德观念确立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思想道德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必须结合两个教育:

1.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人们为之而向往,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在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各项工作的职能。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

2.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道德准则应该是对社会、对国家、对职工负责,是融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为一体的道德原则。它的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职工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职工为社会多做好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评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

事实证明,一个企业风气的好坏,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对不良行为的批判打击力度。道德进步,行动有力,企业就发展,反之,就阻碍企业发展。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严厉谴责和批判一切与职业道德相抵触的行为。

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要大力加强对企业职工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的教育。同时要大力宣传好典型,树立良好的公众道德形象,使职工学有榜样,让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人心。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来看,除了变革过程中深层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来看,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缺乏新的正确的职业道德原则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1.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

2.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懂得运用法规,契约,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来规范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

3.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办事公道、不徇私情;服务职工、满腔热忱;奉献社会、履行义务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主动接受职工的监督,保证办事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努力提高劳动者个人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为特点修订、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真正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规范行为。继承和发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5.制定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学习宣贯华能“三色文化”,掌握华能《企业文化理念手册》,使职工认知、认同华能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安全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等,促使“三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开展形势教育,重点围绕“华能是什么、融入华能做什么、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华能员工”等问题,积极宣讲融入华能的重大意义,认清司情、矿情,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

(3)以集团公司班组核算推进年为契机,按照我矿班组核算推进年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班组核算管理制度,细化考核,使职工树立成本节约意识。

(4)利用职工大会、班前会和安全培训教育会,促使职工熟记矿规矿纪、安全制度、岗位操作规程,杜绝“三违”。

(5)要求职工从日常小事做起,处世为人文明礼貌,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学习先进,树立典型,争做文明职工。认真宣传学习职业道德包括的主要内容,潜移默化职工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意识教育,巩固政治理论学习、安全教育培训会成果,进一步开阔职工视野,创造团结、宽松、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禹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证期间诉讼时效法律探讨论文下一篇: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