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篇1:

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

[摘要]高校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构建和完善学科竞赛体系进行了探索,并对学科竞赛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设想,力争使学科竞赛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学科竞赛 管理 运作模式

[作者简介]李娟(1979-),女,吉林柳河人,河北联合大学(理工校区)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刘洁(197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理工校区)教务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河北 唐山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服务于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理论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IYGH2011024)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活动平台,并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高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所有高校都面临的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开展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竞赛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以其特有的运作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及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功能。在学科竞赛中,竞赛题目或方案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代表着该学科的学术前沿,因此对参赛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还要针对学科竞赛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很多学科竞赛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制作实物模型等,并以答辩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最后评审。因此,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不仅逐渐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功能。从学科竞赛的组织形式来看,不仅有以个人形式进行的比赛,还有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比赛。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后者在竞赛过程中,要求一组参赛队员共同去解决一个整体任务,这就要求进行系统的分工和密切的合作才能完成竞赛过程,因此,除了竞争意识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和催化作用。学科竞赛具有形成优良学风的功能。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行为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培养学生进行自觉思维和主动行为的能力,并将其固化为自身的素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促进和催化作用。

4 学科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推动作用。学科竞赛具有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功能。学科竞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我们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涌现出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学科竞赛环节。在学科竞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及课堂教学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测试与修正,将这些问题纳入教学改革中去思考,使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

5 学科竞赛对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需求是现在许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

积极探索学科竞赛运作新模式,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使得学科竞赛更加制度化及规范化,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导向作用,推进高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河北联合大学通过积极摸索和不断总结,努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多渠道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科竞赛平台。

1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是学科竞赛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搭建了学科竞赛的体系平台,设立了校、院二级竞赛管理机构,形成了各学科竞赛由校教务处主办,相关学院承办的组织形式,校教务处进行竞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相关承办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学科竞赛的各项工作。同时,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与学科竞赛有关的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使得学科竞赛的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其次,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负责具体协调学科竞赛的相关事宜,为了使竞赛有序开展,全校各部门统筹配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最后,学校形成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竞赛运作模式,使得各学院、各部门充分协调,各尽其职。

2 将学科竞赛纳入到培养方案中,成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为导向,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络竞赛体系,使得学科竞赛成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阶段。(1)学科竞赛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平台方面的学科竞赛包括大学物理竞赛、大学英语竞赛、数学竞赛、力学综合竞赛等,此类竞赛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广泛的宣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培养扎实的知识基础,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专业基础平台方面的学科竞赛包括化学综合竞赛、测绘技能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小汽车竞赛等,此类竞赛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多采用实践动手形式进行比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养。课程设计类竞赛主要包括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查阅文献、设计竞赛方案、实施竞赛及设计报告及准备答辩等环节。此类竞赛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环节,一般针对高年级学生,需要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知识,小组讨论,设计实践环节,提交设计报告,进行答辩及专利申报、论文撰写等形式进行结题。此外,学校还举办提高人文素养方面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话剧表演、摄影、书法、绘画及艺术设计等几类竞赛,主要是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提高学生

的艺术人文气息。(2)学科竞赛涵盖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及院级五个层次。学科竞赛作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应该针对水平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使得学科竞赛不仅仅成为个别学生获得荣誉的领地,更是广大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提高自己能力的舞台,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不仅搭建了针对所有学生都开展的校级及院级学科竞赛平台,还有以此为提升的省级、国家级及国际级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为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块试验田。(3)学科竞赛的开展平均分布于每个学年学期,做到月月有竞赛,周周有宣传。为使学科竞赛的影响更加深入和持久,教务处将学校学科竞赛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并根据具体的学科竞赛的特点和性质,统筹安排竞赛时间,做到月月有竞赛,周周有宣传,使得学科竞赛的激励作用一直影响着全校的师生,为培养浓郁的学习气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着眼长远,形成学科竞赛的长效激励机制。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承办学院三个部分,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得学科竞赛健康有序地发展。学校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对获奖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物质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对获奖学院进行表彰和经费鼓励。另外,学校每年还召开学科竞赛表彰大会,对获奖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完善了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

4 建立了学科竞赛的专门网站。学校创建了学科竞赛网站,并将其置于校园网首页,以方便广大师生随时了解竞赛的相关信息。该网站内容丰富,包括竞赛报名系统、各学科竞赛相关信息、学科竞赛前沿知识、历届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学生竞赛成果展示等板块。该网站还链接相关竞赛的省、国家级网站,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所关心的学科竞赛前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不断进行学科竞赛的形式改革。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竞赛的激励及辐射作用仍是我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在竞赛的开展方式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开展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来深入思考竞赛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学科竞赛的开展形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一部分竞赛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比赛方式。例如:英语话剧表演大赛由学生自己编剧、导演、设计道具等,通过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表演技能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有部分竞赛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现场演示并讲解。

总之,通过完善学科竞赛的管理机制、建立长效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转变学科竞赛的运作模式等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广大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促进全方位、立体式学科竞赛体系的建立,在深入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学科竞赛的方法

1 加强区域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形成完善的学科竞赛群。加强区域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方案,对今后区域学科竞赛的发展大有裨益。首先,我们应该在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内各兄弟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以区域内各兄弟院校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如竞赛基地、竞赛设备、竞赛元器件、竞赛指导教师等)为基础,逐步实现人力、物力和信息等方面的融通和共享。利用各学校不同的优势资源建立各自的竞赛基地,开展不同程度、不同途径的共享合作。

2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设计学科竞赛项目,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设计学科竞赛项目是学科竞赛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通过为企事业的生产建设设计题目并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加这种形式的学科竞赛,可以增进对企事业单位的了解,并对其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定位有个全面的把握。另外,通过这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也增强了企事业单位对参赛学生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安排和解决就业工作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完善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在积极开展和探索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势必会涌现出许多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如何把这些竞赛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教改立项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通过撰写论文和专利申报、教学内容改革等将学科竞赛中涌现的新的方法进行成果转化,使其更好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服务。

4 打造学科竞赛品牌,提升高校知名度。参加学科竞赛是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舞台,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平台,同时一些重大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对学校的声誉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我们应该以学科竞赛为载体,通过发挥学科竞赛的品牌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延展学科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最终实现打造“品牌团队”,策划“品牌活动”,培养“品牌学生”,扶持“品牌项目”的目的。

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着常规教学不可企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良好平台。同时,学科竞赛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学校必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为导向,努力营造浓郁的学科竞赛氛围,推动学生竞赛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力争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李娟 刘洁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篇2:

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测绘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摘  要: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学院通过构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这一平台,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科技能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测绘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卓越型高级测绘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人才培养

引言

培養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需求及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高校作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需求。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仍然要充分考虑该专业“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专业实习的关系。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解决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创新型高级测绘科技人才。

就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而言,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及高速铁路建设所需、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型测绘专业人才。但目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手段,学生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2. 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一些特色、创新型的实践项目受制于仪器设备、场地等原因,与现场工程实际相脱节;3. 学生参与生产、科研项目的机会偏少。为切实提高我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以上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将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学风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测绘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学科技能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3],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学科竞赛工作已经纳入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之中[5],学科竞赛成绩也成为品牌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6]。由此可见,学科技能竞赛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2009年8月1日在河南焦作举办了“南方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检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检阅了学生对测绘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测绘仪器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2]。目前,在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正在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高校GIS应用大赛等全国性赛事[7],这些赛事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了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成效,加强了不同专业院校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拓宽了学校与测绘行业、研发企业、工程单位之间的合作领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调动大学生努力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测绘工程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现实意义[8]。

二、构建“金字塔型”的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舞台

学生是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主角,参赛成绩的获得靠他们去实现,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全国性的各类测绘技能竞赛限制单位的参赛队数,每个单位基本上1个队参加(4-6名同学)。学校一般在校内进行初选,对极少数入围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经过大量的实训操作,再参加比赛,全国性的学科技能竞赛实际上已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大部分学生旁观都没有机会。

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切实提高我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学院围绕“校级、院级竞赛促学风,强能力;国家级、省级竞赛争荣誉;多层次学科竞赛并举”的思路开展工作,构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层次体系为平台(如图1),采用“测量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相结合的竞赛模式,尽可能覆盖我院各专业及学校开设测量学、工程测量课程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12个专业。学院构建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9](表1)主要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院级学科技能竞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底部,主要针对测绘工程、遥感及地信专业的测绘学科知识竞赛,该竞赛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层次为校级比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次底部,主要有校级工程测量大赛、省级及国家级赛事的校园选拔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第三层次为省级测绘技能竞赛,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次顶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第四层次为国家级赛事,处于“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的顶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这些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是整体设计的一套适合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呈“金字塔”型的完整学科竞赛体系。在每一个竞赛层次上有竞赛名称、竞赛参与专业及培养目标,体系中既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竞赛,也有面向优秀学生和肯钻研学生的综合竞赛。此外,在设计竞赛形式和内容时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侧重点。因此,建立“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开展多层次的测绘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测绘仪器实践操作能力,对提升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索学科竞赛项目向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

实践教学与学科技能竞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教学为学科竞赛提供知识训练的基础,同时学科技能竞赛又能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测绘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测绘学生仪器操作、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形成,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中。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构建基于“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见表2),即竞赛项目内容任务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按学生完成的质量、时间来评定实习报告计算成绩。基于“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自我发展为主,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与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中知识的单向传播,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

四、取得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我院“金字塔型”学科竞赛体系的持续运转,学科竞赛的示范性与导向效应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活力

学院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学科技能竞赛及奖励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参赛人数明显增多。通过相关竞赛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常规训练,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去,使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施展。2012年参与“工程测量大赛”的学生人数为56组(112人),2013年参与“工程测量大赛”的学生人数为65组(130人),上升到2014年94组(188人),涉及的专业由原来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專业扩大到全校所有开设测量学基础的专业。2014年3月举办的中海杯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校园选拔,原计划在测绘工程专业内进行比赛,有10组(40人)土木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学生迫切想参与,通过与专业学生同台竞争,取得了2组(8人)三等奖的好成绩;8名同学获得“全国GIS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及三等奖;26名同学获得“则泰杯全国大学生测绘创新论文竞赛”二等奖及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三等奖,并取得测量员四级证书。学科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在铁路院校招聘会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低学级学生参与的渴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

(二)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学院搭建的“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增强了学习氛围, 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无论竞赛成绩如何, 参赛学生都感触良多,且在后续的实践课中表现出特有的专心和投入, 这也正是学科技能竞赛作用的延续与扩展。每年的集中实习阶段,学院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实习巡查小组,会对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年级,7个班级,近600人次参加测量学实习、GIS软件开发实践、遥感技术及应用实践、地图制图实践等13个教学实践课程进行了抽查。此外还抽查了我院老师所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26个班级,1500人次的测量学实习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答辩抽查、测绘技能检查、仪器操作抽检、专题地图制作演示等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体来看,参与学院各个层次学科竞赛的同学理论知识扎实,仪器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回答问题答案正确,思路较清晰,与未参与竞赛的同学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历届兰州交通大学进行的全国铁路人才招聘会上,经历过学科竞赛的毕业生及取得的各类奖项往往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招聘单位反馈的信息是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快速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本科教学评估对毕业生的回访中,在校期间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在企业中团队协作精神好,业绩能力突出。

五、结束语

针对我院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院通过搭建“金字塔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这一平台,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作为提高测绘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科技能竞赛的示范性和導向效应,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对测绘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铁路院校招聘会上,学科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及面试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2]宁津生,翟翊,宋伟东,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经验总结[J].测绘通报,2009(10):1-4.

[3]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4]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61-65.

[5]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4,28(11):1-3.

[6]蒋西明,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7]焦明连.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创新[J].测绘工程,2013,22(6):92-94.

[8]翟翊,魏忠邦.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J].测绘通报,2013(1):97-100.

[9]肖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10(2):205-209.

作者:魏冠军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篇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总结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三个功能效应: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最后,提出了关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利用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责任,而高校,理所当然的承担着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使命。201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各种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步。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从业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种类繁多,涉及到多种学科,而一些综合性的竞赛活动还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以在高校中广受关注、学生参与度较高、对学生锻炼能力较强为统计准则,按照学科门类不同大学生学科竞赛可以划分为综合类学科竞赛、理工科类专业竞赛和文科类专业竞赛。综合类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理工科类专业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文科类专业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策划比赛、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等。除了国家级层面组织主办的赛事,省级政府部门、学会、协会组织的大学生竞赛,大多数是作为参加全国竞赛的选拔赛而举办,而各高校则根据专业特色、教学需求、人才培养的需求等目的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所有这些门类的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平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衡量指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能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和亟需提升和加强的能力,也能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育效果。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其内涵界定,可以将其分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两大模块。创新能力是基础,创业能力是升华,两种能力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行为。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创新能力按照其内涵和对创新创业实践的促进效应要求,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创新感知能力等。创新能力提升的源泉来自于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高级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至关重要,是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内在需求。创新思维需要在一定的客观条件(高校教育环境、社会发展趋势等)下,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不断追求,并要坚定而又持续性地参与各种客观支撑活动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高校的各类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认可度高、参与度高、平台壁垒低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最好的选择。

2、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创业行为的孵化器。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扑捉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同等地位。”基于创业实践的需求,创业能力主要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这六种能力满足了创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应该具有的关键技能、心理条件和隐性知识,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能力要素。

三、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分析

高校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但是理论知识有效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助推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科竞赛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1、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

学科竞赛的种类很多,但不论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竞赛范畴(大学生建模大赛、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还是综合性的学科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大学生要想参加这些比赛,并且期待取得较好的成绩,具备创新性思维是基本素质和潜在要求。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大学生既要认真了解以前参赛的获奖作品,更重要的是有别于以往的作品,推陈出新,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确定立题方向。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工科类的参赛学生以技术性和应用性占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基于其具备技术创新、发明专利等创新性的特点。

2、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和依托,将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重新组织、梳理,结合实际和实践需求,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行为的转变。学科竞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基础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课堂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自行拓展专业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甚至还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专业以外的知识内容。大学生在完成参加学科竞赛的作品的过程中,学科竞赛对知识内容的潜在要求和完成作品的“使命感”会大大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比如一件创业计划竞赛的作品,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负责技术环节的队员需要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负责财务方面的队员需要了解技术环节方面的知识,而作为团队负责人,则需要了解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需求,不但强化了大学生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和激发了大学生主动学习不同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作为参赛团队的成员,组建团队之初,可能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专业知识、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均有很大差异。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参赛学生要学会相互沟通,密切合作,每名参赛队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另外,参赛队员除了要做好内部资源整合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作品的完成争取便利条件。可见,学科竞赛对参赛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措施

学科竞赛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而举办和参加学科竞赛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实践平台,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高度契合。因此,学科竞赛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手段,需要优化形式和结构,提升效果,发挥教育效果的优势作用,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新的思考和路径。

1、加强专业学科知识教育

专业学科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源泉。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想象,是以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升华。学科竞赛的内容必须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围绕专业学科知识特点设计比赛内容,完成参赛作品,并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再深入学习和理解。借助学科竞赛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的优势,鼓励学生将专业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思考新问题,在实践中创新。这就要求学科竞赛的作品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知识和最新的学术内容展开,既不能脱离学科的范围,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兴趣和潜能。

2、完善竞赛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目前的高校学科竞赛,一般都是按照不同的专业门类归口到各个专业教育部门,综合类的竞赛大多由学校的团委、学工部门负责组织。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科竞赛的重要地位,高校首先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指导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制度上有章可循,在具体工作开展上相得益彰,有机结合。其次,应建立激励机制。学科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与大学生在学分修读、综合素质评定、评奖评优等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有机结合,让参赛学生有足够的被认同感和优越感,以影响和引领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最后,应该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不但要能够保障各类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还要能够给予优秀的参赛作品以奖励,甚至对于参赛作品的后续成果转化提供经费上的支持,以此来激发组织者、指导教师、参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

3、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在高校学科竞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竞赛的参赛学生往往具备很好的创意,但在具体的创意打磨、具象化、与现实接轨等环节却不能很好的衔接,而指导教师在这些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学科竞赛的现实中,大多数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程度却严重不足,这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一个指导教师指导多个参赛作品,因精力有限、专业不符等因素,指导的深度不够;另一种是指导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实际参与作品很少,往往对参赛作品仅仅是走马观花,不做深入地指导。因此,高校首先要在制度上重视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指导学科竞赛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有机结合,调动广大专业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信息库,细化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专业门类,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应积极开展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进行专业研修和专业实训,全面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引领和指导。

4、构建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

高校学科竞赛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一种创意或者设计理念的体现,是“书面的”、“理想化”的创新创业梦想和意愿。一件很好的学科竞赛作品,往往是参加完竞赛、获了奖,因为没有很好的成果孵化、转化机制的支持而被迫中断和搁置。大部分的学科竞赛都没有成果展示和成果推介的环节设置,少部分综合类的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成果推介工作仅仅省级以上组织单位才有能力组织开展,即便举办了类似的成果推介会,往往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大都流于形式,实际效果甚微。因此,学科竞赛的举办方和高校应把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作为举办或者组织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应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首先,通过设立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创新创业孵化基金等形式,对学科竞赛的成果进行后续的资金支持,让优秀的学科竞赛成果和优秀作品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做下去,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果。其次,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孵化,并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物资上的支持。另外,高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开展良性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推介优秀的学科竞赛成果,将其推向市场,让优秀成果的价值得到完全体现。

五、结语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但对高校学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只有充分重视学科竞赛,并采取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注:本文系2014年度烟台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学科竞赛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作用”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丽、朱晓林、马晓琳: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2).

[3] 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4] 白永国:“三层次、三方位”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

[5] 李勇、洪倩、赵雅甜: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

[6] 郁义鸿、李能志、Robert D.Hisrish:创业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 金卫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邱文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分专业模块化大学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