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儒商文化

2022-10-29

第一篇:我所理解的儒商文化

我所理解的企业文化

余东明

以本人有限的认识,企业文化就是这个集体对目标和理想的追求,也是企业思想、意志和价值观的体现,同时还是团结全体成员重要的纽带。可能这样的描述太复杂,那么,简单打个比方:共产党创立自己的队伍,核心的目标就是为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建立“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的民主、平等的新社会,所有穷人都能懂得、明白,所有人都愿意为这个目标奋斗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叫做“共产主义理想”。

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企业文化必须有绝对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无法在思想观念及对问题的认识上有高度的统一。而这个“高度的统一”,是当今社会崇尚的“钱”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十年前最终以弱胜强的国内战争已经十分明确地昭示后人,钱并不万能。在同时对一个山头发起冲锋时,一个队伍说:上啊,先冲上去的赏500大洋!没有人上反而后退逃跑;另一个队伍则说;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冲!大家都奋不顾身冲上去。这就是信念。

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远远超过对任何硬件设施的投入。无论从企业的生存考虑还是企业的发展需要,最关键的因素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可以有不同的出身、学历和民族以及年龄性别,也会拥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做事的方法,但最重要是大家的共同配合,有了良好的配合,任何困难都可以解决。这是团结。

正确性和复杂性

有了高度的认识和勤奋的建设,企业文化会绽放异彩,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提供强大的动力。

首先,企业文化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导向,如果目标和方向错误,无论再大的努力斗无法到达彼岸,所以,企业的决策层面必须正确带领方向和坚定不移。

其次,树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对明天有美好的期望。所以哪怕企业艰难时睡地板吃盒饭员工都不会抱怨,更不会选择逃跑。

再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优秀的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不断交流、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会迅速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能使员工快速成长并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也树立更强的信心。同时极大地提高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并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战斗性和适用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鼓舞员工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不简单为个人的魅力以及魄力的体现,它应该是一种集体的意识和行动语言。它可以威慑对手,感染和鼓舞同伴,并影响和团结我们的合作伙伴,使我们获得广泛的支持并蕴育更大能量。 同时,企业文化可以学习和参考,但没有雷同也不可能模仿,更无法照搬。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基本特点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才会不断成长及发扬光大。

企业文化的传递和传承

对于企业的核心员工,对企业文化应该有着超强的理解,并能正确地传递、自觉地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使整个集体形成良好的氛围,所以,企业文化应该健康快乐、积极向上。按照目前威特公司“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超越梦想。

第二篇:浅谈我所理解的企业文化

寇春华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着交道。企业文化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表现在萍钢企业文化中最明显、最重要的特质已经深深的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兴趣,如 “事在人为、志在超越”的精神;“转变观念,眼睛向内,功夫下在自己身上”的管理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企业文化已经不知不觉得渗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不管你是否注意,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所有的文化都是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的。当我们置身其中,就能“感觉到”企业所处的氛围。萍钢电视中的新闻、公司司歌、报刊、博升激情网、博升艺术团、街道两旁的宣传栏、办公室的设备、布告栏以及许许多多不出声的暗示都能向你展示公司的文化。

那为什么萍钢的企业文化能被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所接受呢?首先,萍钢的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哲学思考和言传身教。其次,萍钢的企业文化是经过五十多年的积累,而逐渐形成为一种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是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发现和发展而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通过时间的检验,往往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的成员,以使其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感受事物。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萍钢的企业文化呢?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企业精神,是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在现阶段的萍钢,其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而这四个方面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精神文化的本质在于其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所有的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共识。但在萍钢, “事在人为、志在超越”、“企业利益高于一切”“转变观念,眼睛向内,功夫下在自己身上”的思想,已经在广大的员工中达成了共识。在企业极度困难之时,在三年扭亏脱困的攻坚战中,在改制再造的过程中,在向打造全国棒、线产品第一品牌企业目标前进的道路上,萍钢精神始终激励着大家团结拼搏、不断超越。

精神文化的体现通常会表现在企业行为和员工的行为上。萍钢的企业行为首先表现在“以人为本、诚信经营”。从1997年到2006年的这九年中,萍钢公司切实做到了对社会、对政府、对客户、对员工讲诚信。其次,表现在发展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萍钢这几年的发展就已经证明了萍钢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而在人的行为上由于人的素质不同,行为准则也就相应的不同。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是经过一个漫长的生活习惯慢慢积累起来的,要在短时间内改

变或根除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之不同。在萍钢这个万余人的员工队伍中,我们不排除有极个别员工缺乏或根本没有信仰,讲究个人主义,一切唯利是图,对企业和同事没有信任感,对工作没有责任心,抱着“混日子”的消极思想度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只有在思想上深刻认同企业文化,在行为上严格规范自己,才能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要规范我们的行为,除了靠思想上认同外,还要靠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度文化是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制度重于技术,秩序重于利益。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构架一种有利于企业与社会和谐生存发展的秩序法则和系统框架,在秩序法则与系统框架中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企业利益和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强有力的文化整合来塑造和改变企业员工的文化信仰与行为准则,以此来提高企业效率与获利能力。萍钢在人员上实行用人用工的竞争机制,在薪酬上实行向效益倾斜的分配机制,在制度管理上严格实行“热炉定理”,这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行为的规范性,大大的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不断壮大。2002年8月起,萍钢仅用16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此前萍钢用了近50年才达到的规模,由年产35万吨钢发展成为年产4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傲然跨入全国建筑用材专业生产企业前4名行列。还先后获得国家多项殊荣,博升产品的信誉

度和美誉度构建了萍钢品牌。员工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这些物质文化的体现都充分展示了萍钢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是船,员工是舵手,企业文化就是浆,是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以企业文化为底蕴,高歌“永远的危机,不懈的追求”的旋律,向着实现“百年萍钢“的光荣和梦想前进!

2006.6.28

三车间寇春华

第三篇:我所理解的爱情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想到写一些东西,每个人都在渴望爱情,在渴望爱情的无非两种情况,自己太差,第二种还在相信感觉,第一种我们就不做讨论。电视剧的熏陶让我们相信缘分,总以为自己在等待缘分,等待有一天撞个车,吵个架,或者坐在一起吃个饭,发生点什么事情,然后相知相恋。缘分是什么,是托词。

相不相信缘分,很多人常常用有缘无分来形容自己和某个人,其实你和每个人都很有缘只是你只关注了和她的缘分,因为你喜欢她,我可以说我十年前遇见你认识你喜欢你惹恼你然后形同陌路,十年后我们相和,相知,几近相恋,在最后的三个星期,失败了,我以为我们很有缘分,但是,其实我和很多人都缘分,即使是公司扫地的大妈,我们来自中国的两端,却在这里相遇,我和楼下卖煎饼的大爷和地铁站摆摊的小姑娘,都很有缘分,没必要去纠结这些东西。

爱情应不应该自私,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男生,都有占有欲,都有征服欲,喜欢一个人就想着去占有,去得到,这就很不好了,感情的最终目的不就是结婚么,结婚就是在一起生活,生活是以经济为基础,不是以感情为基础,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生活在存在在古代,古代的房子很便宜,古代的农民一般穷,古代的地主没什么机会向农民炫富,所以你在追求一个女生之前,特别是机会比较大的女生,你要准备好你经济基础,即使你还没有,你的潜力基础也要体现出来,你的目的是结婚,不是恋爱。不要已自己自私的目的,而让别人跟着你过穷苦的日子,要过自己过。

爱情应不应该争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不相信爱情可以争取来的,不过现在我相信了,因为女生已经开始逐渐的用成熟的眼光来看男人了,或许你可以用你的才华用你优越的条件,来吸引女生,但是,你要想到以后的生活,大学辅导员很神圣,因为他分配寝室可以建立四至六个人四年乃至永久的友谊,你也很神圣,你要给一个女生一辈子的幸福,亦是给你自己一辈子的幸福,两个人要开始生活,经历风雨,最后走完终生。或许有些煽情,但我想你结婚的目的总不会是离婚吧。如果你争取的女生会为你长期在家独守空房,会为你出门在外而担忧,会在你家受到排挤和横眉冷对,会因为没有钱买不起漂亮的衣服,而刚好她身边有那么一个各方面都很搭配的人,那么你就不要争取了,或许你会说你可以回到她身边,你可以不出门在外,你可以融合家庭关系,你会努力赚钱,那么,一切都在蓝图里。无论一个姑娘如何漂亮如何动人如何善解人意,当你得到她以后,总会厌倦,总会审美疲劳,你有没想过那个时候你的动力在哪里,或许那时候你更喜欢在外的生活,因为会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在陪伴你。当然,如果你只差一项即可满足条件,那就大声的喊一声,尼玛的,我的就是我的,谁抢老子和谁拼了!假如你已经在外面赚够了钱,在家乡能随意找到工作,也许第二天出现在她家门口,拿出你的银行卡,房产证,车钥匙,然后说一句“这是我,我的所有,全部,归你了”就可以拿下对方。顺便说一句,我是很羡慕后一种人的,只是我出生的晚了点。

写文章看心情,突然想起还有点事情没做,没了心情,未完待续。。。。。。

第四篇:我所理解的哲学

哲学、科学与社会发展

题 目: 课 程:姓 名: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教 师:

课程论文

我所理解的哲学 哲学、科学与社会发展

郭楠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

2014203041 刘国平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我所理解的哲学

哲学是什么,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因为哲学已存在几千年,早就有过定义;说复杂,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永远是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一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二是友爱;三是博爱。在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希腊时代有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惊讶”。爱智慧开始于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什么都要问,其中有些是真正哲学性质的。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但是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看见人们似乎明白实际是麻木地生活着,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他的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美国哲学家罗素、奎因从逻辑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问题,在罗素看来,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奥地利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宣称:“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澄清”。哲学家要用逻辑技术来分析语言,哲学成了逻辑应用了。“逻辑”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考、思维与表达思维。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认为:“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这把哲学同全部文学艺术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科学语言说不清、道不明的广大朦胧情绪领域统统网罗进了哲学活动的范围。从哲学角度看,这些情绪可归结到绵绵不绝的乡愁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冲动。这里所说的家园,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家乡,而是指精神家园,哲学意义上的家园,内心的家园。如白居易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诗人的情感,可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学意义。现代人整天侍在钢筋混泥土制成的“火柴合”里,走在人们比肩接踵的马路上,呼吸着被污染的混浊空气,听到各种杂乱的声音,于是有一天,在你的内心深处会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一缕乡愁猛地袭来,你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跑到荒效野外僻静处,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投入大自然的怀中,去寻找生命的根,渴望着归真反璞。在生活中,往往有一种不安感和无名的烦恼会忽然弥漫在心头,连自己也说不清的一团茫然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寻找归宿感在心中蠕动。精神的归宿是无形的,所以更不易觅得。在寻找归宿和家园的过程中,人们还常常表现出一种犹豫、恍惚和反复的思绪。这种情绪,在全球生态危机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只要我们坚守精神的家园,思想的自由,知识的光华,我们的家园将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周国平认为,哲学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伟大思想体系的创造,它属于哲学史上的天才;二是作为学术,它属于学者;三是作为思潮或者意识形态,它属于大众;四是作为人生思考,它属于每一个不愿虚度人生的人。前两种属于少数人,而后两种属于多数人。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思考它们又有何用?但是想这些无用问题的用处,就是让人有一个好心态。

首先,一个想宇宙和人生大问题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较开阔,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超脱。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中有些人仰望星空。”可以想见,当人们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问题上,当然也不存在最终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事关重大。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

说到底,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要让你的心有一个好的状态,让人有一个境界。 境界可以说是浓缩和结合一个人过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而成的一种思维导向,是融三者为一个整体。我们平常说,任何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境界。一个人的过去,包括他个人的经历、思想、感情、欲望、爱好以及他的出身、环境等等,都积淀在、集合在、聚集在他的“现在”之中,构成他现在的境界。他对未来的种种筹划、向往、志向等,也就是对未来想些什么,也都构成他现在的境界的内容,从而也构成他现在的整个这样一个人。境界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平常说精界,境界表现于外就是风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人在形成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就有相以对的稳定性,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对人生境界的问题,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他做什么事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并且自己意识到,在做这件事。正是这种理解和自我意识使人感到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人的各种行动带来了人生的各种意义,这些意义的总体构成了“人生境界”。尽管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我们仍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归结为四等。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指:一个人可以按照他的本能或社会习俗而生活。这样的人好像儿童,他们做各种事情,对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自觉、或并不真正意识到它的意义。“功利境界”是指他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自己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对他自己来说都是有用的。“道德境界”是指他懂得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着这样理解,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天地境界”是指他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他做事情意识到是为宇宙的好处。这种理解和自觉使他处于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在精神上超越人世间的“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种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种境界可以说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心灵所创造。自然境界是最低级的存在,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稍高一点,更高的是道德境界,最高的是天地境界。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称为哲学的境界。因为唯有哲学给人以宇宙情怀,人方始达到天地境界。他认为人生境界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一个随着自觉的理性程度提高面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对我们今天精神境界的培养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它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群之中,要做到“顶天立地”的个性完美和“出人头地”的群体性完善,在纵向上处理好人与天、人与地的关系,在横向上则在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人的一生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之学。通过审视天地人三重境界,领悟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获得无限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是哲学教育给予受教育者的终极人生关怀。哲学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在实践上,就是教人学习“做人”、“处事”。人的“顶天立地”、“出人头地”,需要哲学的智慧去引导。所以,哲学本不应自外于人的实际生活,不应与人生相分离。否则,哲学就失去自己的生命力。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只依靠身体,只会一步一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也没有。相反的,如果了解了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人毕竟是有灵魂的,没有谁真正不在乎活得没有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美好的东西置若罔闻,对问题难以理解,人际关系紧张,抱怨生活无聊,人生意义迷惘。因此,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哲学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哲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成为人们的弃妇,实际上却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第五篇:我所理解的鲁迅

《 野草 》的 力 量——我所理解的鲁迅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大学,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篇目。几乎是从小学开始,语文课本中就开始出现鲁迅先生的作品了,并且几乎每篇都要背诵。而在当时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免是有些晦涩难懂的。那时的我总把鲁迅先生想象成是一位严肃的“钢铁战士”,就好像是主旋律影片中的硬汉,举着投枪,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战斗就是他生存的全部意义和寄托。

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便重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其中的《题辞》让我惊讶地发现文字又显示出新的意味:穿过文字,我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斗士形象的一个真实的鲁迅。

在《野草》中,我最偏爱的是《好的故事》。这是一篇相对轻松的片断,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篇幅并不长。但是鲁迅先生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我们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这是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是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他以精美的文字呈现了出来。

《好的故事》描绘的景物虽美,但总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中学时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记忆深刻的是《社戏》,对其中描绘的浙江农村的风景心向往之。因为那代表了一种单纯的美好。而同样是描绘水乡的景色,《好的故事》中的景物就闪现出一种诡异的色彩。在水波荡漾中,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这其中,"昏沉的夜"即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在阅读《野草》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鲁迅的真实。他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战斗符号,不是一个从躯体甚至到心灵都用金属包裹起来的“铁人”。他只是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他也有脆弱的时候,他也有想要找一个温暖的港湾休憩的时候,他也有着我们普通人都有的情感与困惑,他的情感甚至比常人更加敏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向往着美好而自由的生活,可是现实的黑暗却往往让他不能自己,他只能选择投入到战斗当中去,为自己而战,为家而战,为了所有的我们而战。

在《野草》中,我总能感受到自己随着鲁迅感情的汹涌的波涛沉浮却无法看清这汹涌的波涛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情感。我可以体会到波涛一次又一次重重地拍打在沙滩上,却无法掌握自己的方向,身不由己地在黑暗中期待曙光。

幸运地是,鲁迅终于走出了死亡的阴影,穿越坟墓重获新生。我们终于又看到那个嬉笑怒骂、充满坚定信念的鲁迅。许广平的出现是帮助鲁迅走出绝望的一盏灯,但更重要的是,鲁迅心中的那盏希望之灯,虽然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洗礼,但是始终都没有熄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上教学系统哪家好下一篇:我是护士长的演讲稿

热门文章

理解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