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战略文献综述

2023-03-21

第一篇:人才发展战略文献综述

农村物流发展文献综述

一、国内农村物流概念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搜索与阅读,物流理论界对农村物流的概念尚未统一,各种文献对农村物流定义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内容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王新利在《中国农村物流》一书中指出,农村物流泛指农村从材料釆购到农产品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消费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获得生活用品的过程的集成。

谢水清在《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一文中,认为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周建勤、鞠颂东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初探》中,从新农村建设角度出发,认为农村物流概念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

邱丽玲在《我国农村消费品物流运作策略研究》中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的,包括农业物流和农村消费品物流,对农村物流的包含内容作了界定。

杨婷婷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研究》一文中,倾向于从区域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农村物流,涵盖农用物资物流,农副产品物流,农村生活用品物流三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概括为进入农村的物流和流出农村的物流。认为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有着本质的区别,农业物流是农村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物流比农业物流涵盖范围更广。

综合国内学者对农村物流的理解和阐述,本文倾向于从与城市物流对比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农村物流。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

发展农村物流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对农村物流的研究现状,从宏观角度分析农村物流发展前景, 着重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发展的方向。

二、宏观角度分析的农村物流发展研究现状

傅雪红,黄位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我国农村物流配送》中分析了农产品配送、日用消费品配送、农用物资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 认为连锁经营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应有之意,而物流配送则是提升连锁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将

三种物流配送整合到一个配送中心,在建设农村配送网络时,既应考虑原有网络,又应该重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陈秀丽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一文中,从与城市物流对比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物流进行了分析,指出与城市物流相比,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比较分散,物流人才短缺,所有这些都成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克服这些因素,应采取多种对策促进农村物流快速健康发展。

余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中指出,我国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农村物流已经不能支持农村的发展,发展农村物流已经成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是沟通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农村物流的重要环节,科学地选择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有助于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立足农村物流实际,科学地将解释结构模型法和混合整数规划法运用到选址研究中,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选址建议,为配送中心选址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白延静在《基于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从物流网络相关理论入手,对农村物流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农村物流网络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我国农村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整合原则,立足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理论基础,在综合分析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四种模式: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模式、以农户和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为主导的模式、以物流企业和商业企业联盟为主导的模式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整合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保障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有效实施的政策建议,为地方政府规划农村物流发展及完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借鉴。

朱大林在《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相关概念。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是由与农村经济生活有关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分析建立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增强现代农村物流意识等角度,提出优化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发展对策。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发展研究现状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了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

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

截止到 2012 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67. 8 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和通沥青( 水泥) 路率分别达到 99. 97% 和 97. 43%,但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阶段,存在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较差、养护不足等问题,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乡镇无法送达,大多数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只有 EMS 能提供快递服务,而一次运费都在 20 元以上,成本太高。

随着农村逐步实现网络覆盖和移动端电子商务的流行,农村物流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因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加快农村物流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飞跃,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

金荣荣,黎广泉在《农村网购中物流配送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互联网的普及为网络购物奠定了基础,在网购成为时尚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网购物流配送不通达的问题,而问题关键就出在农村网购物流配送阶段。网络购物已经逐渐地被农村消费者接受,但是网络购物的配送很大部分是以城市为主的,那么在农村的网购物流配送就成为了一个有待突破的缺口。旨在分析农村网络购物中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寻求农村网购中物流配送的解决措施,保证网络购物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顺畅,促进网购物流的发展。提出交通顺畅为前提,政府支持为保障,农村信息平台的建立是支撑,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中心,采用物流外包模式是重点,工作人员配备是保证,区域经济差异的协调是后盾的农村网购物流配送的解决思路。

吴勇杰,颜佳玲在《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型研究》一文中,主要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并对农村电子商务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在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模型,模型包括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析。最后,对此模型的效用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刘维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中指出,随着我国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壮大,农村村民对物流的需求也就不断增加。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通过布局农村物流来发展农村电商,吸引农民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进而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发展农村物流是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性措施。

文章首先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相关模式,提出在超市设置自提点,利用客运车随车配送,建立各大物流公司的综合服务点,加强与邮政公司合作的构想,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我

国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物流配送模型,有利于加强农村物流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苏星燕,陈治亚,周艾飞在《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物流新模式研究》中指出,农村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农村物流现有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邮政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新模式,并对新模式的可行性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刘云龙,侯忠伟,吴磊在《基于C2C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农村采用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使得我国农村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比较分散,种类较多,对于农资的需求以及农作物的收获时间也各不相同,而这种零散且分散的种植方式,正契合了C2C流通模式的基本要求。提出鼓励涉农龙头企业建设支撑农产品和农资的交易农村物流 C2C 流通模式的交易平台;建立二级物流外包,完善农村物流流通等建设性意见。

第二篇:中国诗歌发展史文献综述

中国诗歌发展综述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博大精深,具有极其高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史学价值,现我就诗歌史做一下简要说明。

关键词:诗歌史

艺术

诗歌体例

文学

美学

概念界定: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研究对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研究现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什么是诗歌呢 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隐喻、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国内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都十分热衷。

汉语古诗在周边国家的影响:汉诗,字面上的意思是汉语的诗歌。但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日本

在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文人因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仿照汉语的诗的形式来创作日本诗歌。日本汉诗和日本本土的和歌、俳句最明显的区别是汉诗一首有四句(绝句)或八句(律诗),每句通常五言或七言,而和歌、俳句则有

五、

七、五或

五、

七、

五、

七、七等多种长短句,更像汉语的词。

751年,日本最早的汉诗《怀风藻》出版。之后在平安时代达到全盛期,凌云集 、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敕传汉诗集持续出现,风行之盛被人称作‚国风黑暗期‛。其后鎌仓时代、室町时代日本的汉诗得到持续的发展,譬如一休宗纯的《狂云集》中收录了一休的很多汉诗。江户时代汉诗的发展达到高峰。明治维新时期的受过教育的日本人几乎人人都会作或好或坏的汉诗。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汉诗的影响开始衰落,迅速衰落则为昭和时期。不过今日初中程度以上的古文教育仍然包含汉诗、汉文的背诵、解释、以及创作等。为中国之外汉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朝鲜

高丽朝时期,汉诗在高丽逐渐普及。高丽诗人如崔冲(985年-1068年)、李奎报(1169年-1241年,号白云居士)、郑道传(?-1398年)等都有大量汉诗流传下来。除此之外,高丽文人还把古老的朝鲜语民歌用汉字纪录下来,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后人称之为‚别曲体‛,又称为‚景几体歌‛,大体上采用了334的格式。譬如著名的朝鲜民谣《阿里郎》,或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古风片头曲《呼唤》。

高丽朝中期开始,具有朝鲜语特点的时调得以发展,并在李氏朝鲜时期达到顶峰。时调是朝鲜的俚语民歌,但由于是汉诗诗人整理记录,而且汉诗诗人创作了很多时调,时调在发展中自然地融入了汉诗的因素。诗人申钦(1566年-1628年)在《放翁诗馀序》中说:中国的歌极具风雅,可载籍流传,而我国所谓的歌却只能用于宾筵娱乐,不能丰我载籍。

越南

越南作为中国的一个郡县(交趾)时汉字即作为官方文字。中国五代十国时越南从南汉的治下独立,但官方文告和科举考试仍通用汉文,一般著作也以汉文撰写。是以作为汉文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汉诗在越南也得到发展。陈朝末年,著名的汉诗作家有陈艺宗、胡季牦等人。后黎朝时,尤其是黎圣宗(名灏、思诚)时,汉诗达巅峰状态。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

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一)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臵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

1、郊庙歌辞;

2、相和歌辞;

3、鼓吹曲辞;

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二) 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三)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五、宋代诗词

词起源于唐代。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北宁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苏轼(号东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苏词题材广泛,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风格亦多样,但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他不仅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也用来表现爱国激情和反映农村生活,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情古》,表现诗人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笔力豪迈,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 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其中以陆游和苏东坡的成就最高。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他的不少诗篇洋溢爱国主义豪情,激越悲壮,雄浑豪放,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臶。代表作如《关山月》、《金错刀行》、《书愤》、《示儿》等,充分表达了他对南宋王朝忍辱苟安的愤恨和祖国命运的关怀。他的诗不论在当时或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六、元曲、杂剧

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

元代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响,其作品多写怀才不遇的悲愤或羁旅飘泊的痛苦,代表作如《双调〃夜行船》(秋思)、《天净沙》(秋思)等。

‚枯藤老树皆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马致远的确善于摄取自然景物,融羁旅飘泊之情于萧瑟荒芜之景,强烈烘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情绪,情调虽感伤,艺术手法却很高,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与王实甫,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和《西厢记》。

七、明清诗歌

明清两朝是戏曲和小说兴盛的时代。

较有成就的诗人如:高启、于谦、戚继光、俞大猷、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袁枚等人。

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对旧体诗词的借鉴。创作新诗应当全面继承和发展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优良传统,努力创造发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诗的民族形式。在此对我国诗史只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理出一个基本脉络构想,还有待不断充实、完善。

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诗歌才集艺术、文学、美学、历史价值于一身,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之一。

第三篇: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活动,近年来迅速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然而,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在旅游实践领域,都缺乏对红色旅游发展原因和原理的深层次探索。因此,对红色旅游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深层次地了解红色旅游动力要素作用的内在原理和机制,极大地丰富红色旅游相关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红色旅游动力机制成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和建议以及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和市场开发、区域合作等。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中国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4年1月,由江西发起并联合七省市签订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同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开始与日俱增,相关学术研究也逐渐升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应用研究也日渐丰富,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深入开展,红色旅游市场需求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和多样化方面发展(何烈孝等,2011)。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走向研究上, 张娟认为在“红色” 圣地发展的初级阶段, 可以优先发展 “红色旅游” , 并留出足够时间培育“绿色” 旅游市场;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开发、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张颢(2007)认为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欠缺、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此外,红色旅游发展的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资源开发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行政区划壁垒阻碍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欠佳,可进入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等也是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中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关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学术研究分为全国范围红色旅游研究和地方红色旅游研究,尤以后者较为丰富,侧重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研究范围涵盖中国若干重要的红色旅游省份和城市,如湖南、山东、江西、陕西、临沂、韶山、南昌、长株潭、泛珠三角、“红三角”等省市和地区。

地方红色旅游研究以红色旅游重点省份湖南、山东、江西居多。湖南是全国红色旅游之源,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但良好发展态势中依然存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旅游产品单

一、文化内涵不深、旅游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唐闪光,2008;杨洪等,2010)。长株潭开展发展红色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要持续发展还应解决基础设施欠缺、投入资金不足、开发层次不高等问题(陈雄根,2007)。江西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但因忽视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开发简单化、过度商业化,导致产品开发、景区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出现旅游企业规模小、市场管理水平落后、旅行社推荐红色旅游不积极等问题.

二、关于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和客源市场研究

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应坚持保持历史真实性、全面重点开发、可持续性、尊重市场需求等开发原则。“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马波,1988),因此,红色旅游的开发和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对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 关于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的论述较多, 大多数论者认为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等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地域范围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路线, 并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19 ]这是狭义的红色旅游资源。王发中(2006)认为湘粤赣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应采用政府引领、企业包装、专家策划、行业联合促销等策略。张君(2007)用GIS技术分析后认为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为中心实现规模化开发。

三、关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研究

Gunn、Inkeep、Steven等学者对旅游区域合作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区之间的组织行为方式上,Selin首先就旅游区域内部组织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Tazim和Donald探讨了旅游区域内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Alberto Sessa的计量研究为建立旅游区协作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Sheela Agarwal研究英国海滨旅游地生命周期时提出避免旅游地走向衰落的应对措施,即产品重组、产品转化、劳动力转化和空间迁移(张万华,2008)。然而,目前各红色旅游地区独自建设、竞相开发,加之行政区域分割明显,行政壁垒阻碍了各地区之间的联合协调和互动发展。因此,有关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方面的研究大都属于理论方面的探讨,实践发展相对滞后。以泛珠三角红色旅游资源的区位接近性、资源组合合理性、经济互补性、客源充足性等区域合作开发条件为基础,探讨

四、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体而言,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提升旅游地品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红色旅游服务;综合宣传推广、树立红色旅游地形象;开创多种融资渠道;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内涵,以市场需求实现“红绿古俗”结合,发展多色彩旅游,完善产品体系,并实行“红红”联手,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大沂蒙山红色旅游区陈建(2006)认为江西红色旅游要重视打造核心竞争力,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积极促销和品牌营销,强化市场管理,促进区域联动。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多角度探讨,以地方个案研究为主,侧重对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现状、问题和对策方面的探讨,区域特色明显,尤以对井冈山、延安、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研究为主。这些地区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广泛、地区特色迥异。同时,现有理论研究属于定性描述的规范研究,个案研究偏多,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一般理论模式、模型和定量的论证,相应的对策大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此外,从红色旅游基础、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地核心竞争力、区域协作联合开发模式等理论角度探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比较少,这些都将是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

作者简介:叶月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晓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忠,阎友兵.基于TOPSIS方法的红色旅游绩效评价——以领袖故里红三角为例[J].经济地理,2009,(3).

[2]罗茜, 方世敏. 谈红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J ]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7 (24) : 40- 42 .

[3]左兴俊,张永胜.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4]陈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6

[5]党红星.山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88:33.

[7]郭信艳, 钟滨. 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分析[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8] 范方志, 林澍. 红色旅游饮水思源——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再认识[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4)

[9] 李蕾.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J ] .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3)

[10] 阎友兵, 曾妍. 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全面小康建设[J ]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 27

第四篇:文献综述-海洋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海洋通信技术发展研究学院: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

起迄日期:

一、前言

海洋通信在海洋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艘艘船舶航行在茫茫大洋上,随时可能遇到危险需要救助,这时海洋通信技术和设备就发挥重大作用,就体现出了海洋通信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二十世纪初无线电报通过点火花式发射机产生高频振荡电波向外传播,开创了现在海洋通信系统的新创元。海洋通信系统传递的信息内容和技术手段,与陆地的其他通信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获得的数据,要技术传送到数据中心(包括海洋资料中心和海洋预报中心)②海洋预报信息要适时地传递给海上活动的船只、平台和其他海上活动人员,以避开恶劣海况,保障安全。③对海上船只和其他海上设施调度指挥信息的及时传递。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百余年,海洋通信技术和设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海洋通信系统也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

二、主题

此次设计主要是通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海洋通信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未来海洋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方案。所以通过网络(http:// .cn

/Article/CJFDTotal-GLKW199606255.htm)和刘国平老师编著的《船舶电气与通信》、《船舶无线电通信和安全航行设备》、《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找到关于其中海洋通信、船舶通信的部分并认真研读,仔细发掘其中关于海洋通信发展的历程和设备及技术的变迁。然后根据海洋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提出未来海洋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设备发展的方向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严谨的可行性、实用性分析,最后定稿。

三、总结

对于本毕业设计,首先要海洋通信的概念和海洋通信的要求、作用和设备以及其利弊,还要熟悉各个时代海洋通信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对海洋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以培养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为自己以后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国平.船舶电气与通信[M].

[3] 交通部船舶检验局.船舶无线电通信和安全航行设备[M].1998.

[4] 刘国平.海洋渔业船舶GPS导航通信系统[J].渔业现代化,1997(6)

[5] 张乃通,张中兆,李英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6] 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五篇: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学号_ 08150802

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研究

院(系)名 称: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物流管理

学 生 姓 名:宋春妹

指 导 教 师:杨明明

二○一○

年 十二月

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工商业都不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域,地理区位差,工业程度低,城市弱小,资金技术严重缺乏,赖以生存的农业经济特点是投入大,产效低,生产周期长和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19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企业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27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后发优势,发展势头好、后劲足、速度快。但在发展过程中物流相对落后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3欠发达地区的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其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主要依靠的是简单的运输以及配送等物流业务,其提供也只是低增值服务为主,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6在现代化大生产快速发展的今天, 物流作为一种产业已成为现代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加快城市经济循环, 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22

1.2选题意义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具有世界性,同时也使流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15。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千方百计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19。

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物流不仅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也是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杠杆,在促进城市协调发展、提高社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现代物流业对欠发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物流意义重大。9

2国内外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研究现状

2.1国外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28

在国外的欠发达地区,比如非洲的欠发达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基础差,使得非洲是世界上运输最昂贵的地区之一,额外的时间和金钱的损失是多达几十亿美元。在公路,铁路和港口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几十年以来,非洲的贸易情况,现在有了真正的改善迹象。整个非洲大陆,过时的港口码头正在扩大化和现代化,而各种私人和公共部门的投资者正在开发新的终端。

2.2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业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产业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意识淡薄,使得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现代物流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规模偏小,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由于资金短缺,物流企业往往投资乏力,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难以满足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的现代物流要求。

缺乏成规模的龙头骨干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也培植了一些龙头物流企业,但由于龙头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术水平较低,起不到对外开拓市场、对内引导行业的带动作用。

集成性较差,对区域外的辐射能力有限。物流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息不通畅,相互之间各自孤立和分离,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小。

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现有经济现状和物流业水平难以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情况下,决不能照抄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必须在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区域经济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物流

发展之路。20

3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21

3.1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

3.1.1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工业比较薄弱,财政比较困难。农业虽大但不富不强,缺少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3.1.2物流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分滞后,市场信息不灵,产品物流不畅,大大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3.1.3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大特点就是,缺少发达的工业产业,主要是以农副产品为主体。欠发达地区物流的发展决不能照抄发达地区的物流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必须在借鉴发达地区物流发展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和特色并加以充分利用,以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物流发展之路。

3.2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21

3.2.1欠发达地区物流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薄弱2

我国物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不足,现有技术落后,限制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在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的西部地区,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设备、运输技术都相对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率低,运输中损耗大,技术含量低;运输线路里程少,运力紧张,交通通讯设施不足;现有的物流企业内部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物流冷藏保鲜、包装加工技术落后、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落后。

3.2.2受地区经济发展局限21

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发展水平的制约,仍停留在传统的发展结构模式当中。由于缺少大中型工商企业,因而物流业务单一,仓储、货运、批发、配送并未高效整合,仍属分体经营,不具备现代信息管理能力,规模小、水平低。

3.2.3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大量缺乏。当前,物流企业的易名已经是一种时尚,各类运输和仓储等公司均改名为物流公司,在欠发达地区也是如此。但是,欠发达地区物流企业现有的能够通晓现代物流运作,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仅在少数,特别是持有物流师资格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少之又少,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问题明显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缺乏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员工的业务素质保持在普遍较低的水平,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失去缺乏主动性,失去了—定的市场竞争能力。6

3.2.4缺少规模经营,总体布局16

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基本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相对零散,未能具有规模效益,无法形成大型配送中心、即时配送、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等这些经营方式。缺乏统一布局指挥,规划和控制,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不能做到各种运输体系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未形成一体化的高效物流运输体系,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多方需要。

3.2.5物流信息不畅.系统建设滞后1

一方面是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手段落后,大多企业未建立诸如物流信息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和货物跟踪系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大流最物流数据,信息交换与处理的客观要求,因而难以融入现代电子商务介入的物流运作体系;另一方面是缺乏能满足全社会需要的物流信息平台,需求与服务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4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模式20

4.1现代物流与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的发展无不以需求为根本的推动力,物流产业也不例外。现代物流在经济发达地区获得较快发展,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现实需求的推动。没有物流需求

和必要的市场环境,就不可能有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而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小、需求相对不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既培育市场又促进资源的整合。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物流,可以采取一种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相集成的发展模式。利用物流与商贸集成运行的综合效应,不断向周边区域进行商品的扩散和渗透,进一步开拓和扩大市场,以此拉动物流需求,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商贸的繁荣,从而实现跨产业、跨行业的横向联合,整体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商贸辐射力为导向的、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功能格局。

4.1.1为了促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优势,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以一个综合性物流园区为核心、一个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一系列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网络节点为拓展,构成“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网络节点”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强辐射的新型物流网络,并通过网络扩散效应对周边区域市场产生联动辐射,逐步形成立足本区域,面向全国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4.1.2系统的运行模式为了有效支持系统的运行,系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物流商贸整体联动”的运行模式。通过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协调,采取官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模式,对区域内现有的各种物流、商贸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和吸引区域内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运用专业化运作理念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把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纳入统一发展序列,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构筑具有品牌性、专业性、规模性和集约性等特点的区域物流系统,并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实现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结合,扩大交易规模和辐射范围,推动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的共同发展。

4.2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因素

4.2.1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系统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着眼于整个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打破以企业为单位的信息孤岛格局,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商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的状况,系统采取基于ASP的模式进行信息平台的开发。在平台开发过程中,通过动态集成区域内各种技术资源并吸纳区域外资源,形成资源库,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以及人才培l等;ASP服务提供商则负责平台的运行维护及提供应用支持。这样区域内广大物流、商贸企业不必投入大量的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只需通过lnlemet或区域宽带网即可在平台的支持下与合作伙伴、区域内外资源之间建立从信息交互、电子商务到企业联盟的广泛协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4.2.2合作机制的建立。区域内进行合作的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为了保证整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在相互信任和诚实的基础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来实现企业问的良好合作关系。

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是单个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多个企业的集成,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针对合作中的各个企业的激励机制,促使合作伙伴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而主动实现成本、服务等全方面的革新。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各合作方的利益和责任的合理分配,以提高合作

的运作效率及稳定性,降低由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多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育频打破格局,发挥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关于张家口发展现 代物流产业的思考中国商贸2009(13)

[2] 张春颖, 王秀云, 李娜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及物流中心的现状与对 策分析物流科技2010,33(8)

[3] 廖远兵, 周芳, 邓文博, 吴春尚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缺陷与解决措施——以广东省河源市物流现状调研为例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4)

[4] 蒙微我国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国商贸2010(17)

[5] 金廷芳欠发达地区物流体系对策的构建——以清远物流为例市场论坛2011(4)

[6] 金廷芳关于欠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4)

[7] 张滨丽欠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8] 赵昌辉加速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腹地物流业发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9(2)

[9] 田润芙, 杨旭现代物流业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张家口为例 中国集体经济2009(25)

[10] 蒋凯, 杨开忠欠发达地区商贸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商贸2011(17)

[11] 石亮明, 王青荣对欠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常工作中的自我提升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