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

2022-04-2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嘉兴市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模式的改变,生猪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嘉兴市生猪养殖现状的分析,估算了嘉兴市生猪养殖粪尿年产生量及主要污染物年产生量,结合政府提出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提出了生猪养殖应向减量提质、提质转型、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养殖方向发展。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 篇1:

影响农村生猪养殖业效益的因素

摘要: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畜牧业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极大贡献,特别是生猪养殖业效益的提升,为农民发家致富夯实基础。因此,该文重点探讨与分析对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效益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对应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关键词:农村生猪;养殖业;效益;影响因素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48

0引言

在我国人民群众的饮食结构中,猪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社会生产秩序有十分关键的影响。然而,因为农村生猪养殖户的养殖行为不规范,特别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直接影响,由此导致养殖效益频频降低,经济效益无法有效提升。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对农村生猪养殖业效益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1正面影响因素

1.1先进优良的管理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管理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而优良的管理技术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养殖业的效益,为养殖户带来根本的利益保障。在具体管理环节进一步加强细心度和缜密度,进一步优化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这样能进一步有效推进生猪养殖业效益迅速提升。

1.2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养殖技术方面也有了全新的突破,很多养殖户在养猪中也针对相关养殖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先进的养猪技术融合自身的生产实践,这样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养殖效益。

1.3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

农村生猪养殖业养殖效益造成至关重要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养猪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从实践分析,现在的养殖户都比较重视对猪舍的消毒与净化工作,定期针对生猪进行检查,其预防效果比较优良,由此能直接避免病猪情况,进一步减少疾病治疗的费用,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生猪的数量与质量,避免疾病感染,由此使其养殖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1.4饲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在农村的生猪养殖中,饲养环境越来越有明显的改善,更加干净卫生,这样的养殖环境也为生猪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饲养的材料更优良,环境更整洁,有效减少猪的疾病,进一步提升母猪生产效率。因此进一步提升生猪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带来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2负面影响因素

2.1恶劣的养殖环境

在生猪养殖中,如果养殖环境比较恶劣,会让很多养殖户受到很大损失,经济效益大打折扣,从实践中分析,如果猪圈猪舍等没有完善,可能导致母猪流产,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经济效益,对养猪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2.2养殖技术不够先进

在养殖中,如果养殖技术没有与时俱进,在管理中比较粗糙,不够精湛,没有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和专业技术进行饲养,会导致生猪遭受很大的损失,使其营养不良,缺少专业性的饮食结构,导致經济效益下滑。

2.3不良的饮食

确保猪的饮食结构更科学合理,营养均衡才能提升其产量与质量,不良的饮食会对于猪的养殖效益造成很大影响,使猪消化不良或者营养供应不上,使其生长速度缓慢,无法及时有效的出栏,或者猪的饮食受到污染,导致猪出现疾病,甚至是感染病,这对生猪养殖业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2.4疾病的侵害

在养殖实践中,养殖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扩散。在养殖中,疾病会使养猪户受到极大的打击,因为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使猪的致死率和生病率急速升高,对于生猪养殖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2.5市场的价格波动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中,特别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负面影响,而农户自身并没有相对应的市场预测能力和经营能力,因此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经常在养殖效益方面受到严重打击,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3建议

3.1做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

从根本,上分析,对于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就是疾病,所以要着重做好防治防疫工作,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养殖业的效益。目前,我国养猪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很多养殖户规模比较小,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很分散,防疫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特别容易出现很多方面的严重后果[1]。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从实际出发,从当前的养殖业养殖户的财产安全角度出发,建立更高效,更科学合理的疾病防疫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养殖业的防疫防控水平,确保生猪养殖业能实现健康稳定的持续性发展,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3.2进行技术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户大多数专业技能欠缺,文化水平比较低,养殖经验不足,以此为基准,对其进行对症下药,切实有效的加强对于养殖户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更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技术,通过函授教育与技术培训等方法,进一步普及相关方面的养殖技能,卫生防疫技术等相关内容,确保养殖户能科学合理的养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生猪养殖的数量与质量[3]。

3.3制定生猪价格保护措施

为了有效确保农村生猪养殖业效益有更大程度的保障和提升,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实施生猪价格保护制度,使各项措施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执行,确保生猪市场价格能和粮食价格一样,在科学合理的活动范围内,进一步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实相对应的比例保护价,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生猪养殖户的权益和效益得到充分保障,这样能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提4结束语

我国猪肉的主要来源是广大农村养殖户,而养殖业也因此不断兴起,保持在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要着重关注对农村生猪养殖业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把握因素的内涵,切实有效的采取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此确保生猪养殖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冷继明.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2]杨子刚,毛文坤,郭庆海.粮食主产区农户生猪养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粮食主产区272个农户的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0):27-31.

[3]汤国辉,张锋.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7-40.

作者:赵元武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 篇2:

“三改一拆”政策下嘉兴市生猪养殖业的转型

摘要:随着嘉兴市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模式的改变,生猪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嘉兴市生猪养殖现状的分析,估算了嘉兴市生猪养殖粪尿年产生量及主要污染物年产生量,结合政府提出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提出了生猪养殖应向减量提质、提质转型、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养殖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三改一拆”;环境治理;嘉兴市

嘉兴称之为浙江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浙江的生猪主产区。据统计,2012年,嘉兴生猪饲养量为734.19万头,占全省近1/5。虽然满足了市场供需,但是嘉兴的养殖业却远远超出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与此同时更为严峻的是,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养殖排泄物处理设施的落后,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敲响了警钟。因此从2013年开始,嘉兴市市委、市政府以减量提质为目标,清理违章猪舍、引导转产转业、完善养殖规划、整治畜禽污染、严格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养殖;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结合“三改一拆”行动,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型、传统粗放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化健康养殖转型。

1 嘉兴市养殖业概况

嘉兴市地处中国东部最具经济活力的上海经济圈、苏南经济圈、环杭州湾经济圈三个经济板块交汇的杭嘉湖平原,位居江、浙、沪城市群之中心位置,坐拥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和杭州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之黄金三角区,也是长三角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嘉兴市农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并且畜牧业产量、产值均位于浙江省第一位。2013年,全市生猪年末存栏量195.44万头,出栏量419.81万头,年产值达63.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83%。

由此看出,生猪养殖在农村经济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规模扩大过快、养殖户环境意识浅薄、基础设施和处理技术不完善等,因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的农村养殖户都将每天清理的猪排泄物倒在附近的田地上,认为作物会茁壮成长,但生猪养殖场的排泄量远远超出了作物所需要的营养,而且长期用于灌溉,很容易造成土壤退化、养分不平衡,会直接影响作物产量;有些养殖户专门找一块空土地用来囤积生猪排泄物。晴天,它们经过日晒开始发酵,远远就能闻到阵阵恶臭,引来各种飞虫;下雨天,它们随着雨水一起渗透,一起流淌,造成养殖环境恶化;而有些养殖户直接将生猪排泄物排入农田水沟、河流等,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从而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甚至影响饮用水安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2 嘉兴市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流失率为30%~40%,按平均35%来计算,嘉兴市2010年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流失量为生化需氧量(BOD5)达4.36万t,化学需氧量(CODcr)4.47万t,氨氮(NH3-N)0.35万t,总氮(TN)0.76万t,总磷(TP)0.29万t。2010年嘉兴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合计排放化学需氧量(CODcr) 2.91万t,氨氮(NH3-N)0.45万t,成为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测算,1头生长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弃物是5.46 L,1年排泄的磷达6.8 kg,总氮量达9.534 kg。1个万头猪场年可排放20~33 t的磷和100~161 t的氮,并且每1 g猪粪污中含有69万个肠球菌、83万个大肠杆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此外,养殖户为了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使用过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等都会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而且规模化猪场所用的清洗消毒液也都直接排入污水中。照此下去,再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严格控制,必然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源头减轻环境污染和污染治理成本,使生猪养殖废弃物得以无害化、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来解决生猪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猪养殖污染减排的突破对促进嘉兴市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三改一拆”政策实施

20世纪90年代,受“供港猪”的政策利好影响,嘉兴市生猪饲养量急剧膨胀,养猪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然而,超越环境承载量的养殖规模,散、小、多、密的养殖特点,也给嘉兴市埋下了隐患。2013年,嘉兴市召开“三改一拆”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动员大会,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把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推进,结合“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通过源头控量、科学治理、监管服务等举措,着力在“拆、减、转、提”上下功夫、抓落实,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以嘉兴市拆除违章养殖猪舍为契机,从源头上控制生猪养殖的总量,直接减少生猪养殖废弃物的产生,以减轻嘉兴市生态环境压力。与此同时以减量提质为目标,引导转产转业、完善养殖规划、整治畜禽污染、严格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养殖,加之在“三改一拆”政策下有效控制了生猪养殖数量,为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做好了铺垫。

3.1 减量提质—以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为例

嘉兴市农业局走村入户全面排查生猪养殖存栏情况,排摸整治主要河道两侧养殖污染,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运行操作模式。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坚持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行动快、措施实,截至2013年5月8日,已签订退养协议1 230户,完成总数的96.47%;实际退养852户,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数的110%;母猪存栏277头,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20.5%;实际退养头数5 709头,完成目标任务的62.61%。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是海盐县生猪养殖重点区域,在巩固前两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2015年,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着力突出生猪减量提质、养殖户转产转业、优化服务和管理三大重点,不断优化与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经排摸,开发区(街道)共有生猪养殖户1 275户,在此基础上,区(街道)及村(社区)多次召开生猪减量提质动员会、再动员会等营造浓郁氛围,不少养殖户主动退养并拆除违建猪舍。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有关人员说,“在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中,我们切实抓好‘引、收、补、罚、拆’这五个机制,并把‘三个同步’有机结合,即实行收费与退养同步、拆违与控新同步、考核与督查同步的协同工作机制,使退养等工作稳步推进。”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根据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生猪养殖污染行为排摸整治工作,特别是严厉查处河道沿线的偷排、漏排现象,力争全面控制和消除养殖污染,同时建全收集、巡查等机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运行操作模式,着力加强对区内环境的保护。该有关人员介绍,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投入10万元建立具有病死动物冷藏功能的暂存点,具备通水、通电、消毒、监控及管理等功能,并采用市场操作模式,委托劳务公司负责辖区内病死动物的接受、暂存、运输及消毒工作,严格落实管理措施,防止病死动物外流。如负责收集的劳务公司存在收集不到位或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等不当行为,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据悉,在巩固当前成果的基础上,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将集中精力与时间,采取鼓励退养、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排污收费等有效措施,加强违法猪舍拆除力度,做到“应拆尽拆,不留死角,公开公平,持续有效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

3.2 提质转型—以秀洲区为例

在畜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工作上,秀洲区先后出台了《秀洲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关于加强生猪养殖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措施。全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各镇、街道、秀洲新区规划区范围及周边500 m,市级以上河道两侧各200 m,区级河道两侧各100 m范围内,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等(经批准放养的畜禽除外)及周边500 m范围内等区域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同时,划定全区范围除禁养区外,其余均为限养区。与此同时,秀洲区明确到2015年末,全面建立粪便、沼液、病死畜禽等“三废”收集处理运营机制,年存栏猪20头、鸭500羽以上的养殖场(户)均建有排泄物配套治理利用设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其中2013年完成养殖治污设施补建1 500户,建设农牧结合示范村(片)5个,启动1个病死畜禽工业化处理中心建设,以此加快全区畜牧业转型升级。

3.3 生态农业—以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为例

嘉兴敦好牧场位于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有生猪养殖区13.3 hm2,农业生态种植区59 hm2、生态休闲农业区6.7 hm2。猪场养殖废水和渗出物采用先进工艺,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而且引进台湾畜禽尸身无害化措置设备,以生物催化剂迅速分化畜禽尸身,产物作为有机肥原料供给种植区。种植区的蔬菜老茎叶则作为生猪辅助饲料,形成了“猪-沼肥-作物-猪”生态轮回农业系统。

3.4 现代化养殖—以桐乡市洲泉镇为例

位于嘉兴桐乡市洲泉镇的嘉华种猪养殖场,是嘉兴现代化生猪养殖的代表企业。在嘉华养殖场,有功能各不相同的养殖猪舍,有的专门为产房、有的为保育房,还有专业的废污措置车间。据负责人介绍,此养殖场特聘比利时养殖专家,引进欧洲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手艺,以现代化饲养模式进行“无抗生素”养殖,生猪所产猪肉十分健康。“无公害化措置,周全推广助转型”。在每一处猪舍都设有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到此养殖场生猪养殖的所有过程。每一处猪舍都连结恒温、通风,地面也较为洁净。同时,专业的措置车间可以将养殖过程中所发生的废污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对环境的影响小;不仅为当地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树立了示范,也在浙江省内起到了带头作用。

此外,在2014年嘉兴市市政府打响的“五水共治”为建设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浙江方针对嘉兴的养殖户的改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嘉兴市政府为了有效控制生猪养殖污染,实施智慧畜牧提效行动,促进生猪养殖技术创新,通过加强调控饲料营养成分的技术研究,建立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有效对策,切实降低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积极探索适合嘉兴地区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模式,多渠道、多举措减轻环境污染和污染治理的成本,提高生猪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实现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生态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对嘉兴建设成为具有平原特色的农牧结合、生态高效、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生猪养殖新模式及建设和谐的人文生态嘉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坚持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为指导,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养猪业,又要大力发展养猪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走上一条生态养猪路。

4 小结

嘉兴市在面对转型升级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嘉兴拆除违建猪舍完全能够满足市域内处理需求;能使生态循环养殖理念广泛传播,并且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7%以上。嘉兴的养猪业转型升级之路已初辟小径,对环境的改善十分明显,对产业的提升有着极大帮助。嘉兴全面开展禁、限养区划设工作,并且在禁、限养区中推行“三个转变”:变务农为务工、变养殖为种植、变本地为异地。 “三改一拆”这一政策所推进的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和其深入开展的畜禽养殖业污染专项检查,都为嘉兴生猪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张芷源 汪婷婷 吕佳瑶 马梦莎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论文 篇3:

浦北县生猪养殖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 近年来,广西浦北县生猪养殖业发展蓬勃,2016年生猪存栏量约52万头,但2017年以来,受环境整治工作和周边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严重下滑,2018年生猪存栏量降至16万头左右。为尽快恢复生产、振兴生猪产业,浦北县多措并举,致力恢复生猪产能。介绍浦北县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生猪养殖业萎缩、养殖用地难以落实、资金短缺、生产技术落后、种猪短缺、猪肉价格持续攀升),提出浦北县生猪养殖业发展建议:严格落实生猪养殖用地;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加大生猪产能;持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关键词 生猪养殖业;生猪产能;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浦北县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陆续印发《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文件,畜禽养殖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广西浦北县畜牧业发展蓬勃、成绩显著,但也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急需解决,县环保部门联合畜牧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先后通过全面调查、制定措施、联合整治、政策扶持、广泛宣传、综合利用等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治理成效显著,环境日益改善。然而,随着大量禁养区和限养区规模养殖场的陆续关闭和停养,浦北县畜产品供给减少、养殖用地落实困难、治理成本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2018年以来,受周边县市(外围)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打击,浦北县生猪养殖业发展一度跌到谷底,生猪生产严重受挫,极大制约了浦北县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

1  浦北县生猪养殖业概况

2016年底,浦北县生猪存栏量约52万头。2017年以来,浦北县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共关停养殖场(户)463家,清拆养殖场面积78 811 m2,严重打击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加之受周边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底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至16万头左右,生猪产能严重下滑。为尽快恢复生产、振兴生猪产业,浦北县多措并举,致力恢复生猪产能,至2020年底,生猪存栏量升至36万头左右,成效较为显著,但较之2016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2  存在问题

2.1  生猪养殖业萎缩,安全供给隐患较大

浦北县位于广西北部湾地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有10条主要河流,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集,除南流江外,其余9条河流发源地均在本县境内,总流域面积2 517.47 km2。全县河流、池塘、山塘水库面积广阔。2017年以前,浦北县部分规模养殖场位于河流上游、两岸及水库四周,且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养殖产生的粪污和废水直排入附近水体,造成较大程度的水环境污染和大面积水生生物死亡。自2017年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大量位于禁养区、限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陆续被关停,生猪养殖量急剧下降,猪肉供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

2.2  养殖用地难以落实,生猪养殖业发展空间受限

浦北县地处广西南部,受地理环境影响,境内以丘陵为主,加之水网密集,用于发展种植业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受耕地保护政策和禁限养区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养殖用地千里难寻。设施农用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导致设施农用地无地可批,畜牧业发展用地落实困难。目前,浦北县新建养殖场用地基本来源于荒山、荒坡、自留山及自留地,养殖用地选址异常困难。选取山地建场的前期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投入成本高,极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此外,对于一些已建规模养殖场,因用地落实困难,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升级换代等计划一再延后,进一步抑制了浦北县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资金短缺

浦北县大部分养殖户及大型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并未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支持,特别是疫情期间,县内部分大型规模猪场受影响较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部分规模猪场资金链已经断裂,没有再生产能力。此外,由于国内外形势严峻,经济增长受限,导致地方财政用于发展生猪产业的资金进一步压缩,部分生猪项目扶持资金尚未划拨到位或已被缩减。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浦北县生猪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生产技术落后,生物安全没有保障

浦北县生猪产业依然是散养为主,散养户的饲养量占全县生猪饲养量的70%以上。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大部分为家庭式经营,场主一人负责多项工作,缺少专业分工,专业养殖水平不高,基本从事栏舍粪便清理、日常投料饲养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大部分养殖户及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凭经验生产,生产设施简陋,技术薄弱,生物安全没有保障,抗击复杂疫病能力不强。此外,部分新建在建养殖场缺少科学规划,凭传统养殖经验建场,场内建设布局不合理,为今后科学、生态、高效养殖埋下隐患。

2.5  种猪短缺

2018年以来,受周边非洲猪瘟疫情及价格影响,浦北县大部分规模养殖场较长一段时间因疫病风险高不敢引种,出现了种猪供应短缺、无处引种、种猪成本高引不起等现象,導致种猪存栏急剧下降。疫情发生前,浦北县种猪存栏量6.18万头,现全县种猪存栏量仅3万余头,减少近51%。

2.6  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大

近年来,浦北县养猪业发展虽然总体向好,但受猪瘟疫情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生猪收购价起起伏伏,极不稳定。特别是行情低迷时期,生猪收购价很低,严重挫伤了一些养殖大户的积极性,一段时期内生猪存出栏量急剧下降。基于这些因素,生猪收购价和猪肉零售价波动幅度较大。

3  浦北县生猪养殖业发展建议

3.1  严格落实生猪养殖用地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将规模养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屠宰加工、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十四五”城市國土空间规划当中,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考虑、统筹安排。2)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划定禁养区,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域之外,不得超范围划定禁养区,对超范围划定禁养区、随意扩大禁养限养范围等现象,要限期整改。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3)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生猪生产。在保证养殖不污染环境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生猪养殖场在原址内进行重新规划和改扩建[1]。4)督促已获批的未开工生猪养殖场尽快开工建设;在建扩建养殖场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已建成养殖场要积极补栏增量,提升养殖产能。

3.2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

1)各类金融机构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养猪场户提供便利高效的信贷担保服务,落实规模猪场贷款贴息政策。2)进一步完善生猪保险政策,适当提高保费保额,将强制扑杀纳入政策保险范围,保险机构对符合投保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户不得拒保,做到愿保尽保,并根据保险合同按照应赔尽赔原则及时赔付。3)实行政策性保险免交政策,对出栏商品肉猪给予奖励。4)大力扶持种猪生产。

3.3  加大生猪产能

1)继续加大对本县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和改扩建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扩大生猪产能的各项政策顺利落地,保障生猪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正常调运,努力恢复生猪产能到常年平均水平。2)积极引进正大、扬翔、新希望等生猪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扩大生猪产能。同时,继续抓好中小养殖场户补栏增养,抓大不放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加快补栏增养。3)落实好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生猪养殖使用林地、环评告知承诺制、拓宽抵押贷款试点、生猪政策性保险、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规范禁养区划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4)支持高架网床环保猪舍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扶持政策,加大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的配置,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生猪生产效率。5)充分利用空栏养殖场户的生产设施,鼓励养殖户恢复养殖信心,大力发展养殖业。此外,积极引导全县养殖场完成自动投料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养殖效能,实现科学化管理,多渠道扩大生猪生产。

3.4  持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1)继续严格按照四个“一猪不漏”的总体要求,对标对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2)落实好农业农村部“十不得”要求,加强生猪产业全链条风险管控,确保每个环节监管落实到位。加大疫情排查力度,严格把控养殖场、屠宰场、冷链运输等每个生产流通环节,规范开展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3)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严防区外疫情传入,为恢复生猪生产提供有力保障。4)统筹用好非洲猪瘟防控专项经费。

参考文献:

[1]  宋立华,肖信黎,龚升亮.对新建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产能的探讨[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20(2):35-37.

(责任编辑:易  婧)

作者:韦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学习研究论文下一篇:文化课程主体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