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文章以2010年我国首批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样本,通过对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指导教师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MLIS的教育现状和培养目标尚未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通知中所提出的“为我国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人才”这一最初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LIS教育发展与培养的建议。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篇1: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索

【摘 要】本文分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与结构不合理、导师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北部湾大学为例论述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成效,总结得出经验启示: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研究生导师队伍状况;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

【关键词】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研究生导师 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处于内涵发展期,正在加快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为解决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重启中断了近十年的新增单位审核,审批通过28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高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颁布实施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三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起点低、起步晚、底子薄,如何快速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摆在这一高校群体面前的一大难题。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责任人,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导师和学生始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核心要素,其中导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面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趋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只有把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或首要位置,才能快速突破瓶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自身办学水平。因此,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就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首要任务。

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年9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教育部举行的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情况时指出,“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这是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部分导师责任心不强,把研究生当成简单科研劳动力,只用不导;或对研究生不闻不问,‘放羊式管理’。一些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紧张,频频引发舆论热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导师队伍建设除了上述问题,还存以下显著问题。

(一)导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不合理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导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整体欠佳。其一,导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北部湾大学为例,2018年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时,全校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不到100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该校在区内外其他高校担任校外研究生导师的教师,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这部分教师又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该校根据上级文件政策组织遴选的与广西区内高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导师,另一种是由该校教师自发联系的在其他高校担任的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学校组织行为,后者是教师个人行为。二是学校近年来从国内一些研究型高校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在原单位大多担任过研究生导师,有些还担任过博士生导师,一般都具有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三是学校自主培育的研究生导师,这些导师大多是从本校教学和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的年轻教师中遴选而出,这部分教师此前没有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其二,导师队伍的结构不优。主要表现为导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不合理。

总之,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建设起步阶段,为了满足研究生教育需要,侧重的是量的发展,而在年龄、职称、学历、经验等有关质的要素结构方面不科学,亟待优化。

(二)导师普遍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

相较于老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导师普遍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具备指导研究生实际经验的教师不足30%。此前在其他高校担任过研究生导师的教师,由于受到指导研究生的数量指标和年限所限,其大多指导学生的经验也不足。而初次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年轻导师,培养研究生则完全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由于研究生导师普遍缺乏指导研究生的实际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各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院(部、处)建设,强化管理工作职责,保障办公条件;健全校、院(部、系、所)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管理力量,按照研究生培养规模配齐建强专职管理队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对比以上要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虽然建立了研究生处等管理机构,但并非独立设置,而是采取挂靠其他行政部门的形式与之进行合署办公,虽然在具体业务科室上有明确分工,但在领导班子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特别是部门“一把手”不得不将精力一分为二,这无疑影響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二,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一方面,一些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尚没有配足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对研究生工作的业务及其流程也还不太熟悉。第三,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导师队伍遴选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有待建立健全和完善。

二、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本文主要选取北部湾大学作为样例进行分析。北部湾大学(原钦州学院)于2018年正式获批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次获批了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该校于2013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后,就开启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程。2016年该校成立了研究生处,进一步加大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力度。

(一)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超前谋划,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划

北部湾大学十分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2016年,该校制定了《钦州学院“十三五”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学校硕士学位点建设的总体目标,即经过5年(2016—2020年)建设,使水产、化学工程与技术、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术型硕士点和工程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国际商务硕士、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汉语国际教育等硕士专业学位点通过硕士学位点审核,使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8个以上,培养研究生(含联合培养研究生)总数达到435人,在校研究生(含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达到345人。该规划同时明确指出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双导师队伍。另外,该校在“十三五”规划以及即将制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都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以及导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特定的安排。在师资队伍专项规划中,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也进行了宏观设计。2021年1月,北部湾大学召开了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落实主体责任,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的目标及“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育人水平”的任务。这些顶层设计,对该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

为创建北部湾大学,使原钦州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尽可能地接近和达到升格为大学的指标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16年出台了一项专门针对原钦州学院的扶持政策,即协调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广西区内六所高校与原钦州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从2016—2018年连续三年每年划定15~30个专项招生指标(含少量博士)用于联合培养。这为原钦州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该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组织全校具备条件的教师申报上述六校的校外研究生导师。2018年12月,原钦州学院更名为北部湾大学后,在学校积极争取下这项支持政策延续至今。截至2019年9月,北部湾大学与区内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21人。据2021年该校研究生处组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6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占比42.42%。联合培养导师成为该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要来源之一。

3.校企合作,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产学研合作是“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一片“蓝海”。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明确规定,“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从2011年以来,北部湾大学开启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之路,确立了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方面也采取了与研究型大学截然不同的模式,主要以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技术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在此思路引领下,北部湾大学尝试打造校内校外协同配合的“双导师制”。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组建分工明确的导师团队,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企业导师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为每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配备一名企业导师。截至2021年,该校共聘请企业导师148人。与此同时,该校制定了《北部湾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了对企业导师的管理与考核。其次,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构建学术背景、工作背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由学科带头人领导,企业导师和相关学科导师共同参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4.开展培训,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

培训是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師培训体系。”自2018年起,北部湾大学连续三年举办了3期导师培训班,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举办培训班为主体、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导师培训模式。一是定期组织研究生导师进行校内集中培训。2018年6月,北部湾大学举办了首届研究生导师培训班,邀请了国务院学位办、自治区学位办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导师学员们授课,课程内容包括“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导师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为强化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学校组织对培训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了《钦州学院2018年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学员培训心得汇编》。此后,该校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又先后举办了两期研究生导师培训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生导师校内培训机制。二是积极组织研究生导师参加校外培训。该校先后6次组织或选派了近30位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主办的“工程伦理”等课程的培训,还选派了近10名导师参加了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管理及导师培训班,并分批选派导师参加2021年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训班。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研究生导师在政策法治、师德师风、导师职责、指导能力、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导学关系等方面的表现有所改善和增强,切实提高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5.建章立制,制定研究生导师管理文件

加强导师队伍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由之路。《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兼职导师、校外导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工作”。北部湾大学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2018年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学校陆续编制出台了41项管理制度文件,内容涉及研究生招生选拔、导师遴选与管理考核、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学位发放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涉及研究生导师管理的制度文件有14项,主要包括《北部湾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办法(试行)》《北部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定办法》《北部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北部湾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北部湾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管理办法(试行)》《北部湾大学研究生任课教师管理办法》等,以这些制度文件为基础,编撰形成了《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手册》。这一系列规章制度文件的制定出台,为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全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工作快速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成效

1.导师数量增长迅速且结构日益优化

(1)导师队伍不断壮大,增长势头迅猛

北部湾大学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时,研究生导师不足100人,短短三年内实现翻番,研究生导师现已增至21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202名,校外兼职导师28名。具有2021年招生资格的研究生导师114人,担任广西大学等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118人,另有企业导师148人。实际从事研究生指导工作的教师连续3年增长率在30%以上。已培养研究生近400人(含联合培养)。

(2)导师结构日益优化,指导水平不断提高

从职称结构看(见图1),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100人,具有副高职称的导师89人,具有中级及其他职称的导师27人,占比分别为46.30%、41.20%、12.50%,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占比87.5%。从年龄结构看(见图2),30岁以下的导师1人,30~39岁年龄段的导师73人,40~49岁年龄段的导师73人,50~59岁年龄段的导师66人,60岁以上的导师3人,以上各年龄段导师占比分别为0.46%、33.80%、33.80%、30.56%、1.39%,绝大部分导师集中分布在30~50岁之间,约占67.6%。与此同时,导师的指导水平也显著提高,近两年来,学校申报立项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15项、研究生学术论坛2项,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29篇,获得专利或著作权10件,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1项。

2.导师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1)立德树人意识增强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立德树人是导师的首要职责。导师注重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制定学校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规定,严格要求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

(2)导师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

导师自觉遵守研究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原始记录收集、整理、归档制度,严格规范培养及档案管理行为,确保涉及研究生招生录取、课程考试、学术研究、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等重要记录的档案保存全面及时、真实完整、严谨规范。

(3)人文关怀意识增强

研究生导师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在鼓励和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的同时,给予研究生300元/月、800元/月、1500元/月不等的经费支持,为研究生开展科研提供便利条件。

3.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日益健全

为尽快完善导师队伍结构,提高导师队伍素质,北部湾大学以构建完善导师遴选机制、导师管理机制、导师培训机制、导师激励考核机制等为抓手,不断探索健全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1)导师遴选机制初步建构

制定了《北部湾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办法(试行)》《北部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資格审定办法》,每年开展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遴选,在扩充导师数量的同时严把导师准入关。

(2)导师管理机制日渐完善

制定了《北部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北部湾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管理规定》《北部湾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等,引导和规范导师行为,使导师管理有章可循。

(3)导师培训机制日趋定型

每年举办一期导师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校授课,组织导师学习国家、自治区和学校有关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定期培训制度。

(4)导师考核机制日益健全

制定了《北部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补贴发放办法》和研究生导师的复审制度,形成了动态的研究生导师招生审核制度和导师退出机制,每年开展招生资格审定和复审,打破了传统的导师招生“铁饭碗”。

三、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

经过几年建设,北部湾大学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之路,学校研究生教育已步入正轨,开始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从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研究生导师队伍状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掌握情况、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全面掌握本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状况,对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部湾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采取实地调研、召开调查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本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教育情况。例如,2020年,北部湾大学就先后制定发放了“北部湾大学导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培养调查问卷”“北部湾大学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等三份调查问卷,对搜集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分别形成了《北部灣大学导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培养调查报告》《北部湾大学2019级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调研报告》等三份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的现状,为学校决策层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与举措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问题即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又一宝贵经验。自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大力筹建北部湾大学的激励之下,北部湾大学从上到下、从行政人员到专任教师、从教职员工到广大学生,都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和问题意识。全校围绕设立大学的各项指标,找差距、寻短板、觅不足,想方设法强弱项、补短板。其中,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指标是重中之重。该校研究生处瞄准本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数量缺质量低、经验缺水平低的“两缺两低”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其中与区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就是北部湾大学针对“两缺两低”问题而向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倾斜支持措施,这一措施获得后者采纳实施。事实证明,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奠定了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成为后来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三)加强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各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立足本校实际,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不失为一条捷径。借力发展,是北部湾大学办学的重要经验之一。近年来,北部湾大学采取“主动走出去”与“积极请进来”双管齐下的方式,加强与区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经验。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学习。该校先后组织学校相关硕士点建设单位负责人到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学习,并选派人员到上述高校挂职锻炼,同时加强与同年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贵阳学院、榆林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昆明学院等高校的联系,相互学习借鉴各自建设经验。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传经送宝”。先后邀请国务院学位办、自治区学位办的领导专家来校解读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对口支援渠道,积极邀请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专家及管理者来校指导。通过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有效经验,(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11页)北部湾大学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之路。

总之,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处于内涵发展期,正在加快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起点低、起步晚、底子薄,普遍存在导师数量与结构不合理、导师缺乏指导经验、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需要探索和总结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经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大用.深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21).

[2]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J].中国研究生,2020(8).

[3]柴如瑾.重“研”从“严”,研究生教育全面升级[N].光明日报,2021-08-03(14).

[4]翁铁慧.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

[5]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4).

[6]张力.未来五到十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走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1).

注:201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北部湾大学为例”(JGY2019174)

【作者简介】刘 琼(1967— ),女,教授,硕士,北部湾大学发展规划处、研究生处处长;唐林峰(1986— ),通讯作者,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黄 鹄(1965— ),男,教授,博士,北部湾大学副校长;尹继蕊(1987— ),女,中级经济师,硕士,北部湾大学研究生处招生科科长;史忠丰(1981— ),男,教授,博士,北部湾大学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责编 黎 原)

作者:刘琼 唐林峰 黄鹄 尹继蕊 史忠丰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篇2:

从MLIS研究生论文看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

摘 要:文章以2010年我国首批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样本,通过对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指导教师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MLIS的教育现状和培养目标尚未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通知中所提出的“为我国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人才”这一最初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LIS教育发展与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MLIS;专业硕士培养;研究方法

2010年4月28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精神,为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1]。2011年,全国MLIS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简称MLIS),明确提出了MLIS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及复合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2]。2011年,我国共有18所院校首次获得建设和培养MLIS的资格,2014年MLIS的授权院校又在原18所院校的基础上增加了13所院校。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为获得硕士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它既是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教学成果的最终检验。笔者通过对近四年(2013—2017年)MLIS学位论文的梳理,借助文献研究法分析了MLIS学位论文内容,特别是对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MLIS学位论文数据来源和数据调查

笔者选取的文献样本是2010年首批获得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的MLIS学位论文。首批MLIS研究生于2011年招收,2013年毕业,因此,时间选取的跨度在2013—2017年之间。由于受时间跨度的影响,笔者在选取院校时未能包括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6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因当时未能收入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所以文中所涉及的学位论文不包括这8所院校。笔者将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等10所院校名称依次作为学位授权单位的检索字段,对2011—2017年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生学位论文383,467篇,再以图书情报为学科专业名称进行二次检索。部分院校的MLIS研究生论文学科专业名称因没有进行标注,所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通过查看2011—2015年各院校招生简章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录取名单、学生学号以及论文结尾处的致谢内容等,最终获得658篇MLIS学位论文。

2 MLIS论文情况分析

2.1 论文的研究题目选取与论文主题分析

在658篇MLIS学位论文中,其中,研究情报学方向的学位论文206篇,占31%;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学位论文359篇,占55%;研究档案学方向的学位论文93篇,占14%。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MLIS学位论文所占比例最大。笔者以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359篇MLIS学位论文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论文的研究题目选取与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MLIS学位论文,笔者参考了吴慰慈先生在《图书馆学概论》中提到的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 Librarianship)的体系结构,将图书馆学学位论文划分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等五种类型[3],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详细内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100篇,占28%;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6篇,占2%;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177篇,占49%;图书馆管理57篇,占16%;图书馆现代化工作19篇,占5%。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整理虽然是图书馆最核心的工作内容,然而仅有极少数的研究生以此为研究课题,究其原因是:①MLIS研究生自身问题。由于大部分MLIS研究生的本科专业背景为非图书馆学专业,缺少图书馆学基本的专业知识,缺乏文献编目学的问题发现能力,以及对问题深层次的剖析能力。②文献编目的研究创新点较少。由于文献编目是一门成熟的学问,相比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工作等研究主题类型而言,其可创新的内容较少,不容易取得研究成果。③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的外包。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的外包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图书馆人发现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很少接触编目著录、标引等工作。

在研究用户服务工作的177篇MLIS学位论文中,主要涉及阅读推广及参考咨询服务等工作内容,例如,《安徽省高校图书馆APP移动服务调查与分析》等。这些研究内容更多的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研究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主流形式,在MLIS学位论文中頻繁出现。究其原因是阅读推广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内容信息量大且易获取、论文的框架易安排、论文的研究方法易操作等。

表1列出的359篇MLIS学位论文中,部分选题接近,其大多来自导师的课题项目,笔者对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调查,证明了上述结论。如:唐潇潇的《京津冀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研究》、崔鹏举的《京津冀政务信息共享模式研究》两篇文章选题较为接近。笔者在保定社会科学网查阅这两篇学位论文的导师课题情况时,其结果显示为“京津冀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影响机制与干预路径研究”科研项目(批准号2014A030)。由此可见,MLIS学位论文选题是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来确定的。

2.2 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对于研究生而言,正确应用研究方法对有效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硕士论文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对658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其中9篇论文没有涉及研究方法的内容,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具体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①MLIS学位论文平均每篇选取的研究方法为3.3个,说明MLIS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是具有多样性的。②MLIS学位论文分析法的使用总频次高达256次,研究方法使用总频次在50~200之间的是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大都低于50次。③MLIS学位论文涉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情感分析法、满意度调查法、专利地图法等。其中涉及文献法的研究方法有5种,分别是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献调研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法。笔者通过查阅这些方法的定义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2.3 论文指导教师的情况分析

1879年,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曾提出,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并在188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协会会员大会上,提出图书馆的教育方式应该由最初的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变,以正规的教育方式培养图书馆事业人才[4]。最早的图书馆学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设立的,它是一门应用实践型较强的学科,而MLIS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更需侧重于实践操作。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导师制的形式也在日渐变化,由最初的传统导师制(个体导师制),发展为集体导师制(或导师组),再到现在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避免了个体导师制只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弊端,规避了集体导师制导师在指导学生时无针对性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5]。笔者通过查阅MLIS学位论文的封面找到了导师的姓名、职称以及导师制等相关信息,发现共有189篇论文属于双导师制模式,469篇论文属于个体导师制模式,其中有35位导师分别是图书馆的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其他大部分导师来自高校。笔者认为,图书情报领域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需要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又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培养学生工作实践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3 MLIS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

3.1 从培养目标出发

高校在培养MLIS研究生时,要严格遵循“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图书情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从高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MLIS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①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根据“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MLIS培养目标教授理论课程、选定论文主题,不应以自身承担的研究课题及研究项目给学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②学习方面。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勿盲目跟风崇尚新概念;学生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避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3.2 广泛推广双导师制

目前,单一的MLIS导师制仍然占据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且基本上是高校教师作为MLIS研究生的唯一导师。但绝大部分MLIS研究生认为,单一的导师制模式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导师权威基础之上的师徒关系[6]。在单一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学生会过多考虑导师的身份,致使师生之间交流的频率较低,导致其论文研究主题由导师指定或根据导师承担的研究课题来确定的结果。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在培养MLIS研究生方面应广泛推广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实现MLIS培养目标。双导师制可以使MLIS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3.3 加强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够客观地反映专业培养情况。笔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研究方向的选择、论文主题的选取、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等方面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需要提高对MLIS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并增设论文指导或相关课程,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专业研究方向前沿等方面为MLIS研究生的科研过程和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具体的指导。

4 结语

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反映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学科研究方向的趋势。MLIS研究生每年都不断地扩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主题、核心能力的培养等影响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学科发展。从近年来MLIS学位论文题目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来看,其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空间,我国需要不断完善MLIS研究生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EB/OL].[2017-12-21].http://www.hainu.edu.cn/stm/zy_yjs/2010521/10271881.shtml/.

[2]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EB/OL].[2017-11-03].http://mlis.whu.edu.cn/news.jsp?id=3.

[3] 吳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7.

[4] 谢阳群.从杜威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看今日美国的图书馆情报教育危机现象[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5):28-33.

[5] 吕伟.教育创新视角下的研究生双导师制解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128-130.

[6] 周文辉,张爱秀.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编校:马怀云)

作者:吴琼 黄雪梅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篇3:

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构想

摘要:培养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这项专业教育有特定的规律需要遵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这些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需求和高等专业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文件管理 档案管理 专业硕士教育 教育教学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形成了对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特殊人才的特殊成长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培养造就应当主要通过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完成。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它有着特殊的规律需要遵行。而对于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这项特殊专业教育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要和要求,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从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基本学习制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教学环节安排、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学位授予与毕业证书颁发等7个方面,提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一)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项教育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既是培养对象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又是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指导纲领,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诸多重要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规划,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条件的建设,以至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一个方面不受其影响和约束。在不清楚人才培养活动究竟培养什么人,不清楚应该把培养对象培养成什么规格层次、有何种质量要求的人的情况下,无论对于“教”的一方(如学校、教师),还是“学”的一方(学生),都将难收成效。因此,确定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成为人才培养活动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活动。

培养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为认识和实际量度培养对象优劣程度、人才培养活动优劣程度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尺度,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为了达到这样的功能效用,培养目标应当包括这样的基本内容:人才规格层次、培养对象适用的领域等。

人才规格层次是指培养对象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后,人才群体中的主体部分所达到的整体质量水准,具体而言,就是他们中的主体部分应当在社会中取得的基本社会承认,也就是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所处的基本位置。

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我们认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够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这里,培养对象的人才规格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对象的适用领域是:各级各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他们适用的具体岗位包括:1)国家各级文件档案主管机构,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厅室、档案局等;2)国家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文件档案管理机构,如办公厅室文电部门、机要保密部门、电子文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档案处室等;3)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内设相关部门,如综合办公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技术文件资料室、档案室(馆)、企业文档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质量与环境体系管理部门、上市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等;4)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和专业、行业档案馆,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地方行业与专业档案馆、其他社会组织创办的档案馆等;5)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如管理咨询服务企业、计算机软件研发服务企业、证券服务企业、会计审计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体系认证服务企业的管理咨询部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规划部门等。

培养对象胜任的工作活动包括:1)依托文件档案信息资源,从本专业角度直接参与或者辅助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决策活动;2)统筹管理组织内部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组织、挖掘、开发和利用工作3)主持或参与本组织文件档案管理发展战略和政策策略的研究与制定;4)主持本组织文件体系、档案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开发;5)主持文件档案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6)直接领导本组织内文件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7)主持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8)负责文件档案管理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培养及相关教育培训;9)负责编制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预决算;10)设计并组织审批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程序规范并监督实施;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事项。

(二)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分析

教育教学方案的实质,就是根据社会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培养对象,使他们达到甚至超过这些要求。因此,全面认识、准确界定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使教育教学方案切合实际、确有实效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要使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条件和机会胜任特定领域特定岗位的特定工作活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应当分别呈现如下的特征。

1.素质结构

(1)总体素质结构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并重。

(2)素质构成为通专结合的“∏”字型结构:基础理论、基本能力面宽扎实,管理与技术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操均能,善于思辨分析、综合分析,能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2.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广博、深厚;专业知识精练、实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面宽阔。

(2)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管理、文化历史、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3)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基于文件档案控制的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原理、文件管理理论与方法、文件与档案法理、公务文件处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技术、文档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文档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分析、制度建设、管理决策、监督控制、管理体系构建、现代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效能改进、事务处理与管理知识等。

(4)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中外历史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一部分基础性技术科学知识等。

(5)相关行业知识包括:本行业技术知识,本组织核心业务及其流程,本组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的状况,本机构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基本价值观等组织文化范畴因素。

3.能力结构

(1)能力结构的特点:一般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主干,专业技能为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延伸;各种能力具有可开发性。

(2)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熟练地运用现代文件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技能主要是业务操作方面的技术、技巧与能力,主要包括:文件写作与处理、文件修正与优化、文件简化与标准化、文件结构格式设计、文件体系规划与控制、档案收集保管、档案价值判定、档案检索体系设计、档案信息加工、档案增值开发、档案服务提供、档案管理体系设计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制度设计、例行事务处理、例外事务处理、信息资料获取、信息资料分析处理、时间管理、人际协调、调查研究、工作效能诊断与改进,文档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文档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4.心理素质

(1)心理健康。

(2)心理平衡。

5.其他综合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思想作风端正;工作态度严肃认真,勇于负责;有较高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

(2)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廉洁勤政。

(3)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三)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学习制度

基本教学制度是指对教育教学及其过程起重要决定性作用的教育教学规范。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常采用的基本教学制度有:学年制、学分制、修课制、导师制等。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合于实行学分制。

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导师组集体指导培养。

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和其他条件,学习方式可为全日制在校集中学习或在职兼读。全日制,学制为2年至3年,学员需脱产在校学习1年半;在职兼读学制为2年至4年。

上述两种学制均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在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通过,按规定的程序授予文件档案专业学位,颁发毕业证书。

(四)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体。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课程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重高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学分数在全部学分数中所占比重在90%左右;专业训练性质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重应当超过70%;选修课在全部课程所占比重应当超过20%;所有课程原则上均应在每个学期都开设,以保证培养对象充分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除课堂授课外,更多地采用个性指导、答疑辅导、文献研读交流、网络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实地访问调查、实验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三类: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任意选修课。

核心课要求修足26 学分左右。

专业方向课要求修足12学分左右。

任意选修课由学生在本教学方案规定的或者在全校本科、研究生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要求修足 10 学分(具体课程建议见附表)。

教育教学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为54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分为 48学分(占总学分的90 %),内含必修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 38 学分,选修课 10 学分,科学研究4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五)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环节安排

各门课程的教学按统一规范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测验、考试等环节完成。

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学习200个以上管理案例,草拟和修改不少于300份文件,起草制定或修改不少于100个管理规范(制度、程序、标准),参与规划设计的管理体系不少于5个,参与设计的文档信息系统不少于5个;每门课程必须完成3次以上的习题作业或撰写2篇以上的小论文(调查报告);每门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模拟、案例分析、实操练习、上机演练时数不低于总教学时数的1/2;其成绩记入相应课程总成绩中。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应当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多环节”教学。教学内容的复杂多领域性,以及不同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途径的不同,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多环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有关要求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予以规范,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大幅度精炼讲授环节。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繁复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的尖锐矛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智力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讲授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应用比率必须比一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低。讲授必须较大幅度地被精简、压缩。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将不再需要系统讲授,讲授的功能将从系统灌输和传授系统的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要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方向导引、启发思考。讲授精炼后节约下来的教学时间和其他教学资源将让渡给其他对培养对象智力能力发展有更高价值,有更好学习效果的其他教学环节。

第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文件档案管理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以智力能力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求,也需要培养对象通过实践才能将各种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这就使强化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成为一种必需。

(六)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强化培养对象的科学研究训练。学生每学年必须至少向导师组提交: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1篇调查报告,总计4学分。

学位论文应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特殊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毕业后1年之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提倡采用调研报告、重大案例分析报告、重要政策分析报告、重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报告、项目规划方案等形式。

第四学期集中进行社会调查或实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计2学分。

(七)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与证书颁发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被授予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并同时颁发毕业证书。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870219)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的通知(学位〔2010〕49号)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05)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0)

4.李财富,童兰玲.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J].浙江档案, 2009,(03)

5.辛全民,张锡田.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7,(03)

6.金波,单芳.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J].档案学通讯,2006,(0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张璋 赵国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检察机关新型集约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影营造真实感艺术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