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2023-05-08

第一篇: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新形势下初中历史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提高基础教育效率的核心。有效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协调,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学习的最优化,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历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新形势下有效的历史教学不再只是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而是要让学生在认知目标上从不懂到懂、从学会到学会,在情感目标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乐于学习,学生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才能不断迸发出灵感与激情,整个学习过程才会是快乐而有效的。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力求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自由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正面情感效应,激起学生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兴趣。

1.以教师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利用教师自身渊博的学识来吸引学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在平时,历史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还要博览群书,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在教学中,插入学生所感兴趣的历史典故、传说等,让学生佩服教师的学识,进而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还原历史的生动与真实。就历史学科而言,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其承载信息的种类多样,里面有着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枯燥讲解,而是要还原历史本身的生动性与真实性,以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主体学习

以往的历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作用,所树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而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只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受,是学习的附属,是在教师的严格指令下进行的被动学习。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主体学习。首先,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不是教学与教师的附属,而是独立的学习客体。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需求,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教师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展开互动教学。其次,在师生之间展开情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给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从而使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展开主动学习。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枯燥的历史讲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通过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将历史人物、发生时间、地点、背景等与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重温历史,既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1.扮演角色。历史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从具体的场景、语言、动作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将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这段历史,并积极地从电视、书籍中收集资料,创编剧本,通过扮演人物角色来深刻领会人物特点。

2.播放视频。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播放影视剧片断来让学生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如让学生观看林则徐禁烟、甲午中日战争、火烧圆明园等电视剧片断,让学生真切走进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与落后。

3.图片展现。流传下来的诗文、器皿、古画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起到文字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如可以通过展现《清明上河图》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图片的展示效果比起文字信息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感性认知。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制订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来展开充分的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已掌握、哪些内容没有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要指导学生在听课中不要只注重疑难问题的解决结果,而是要学会思维,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自主学习。

1.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只有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对教材展开充分阅读,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加工与整合达到对某一模块知识的真正理解。

2.学会比较与对比。要让学生运用对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集中起来,从中发现异同,这样更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在对比中进行记忆与理解,这更加符合历史学科学习规律,更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情与学情来对教学进行灵活的调整,要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历史学科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责编 张景贤)

第二篇:新形势下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从今年开始,我市已经将生物学科纳入高中升学考试的必考学科,生物学科已经摆脱了尴尬的,不受重视的境地,随着生物学科重要性的提升,我们生物教师面临新形势该怎么办?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有何应对之策?

提高课堂效率 重视实验训练 科学务实复习 第一部分、研究提高生物学科课堂效率的方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过去生物课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生物课成为勉强维持低水平状态的学科,再加上我市部分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短缺,专业达标率低,实验知识、实验教学的技能和专业教师相比有相当距离,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差距更远,学生厌学情绪普遍,老师多数是应付式教学,学科教学质量堪忧。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变其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应中考的需要,是我们生物教师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

提高课堂效率的内涵

人教社的李红老师说,“从专业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知、情、能);而通俗的说,应该是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中可以看出,课堂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成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有效学习”主要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性的学习。

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 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是否讲授得精彩、或是否认真来衡量,而是以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来衡量,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师课堂效率分为三类:高效、低效、无效?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属于哪类?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

1 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应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课堂有效、高效的办法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抓好课堂45分钟。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方法途径

教师应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备课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准备包括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其中教学设计是上课准备的核心。 备课的重要性。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备课的内容。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法指导,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生物学科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准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讲《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课时,保证了两个学生一台显微镜,课前准备好永久标本,给学生布臵课前预习学案,由于学生对显微镜非常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初一学

2 生来说,无形中加深了对生物学科的喜欢。

(二)、启发探究的课堂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现代社会是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作为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会学知识。 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备课只是教师走上讲台的重要铺路石,能走上舞台不代表就有能力表演,把一堂课上好才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引导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的参与,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并不是以课堂的“热闹度”为衡量标准。有些课堂学生看起来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在积极的进行深层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思维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加上踊跃讨论,会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让学生积极多思善辩,学会学习是关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剥夺本属于学生在课堂预习、消化、吸收的时间,讨论时间更是要充足,让他们由“学会”到“会学”。 多样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45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从而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最好用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设臵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问题或人为创设直观形象的手段(如动画、实物、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鼓励学生多类比、多假设、多验证,在探究中求解答。

3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1、合理创设情境巧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以来所有学科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一节课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拴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开花和结果》这一节时,先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描述的是什么?然后提问“: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其中的哪一部分?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怎样发育来的?由于问题的趣味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果,还要把准备好的花生果实发给学生,让他们直接真切地去感受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关系,再要求学生手拿花生运用想象,把它们的发育过程回忆一遍,这样知识的掌握就轻松愉快,了解奥秘的主动学习过程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

2、巧设悬疑,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心理特点来设臵问题情景是最能达到有效性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的问题设计,能较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他对这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自觉的学习,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配合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魅力的语言,以及有趣的问题,设臵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一般都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提一些问题,如:我们常见的树木会逐年加粗而草怎么不会?美国人在一棵树干上挖了一个火车隧道但它还是生长得很好,而我们把一棵树的树皮剥了它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乐于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让学生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再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4 性、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自觉的去学习。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注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创新的起点,它可以驱使学生萌发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初中学生好奇心非常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例如:教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中的第二节《人的生殖》的内容时,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是怎样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女人能怀孕生孩子而男人却不能?…”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有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的重难点出提出问题,例如:在《人的生殖》的授课过程中提出:“在男女生殖系统中有哪三组器官在功能上分别有共同点?精子和卵细胞在哪里结合形成受精卵?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从哪里来?…”既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解决,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接受也快,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又例:在讲述《蒸腾作用》时,以让学生做数学题引入:先请学生估算一个玉米棒有多重?接着将学生的估量折中,估计一个玉米棒有1斤,然后估计一棵玉米秸是3斤,那整棵玉米共4斤。可玉米从种下到收获,共要从土壤中吸收多少水呢?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老师就告诉学生是400斤。最后让学生来算,玉米一生所吸收的水,用于个体生长的比例是多少?学生算出最多不超过1%,算完学生就有疑问了,剩下的99%的水哪去了呢?由此进入新授内容,学生的兴趣也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

游戏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设臵游戏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来做了个小游戏。规则是:第一个同学手沾面粉,然后和第二个同学握手,第二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依次类推。最后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同学的手上是否都有面粉。游戏一结束,结果也一目了然。因此得出结论: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播途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做个协助者。这样的方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设计问题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所

5 提的问题或太难,学生难以回答造成冷场的现象。或太简单,呈低龄化特点。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手段之一。“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目标明确、新颖有趣,学生思考就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有思考的必要、要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功感,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用“为什么”、“怎样”等有一定挑战性的字眼创设的问题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讨论和参与学习。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从趣、悬、巧、精着手。例如:在讲授遗传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对遗传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现有纯种的红色番茄与纯种的黄色番茄杂交,问后代的果实是怎样的?当学生回答为红色、黄色时,教师立即予以否定,并明确讲明为“全为黄色”,然后追问“为什么?”从而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激活了思维的探索性。

3、 尊重、赏识、鼓励激发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会让学生出现满足和自信。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认真听取,如果学生回答不了,要听他说说什么地方不懂,并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也应留有余地做出评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感到低人一等,所以我们教师决不能鄙视他们,而是更要亲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又要看到他们身上不甘落后、要求上进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被承认,精神得到满足,心情愉快,学习自然感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刻苦程度也会得以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仍然不够稳定和持久,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垂头丧气。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充满热情,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是浓厚的,但到了生物学概念、术语、以及抽象的生理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易消失,甚至厌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三)、精心设计习题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检测

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要避免繁多,要追求“精、重、实”。这就要求我们的习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就要符合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要着眼于中考。

(1)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课前准备好预习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可以网上寻找习题进行筛选、编辑一课一练,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 (2)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关注测查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作业布臵分层结合,视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数量及难度,具体包括巩固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例如:在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课练习时,整体水平较弱的学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液循环的组成等基础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信心;整体水平较好的学生完成提高题,如:静脉输液时,舌尖为什么感觉甜的,葡萄糖是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舌尖的?以加强对知识的强化,少做一些重复性机械题,同时要多布臵一些拓展性、发散性练习。

(3)练习题设计要有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生物学科本身就和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在生物练习中设臵一些资料分析题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拓宽非常有效。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时,通过对温室效应、酸雨等一些当今突出问题进行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四)、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实现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生物教学内容乏味而抽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恰当运用各种生物课程资源(包括生物标本,实物、挂图、多媒体、学校的校园等),可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恰当地进行教具演示,并辅助教师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使教材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可充分运用了课本上的插图、图片和制作的课件,学生易学易懂。而学习《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时,可以充分运用农村这一有利的条件,先让学生认识身边熟悉的动植物再进行分类。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东西容易掌握,同时在同学面前又有自豪感,易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课程资源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各种媒体、网络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

(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具有信息量大、可调用的资源多、师生交流便捷、反馈回授及时等优点,对教学改革有深远的影响,是

7 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生物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足,达到教学目标的难度大,这是每个生物教师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每个生物教师不断努力探索。

很多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开始“滔滔不绝”,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要死,而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但没有效果,还让学生有一种厌烦的情绪,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或从网上搜集一些课件应用于教学。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和直观性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在讲授《血液循环》一节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心脏不停地有节律跳动的画面,通过模拟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轻易将难点问题直观化、简单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在讲授被子植物的受精时,可制作了三维动画演示从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一直到完成两次受精的过程,学生们看了之后顿时茅塞顿开,这比教师光用嘴说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传统教学也有不少优点,如讲解分析透彻、注重“双基”的训练,这些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做到: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六)、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记忆,因此需要反思教学,使知识系统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从而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并改进。

反思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工作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性思考,不仅是完整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不断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后反思能够及时查缺补漏和纠正失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整体质量。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创新”中进步,“反思”和“创新”的有效结合,使教师的创新素质、

8 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在周而复始的教学流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课外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式,充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感受到生物学科独特的魅力,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从知识、情感、价值上尽情的享受课堂、享受生活。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注重教学计划的制定,注重充分完善的备课,注重启发探究的上课,注重画龙点睛的习题评讲,注重及时有效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是我们全体生物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多数学校实验条件不足,很多课本规定的学生实验都没做,有的甚至连演示实验都没做全,学生的实验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掌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步骤、辩析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结论是我们在今后实验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我们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索: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等教学现象。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或演示实验,让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去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走进自然,从而巩固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奖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与生活竟是如此多姿多彩。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等,使学生的能力从多方面得到锻炼。

一、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向演示实验要质量,是生物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教学艺术。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从生命现象、原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理解掌握生命运动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并会描述实验现象,分清现象与结论的不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细微的实验现象,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进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生物学概念,探究生物学原理。

二、提高分组实验的实际效果

9 分组实验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和实验技能,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启发,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对教材中所出现的实验习题,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遵照生物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实验完成后,要严格训练和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高。

三、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学科课程中,实验内容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实验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将部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按课题→解决方案→信息交换处理→结果论证→问题解决的程序进行研究。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实验教学,先提出研究课题,交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研究方案,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教师不要评价其正误和优劣,而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过程的繁简、实验结果的正误来评价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

在探究实验中,可采用分组活动来进行,以此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小组活动的时间有时难以把握,常会导致教学内容未完成现象,因此,建议(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时,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交流设计的方案。(2)方案交流不一定要用语言进行介绍,尤其是当学生交流的方案可能较多时,可让学生以简要的文字形式一一罗列出来。(3)不管学生回答情况如何,都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而不能以学生的出错或出丑作为教学的反面教材,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回答积极性。有些情况可以考虑同时让小组内的两位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问题,一是可以相互补充,二是互助做答的形式可以降低回答时的紧张感。

第三部分、研究生物学科中考复习策略方法,从容应对中考

课程改革给初中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初中生物教学在课程理念、目标、教材、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在生物中考复习阶段,如果只

10 是单纯的教材重复会让学生感觉内容枯燥、无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认为生物中考复习应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夯实基础,建构科学的知识网络,抓住重点,紧扣难点,系统复习,精讲精练,加深知识的巩固,从而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时间有限,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将初中生物知识落实到位,又将初中生物知识合理有效整合,又能根据课程改革新要求,有效组织学生复习备考呢?系统、有效的复习是生物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它会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生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明确思想,把握方向,制定计划

新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考试的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教科书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复习时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深刻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和命题方向、考试方式、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特别是考试内容、题型、权重以及难度和比例。复习中才能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复习目标,考虑复习形式,选择复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使整个中考复习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建议采用的是“三轮复习法”,即先全面复习,后重点专题复习及查漏补缺。最后模拟训练,第一轮复习为“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阶段,要求:夯实基础、分章节进行复习,理清概念,把相似的知识点合并为一个单元全面复习,通过应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通过绘制概念图等方式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为“突破重难点、精讲精练”阶段,要求:强化重点、难点和考点,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对于重难点知识要做到着眼全面,突击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轮复习为模拟训练,调整提高适应,实战检测。强化训练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复习时要做到讲练结合,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还可通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及时的补缺补漏,从而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例:

生物迎考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 月 日~ 月

日)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辅以基础训练;

11 第二阶段(月

日~ 月

日)进一步夯实基础,完成专题复习与训练; 第三阶段(月 日~ 月

日)查漏补缺,精心选题,模拟训练。实战演练。

二、重视心理教育,提高兴趣,增强自信

许多学习中下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对进一步升入高中学习不抱希望,因此有一部分学生有放弃学习生物的迹象,教师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备考。复习课的知识缺乏新鲜感,学生提不起兴趣,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水平,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探索、发现的机会,在实践中去分析、研究、解决生物问题,不断地激起学生求知的需求,满足他们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验等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或者利用课堂抢答的形式,加强学习效果。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对会考没有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分析地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状态,在备考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树立自信,增强信心,以良好自信的心态进入中考复习。

三、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巧趣记忆

研究近年来各地生物中考命题,很注重能力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结合实际的灵活运用。生物中考命题的显著特点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归根结底还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教材是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脱离了教材,复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复习备考必须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初中生物知识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立足基础,通过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重点知识的理解,可以将每章的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对已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概括、比较、归类,善于发现教材各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除了将知识整合以形成知识网络外,采取专题复习,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等,学生更容易弄懂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初中生物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知识点多而零散,因此复习课除了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忆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12 有理解记忆、对比记忆、口诀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如记心脏四个腔时,口诀为“心尖朝左,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在记维生素时,口诀为“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在记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时,口诀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愉快识记,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以章节复习为主,专题复习为辅

中考生物的复习,基本上可以进行三轮的复习。考虑到学生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平时花在生物学习上的时间较少,有不少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应主要以章节复习为主。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抓住主干知识,详细讲解,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于各章节里的实验,也是做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注意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和比较,从点到线到面,尽可能形成知识的网络,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夯实基础。最后阶段,让学生再次重温书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防止复习了前面忘后面,复习了后面又忘前面,对掌握差的部分进行查漏补缺,还要让学生看做过的练习题和试卷,侧重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重要的、难度大的部分,单列进行专题复习,设计专门的习题教学训练。如对照实验,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变量的控制,很难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内容,理解其概念,还把课本中所有的对照实验都找出来,列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比,并精选一些典型的习题练习和讲解,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焦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生物中考命题的另一特点,是出题更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科技发展、生产生活实际,越来越重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试题的素材越来越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这类问题的显着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换句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答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在复习课中更应联系生活学生物,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实例、前沿科学技术及农业生产等问题。选择适量情境新、开拓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很注意收集电视新闻和报刊杂志上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新闻,如膨化剂问题、毒豆芽、染色馒头、瘦肉精事件、德国毒黄瓜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等,并进行生物学的分析。搜集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生活与生产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如讲冬春季节,农民利用日光塑料

13 大棚种植瓜果或蔬菜时,学生联系自己家里蔬菜水果的种植情况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将旧知识进行拓展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生物学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立意命题,密切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复习中要精选一定数量的有较强针对性的题目进行训练,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层次要求,这样才能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要注意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复习课应充分体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训练的内容要“全”,题型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同时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练习题的训练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手段。老师每年应该买几本中考资料,并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做到心中有题。在学生练习时,要求学生分三步走:首先学生独立,闭卷完成,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在题号前作记号;第二步学生讨论,开卷解决,把问题弄明白,如还不明白,在题号前在再作一次记号;第三步问老师,解决掉后,抽空把这些题拿出来再做,把这些原不会,不懂的题目,弄懂,弄通。通过练与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每次检测题,基本上都应该是近年来其他地区的中考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技巧,提高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每一次考试,教师坚持写试卷分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反思复习的不足,调整复习方法,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

在复习时还应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强化突出习题训练的实效性和延伸性,巩固与深化所学的知识,最后强化培优补差,并结合专题教学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七、强化记忆,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些老师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把重点段落章节背与记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就很难取得好成绩。生物课本中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的东西太多,常常是记了这,忘了那。应先理解后记忆,不但易记,而且记忆时间长。 除了理解记忆外,还有对比记忆、口诀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像《绿色植物》这一章中藻类、苔藓、蕨类、裸子、种子植物从生活环境、结构特点、

14 与人类的关系是可采用列表格比较分析,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记忆也深。又比如在复习三种血管时,我们从三种血管功能、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分布情况、瓣膜有无、出血颜色等方面对比。

我们还可以口诀记忆,如在记血循环时,口诀为“先室后房,不同侧,先动后静,细中间”。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八、重视知识点的复习落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为了学生更快的全面掌握全部内容,复习中要注意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印下来,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要求背会记牢,并安排小组长检查督促,将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老师则有针对性地抽查,每天抽1~2个人,使复习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提高初中生物课的复习效率,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复习有法,没有定法,贵在根据实际情况得法。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要勤于钻研,打开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定能圆满完成初中生物中考的复习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

做好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重视了实验的教学,完善了中考后阶段的复习工作,相信生物教学质量会很快提高的。

15

第三篇: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被删减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诸如“三个代表”、江泽民“七一”讲话、“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富有时代性的现实内容。而且在考核时对于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实施双开考试(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管知识点来自课内课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同时对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加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一反过去初中政治课“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应试框架,构筑起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朱佳炜 靖江市城南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初中班主任要从学生成长环境方面去分析、理解学生性格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心理缺陷,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工作策略,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威信工作策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要情况:1.目前,农村初中部分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这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进入初中,几乎不用分数来衡量,不论成绩好与差,全部录取初中学习。进入中学后,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又因为平时不重视学习,到了初

二、初三逐渐掉队,进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2.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下,常有抑郁或焦虑情绪。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私企也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许多未成年学生辍学直接去打工挣钱,也造成了学生的辍学。

这些都给我们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情况与挑战。但是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临阵脱逃,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只有寻找办法和对策积极应对,巧妙解决这些困难。

一、恩威并重,树立威信

首先要取信于学生才能建立威信。只有给学生关怀,才能让学生信任你。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困生学习困难绝大多数是因为缺乏成人的关注。为什么这些孩子会缺乏父母的关注呢?主要是因为有些

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自己没时间管孩子,也管不到孩子;有些家庭成人之间有矛盾,没心情关心孩子;当然还有其它原因。但总体来说,缺乏成人的关注是学生学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关注是怎样造成学困的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家庭学习过程中,遇上学习疑惑的时候,没有人关注他,帮助他,日积月累,学习问题也就多了,普通学生慢慢就成了学困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最重要的是给予关爱,只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成绩进步了,表现有改进了,班主任都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奖赏,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让他们都能考虑班主任的感受,有什么困难,也都愿意向班主任寻求帮助。学生是一个最懂感恩的群体,关键是要诚心地关注他,热爱他,及时地帮助和表扬他。只有关心爱护学困生,才能建立起班主任的威信。

其次,还要给学生威严,特别是对那些娇生惯养的优秀生,更要严格管理,不能让他们娇纵过度。优秀生之所以优秀,通常是因为老师的关心、父母的疼爱,事事都有人替他着想。其中不少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娇生惯养。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挫折教育,严格要求。同时,对这部分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能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学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群体,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心灵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对这部分优秀生严格要求,其他学生就会觉得,连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违纪都被批评了,自己更应该遵守纪律。如果对这部分学生稍微宽容点,其他学生就会不服,就会觉得老师偏心,教师的威信

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严格要求优秀学生,也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基础之一。

二、用爱的阳光照耀孩子的心田

班主任的工作,除了要在学生心理上树立威信之外,还应该注重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不仅学生学困和缺乏成人关爱有关,而且学生性格的形成,纪律的问题,也都和家庭环境有关。

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他本身,更主要的是在他的成长环境之中。环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性格差异,最后从行为上表现出来。不良的性格特征是成长环境长期塑造的结果,教师要在短期内,在不改变学生成长环境的前提下,改变学生的性格是很困难的。教师能做的,只是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恰当应对自己的性格缺陷。对孩子们犯下的每一个错误,班主任都要用细如春雨的语言,很和气地和学生沟通。作为教师,只有用信任、尊重、关心温暖孩子的心灵,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打动孩子纯洁的心灵,改善孩子们的性格特征,帮助孩子克服性格的劣势,发扬性格的优势。一个孩子性格的完善,往往是因为有一份真诚的爱在温暖着他。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而且要时时关注班级群体。班级作为一个群体的整体心理状态,要通过班主任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才能够正确把握。班级事务有个特点,就是凡事都有些先兆,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学生情绪有什么波动,都会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班主任只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留心每个学生每天

的表现,就可以从他们的表情、注意力、成绩变动、开支情况等重要信息中找到蛛丝马迹,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恰当应对相关情况,防范于未然,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三、关注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

既然班级内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心理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班主任要适当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并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最后根据评估情况,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常见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有: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Freud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相关理论,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和对应措施,并以此来解释学生的异常行为,帮助他们改变异常人格,发展健康人格。在这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是一个班主任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为了农村孩子,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

第五篇:新形势论文思路探索论文: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改革

创新的思路探索

内容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

一、刻板的,一些教学训练方法和教学理念同实践脱节,且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且制约和阻碍着声乐教学的发展步伐。鉴于此,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创新中职声乐教学模式,逐步构建新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学校 教学改革创新 思路探索 声乐也被称为艺术歌唱,指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达到塑造出鲜明生动和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效果的歌唱艺术。声乐课在中职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受到原来陈旧教学理念及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学弊端逐步凸显了出来。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有效改革,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好动活泼,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然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老师应从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要尽力做到多元化,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当前流行的小组课和以前通行的个别课进行融合。其中的个别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声乐教学采用小组课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观察到教师进行的个别辅导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教师是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指导的,从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2.需要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做到多头并进。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声乐教师应明白,只有运用系统而科学

的声乐理论知识为指导的演唱技巧才能更显实力,只有具体实践指导下的声乐理论学习才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去多看和多听,信息技术多媒体恰恰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声乐教师应通过播放名家的范唱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模仿,以便能了解和把握演唱的真谛。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歌唱不仅仅是唱出来就可以,它是一门需要深厚的文化蓄积做基础的艺术,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与音乐有关的书籍,通过多读音乐书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要能从

深层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是必须要有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来支撑的。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需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会到参与和被重视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都有飞跃性的提高。此外,声乐演唱除了需要演唱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和情感上进行适当调控,所以在平时声乐课上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用小型演唱会等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去除怯场和自傲等不健康的影响歌唱效果的不良情绪。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严格训练歌唱的基本方法 1.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正确歌唱姿势。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比如严格要求学生歌唱的时候两脚分开,并且距离要达到半尺左右,两腿站直站稳,头部端正,坚决纠正耸肩、塌胸和歪嘴眨眼等不良习惯。2.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严格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运动同平时的呼吸运动有着原则上的区别,一首歌曲抑扬顿挫的表现力是靠正确的呼吸才能完成的。具体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单

纯性呼吸练习和在发声练习中练习呼吸两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经过大量训练,学生的气息才能更加饱满。3.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混声歌唱和练习。所谓的混声就是指歌唱或练习时需要使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音,这样声音不但具有真声的明亮及力度,而且还具备了假声的柔和及圆润特点。如果在歌唱或练习的时候能应用混声,就能使声区达到统一,声音就会更加圆润、更加流畅,也更加优美动听,而且还能使声音有强烈的穿透力。训练学生使用混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换声区的声音统一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声乐教师还可以采用哼唱练习法来引导学生使用混声,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真实体会和感受到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真实感觉,这样才可以保证歌唱出来的声音更协调优美。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

1.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声乐是一门表演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艺术,课堂教学为艺术实践提供有力保证,优秀的艺术表现需要依靠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而且,学生艺术实践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可以弥

补声乐理论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从实践中积累和积淀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2.学生经历大量的艺术实践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对基础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能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系统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后,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3.声乐教学之外的艺术实践可以采用的方式很多,如采用课堂周汇报,每个月进行月汇报,或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生演唱观摩晚会。经过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锻炼,可以使学生达到独自上台演唱的水平,通过声乐专业教师的点评和分析,学生可以分析自己在唱法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编排节目训练,给予他们自行创编和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声乐可以说是表演艺术,既然是表演艺术就不能离开舞台,学生要通过在舞台上自如的演唱培养舞台感觉,只有积累临场实战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所以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真实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形成

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积累终身受用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并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史宁中,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孙辉.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1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师生读书活动计划下一篇:小学生暑假读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