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物流管理论文

2022-05-0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顶岗实习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对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的“管”和“理”,使顶岗实习向更健康、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当前,顶岗实习管理的困境是过程管理难、专业不对口、权益难保障。对此,高职院校要管学校、管企业、管教师、管学生,实现“管”的目标;理文件、理制度、理标准、理流程,达到“理”的目的。

顶岗实习物流管理论文 篇1:

基于PDCA的高职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重点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角度,引入美国全面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循环(PDCA闭环系统)这一先进理念,探讨如何构建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PDCA;质量保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要求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模式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实操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涉及的范围广、就读的学生数量多,专业通常包括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大部分属于现代服务行业。由于其专业学习的过程性和学习结果的隐含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需要采用顶岗实习这种全面技能训练的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主要有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除少数专业中的少数学生能进行集中型顶岗实习之外,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只能进行分散型顶岗实习。根据对我院2010届、2011届、2012届经管类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90%的学生采用的是分散型的顶岗实习,即学生按照所学专业的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情况,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可以是单个一对一的联系,也可以是两到三个人联系前往同一个实习企业。本文主要分析分散型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分散型顶岗实习的优势

1.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提升了自主择业、就业的能力

面对目前宏观经济走势低靡,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鼓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从最初的挑选实习企业、主动与实习企业接洽、投递实习简历、面试等每个环节的真实演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认识企业,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累有效的就业技巧。

2.企业接收实习生压力较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保证实习效果

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社会整体就业率较低的影响,许多企业的效益大不如前,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有限,对于接纳大规模的集体实习生颇感压力巨大。即使企业接纳了集中实习的大量毕业生,往往也只是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流水线工作,本专业要求学生提高的职业技能难以得到良好的锻炼。而分散型顶岗实习刚好能缓解企业接纳大量实习生的压力,学生在进入企业以后,企业有能力安排学生到一些专业相对比较对口的岗位上进行实习,也能指派一些有经验的师傅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保证了实习效果,确保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3.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目前,大部分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依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和同学,很多学生表现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也比较欠缺。而分散型顶岗实习少了校内指导老师的全程陪同,少了同学的陪伴帮助,使得学生必须独立地面对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迫使他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处事能力,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进而达到通过实习提升职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分散型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然而,也不得不正视分散型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根据对学院经管类毕业生的调查了解,这些问题削弱了实习的效果,是构建分散型实习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

1.分散型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性存在一定问题

顶岗实习是全面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性是有一定要求的。但部分学生在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把专业是否对口摆在首要位置,而更多考虑的是实习的地点、工作的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因此,对于全面考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带来一定的阻碍。

2.学生实习的心态问题

学生要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准员工的转变,常常会面临心理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身体不适应、实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有些学生把顶岗实习与就业挂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实习单位条件要求过高,急功近利,稍有挫折,就会找各种理由离开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对角色的转换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工作中出现些许波折,就频繁要求换岗调岗,拒绝正常的工作任务甚至要求中断实习,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良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3.企业导师指导能力有限,实习质量难以保障

由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实习企业良莠不齐,在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能力有限的企业,实习的企业导师,自身能力有限,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难免有各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4.实习地点相对分散,导致学校的监管难以到位

根据我们此前的调查了解,学生实习的单位分散在泛珠三角的长沙、湘潭、广州、深圳、惠州等地。校内指导老师无法长期派驻在企业,因此,更多采用的是不定期前往实习地点检查以及远程指导,如果指导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远程指导不及时,那么校内指导就将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指导作用。

5.学生实习的考核体系不健全,难以达到良好的考核监督作用

目前对于分散实习的考核基本采取的是所在实习单位给出实习考核鉴定、学院指派的指导老师给出考核评价鉴定,综合两者成绩最终得到学生综合评价成绩。由于实习企业的分散性,学院和企业的联系有限,难以保证企业评价的有效性;而校内指导老师不可能长期跟随学生,考核评价也难以确保中肯和全面。因此,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也难以达到良好的评价监督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经管类专业的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管理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普遍存在着指导与监管难以到位、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等突出问题。因此,严格控制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实习质量保证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基于PDCA的分散型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笔者提出的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引入了美国全面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循环这一先进理念,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阶段,将实习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具体化、过程化、标准化、原则化,为提高实习质量创造有利的管理条件。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要素构成的合作系统。在顶岗实习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管理和过程控制的方法,引入PDCA循环系统来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结合整个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形成完善PDCA循环系统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流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制定周详的顶岗实习计划,全面做好各项实习前的准备(Plan)

制定周详的顶岗实习计划,确定目标,做好各项准备,是PDCA循环的启动阶段。

(1)制度层面的准备:为了保证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工作开展都能够有据可循,首先必须制定出一套完备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必须涵盖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工作手册。通过这些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系部、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2)组织层面的准备:作为组织开展学生顶岗实习的系部,在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组织准备的工作,包括成立系部顶岗实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统一安排校内指导老师、发放顶岗实习相关材料,并由校内指导老师就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的纪律要求以及实习的注意事项进行认真、细致地讲解安排,确保每一位学生对顶岗实习的具体环节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实习的质量,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以15人左右为宜。

(3)实习计划层面的准备:各个专业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针对各个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制定出与行业对接、与企业对接的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计划。因此,在制定实习计划之前,各教研室还要开展一些面向用人单位的调研,把用人单位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顶岗实习。

(4)协议准备: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实习生采用分散型顶岗实习的方式较多,因此,首先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企业以及岗位开展顶岗实习,必要时帮助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进行把关。实习单位联系好之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关的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申请表和实习协议后,方可离开学校。

(5)心理层面的准备:顶岗实习是学生迈出校门与社会零距离对接的初次尝试,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除了要让学生全面了解顶岗实习各个环节需要做的工作,需要达到的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心理层面的准备工作。例如,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面对困难时如何正确地应对等等。这些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校内指导老师来专门辅导,当然也可以邀请校内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在实习前开展专业的就业心理咨询讲座。

2.严格实施顶岗实习计划,全程介入过程监控和管理(Do)

按照预先制定的实习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是PDCA循环的实施阶段。

(1)搭建网络管理交流平台。目前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交流互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校内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搭建起与实习学生实时交流指导的平台,充分利用QQ群、微信、电子邮件、世界大学城空间、电话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生活、处事等各方面的问题,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

(2)确保常规巡查不走过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仅仅依靠网络交流实现全面的监控和指导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确保每位指导老师做好每月一次的现场巡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现场巡查,指导老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实习工作开展的情况;通过与实习企业领导和导师的交流,可以了解我们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3.构建“计分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检查与反馈(Check)

引入组织实施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概念,全面构建双元评价主体,校企共同评价的一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确保整个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得到真实实现的重要手段,更是不断改进提高实习管理、实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1)指标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高职院校指标。实习准备: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动员与学习活动,了解实习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实习岗位:主要是考虑岗位与专业所学的契合度,意在鼓励学生对口实习,保证顶岗实习的初衷与效果。实习答辩:由于分散顶岗实习中老师指导弱化,且企业间的差别大,实习答辩可以分享学生的实习经验,也可以讨论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碰到的问题与疑惑,还利于学校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改进以后的实习管理和教学工作,意在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记录、分析与总结。

校企共同指标。职业素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丰富学生实习内容,把提高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人文素养融入实习全过程”,而且许多用人单位也十分看重职业素养,因此,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单单是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还要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是顶岗实习的最直接目的,由于实习岗位不同,岗位要求高低不同,因此,我们将考虑岗位胜任能力、工作质量与学习提升能力三项,意在引导学生挑战一些熟悉的相关岗位。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两个项目。由于这是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全面记录与总结,是学校要了解的,也是企业指导老师才能监督的,因此,将其设计为共同目标,意在引导学生勤于学习与思考,真实、客观地反映实习情况。

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考核指标有6大项、14小项,而企业的考核指标为3大项、10小项。

(2)计分卡的构建。 根据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分工与侧重不同,将两个考核主体的计分卡设计如下:

表1 顶岗实习企业评价表

表2 顶岗实习学校评价表

为了保证实习考核评价的严谨性,还需要对实习考核评价过程进行严谨的设计,加强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的联系和对学生的指导等,方可保证考核落到实处。

4.加强考核结果的分析处理,提高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质量,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在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中,加强对顶岗实习考核结果的分析处理,持续提升实习质量,进而促使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改进,是此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体现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建立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制度,通过具体细致地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对顶岗实习的相应环节进行优化重组,并应用到下一届的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实习管理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表3 考核结果分析表

通过循环分析总结实习考核的结果,能够及时查找实习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教学、实习的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满足科学性和适用性的要求,促使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引入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实习管理模式有了良性循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也逐步提高,2013年本校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湖南省的职业技能比赛,成绩位居全省同类专业第六名。

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将实习过程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使管理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使实习管理的过程实现了阶梯式的提高。此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渠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

职教通训,2012,(3):49-51.

[2] 阮海.基于PDCA的高职高专实训教学探讨[J].企业科技

与发展,2012,(15):145-147.

[3] 成志湘.2+1学制下基于PDCA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

——以贵州商专旅游系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12,(6):54-55.

[4] 龚江南.分散型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当代职

业教育,2012,(2):82-83.

作者:翦象虹

顶岗实习物流管理论文 篇2:

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和“理”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对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的“管”和“理”,使顶岗实习向更健康、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当前,顶岗实习管理的困境是过程管理难、专业不对口、权益难保障。对此,高职院校要管学校、管企业、管教师、管学生,实现“管”的目标;理文件、理制度、理标准、理流程,达到“理”的目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和“理”的展望是:清晰认知顶岗实习“管”和“理”;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手段;协调各方利益;系统设计,多种保障到位。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和“理”

[作者简介]李海东(1979- ),男,河北迁安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1300)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环节,也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中,顶岗实习又是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最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2015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关键词“实习”共计出现16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中关键词“实习”被提到8次。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其中关键词“实习”共计出现15次。三份文件中被提及39次,足见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举足轻重之地位。

一、顶岗实习管理的困境

1.过程管理难。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但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只有3个月,个别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甚至不到1个月,实习时间长短不一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多数高职院校不能安排全部学生到对口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少数学校仅能集中安排一半的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地点分散使高职院校很难做到集中管理,实习管理更加困难。调查显示,参加6个月左右顶岗实习的学生仅占26.4%,6个月以下的高达35.4%,7~12个月达27.3%,1年及1年以上的达10.8%。

2.专业不对口。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學生在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时是抱着“打工”的心态,专业与岗位跨度很大,使得多数顶岗实习课程实践部分与所学专业基本不相关。高职院校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既不能做到顶岗实习课程与实践教学地点和内容的无缝衔接,也不能使顶岗实习课程实践得到有效延续,使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能达到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对顶岗实习实际意义产生质疑。相关数据表明,72.1%的实习学生反映最近一次实习所在的岗位与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对口。

3.权益难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正常工作时间、实习报酬发放、实习安全、生活住宿等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实习期间,多数学生会更换2~3个实习单位,更换实习单位的频率较高。对企业来说,顶岗实习学生频繁跳槽给企业的生产、管理等造成困扰,提高了人才培育成本;对学校来说,学生实习单位的更换、实习时间的中断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关数据表明,45%的顶岗实习学生反映在实习期间学校或者企业均没有为其购买意外伤害险,64.8%的学生反映每天工作的时间经常超过8个小时,甚至有34.3%的学生每周工作的时间超过60个小时,8.3%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拿到任何实习工资①。

二、管学校、管企业、管教师、管学生,实现“管”的目标

1.管学校。顶岗实习实行学校和教学单位“两级管理”制,明确各方职责。学校成立以主管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各教学单位成立以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组长,顶岗实习专员、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为成员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学校教务处代表学校对全校顶岗实习的过程执行进行宏观指导、过程督查、全面协调,协同教学单位开拓、管理、使用和完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监督教学单位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落实顶岗实习计划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大家各司其职为教学单位实施顶岗实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在每学年学期初,教务处制订详细的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和相关考核配套文件,在落实顶岗实习管理中提供有效服务,在服务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管理。高职院校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实行一把手全权负责制,教学单位有权按规定分配使用本部门的顶岗实习专项经费,接受教务处对顶岗实习的监管。

2.管企业。第一,安全生产,保证学生安全。实习单位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学生安全问题视为头等大事,落实国家相关安全规定。高职院校把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问题纳入平安校园的工作计划中,并定期不间断地抽查学生的实习环境、生活条件,确保万无一失。实习单位是学生实习的直接管理者,应始终把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第一目标”,保证实习岗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安全生产的标准,做到操作流程规范安全、应急措施及时到位等。第二,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的文件要求,把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重点。高职院校应为顶岗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承保范围包括顶岗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实习开始、过程管理、实习考核等实习全过程,涵盖学生实习期间安全事故、意外事故、人身损害等情形。例如,学生在实习期间遭受人身伤害,保险公司要按照要求进行赔付,超过赔偿范围的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按照协议协商解决,原则是确保学生利益。第三,重视对实习单位的考察。高职院校需对顶岗实习合作单位的经营资质、诚信状况、管理情况、工作现场、工作环境、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其中,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完备的实习设备、法律法规要求的生产安全这四个条件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顶岗实习单位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一个单位进驻顶岗实习生不可过多,其人数不得高于同类岗位职工人数的20%。

3.管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人员的要求,按照“指导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标准,由学校和实習单位分别遴选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通过分解细化任务合理分配指导教师。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顶岗实习目标责任管理,细化顶岗实习目标质量管理标准,确保学生在实习全过程中的安全。高职院校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建议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应控制在20名以内),并确保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保持一致。

4.管学生。第一,学生要清楚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任务,明确顶岗实习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顶岗实习一般来说应由学校及教学单位统一安排,做到顶岗实习与所学专业真正融合落地。例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应严格控制审批程序。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必须提供单位及接收资格证明、学生家长证明、学生个人保证实习质量说明等。第二,创新顶岗实习过程考核。高职院校必须对顶岗实习课程按照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要求进行管理,以单列学分进行考核与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可以采取校外实践基地考核与校内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应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顶岗实习”主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毕业作业”主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报告进行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档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主体应包括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各教学单位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学生自己等。企业指导教师负责从技术技能角度进行考核,权重大约为40%;学校指导教师负责从学用结合情况进行考核,权重大约为30%。顶岗实习报告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学生才能获得学分准予毕业,顶岗实习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不予毕业。

三、理文件、理制度、理标准、理流程,达到“理”的目的

1.理文件。针对当下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反映的有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等五部门在2016年颁布实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提出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这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与健康,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实施依据。《规定》中首次提出顶岗实习学生最低报酬标准,坚决抑制“廉价劳动力”现象的发生,并明确禁止安排学生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如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规定》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将实习安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点;要求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中易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如学生报酬是否合理、专业是否对口、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六不得”等问题是否落实到位,组织人员开展深入摸底调研,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2.理制度。高职院校应主动拥抱企业,与企业联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性文件,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商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重要事项,尤其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和论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的制定是保证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设计,特别是要对顶岗实习做出易操作的具体细节安排。第一,各专业顶岗实习明确时间保证,一般为6个月。第二,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第三,在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认真考察与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第四,顶岗实习单位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供学生选择,原则上一个单位接纳顶岗实习学生数不得高于同类岗位职工人数的20%。第五,高职院校与顶岗实习单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共同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落实实习任务、制定考核标准等。实习计划正常实施期间,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变更。第六,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可鼓励各专业积极探索创新学做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元化的顶岗实习方式,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3.理标准。第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标准和目标。高职院校应主动联合企业(实习单位)制定顶岗实习教学标准和目标,与企业(实习单位)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明确顶岗实习目标、落实顶岗实习任务等。顶岗实习岗位应保持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对口或相近是指实习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所学的主干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应用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第二,制定实习基地考核标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对实习单位实施动态评估。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每学年达5人(理工科)、3人(文科),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遵守相关政策法规,且该单位有意愿与学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可以视为学校的顶岗实习基地。针对连续三年未安排学生实习的顶岗实习基地,则视同协议失效。总之,高职院校要保持对顶岗实习基地的动态有效管理。

4.理流程。第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统筹指导工作、顶岗实习监督管理工作分别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负责。第二,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并形成翔实的书面报告,尤其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单位必备条件的考察、评估。学生自行选择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应承诺满足以上要求。第三,高职院校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主动与实习单位一起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制定考核标准等,并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按照“管教师”中要求的条件,遴选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规定》强调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要全程指导、共同管理。第四,高职院校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监管。监管应覆盖实习的全过程,实施动态化管理。顶岗实习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无协议不实习”,并且三方协议具体内容要符合基本规定。高职院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应在完全知晓协议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情况下,于实习正式开始前签订三方协议。协议文本一式三份,当事方各执一份,不得以任何两方协议或其他形式的协议替代三方协议。第五,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实习考核评价制度,突出育人目标。对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应会同实习单位明确考核标准,细化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方式,根据考核综合成绩确定等级,将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四、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和“理”的展望

1.清晰认知顶岗实习“管”和“理”。培養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根本目标。顶岗实习“管”和“理”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管”而不“理”,就是“命令”;“理”而不“管”,就是“盲目”。为了认识管理的目的,就必须去“理”;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就必须去“管”。

2.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手段。高职院校利用现有资源,采取自行研发或购买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习管理的精细化。购置顶岗实习软件,建立线上信息管理监控系统,使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实训实习情况时时都在学校监控范围之内,实现顶岗实习远距离全程监控。细化对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管理,要求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远程签到,每两周通过管理软件提交一次实习报告;学校指导教师必须履行远程指导责任,对报告及时批阅,及时下达指导意见和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定期到各实训实习基地巡查,确保学校与企业层面无障碍沟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除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外,还要定期到实习单位考察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在实训实习基地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训实习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总之,高职院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全程管理。

3.协调各方利益。顶岗实习课程与传统课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涉及实习单位、学校、实习学生等多方面利益。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就必须做到“双赢”甚至“多赢”。高职院校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对顶岗实习认真组织、系统设计、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实习基地的考核要符合《规定》的要求,从源头上把关,避免学生进入不适合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安全防护、操作规程的课程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参加实习;为每一位顶岗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逐步建立实习强制保险制度;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力争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努力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科学化。

4.系统设计,多种保障到位。第一,组织保障。高职院校成立学生实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院长任组长,负责顶岗实习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由教学单位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纳入各教学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第二,人员保障。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各专业教师,以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实习管理有具体分工,确保每人身上都有顶岗实习责任,个个肩上都有顶岗实习指导任务,并把这些责任与任务列入年度教学绩效考核内容,以及作为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的依据。第三,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科学组织,依法实施,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学生完成实习提供制度保障。第四,经费保障。高职院校每年将学生实习所需的费用等都列入年初预算,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正常实施。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和“理”,面临着来自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不同的困境与挑战,需冷静面对、深入研究、认真解决。但更重要的是三方形成共识,保证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规定》提出的禁止性事项,定期开展顶岗实习的检查与总结,积极与实习单位共同探索创新学做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元化顶岗实习形式,使顶岗实习管理更有效、更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海东.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5-17+23.

[2]侯建军.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62-65.

[3]郭洪强.高职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9):183-184.

[4]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5]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3):31-33.

[6]陈向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31省(市、自治区)学生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8(1):52-60.

[7]何婧,易红梅,李桂荣,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满意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19):40-47.

作者:李海东

顶岗实习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

摘要: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模式有助于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也是完善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在系统分析现行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改革实践,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实施过程考核,采取网络评价方法手段,加强实习管理,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评价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能力本位;顶岗实习;评价模式

作者简介:刁洪斌(1973-),男,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良好途经,也是综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模式有助于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也是完善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行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高职院校都能充分认识到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实习管理、专项经费等各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保障。但无可否认,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经管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学生量大、面广、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管理方式传统等客观原因,往往使校外顶岗实习评价出现很多困难,整个评价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1.考核形式单一。多以最终的实习报告、企业的综合评语、指导教师的意见为评价依据。一是实施评价的主体往往根据对学生实习表现的综合印象评出成绩,针对性不强;二是评价指标比较模糊,导向性不强;三是考核指标单一,难以科学客观地实现职业能力测评的目标。[1]

2.注重终结性评价不注重过程性评价。多是学生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性评价,造成对学生考核滞后,从而无法形成实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能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3.重技能考核,轻综合素养评价。考核时多是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的如何、水平提升了多少,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注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4.缺少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对学生顶岗实习很重要,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从而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实训基地的评价往往是一纸公文或寥寥几句评语,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

5.系统研究不够。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缺少系统研究,对其本质、地位、作用、功能的认识不到位,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没有真正构建起与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过于凭经验行事,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总之,很多人认为,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熟练度,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在顶岗实习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单纯注重技能考核,导致学生过于重视技术训练而轻视综合职业素质养成,难以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旨在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感受企业精神,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处世能力,增强社会融入度,从而充分发挥难得的校外顶岗实习环境优势,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缩短学校到社会、学习到工作的适应期,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目标,是通过规范的评价体系设计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手段,突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加强学生的日常操行考核,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运行模式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顶岗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确定评价指标,统一标准,突出能力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不同专业多届学生的工作实践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基于能力本位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三级指标为主要观测点,并规定各观测点的权重和等级标准,一、二级指标列表见表一。[2]

1.岗位任务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由学校安排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和岗位,但要求实习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培养方向一致,即通常所说的对口实习。在实习岗位上的专业技能训练面要尽可能的大,避免虽然对口实习但技能训练面过窄的现象出现。同时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应与顶岗工作内容相关,这样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深化、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评价指标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安心对口顶岗实习,从而保证了顶岗实习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如2010届酒店工程专业,尽管因专业特点使170余名学生分散到60余单位顶岗实习,但实现了100%的专业对口顶岗实习、平均每人都能轮两次岗、岗位稳定率达95%的良好效果。

2.态度与业务能力评价。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由实习企业按照员工的考勤方式每天进行考勤,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学生按照实习项目和任务要求,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每天撰写工作日记,填写任务工作单,项目完成后撰写工作总结,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从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评定;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个人品行表现、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等,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共同为学生进行工作态度评价。[3]

本评价指标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融入企业,认同企业管理模式,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加快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促进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实习闪光点评价。实习闪光点评价指标是我院的创新举措。实习闪光点指学生在实习期间取得的实习任务书规定之外的其他任何成绩,如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拾金不昧、工作中开拓创新、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拥有技术发明、积极参加企业活动、获企业奖励、收到服务对象感谢信、代表企业参加社会活动、实习期间被企业签约录用等等。这些与顶岗实习看似毫无关系,但这些的确是学生良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这些潜在的素质更值得鼓励和发掘。同时,此举对于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社会活动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实习闪光点已是我院实习生自觉追求的努力目标,每届实习生都会涌现大量的闪光事迹,如07级烹饪工艺专业学生李强在实习期间为实习的五星级酒店开发了5道创新菜品,当年为企业增收60余万元;08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张丽在实习期间以准员工的身份代表实习的酒店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4.工作事故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严重违纪造成不良后果等情况进行评价,以此教育当事人并警醒其他同学,从而增强学生的事故防范意识、安全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等等。

5.实习汇报交流与成果展示效果评价。我院将实习汇报交流与成果展示作为顶岗实习的一个必备环节。学生实习结束回校后,每人都要总结自己的实习感受和主要收获,并将汇报的内容以PPT的形式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宣讲、展示,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同学们在相互分享工作经验、感悟别人成长经历、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PPT制作与展示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1.校企合作参与考核评价。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采用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各考核内容和主要观测点,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和评价比例。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正式员工,采用同一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才能加快向社会人的转变。企业按员工的考核方式,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内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学校则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实习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顶岗实习过程时间长,管理难度大。评价结果应充分结合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每个月对学生按照规定评价指标进行阶段性评价。让学生每个月都清楚自己实习的成绩,及时了解实习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实习结束后,实习的总成绩为平时平均成绩与实习报告成绩、实习汇报答辩成绩按权相加,综合加、减分项目评价后得到总评成绩。

3.应用基于网络技术的评价手段。我院积极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构建了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设有专门实习考核评价功能模块。学生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后可以上传自己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闪光点证据材料等供实习指导老师评判。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校内专职实习指导老师有针对学生的评价权限,登陆系统后可以看到所属每位实习同学的个人评价指标和评价材料,指导老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每月月末)给实习学生实施评价,并给每个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提出评价性意见和指导性建议。实习结束时,网络平台自动汇总整个实习过程的成绩,形成总评,并可直接按设计好的格式输出每个实习学生的整个实习期的阶段性评价和总评情况,并可直接装入学生档案袋。每个学生登陆系统后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评价情况。

4.实施工作经历证书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工作,我们在实践中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还实施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制度。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签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以此证明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工作经历并具备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因此,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历证书。在普遍要求工作经验的就业市场环境下,三种证书无疑为学生增添了就业砝码。

5.实习评价与实习管理紧密结合。我院始终把评价贯穿在实习组织管理过程中,评价体系与管理流程紧密结合。一是在做好顶岗实习计划和评价考核办法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讲清实习的意义,做好实习思想动员。二是根据专业特点和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做好顶岗实习企业的对接和学生安排工作。实习指导老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习的工作岗位,认真制定学生实习任务书。对于相对集中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其入职培训环节前移,确保在顶岗工作前完成。三是实习指导老师根据过程性评价结果及时做好学生的评价意见反馈及个性化指导和管理工作。四是学校、企业、指导老师及时做好实习管理及实习评价的总结与反思工作。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的运行成效

本评价方法由于增加了综合素质能力考评指标,采取了网络评价手段,加强了实习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和反馈环节,所以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充分发挥了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改进功能。从我院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计与审计、酒店工程、烹饪工艺、物流管理等六个不同专业三届学生的跟踪调查情况看,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模式运行效果良好,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规范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提供了抓手,指出了管理的目标,明确了管理的责任,有效避免了某些环节上管理不到位甚至缺失现象。全面、到位的管理为我院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我院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实现了100%实习指导教师联系率、100%实习学生全面考核率、超过98%的专业对口岗位实习率、超过97%的学生出勤率。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的考核评价方法,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校企双方良好的合作机制,使学生进一步拓展了专业知识,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提高了职业岗位综合工作能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院烹饪工艺专业226名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被选拔为奥运厨师,数量占该专业学生的92%,该批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综合素质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受到各方的广泛认可,我院同时被北京奥组委授予2008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单位。

3.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本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综合评价结果更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好的观测点,从而有助于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率。如2009届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856人,842人一次就业,684人走上与专业有关的岗位,就业率达98.4%,专业对口率达79.9%;2009届会计与审计专业参加顶岗实习的72位学生中,32位学生被顶岗实习单位直接录用。基于能力本位的顶岗实习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王秀娟,谢红.在顶岗实习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3]朱岱力,罗永新,徐华.构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考评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责任编辑夏焕堂

作者:刁洪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德育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