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论文

2022-04-3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减轻学生课余负担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认真研读课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具、精选精编测试习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前查阅大量与教学有关的资料。

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论文 篇1: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浸入式”教学环境构建研究

摘要:

通过剖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特点,借鉴加拿大外语教学“浸入式“教学法概念,分析了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与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具体方法。构建“浸入式”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始终处于建筑施工现场学习理论知识,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研究;浸入式教学,直接实践;间接实践

“浸入式”教学是指用非母语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革新,这种教学法创始于加拿大,至今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和全球化的影响,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传播和发展,其实质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始终置于第二语言环境之中,使传统的、孤立的第二语言教学向第二语言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1]

借鉴外语学习中的“浸入式”教学法,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构建“浸入式”的教学环境,改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即通过直接和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建筑施工现场学习理论知识,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一、建立浸入式教学实验环境的必要性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讲授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工程施工原理、方法及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对复杂施工工艺过程及组织管理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把握能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理论枯燥,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内容多、学时少、教学目标高,课程讲授难度较大。课程中大量的施工工艺实践知识主要以

教师

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只听教师讲解、只看图片资料,而不亲临施工现场观摩,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教

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于教师而言,有些机具、构件言语表述费劲,学生也似懂非懂。因此,让学生接触施工现场意义重大。

(二)建立“浸入式”建筑施工现场教学环境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建筑施工现场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

投入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实践教学是建立“浸入式”教学环境的主要手段。一种是带领学生直接接触施工现场,另一种是引导学生通过间接实践接触施工现场。在该课程中,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现“浸入式”教学环境至关重要。

二、构建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

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建立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实践得以实现。在直接实践体系构建中,除了通过课内实验环节获得直接实践经验之外,更要从构建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高度,系统地整合专业资源,将课外实习、生产实习、产学研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际的机会。

一是,到施工现场进行短期实践。教师需精心选择典型工程的典型施工阶段,对重点工序、重点工艺或者课堂理论讲授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现场实习,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重点知识点的认识。

二是,与专业课外实习相结合。与专业生产实习实践环节相结合,教学计划中将生产实习安排在课程结束后

进行,通过理论教学环节为生产实习奠定基础,进而通过生产实习及后期课程设计等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是,利用暑期产学研实践活动机会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产学研实践一般历时1~2个月,时间较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多次实践活动。因此,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学校应积极对学生的产学研实践进行规划、安排、引导和控制,通过单位推荐、教师参与指导、问题反馈等

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增加实际工程经验。

为了改进直接“浸入式”教學环境,必须充分发动社会资源,与工程建设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办学模式培养良好的院企合作关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

受课时及其他多种因素的限制,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构建相对较难,学生参与直接实践的机会较少。笔者认为,一方面应该扩展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构建的范围,从整个专业建设的高度系统地考虑学生“直接实践”经验的获得;另一方面,应重视构建大量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即采用大量的“间接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观摩大量已有的工程实践资

料,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知识学习间接接触工程实际。直接“浸入式”与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的构建可使学生

获得更多面对施工现场的机会,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解决学生直接实践机会少的关键在于,将有限的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实践推广扩展,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达到间接实践的目的。

(一)通过建设多媒体资料库培育间接“浸入式”教学环境

收集、整理大量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工程图片、录像视频、动画等是多媒体资料库建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达到以丰富的图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调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缩短认知进程,使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一种“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取“间接实践经验”,弥补课时较短,实践时间不足带来的缺憾。

1.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

(1)收集整理教师参与的实际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图片、录像等。从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经验,收集整理这部分资料极具优势。教师由于亲自参与,讲解更具针对性,学生积极性、参与度较高,在课堂中展示相关施工技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收集工程施工的图片,并配合不同课程内容模块,包括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吊装工程等进行整理分类,建立与课程内容体系相对应的图片库。

(3)收集、整理、优化各种音响视频教学资料,包括录像、视频、动画,以备教学所需。

(4)调研并购买部分建筑施工专用录像、视频资料。

(5)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课程所需动画,制作现场施工录像、视频。

(6)编制多媒体资料库使用手册,方便使用。

2.通过“建立联想法”,促进间接“浸入式”教学

当前,大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停留在图片、动画等浅层印象上,许多施工间接经验由于没有实际体验,无法建立与直接工程实践的联系,更不能加以利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媒体资料库进行间接“浸入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将讲授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人的实践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而非仅仅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料。可以采取“建立联想法”,即采取“间接—直接—间接”的步骤,使间接实践与直接实践逐步转化,增进学生对施工现场与多媒体资料库之间的联系,强化知识转化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某一施工工艺之前,教师先展示施工现场图片,播放录像或视频(间接方式);然后利用课内直接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现场参观(直接方式);之后,再回到课堂,展示现场曾经看到的图片(间接方式),并进一步通过讨论促使学生建立施工现场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对于接触工程实践少的学生,应通过反复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具备将间接实践转化为直接实践,进而将他人的经验适量转化为自身实践经验的能力。

(二)通过开展扩展学习,丰富“浸入式”教学环境

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式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外扩充性资料,包括课外参考书、专业期刊,网络资源等。

(1)网络资源。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浏览和关注施工技术相关网站,了解大量典型的施工案例, 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施工管理經验等。

(2)推荐相关辅助自学教材和杂志。为了更好地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录,并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推荐相关书籍与专业期刊。如建筑施工类刊物《施工技术》《建筑技术》等,鼓励学生阅读, 增加知识面,间接接触工程实际。

(3)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在网站提供相应的规范规程与工艺标准链接,如(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等,供学生下载学习。

在引导学生使用扩展性资料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逐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钻研精神。

(三)实施讲座教授模式,补充间接式“浸入式”教学环境

聘请具有相当理论知识,特别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 以此补充扩展间接式“浸入式”教学环境, 巩固学习效果。

四、结语

“浸入式”教学环境的建立,让学生感觉始终置身于特定的施工现场教学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增进对建筑施工的感性认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并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2] 付铅生,朱海荣.经管类专业浸入式教学实验环境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6-18.

[3] 宁宝宽,鲍文博,黄志强.信息化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 李晓光.多媒体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建峰,张艳,袁卫宁,等.土木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C]//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6]徐淑红.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系统化改革思路与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 2010(04):133-13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mmers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YAN Xiaoli

(Management Institu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P. R. China)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learning from second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s in Canada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present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ng the immers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the specialty clas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this environment is then analyzed and detailed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mersion teaching method is given. The construction of “immers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face the construction field at the same time of lear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m to shorten their learning cognitive proces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ect.

作者:严小丽

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论文 篇2:

教研组建立动态教学资源库的尝试*

摘 要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减轻学生课余负担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认真研读课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具、精选精编测试习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前查阅大量与教学有关的资料。通过各位教师的分工协作,在教研组建立各类纸质或电子教学资源库,并不断更新,可供各位教师共同使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避免了重复劳动,节省了大量时间,进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备课效率。

教材资源库 高考试题资源库 专业期刊资源库 动态

一、建立教材资源库,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1.建立教材资源库的缘由

教材是教师“教”知识和学生“学”知识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对话的主要联系纽带。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校或一个年级只选择一种版本的高中生物学课本作为教学用书,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只用同一种版本课本作为参考。

为了配合新课程的改革工作,在过去全国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等出版社编写了多种不同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科书,供各省市自主选择使用。如果教学过程中只用一种版本教材作为唯一依据,长期下去,容易把知识教死,甚至教错、漏教。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选材中,人教版采用蝗虫精巢的固定装片来观察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而苏教版教材则采用蚕豆花蕾的花药通过制作减数分裂的临时装片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又如“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器材中,苏教版教材的推荐器材中在人教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台酚蓝染液或亚甲基蓝溶液两种染色试剂,通过台酚蓝染液或亚甲基蓝溶液分别对死酵母菌或活的酵母菌染色来区分它们,进而减少实验统计的误差,等等。

因此,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版本课本,而要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多种版本课本,在自己使用版本的教材基础上合理增添、取舍。

另外,由于篇幅有限,中学课本不可能系统、深入地描述各种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因此,对某些知识感到模糊、迷惑不解时,还可以参考最新高校教材,以便吃透知识、掌握知识,避免对中学课本知识的误解。

2.建立教材资源库的措施

我校目前统一使用的是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了便于各位教师研读其他版本教材,教研组首先通过新华书店或网络购买了人教版和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近年来,多种版本的国外教材也进入国内。因此,除了研读不同版本的国内教材外,还可以查阅国外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作为借鉴,使课堂教学的视野更加开阔。为此,教研组经过筛选,从网络购买了由奥尔顿·比格斯等编著、麦克劳希尔有限公司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引进的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提高了教师研读课本的兴趣,也更加拓宽了教学视野。目前,正准备再购买日本、英国、台湾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中生物主流教材,供教学研究、参考使用。

除了建立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资源库外,教研组还通过收集新分配教师的大学教材建立大学教材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使用,同时也便于学生的生物竞赛辅导。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教研组还利用进修的机会,从高校图书馆下载部分PDF格式的生物专业教材,如陈阅增主编的《普通生物学》、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阎隆飞主编的《分子生物学》、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等40多本高校教材。还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专业网站下载了PDF格式的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物教材,供各位老师备课和教学使用。

二、建立专业期刊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专业期刊资源库的缘由

基礎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不断增长的高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可通过外部培训、优课竞赛等外塑途径和教学反思、同伴学习等内修途径来进行。而行政干预下的“要我发展”外塑模式容易走上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路径,而且中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外出培训和专家指导的机会很少,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而植根于教师内心需要的“我要发展”的内修模式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书本、同行学习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教学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2]。因为教学经验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并优化的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同行的教学经验。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只能通过师徒结对、听公开课等方式向本校老师学习,很少有机会向外校同行或专家请教。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克服时空限制,从各种专业期刊中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优秀课堂设计。

2.建立专业期刊资源库的措施

适合中学生物教师阅读的专业期刊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主办的《生物学教学》杂志,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生物教学》杂志,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生物学》杂志,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生物学通报》杂志等,它们的栏目主要有“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与命题研究”“互动平台”等,而且每种期刊每个栏目中都刊登多篇全国各地优秀老师的教学心得、教学设计、教材研究、实验改进等文章,这些栏目的文章几乎覆盖了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系列文章能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教学理论、教学灵感、教学方法等素材。如章青老师2016年发表的《日本中学生物学教材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文章,通过日本教材与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的异同分析,认为日本教材中的曲线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原因;吴举宏老师2015年发表的《关于激素及其调节方面的问题探讨》文章,纠正了一些教师在动植物激素及其调节作用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谢虎成老师2015年发表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让我们认识到目前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解决概念教学问题的对策;宋建玲老师在2013年发表的《应用经典句式解答探究实验题》文章,归纳了一些解答实验探究题的经典句式,对学生解答实验探究题提供一定的指导;张玉明老师在2013年发表的《引物——生物高考命题的新视点》文章,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有关引物知识,加深了对引物的认识,为解决引物相关试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读专业期刊相关论文,可为我们提供最新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解题技巧。

最初,专业期刊主要由学校图书馆集中订阅,教师需要时从图书馆借阅,很多老师感到使用很不方便。后来,学校通过发放补贴鼓励大家每人至少订阅一本专业杂志,教研组经过协调,让同组的老师尽量订阅不同的杂志,然后集中存放、共同使用,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每次备课的时候,让老师每人先从杂志上寻找相关课题的教学设计、命题研究等,集体备课时大家集中汇报、相互讨论,最后再结合学校、班级等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备课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研意识的增强,学校又跟“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合作,从该网站购买部分期刊杂志的使用权限,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阅读更多的期刊文章、硕博士论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三、建立高考试题资源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1.建立高考试题资源库的缘由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评价,可诊断教学效果,了解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为下一步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的方式很多,其中常见的评价方式是纸笔测验,即通过编制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错误率的高低来诊断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状况。然而目前习题编制还存在着重“量”轻“质”、高耗低效等弊端,导致练习质量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与目前减负增效的呼声背道而驰。原因之一是没有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组织命题,试图通过题海战术达到教学目标。所以,为了提高质量,习题编制应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精选精练。如何精选习题?历年全国、各省的高考试题无疑是重要来源之一,因为它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由众多专家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典型性,它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练习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所以研究和练习高考试题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但是,由于高考试题来源众多、题量巨大、难易程度不同,学生不可能将高考试题全部练完,什么年级、什么时候、练习什么试题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课题。这就需要教师系统收集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归类,并不断更新,进而建立高考试题资源库,再从中选出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试题,这样可节省教师选题时间,又能确保试题质量,也不会因为重复练习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加重。

2.建立高考试题资源库的措施

为了建立高考试题资源库,教研组通过各位老师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首先以江苏历年高考试题为主,以部分外省市高考试题为辅,将近十年的高考试题逐一收集,以Word电子文件形式按年代顺序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每年再补充新的高考试题,初步形成一个高考试题资源库。为了方便教师快速选题,又依据教材章节所属知识点的不同,分别建立相应的子文件夹,然后再将收集的历年高考试题精选后以时间顺序、按题型归类存放,以后再逐年补充。

如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首先建立4个文件夹,依次命名为: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在“代谢”子文件夹中,再依据内容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Word文件,依次命名为:ATP和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在“光合作用”一部分中,再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按年代顺序整理试题,在非选择题中,再细分为过程图类、曲线图类、表格类、实验题类,在每一部分中,再以时间顺序将部分典型的试题进行收集归类。依此类推,还可以分别建立各重点中学期中期末题库、各市调研试题题库、学生易错题题库等。

在命制试题时,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内容,快速找到所需的题型,保证试题的质量,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给教师的备课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备课效率,保证了备课的质量,但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只是初步的尝试,还存在资料不系统、资料欠精选、使用率不高等弊端,以后还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如将每个年级编制的学案保存,并收集其他学校所编制学案并建立学案资源库,便于教师编写学案;建立课件资源资料库,便于教师制作课件;建立优课录像课资源科,便于教师观摩学习。

另外,教研组还计划建立网页通过网络将各资源库在线发布,便于教师随时随地在线补充资料、使用资料,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开放习题资源库,供学生下载练习使用。

參考文献

[1] 张忠华,宦婧.论教师专业发展由外塑到内修的路径转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

[2] 王幼真,刘婕.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刘学廷

资料库录像教材使用论文 篇3: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的实验研究

摘 要: 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语文教学丰富性、多样性的教学特点,不仅教师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充实课堂教学,学生也需要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平台,以便在课堂学习及课后自学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加速教育信息化,基于师生本位的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中学语文教学,探讨可以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使用的语文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实际运用价值。经卡方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考核结果差异显著(X2=7.828,P=0.005,p<0.01),实验班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班。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 统计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如今全国大力提倡加快教育信息化,在此过程中,无论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程度,还是学生的认知心理需要,或者是中学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都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相对于以往的语文教学,校本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给师生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而且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另外,教学资源库的建构也有助于校际交流,建立共享的资源平台。

一、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的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教育教学界就开始关注各学科、各教育阶段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国外的教学资源库绝大多数是以网站的形式设立,它们没有统一规划和定位,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建设,一般采用商业化建构模式。我国当前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大多是零散的、局限于特定的范畴,缺乏系统性。即使有些学校建设了系统的教学资源库,也仅仅提供给专任教师使用,没有对学生开放。而教学资源库封闭性、更新慢等缺陷使其实际使用价值大打折扣。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学术研究方面,人们关注的多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信息技术手段,或者是宏观层面的各个学科通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专门针对基础教学、具体到语文学科的资源库建设研究还寥寥无几。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语文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为依据,详细探讨师生皆能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内容,并以作文教学为例,进一步阐释教学资源库的具体运用及实际使用价值。我们研究的语文教学资源库是一个集合、一套资料,供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资源平台,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显而易见。

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内容

当前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按资源属性划分、按资源组织形式划分、按知识点划分等。本文研究的教学资源库是依据中学语文教学目标,集中多位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的内容设定,我们提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必须符合语文教学中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及效能的适用性这三个基本原则,从而确定资源库的内容包括教案库、教学设计库、教学课件库、背景资料库、名家名作库、基础知识库、篇章阅读素材库、作文指导库、媒体素材库和试题库。

(一)教案库

教案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文本依托,它不仅规划了课堂教学的进程,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授课思路,甚至具体到某个细节问题的启发、引导、讲解。可以说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文本呈现方式,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工具。所以,教案设计的丰富性、科学性、可行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案资源库是按教学单元收集教师教学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教案,达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拓展教学思路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库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对学生如何施教进行理性思考等思维方式的外现形式。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规划和设计。教学设计库就是收集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方式,形成集合。

(三)教学课件库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丰富性、形象性,有些教学内容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呈现出最佳效果。例如本来枯燥或抽象的内容,通过PPT及动漫效果的呈现,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收集这些典型的教学课件形成教学课件库,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方便,而且可以拓展教师教学的思路和PPT制作技能。

(四)背景知识资料库

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补充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皆是各时期经典之作,有时仅仅从选文中难以体会、理解作者所抒之情、所表之感,必须结合背景知识,加以深入分析,才能充分理解。所以,选文之外的背景知识资料库不仅是教师必备,也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建立背景知识资料库,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将其直接提供给学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名家名作资料库

语文教学传授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并不是通过几篇教材选文就可以达到的,需举一反三,牢固掌握。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名作,就是最好的范文。课文作为范本,除此之外,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同类文学作品,以加强实际教学效果。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名家名作资料库,不仅可以辅助课堂阅读教学,也可以作为作文训练参照的范本。

(六)基础知识库

语文教学因为是母语教学,所以其系统性和延展性是不容忽视的,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的不断补充和巩固,具体包括识字写字、修辞、语法知识、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就像一个巨大的网络,将其整合为教学资源库,随时供师生们提取和补充,有助于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完善和巩固。

(七)篇章阅读素材库

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重点内容,绝大多数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通过阅读教学完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阅读教学。所以,收集大量篇章阅读理解知识素材是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篇章阅读素材库既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深入学习的手段。

(八)作文指导库

写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通过作文训练完成。作文指导库是收集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的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作出指导。可在学生写作之前提供给他们作文指导库,再结合名家名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效果更好。

(九)媒体素材库

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及高中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具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应用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实施条件。有些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学生需要时以最精炼的形式提供给他们课文分析或知识点解析。媒体素材库还包括典型的视频、音频素材,如教学录像、辅助教学的视频短片、朗诵范例、电影片等。

(十)试题库

语文教学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需要适当检测,以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和设计。试题库是广泛收集各个类型的试题并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试题库开放给学生,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的手段。

三、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实际运用——以作文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不仅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实际有用的学习资源。下面我们以中学生作文训练中“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对比有、无教学资源库的班级不同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以包头市二机三中高一年级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采取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法进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在包头市二机三中高中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由同一名教师进行作文课的讲解和辅导。

(二)实施阶段

1.在作文课之前给实验班的学生提供系统、可行的作文教学指导资料库,包括“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指导以及名家名作资料库的同类范文,让他们课前自行预习。

2.将作文课安排在安装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利用作文指导库进行前期准备性训练,然后利用名家名作资料库分析典型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最后学生自行在资源库中深入学习。

3.对照班级采用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由教师布置写作任务,随后学生自行查找写作素材。

(三)开始写作实验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开始写作,教师观察两个班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四)实验结果分析

学生写作作品的考核,为避免指导教师主观印象的干扰,我们选择另外一名语文教师,在对两个班级实验情况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对学生完成作品进行考核,并分析考核结果。

如表1所示,实验班学生完成时间(49.09±6.12)明显少于对照班完成时间(61.32±6.90),经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班同学写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73,p<0.01)。

表1 两班学生写作时间统计

组别 例数 学生完成时间 (分钟)

实验班 56 43.45±14.28

对照班 53 62.45±19.28

注:Z﹦-7.273,p<0.001。

如表2所示,经卡方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考核结果差异显著(X2=7.828,P=0.005,p<0.01),可认为实验班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作品选材、细节描写、叙述中抒情升华等写作技巧的运用比例高出对照班。对照班学生在传统写作教学中缺乏系统、有效的写作指导和素材,写出的作品无亮点,缺少细节描写,只会一味叙述,缺少引发思考、抒发情感等升华的主题。

表2 两班学生考核结果分析

组别 例数 优秀(人) 良好(人) 合格(人) 不合格(人)

实验班 56 19 26 9 2

对照班 53 8 24 15 6

注:X2=7.828,P=0.005,p<0.01。

如表3所示,经卡方检验,实验班写作兴趣与对照班写作兴趣差异显著(X2=15.021,P=0.001,p<0.01),可认为实验班写作兴趣强于对照班。

表3 两班学生写作兴趣分析

组别 例数 喜欢写作(人) 不喜欢写作(人) 无所谓(人)

实验班 56 39 9 8

对照班 53 21 27 5

注:X2=15.021,P=0.001,p<0.01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构与应用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辅助意义。

四、结语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加速实现信息化,才能符合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为此,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地区差异、学生特点充分重视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构与应用。借鉴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从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资源库普遍缺乏系统性,各个资源库之间缺少有效关联,往往无法充分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导致资源库的利用率低。其次是教学资源库知识系统的更新较慢,缺乏专人管理,实际使用价值跟不上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变化。再次就是校本教学资源库缺乏对学生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限制,教学资源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综上,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创造,因地制宜、最优化地建设和更新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开放,拓展他们的学习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通讯作者: 王长海(1976~  ),男,汉族,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l倪文锦主编.语文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启泉,崔允廓,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程书丽.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与应用实践[J].现代教学,2006,(6).

[5]张静,刘延申.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4,(7).

[6]徐恩芹,刘美凤,王春蕾.我国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9).

作者:张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论文下一篇: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