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英语教育论文

2022-05-0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文化意识英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英语是高校教育中的必修科目之一,传统的教学注重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发展,不断健全人格,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

文化意识英语教育论文 篇1: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文化知识的渗透,背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宗旨。概述了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三方面论述了通过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综合素质

一、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只重视技能的培训,却把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了边缘位置。事实上,语言只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依托于文化而存在的。束定芳、庄智象(2002:144-145)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括为三句话,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1]。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在各级各类院校都有存在,即便是在旨在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校园里,此种现象也难以避免。这具体表现为,英语教学十分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将此作为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以速成化的方式进行培训;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学习优劣的尺度。这样人为地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学习的只是一种语言符号,丢掉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从教师方面看,现在的英语教师当年大都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对于语言文化二元论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上英语课时,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纠正发音,讲解单词,剖析句型,翻译文章,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空洞的语言符号,并没有深刻领会文字所传达的人文精神。而对于那些教学材料中丰富的背景知识,教师却介绍的很少,或只是只言片语的简介;即便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文章的背景做介绍或补充,也仅仅是为学生学习文章扫清障碍,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语言本身。文化教育成了语言教学的工具和手段[2],不免本末倒置。总体而言,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于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还处于消极回避状态。

从学生方面看,急功近利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记忆单词,词组,句型,提高读写技能等,以应付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及四、六级考试,把分数当做是能力的证明,把证书当做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学生的这种做法是为了迎合世俗社会的需求,并没有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塑造和完善自我,使自身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压制[3],整体素质也未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反映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高校仍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未能得到全面推广。

从社会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教育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一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从事社会建设的各种本领的人。在这种社会导向下,教育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它更强调实用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学生个性的棱角被磨平,缺乏创造力,创新性,致使高等教育的目的从培养完整的人变成培养对社会生活直接有用的技师和匠人。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球村的形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密切,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再锁定于掌握单一技术的“匠人”,而是追求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看重人的综合素质,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水平,审美观,意志品质,情商,智商,创造力,等等都成为综合评价一个人的标准。

一个全面人才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化,熏陶的,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对于新时期的全面型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各行业、各领域与国外合作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假如对对方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那么,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会为双方的交流减少障碍。

(二)完善人格的需要。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养作用上来讲,外语教学旨在与其他各门学科一起培养具有完善人格、高素质、有能力、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在传统的,重视技能培训的教育下,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往往是知识面狭窄,缺乏综合素养的单一型人才,学生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中外优秀文化熏陶的缺失和审美训练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情感塑造和知识的掌握无法协调发展。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涉及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社会制度、哲学、教育学等等,学生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深入学习,还可以开阔眼界,开阔心胸,增长知识才干,丰富社会阅历,从而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塑造完善人格[3]。

(三)语言学习的需要。任何语言都具有两种功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文化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听力方面,除了要能准确辨析发音,掌握大量词汇和理解语句之外,还应对语言文化有所了解。许多听力部分的篇章内容都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如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传统习俗等,若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将会有效地减少听力困难。词汇理解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个词的定义和在头脑中产生的联想可能完全不同。如果不了解一个词的文化内涵,即便能说出或翻译出这一词,也不能真正理解该词的意义。在翻译和阅读理解方面,由于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联想和用法不同,阅读时理解上必然出现偏差,翻译过程中也会存在不等值或误差。比如potato这个词,单独拿出来讲就是“土豆”,而英语俗语“bigpotato”却是“大人物”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在理解和翻译上就要闹笑话了。总之,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对语言词汇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4]。如若了解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典故,记忆和使用词汇时就不容易出现偏差。语言背景文化的欠缺不仅会导致语言表达不得体,还有可能出现语言空洞,缺乏思想深度的现象[2]。英语国家的文化更注重语言中实实在在所反映的思想,要有内容,言之有物。学习者如果领会了这其中的差异,在交流中亦会减少障碍。

三、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大学英语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是沟通文化的桥梁,英语教师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接纳人文主义教育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带到课堂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单词,剖析句型外,还应该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告诉学生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该如何理解;一个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介绍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文中人物的背景,探讨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等等,使学生在点滴的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相反,如果一个英文教师只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却缺乏人文知识,文化意识,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反而会在课堂上遇到许多困难。文化意识,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大都注重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注意语言材料与文化内容的融合,注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与教学。以《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为例,书中内容涵盖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挖掘其中颂扬人性美德的内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理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书中的第六单元passageA,Never Give Up一文,讲述的是前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保罗的坎坷的职业生涯,他曾多次失败,甚至被人嘲笑,但是都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章通过真实的故事告诫学生,在面临任何困难时都不要轻言放弃,永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篇文章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又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书中的第四单元passageB,I Have His Genes But Not His Genius,是篇科幻文,文章的最后一个场景是克隆莫扎特在吧台上放下小费然后离去,原文是“And with that he drops a tip on the bar and is gone”。在这句中,单词“tip”所附有的社会文化值得挖掘。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中,顾客一般会给提供服务的服务员小费以表示感谢,小费金额通常占消费数额的10%~15%。事实上,在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中,一共有三个所谓的“ings”,即“tipping”“betting”和“drinking”,分别是小费、下赌和饮酒,教师就可分别加以简述。这样的简介能使学生从课本中获取文字以外的文化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类似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这些词汇中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情景化。单纯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授课方式过于单调,即便是教学材料中有再多丰富的文化内容,也难以被学生完全接受,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零距离接触异国文化的氛围。在课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声影片,举办各类英语竞赛,参与外语角活动等;在课上,组织课堂活动时,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如情景对话,英语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课内外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从总体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更真切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而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定是受过良好的中西方文化熏陶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作为了解西方文化的桥梁的英语课,更是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英语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吸收其中的精华,塑造具有高尚品德的,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清源.魏晓红.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3]孙广平.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3).

[4]刘婷.谈现代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

[5]朱益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3).

[6]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作者:赵星星

文化意识英语教育论文 篇2: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英语是高校教育中的必修科目之一,传统的教学注重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发展,不断健全人格,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高校英语教育中应从提升教师素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着手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校英语;重要性;培养

所谓文化意识即对群体认识的认识,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概念。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英语教育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的各个学龄段,高校英语教育是必修科目之一。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过多地重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提升,忽视了英语背后的文化底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结合当前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现状进行重要性的分析,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指明方向。

1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现状

语言是一种文化,国内的英语教育缺乏基本的文化氛围与学习环境,易出现哑巴英语等现象。一直以来,高校的英语教育工作注重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将技能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大部分以传统的书面考试作为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将语言的学习简单化,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现状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大多接受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本身对于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文化教育呈现出消极的态度。第二,从学生角度分析,大部分学生将英语仅仅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完成要求的学分或者取得好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是适应社会和学校的要求的,应对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忽视英语这一语言类学科对于自身素质提升的作用。第三,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凸显,实用性的专业教育比人文教育更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这也使得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多的停留在传统模式中。总之,当前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并不理想,应引起重视。

2 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鉴于当前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提高认识,全面思考文化意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观念,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2.1 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

全球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国际的沟通日益增多,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英语作为全球化的语言,是一项基本的社会技能。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和内容,文化意识、世界观、情商等都是评判新时期人才的标准。文化是塑造人才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单词、句子、语法再到英语语言的文化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仅仅掌握基本的英语技能,在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时难免出现“误会”等,不利于沟通的有效性。只有英语的学习与英语文化的学习充分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对话,减少沟通障碍。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总之,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应通过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升人才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有利于更好地健全人格

教育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具备健全人格、高素质、高情商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语法的学习与文字的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英语学习的知识面狭窄,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思想深度不够,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等。当前中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渐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是为了实现情感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主要包括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这些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才干、丰富学生情感等,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之,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的培养是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是学生成长中的必要内容之一。

2.3 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综合素养

英語是一门语言文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英语的系统学习自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了,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更加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人文性方面。提语言学习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会听、会说、会翻译,更应该体现在语言使用的恰当、准确方面。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渗透于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例如对单词和句子的理解,可以放入一定的文化语境中,促进理解性的记忆。当语言的学习与历史事件、传统习俗、宗教信仰、人文地理等充分结合时,学生对其的理解更为全面和客观。但是当学生忽视文本背后的文化因素时,只抓住句子的表层意思,会出现“望文生义”的弊端,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总之,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就像无根之水,极易出现偏差,缺乏继续发展的活力。

3 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应从多方面着手:第一,教师提高自身素养。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在权威性等方面略显逊色,但是仍然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就启示教师应树立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从英语国家的历史发展、人文地理等方面入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进这些国家,真正感受文化的氛围。其次,应将这种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进行知识讲授的同时融入文化背景的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第二,深度挖掘教材。高等学校的英语教材突出其综合性与人文性,很多文本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教师应深度挖掘文化背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内涵,及时对学生进行品德、三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三,精心设计教学。受课时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英语更多的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学生难以感受到文本的文化气息。这就启示教师应在备课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采用影片、视频、竞赛等形式,多样化开展英语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风情。总之,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落实到高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教师自身的素养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中西方交流的主要媒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高校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线教师,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峰.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方法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12):10.

[2]张丹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6(12):144.

[3]张玲.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100.

[4]赵星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0(06):236-237.

(编辑:杨梅)

作者:关红艳

文化意识英语教育论文 篇3:

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方法研究

【摘要】高校英语教育不仅涉及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涉及人文地理等文化知识的学习,综合型的高校英语教育培养专业化、综合型人才,这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更多地传播中国文化,促使中国文化走上国际的舞台。本文主要基于文化意识的定义及内涵,重点阐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缺失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培养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实践方法

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往来愈加频繁。基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趋势潮流,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英语是高校教育的基础课程,不仅包括对英语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地理、传统风俗及风土人情等文化方面的学习。一般而言,在大一及大二阶段,高校全体大学生接受的是基础必修英语课程,该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广泛性及基础性的特点;在大三及大四阶段,大学生会接受以本专业为基础的专业英语课程,该课程伴随着专业的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高校英语教育不仅涉及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涉及人文地理等文化知识的学习,综合型高校英语教育培养专业化、综合型人才,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国际交流中更多地传播中国文化,促使中国文化走上国际的舞台。本文主要基于文化意识的定义及内涵,重点阐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缺失,提出相关培养策略与实践方法。

文化意识教育的定义及特征

高校英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课程,高校英语教育中包括语言教育及文化意识教育。语言教育主要是指对英语语法、词汇、阅读理解、英文写作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文化意识教育主要是指人类各群体对自身群体的认知,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地理、傳统风俗及风土人情等文化方面的学习。

文化意识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跨文化性。文化意识教育不仅仅是跨区域或者跨国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不同,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文化特征、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不同。多元文化性。全球由众多国家组成,我国更是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以谦虚、礼貌为传统美德,而历史悠久的欧洲则注重荣誉与信仰等。因此,综观全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全世界拥有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及风土人情等,构成了文化意识的多元文化性。交际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了解与掌握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及风土人情,可以方便人与人之间跨国、跨区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社会文化往来、经济贸易往来,从而构成了文化意识的交际性特点。

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其一,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跨国型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促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教育不仅需要从英语词汇、语法、英文写作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育出发,还需要加深大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意识的理解与学习。所有的语言都是经过历史和岁月的洗礼、融合发展而来的,与本国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英语而言,也分为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习惯用语、口语用语都有不同,甚至某些词汇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因此,加深大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意识的理解与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加深对跨国文化、异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可以减少大学生对英语理解与学习的偏差,从而促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二,从文化意识的多维视角及多元性教育出发,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综合型、专业型人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写照,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积累发展而成,是该国家或民族人民生活状态、价值观及人生观的真实反映。加深大学生对跨国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的理解与学习,不仅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文化视角,更能从文化意识的多维视角及多元性角度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便于培养综合型及专业型人才。

最后,加深跨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跨国之间的社会文化、经济贸易的往来。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趋势潮流下,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在跨国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以及区域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意识教育,可以发挥高校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及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训练的优势,在掌握对方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文化交流效果,还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中国文化与跨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打下基础。

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方法

其一,正确认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不仅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意识的教育与学习,还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学习。中国的考试教育制度注定了侧重于对英语语法、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英语国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等文化意识的教育与学习。正确认识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注重对英语国家生活方式、价值观、风土人情等文化意识的教育与学习,同时更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

其二,提高高校英语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拓展高校英语老师的跨国文化视野,实现更好的文化意识教学效果。首先,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仍居主导地位,高校学生扮演着被动接受的角色。高校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为了让英语教学效率更高,应当改变英语教学的角色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英语老师应基于学生的专业特色及需求,结合学生的薄弱点,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因地制宜地展开侧重于专业性英语的教育;其次,高校英语老师也需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脚步。

最后,通过英语视频教学、聘请外教或者与留学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大学生与国外友人的沟通与交流,创造多种文化意识教育与学习机会。学习外国语言时,深处外国语言环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大学生,为大学生创造语言环境。鼓励高校大学生进入英语社团,开展各类英语课外竞赛、口语比赛等活动,提高高校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增加与留学生互动、外国留学交换生的学习机会。大学里的外国留学生通常来自各个国家,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及价值观。通过社团活动与国外交换留学的机会,定期开展高校大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互动的交流活动,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趋势潮流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跨国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加快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以便培养综合型人才。因此,正确认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不仅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意识的教育与学习,还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学习。一方面,提高高校英语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拓展高校英语老师的跨国文化视野;另一方面,增加英语视频教学、聘请外教或者与留学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氛围,从而深化高校大学生对英语文化意识的理解与学习。

参考文献:

[1]隆涛:《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对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

[2]张玲:《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对策》,《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3]周朋英:《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措施》,《校园英语》2015年第2期。

[4]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外国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5]乔锟华:《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及应对策略》,《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年第4期。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延安

作者:韩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探究式教学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