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反思

2023-06-12

第一篇: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坡头爱周中学唐恒兰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 1

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平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第二篇: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优秀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第三篇:中学历史教学反思(xiexiebang推荐)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成人”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可或缺地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这几方面自然是缺一不可的, 尤其是师德方面更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起码素质,这一点许多老师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就不再赘述了。在此仅就笔者在几年的历史学科教学中体会最直接的关于“师才” 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谈一点认识。

作为所谓“副科”教师,一般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两节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师生情感,并进而培养起其学科兴趣,比起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来,我们的难度相对要大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以笔者的认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师才”可在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一些被学生反映为“不会教书”或“教得不好”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种联系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中还是在高层次的考试中都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文科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三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之高历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比如,在讲述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这一章中,你会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远不及语文课上的《陈涉世家》来得丰富,有时在预习语文书上的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再如,对于文化部分的文学诗歌的讲解,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一节45分钟的内容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在看过福州二中倪江山老师的《封建文化高峰光耀千古的文学》一课的录像后,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奥妙之一就在于授课者有不浅的古诗词基础,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及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等作了十分精辟的演绎,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长了许多古汉语知识,由此可见历史与语文的联系之密切了。

而政治与历史间的联系则更进一步,历史课上所传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即是政治课的内容,尤其是现代史部分,由于紧扣时代脉博,如果历史教师对政治学一知半解或有反向的理解,则会给历史教学的客观性产生导向上的副作用。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列出语文、政治两科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其实历史课上也经常涉及美术、音乐甚至数理化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知识结构日新月异,作为教师还应关注着历史研究的新成就,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传授给学生,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特点。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现阶段的中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各级高中等师范院校深造后才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因此这方面的“师才”问题似乎不太突出,而在下述两方面,教师素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则十分巨大。

2.掌握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用心爱心专心 1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最大限度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下来,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的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并加以成功地吸收。相反,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听懂自己所教的内容。一些人认为历史课不是“故事课”就是“古董课”,其中原因有方方面面,在此不作评述。笔者认为要消除他们的成见,不要光停留在争执与辩论上,更重要的应该是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我的最佳水平,变被动为主动。

在几年的教学摸索中,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能力的不同要求,形成一套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如在初一年段展开竞赛式教学法,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喜欢听老师和同学的夸奖, 于是每节课都设计十几个问题,然后按小组回答或抢答,将其得分记在黑板上。一分成绩要有一分辛勤付出,为了多得几分,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以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现在要为集体争光,老师即便不布置预习和复习,他们也会埋头书上,于是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对于初一学生十分有效。而在初二年段则进行乐学教育法,经过一年的竞赛式授课,效果虽说比较理想,但长期使用此方法,已经长大一岁的学生逐渐由兴趣到枯燥。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经过反复实践、推敲,在初二年段开展乐学教育法。关于这一方法,许多老师均有较为全面的说明和深刻的体会,就不多做介绍了。对于初三年段的学生则相应采取参与式教学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较为成熟,而且时逢初三学的是《世界历史》,许多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时代节奏感强,他们努力去了解世界,但又不全明白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所以笔者尽量将初三的每一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多问多答,即一个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回答,不完备之处再由老师补充。这种参与授课法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极受学生欢迎,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核定。

此外,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善于采用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在脑中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和其他表现同时并存的。学生正是在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对使自己获取知识的老师产生信任和崇敬。

因此,作为教师是否具备这一方面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学生的信任,在每堂课之前能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效果,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获得这些课余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刊和报纸,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取的。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没有这些内容,但历史科的包容性极强, 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

如在初一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出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几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笔者在讲完淝水之战之后,把几次事件串起来,让学生介绍各自所熟悉的典型战术,然后再归纳这几次战例以少胜多的相似之处。有可能的话,还可在适当的机会, 进行一节军事知识竞赛课,既能丰富书面上的知识,又能进行国防教育。 再如,在解释“蹴鞠”这一名词时,如果你有一定的足球知识,就可以与学生一同探讨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也许这会多占用几分钟的课堂时间,但却可以使那些小足球迷对你刮目相看,而后这些学生就会觉得与老师有了共同语言,甚至会认为学不好历史就对不起“历史老师”。由此可见,拥有广阔知识面的老师与

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们大多都受过各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在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已有了一定的造诣,这是我们成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也是笔者在上述第一点中所阐述的,但是对于其他如体育、文艺等非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严重的因人而异。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不难发现,在一定领域中有特长的老师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老师在书法、体育或文艺上的才华也往往会使学生为“自己的老师”感到自豪,在这种自豪的同时,对老师所产生的“崇敬”心理一旦带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我们组织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效。当然,也并非绝对地说看的书多、知识面广或有一技之长,就能呼风唤雨。实际上,我们强调的教学素质更重要的还是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能将所知、所学、所想等贯穿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消化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新事务的认识与理解。

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上述几项素质,相信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而教师的威信也是在教学的成功中不断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下一轮的教学,这是一对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教与学之间最直接的发展关系。 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广泛兴趣爱好的教师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以接受的心态来对待即将到来的学习,而教师也可籍此树立十分良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以“高素质”的形象“先声夺人”,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这对于营造“乐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新时期探索心理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师反思性教学情况调查

尊敬的历史教师:

您好!本问卷是关于初中历史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完成问卷,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完全按照自己真实想法回答下面问题,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谢谢合作!

问卷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和题目两部分,共65个小题。完成问卷时间约30分钟。

一、教师基本情况(选择题请在选项上划“√”,非选择题请填写) 1.性别:(男、女) 2.教龄: 年 3.任教学科: 4.任教班级数量: 个 5.任教年级: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跨年级 6.是否班主任:A.是 B.否

7.每周课时量(包括辅导课): 节 8.职称: A.初级 B. 中级 C.高级 D.特级 9.学历: A.中师及以下 B.专科 C.本科 D.硕士

10.获得荣誉级别: 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区县级 E.校级 11.任教班级的类型:A.校重点(实验)班 B.普通班 C.两者都有 12.您所任教的学校类别:A.国家或省市级重点学校 B. 普通学校 13.您毕业的大学的类型:A.综合类大学 B.师范类大学 14.您所毕业的师范大学的类型: ..A.普通师范大学 B.“ 211”、“985”、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1

二、问卷题目(选择题请在选项上划“√”,非选择题请填写) 1.您是否了解“反思性教学”?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2.若您了解 “反思性教学”,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的? A.教育类期刊文献 B.教师培训 C.同事介绍 D.网上或电视 E.其他

3.您是否赞同这一观点: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A.完全赞同 B.基本赞同 C.基本不赞同 D.不赞同 .4.您会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吗? A.一直这么做 B.经常会 C.偶尔 D.从不 5.反思性教学就是反省自己教学的失败之处。 A.完全赞同 B.基本赞同 C.不赞同 D.不确定 6.您经常思考“我的教学是否有问题”这个问题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7.您是否赞同“反思性教学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个观点? A.完全赞同 B.基本赞同 C.基本不赞同 D.不赞同 .8.您在日常教学中会思考社会、教师、历史课、学生之间的关系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9.我认为知识目标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基本不符合 D.不符合 .10.您在教学中会思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

11.您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需要来制定、调整教学目标吗? A.一直这么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基本不 12.您要求学生做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吗? A.一直这么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基本不

13.您会联系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加工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14.您会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改进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15.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会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有机结合。 A.一直这么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基本不

16.您会思考如何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创造良好班风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17.在讲课过程中,我会及时进行阶段小结。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基本不符合 D.不符合 .18.面对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我会及时反思调整教学计划,自信应付。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基本不符合 D.不符合 .19.您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吗?

A.一直这么做 B.经常写 C.偶尔写 D.基本不写 20.您写教学反思的时间频率是多久一次?

A.每天 B.一周 C.一月 D. 一学期 E.上级检查时才写 F.从不 21.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3 A.很有必要 B.可有可无 C.没有必要 22.您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3.您经常反思自身素质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4.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会考虑通过本课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5.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考虑通过本课您自身会获得怎样发展?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6.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考虑对学生情况全面观察、因材施教?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7.每过一段时间,您会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整体回顾和反思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8.您会主动邀请同事来听你的课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29.同事私下想来听您的课,您的一般做法是? A.婉言谢绝 B.勉强答应 C.非常欢迎 30.有同事主动邀请您去听他们的课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31.您经常阅读与教育有关的理论文献吗?

4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32.您阅读到的教育类理论文献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A.网上 B.学校图书馆 C.自己购买 D.同事相互借阅 33.您会通过录音或录像方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并借此进行回顾和反思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D.从不 34.您会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35.您去听同事的课,主要是因为?

A.对方邀请 B.学校或教研组要求 C.自己主动请求 36.您每学期听同事课和观摩课的次数?

A.0-5次以上 B.5-10次 C.10-20次 D.20次以上 37.有人听过您的课以后,您会主动去请求点评吗? A.每次都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38.课后或教研活动中,您和同事交流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体会: A.非常相似 B.基本相似 C.各持己见

39.您会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并逐渐形成相应的个人教学特色吗?

A.一直这么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基本不

40.您参加校内外的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究或教学论文比赛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41.您设计学生的记名或不记名问卷来反馈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吗?

5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42.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43.开家长会的时候,您会出席并征求家长对教学情况的看法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

44.您会在意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情况的看法吗? A.一直都在意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基本不

45.在公开场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批判与反思,我觉得有困难。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基本不符合 D.不符合 .46.我们学校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氛围很浓,对我帮助很大 A.非常符合 B.基本符合 C.基本不符合 D.不符合 .47.在教学实践中,哪些因素阻碍您进行反思性教学?(可多选) A.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 B.缺乏理论指导

C.缺乏实践指导 D.缺乏教师群体帮助 E.缺乏学校领导支持 F.其他原因: (写出) 48.下面这些反思方法中,您使用过哪些?(可多选)

A.教学日记 B.教育案例分析 C.行动研究 D.听课评课 E.交流与讨论 F.录音录像 G.访谈 H.其他 49.您认为反思效果较好的方法有哪些?(可多选)

A.教学日记 B.教育案例分析 C.行动研究 D.听课评课 E.交流与讨论 F.录音录像 G.访谈 H.其他

50.结合教学实践,您认为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反思效果较好?

6 A.通过自我反思 B.通过学生反思 C.通过同事反思 D.通过理论文献反思 E.其他(写出) 51.您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和实施存在哪些疑惑,请写出: 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有时想反思都没有时间反思。 (非常感谢您利用宝贵时间完成调查问卷,祝您工作顺利!)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最新农学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珍惜粮食资源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