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与象征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比喻与象征范文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

四川射洪实验高中 陈玖地 喻善平

‚初二之前,我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格的把握,觉得很轻松。到了初三,阅读中增加了‘象征’的知识点,觉得它与比喻似是而非,于是往往张冠李戴。尤其是到了高中,经常在阅读中遇到区分‘象征’与‘比喻’的问题,令人十分头疼。‛——学生甲如是说

‚到了高中阶段,文章的深度增加了,特别是‘现代派’文学作品,‘象征’是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阅读时,对其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学生乙如是说

‚其实,老师也给我们讲了‘象征’与‘比喻’不是一回事,我们也多次上网搜查,但还是不得要领。‛——学生丙如是说

以上学生透露的困惑,既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阅读中常常把比喻和象征混为一谈,分不清何谓比喻何为象征,更分不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感到难度很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二者的把握没有明确要求,二是比喻和象征本身易混淆难分辨。特别对“现代派”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的解读,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为此,就“如何区分、把握象征与比喻”的课题,我们在近期加大了研讨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在阅读指导中加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此,我们谈一点体会与做法,还望同行指正。

一、引导学生从概念上弄清象征与比喻的特质及作用:象征重在“神似”,作用是增强艺术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比喻重在“形似”,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

1、要弄清象征和比喻的概念和特质。

从近年修辞学的研究看,一般把象征放在《修辞学》中进行讲述。如杨鸿儒的《当代中国修辞学》,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我们则倾向于吴士文先生的看法,象征是文艺创作中融情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①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辞海》)”。虽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有相似关系,但这种“相似”指的是“神似”。即二者之间内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如松柏的“岁寒不凋、索取少、予人多”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强、乐于奉献”,二者在内在气质上神似如斯,则构成了象征。除约定俗成的或点明寓意的特例外,象征一般不会把意思直接了当地说出,往往借助暗示,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1

促使读者自己去理解,达到具体事物和抽象含义之间水乳交融、难以剥离的境界。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而这种象征意义则是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的。这种领悟的逻辑起点是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神似”上的相似相近之点。

比喻也称打比方,《辞海》对比喻的解释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相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比喻重在“比拟”,强调“形似”,是以物比物或以事喻理。比喻常借助常见的易懂的喻体来打比方,除通过引述一个故事来打比方外,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只是在文中某一句或几处文字中出现。一般而言,抓住了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形似点,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就鲜活起来。像《拿来主义》的“大宅子”,用它来借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大宅子”是实实在在的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这一抽象的事物是不同类的,但它们有相似点,都是人们继承和享有的财富,在作者设置的具体的特定的语境中二者构成了比喻关系,从而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另外比喻是语言运用技巧,属狭义修辞,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文学作品与非文学文章中皆用;象征,是写作或艺术构思手段,属表现手法,一般不出现本体,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大多应用在文学或其他类艺术作品中。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2、要分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

比喻与象征的作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比喻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具体来说,比喻的作用有二:(1)用比喻来描绘事物,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并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2)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如“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用“蛀虫”“泥潭”“黑洞”来暗喻谎言,能更形象地突出了谎言的可怕性,比“谎言可怕”四字生动形象得多。

而象征是一种含蓄的变平凡为深刻的表现手法。它集中描写某一特定的形象,借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精神品质、思想感情,但又似此实彼,让读者咀嚼品味形象背后的象外之旨、弦外之意。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还可以延伸作品的意蕴,增强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如鲁迅《药》中 “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是具体

2

而常见的,但其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再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作者陆蠡就用生命力蓬勃顽强、向往光明和自由、固执的绿——一株常春藤,象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和解放、顽强抗争的中国人民,文章立意高远,隽永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探讨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在不断比较中加深体会,产生顿悟,结合写作背景、人文环境挖掘象征潜藏的隐晦点寻找破解之法,并参考其它文学手法及表达方式作多元解读。

1.找准例子,结合特质和作用,从比较的角度加以辨别。

区别比喻与象征,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对比喻与象征的实例加以体会,从比较角度入手,更易把握。如茹志娟的《百合花》中“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的脸上”与杨朔的《茶花赋》中“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这两段文字,“百合花”和“童子面茶花”谁是比喻谁为象征呢?首先我们指导学生抓住各自的特质加以比较,“百合花”不是用来比拟新媳妇的美貌的(文本中有此妇的直接外貌描写),而是着眼于该花“洁白无瑕”的色彩,与通信兵和新媳妇的“纯洁”品质神似,并且 “百合花”在文中反复出现,只要结合人物言行与构思、表现手法分析,“百合花”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神似点就显露出来了(且文中直接点明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生气勃勃的情态、美姿与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何其形似,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形似上又特别充分,因而构成了生动形象的明喻。其次,从象征与比喻的作用看,茹志娟用“百合花”来象征通信兵与新媳妇心灵的纯洁美好,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纯美的情感,优美圣洁的意境让人久久难忘。而杨朔用“童子面茶花”比喻祖国的新面貌,直抒胸臆,赞美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笔笔写茶花,处处赞祖国,即便文中明白用了“象征”一词,也只能是比喻。

2.知人论世,从时代背景上把握。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种寻找。任何文学作品都会烙上时代的印记,尤其是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作品,往往和时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引导学生分析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整篇文章中虽无一字点明海燕象征着革命者,但从象征的定义出发,品味作者对海燕这一有特定指向的形象的突出描绘,再结合时代背景,海燕与革命者不畏艰险的神似之点就凸显出来了。这样,我们就不会误判海燕是构成比喻的喻体了。如阅读北岛的《迷途》,诗中所表现的正是文革中受伤的一代青年,他们并不是一味的迷惘和颓废,

3

而是在迷途中苦苦的探寻和追求。而这种探寻与追求又体现在思想、意象及语言的朦胧中,显然,象征手法的运用正得其宜。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朦胧诗的特点再结合“文革”这一特殊背景进行分析。就会明确作品不是用暗喻而是“运用象征手法,以‘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以‘森林’象征着遮挡日光的障碍因素,以‘蒲公英’象征共同追求的同伴,以‘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其中‘你’和‘眼睛’象征着理想,描写了文革后青年在迷茫的境地里追求着理想中美好事物的足迹。”② 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象征及其作用了。

再如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人生(情感)经历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很难深入品味作品的内涵的。因此,我们在深入分析前,要让学生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人,了解闻一多。他在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强烈怀念和由衷赞美如花的祖国。在《祈祷》、《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诗中,表现出同时代诗人罕见的民族自豪感。二是论世,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他1925年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心中的梦幻猝然破灭。他失望痛心,爱之深则恨之切,面对路边一汪死水,心生灵感,于是融情于物,藏意于象,抓住死水与旧中国的黑暗腐臭的内在本质,将死水作为象征体,构思吟成《死水》。同时也设置了不少生动鲜明的比喻,故意夸丑为美,为彰显象征意义增色不少。并用“这里断不是美之所在”“不如让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等语句,倾注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激憎恶之情,这是用反讽配合象征表达了祖国必将旧去新生的坚定信念,颇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那种深切的弦外之意。这样,抓住了知人论世,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

3.从象征意义的隐晦性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技巧上把握。

象征作为表现手法,一般不像比喻那样通俗、直观、形象,而显得隐晦含蓄,尤其是暗示性象征更是这样。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象征表意上的隐晦性,通过文中作者给予的暗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不便或不宜直接表达的内心真实悟出来。如阅读鲁迅先生的《药》时,要让学生明白尾段的作用,就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万马齐喑的时代氛围里,支持革命只能根据文体特点含蓄地表达。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此处坟顶的花环蕴含深意,它运用象征,隐晦地表达了不便明确表达的意味:革命者是后继有人的,革命也是有希望的。这样学生就能准确把握尾段的象征意义了。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文坛活跃着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现代派”。其作品为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

4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象征是被广泛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使象征的内蕴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它或象征作者自己的人格、情感等个体性的某些内容,或象征某团体、某种族、某类人的某些内容。面对这类内蕴丰富的象征,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象征体本身的性质、特征、文中的暗示及特定时空的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揣摩,以求突破。如阅读卡夫卡的小说《城堡》,作品主人公为进入城堡,千方百计想谒见城堡长官。然而,他费尽周折,精疲力竭,却根本见不到城堡长官。《城堡》中那座庞大的城堡分明看得见,却走不到,进不了!“城堡”在这里明显具有虚幻性、隐晦性的象征功能,闪烁着迷离恍惚的意蕴之光,体现出类似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设象写意、虚实相生的构思之妙,与只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比喻的确各有庐山面目。所以,一般认为作者用“城堡”这个象征体,象征虚幻的世界和官僚政治。③对它的象征意义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作多种诠释:或象征统治阶级的政权与民众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或象征着目标的可望而不可及;或是犹太人无家可归的寓言„„不一而足。④总之,对这些复杂的象征,应引导学生结合心理暗示、烘托等手法多元解读,促使他们进入“见仁见智”的自由解读空间,获得多角度的审美愉悦,决不可将意义限定在单一层面,作出定向分析和单一判断。

而比喻在这一方面相对容易把握。除隐喻外,一般表意单一,一喻一义,一般少有这种多义性,比较容易捕捉其内涵。

另外,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都会在行文中通过适当的抒情、议论来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揭示文章的内涵。因此,在阅读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关注作者为表现象征意义而配合的其他表现手段外,还应该积极关注作者在行文中的抒情、议论。

注释:

①吴士文《修辞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页

②杨圭言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4页

③任仲伦主编《文艺基础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 ④许自强主编《文艺基础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17页 作者简介:

陈玖地,男,四川射洪实验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市级名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曾在《新课程研究》、《现代语文》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省政府教研成果奖获得者。

喻善平,男,四川射洪实验高中语文高级教师。被维普期刊网评为“高影响力作者”。四川省教科所兼职教研员,曾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曾多次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

第二篇:象征比喻类作文

学生作文

微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的老师有无数个,而在我的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敬爱的杨老师,他的笑脸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杨老师,虽然现在您已不再我身边,但我的脑海中仍不会消逝您那谆谆教导的声音,那孜孜不倦的身影„„

还记得那是一节晚自习,教室里同学们都安静的做着自己的作业,依稀只能听见那“唰唰”的写字声,您不知何时从后门转了进来,那时的我刚好听到开门的声音,就好奇的回过了头,没想到正好与您四目相对,吓得我赶忙转过了头去,心扑通扑通的跳,我的心情还来不及平静下来、却发现您已经站在我的身后,您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出来一下”,我想:“这下完了,老师会不会认为我上课不认真啊?会不会训我啊?”就这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跟着您进了办公室,没想到您那阳光般的微笑让我一下卸下了心防,没有了开头的那么紧张。

我本以为您会训斥我一顿,然后自己会委屈的流泪,可我只猜对了一半,您没有训我,可我确实是哭了,但不是委屈的泪花„„

您说:“今天我碰见你爸爸来,和他聊了一会儿。”杨老师只这一句就把我吓得手足无措,我想:糟糕,最近没犯什么错吧!他们会谈些什么啊?您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问,便继续说:“听你爸爸说你在家有些挑食啊,你家开饭店,自然少不了好吃的,可也得多吃青菜才好啊,我儿子和你挺好的,我在家就让他多吃蔬菜,这样才好长身体啊,以后可不能挑食了啊!我可得看你和我儿子谁听话,呵呵!”听着您的话,我不觉震了一下,您把我叫来竟是为了这个,我连忙点了点头。接着,您和我像拉家常一样地说了一些寻常小事„„

出了办公室,我心潮澎湃。杨老师,您真好,就像是我的亲人一样,我想,您应该对待每个学生都像是亲人一样关心吧,就像是阳光呵护花草一般,不知不觉,眼角竟有些湿润„„

杨老师,您用慈爱的微笑接纳了我,让我感受到父母般无私的爱,您的微笑犹如一缕金色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生活的道路,让我更加奋勇向前。

比喻象征类作文审题

【训练要求】

比喻象征类作文审题的方法 【写作提示】

1、比喻象征类试题初看起来审题难度很大,其实我们只要把比喻类题目中所表达的本体、象征类题目中所赞颂的象征意义给揭示出来,然后从它的本体或象征意义出发进行构思写作,就可以了。

2、如《暖流》这一题目,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去考虑——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中心便一目了然。如《红叶》这一题目,真正要写的不是老树的红叶,而应该是老人的红心。树老叶红,人老心红,题目仅仅是象征而已,别无他意。

3、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 材料

三、例解:在审题立意和构思行文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我”、“隐形”和“翅膀”。 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

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也可以是历经磨砺的婉约昆曲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和微小个人之“我”

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考生可以写实“我”——考生自身的经历、感受、故事等,围绕十八载青春岁月中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取材。如林则徐的一心为公、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予“我”的诸多启发;如古典诗歌对“我”心灵的开启和文学世界对“我”灵魂的引导等。考生可以写虚“我”——“我”可以是黄土高原、经济特区、北京城等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地域的代称,也可以是司马迁、李白、杜甫、贝多芬、居里夫人、菲尔普斯、周杰伦等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名人的自叙,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盏路灯、一条胡同等意象的代言„„简言之,“我”可以是一切,一切皆可以成为“我”。

上述关于“我”的诸多意象都可以成立,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第一人称“我”来构思选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

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欲说毛笔是隐形的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

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行为的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翅膀”要能够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实现超越,为“我”获得自由等,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例如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亲情、关爱、良知、责任、勇气、文学、艺术等。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标签。 容易出现的不足:(1)全篇不写“我”,而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

如何分析“比喻型”(或者说“象征型”)命题或话题作文?

第一、不能虚,应由虚到实,以情理为文。即在揭示话题或者题目的比喻意(或象征意)的基础上行文,比如“我心中的水仙花”这个题目,水仙花是个喻体,根据题目中材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如果我有两块面包,我一定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的暗示,它的本义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美好的品德、修养、理想、信念等等,决不能800字写完之后读者还不知道你的水仙花到底是什么。

第二、在揭示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时候,必须找到两者之间合乎逻辑的相似点。

一、比喻类作文特征。

1、隐喻性:比喻类作文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内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006年广东题话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天使”一词现在常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也比喻传播福音的人,即“真、善、美”的化身。

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如“路”、“灯”、“远方的高山”、“鞋里的沙子”等都具有象征义;2006年北京题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北京的符号是指“能体现文化特征并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东西”,即能够象征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民风民俗、、杰出的文艺作品、标志着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繁荣的新事物,如胡同、天坛、长城与天安门,京剧、相声与京韵大鼓,中关村科技园、2008奥运会等等。

3、立体性:比喻类作文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多了可挖掘的层面,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005年辽宁省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这个特征相当突出,“花”的比喻义相当丰富,可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一种发展趋势等。可以把这种“花”喻指姚明的成长经历,一年比一年成熟;可以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军和雅典奥运会夺金后的如花笑脸;也可以这样比喻:“去年花”是我国昔日氢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升空,“今年花”是指“神州六号”遨游太空。

【佳作欣赏】

我心中的太阳 泪水夹杂着雨水,一个滚烫,一个却凄凉。

我行走在雨中,风从我的后背穿过,解渴的不是肌肤,而是心灵。握着那份考砸的试卷,我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借口,却发现是徒劳的,该怎么向你交待,我拼命地想。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熟悉,我尽量放慢脚步,却还是走到了这里。我不敢继续走,因为我看见了你,因为我还没想好借口。巨大的水帘恍如隔世,我却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你,焦急地张望,像是大鸟等待归巢的小鸟,那样热切。

你还是看到了我,径直向我走来,我有点措手不及,胡乱地将卷子塞进书包,抬起头,正冲着你关切的目光。你为我撑着伞,把我护在左边,心跳的那一边,无情的雨水却打湿了你的右臂。

回到家,你放好雨伞,然后打算替我摘下书包。我不安地将卷子递给你,却没敢抬起头。我知道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知道你对我充满了期望,我知道我心中的太阳早已落下,我知道此刻你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失望。就这样安静了几秒,还是你先开了口,依然那样温柔,“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中考要加油,我相信你会考上的。”想了无数中表情来面对你,此刻却全部忘记。我只是抬起头,望着你的双眸,然后重重地点了下头。

拿起卷子回到屋里,看见你早已热好的干奶,飘渺不定的热气里我好像看到了你忙碌的背影。只是岁月将你消磨得暗淡无光,有些憔悴。

台灯下的我奋笔疾书,就像身居考场的我一样。那天的夜黑得很晚,你说我学到很晚,原因只有我知道,每次回头,客厅里一直亮着的灯已将我心中的太阳升起,光明无限,生机盎然。

落笔时,想起我们的一段话: 我说,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你说,我是你永远的光芒。

作文题目:

一、以“在心底开一朵花”为题作文。

二、请以“__________是一面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不少于600字

三、绿是色彩,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慰藉,你的心中自有一片绿„„请以“绿”为题作文。 要求:1.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四、(2009·北京卷)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

第三篇: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中运用相当普遍。但由于两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而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成误判和误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

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

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如:

①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用“明星”来说明“街灯”。)

②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用“钓饵”来说明“无耻”。)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燕雀”、“鸿鹄”分别说明“佣者”与“陈涉”。) 象征如:

④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

⑤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用对待“蒲公英”和“雏菊”的态度来说明作者的“博爱”思想。) ⑥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都由三部分组成且都可省减。

比喻由本体(被比喻对象)、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组成。如上文例①“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好像”是喻词。

象征由象征客体(即具体事物,如上文的“百合花”、“蒲公英”、“雏菊”、“红白的花”。)、象征本体(即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者的主观意识。如上文例④的“纯洁与感情”。)和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如④的“象征”。)等三部分组成。

但比喻和象征都可以省减。比喻可以省减除了喻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③。象征也可以省减除了象征客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的⑤⑥。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如:①的“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等。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如例⑥。“红白的花”和“革命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或“人们对革命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的,人们只能通过联想把“花”与“美好前景和希望”联系起来。再如,鸽子象征和平。“鸽子”与“和平”也不存在相似点。

2、各自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如:失掉光辉的太阳,飘浮在雾海之上,恰似一个落入水中的铜镜。“失掉光辉的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比较抽象的,但“铜镜”就具体形象得多了,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就很容易感知到“鬼魂光辉的太阳”的形状和色彩。而象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如上文的“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蕴含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只有在《药》这篇作品所创设的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的特殊含义。

3、稳定性不同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说比喻的意义较为狭窄和固定,而象征的意义却要宽广和深沉得多,具有含义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区别。如“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所具有的意义是固定的,即它象“播种机”一样具有“撒播”的特点,不过现实意义上的“播种机”撒播的是植物的种子,而“长征”撒播的是“革命思想”这样的“种子”。此外很难有其它的解释。但象征就不同,象征客体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寓意,而且也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如: ⑦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这两首词都是以“梅”为象征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但毛泽东赋予了梅花热情、坚强、乐观、昂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作者襟怀阔大,气度非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象征其自我,他把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品格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中,显得消极、悲观、孤芳自赏。这样,同是梅花这一象征客体,因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寓意。

再如,“竹子”通常象征高风亮节、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如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但在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诗句中却象征丑恶势力。 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指的是同一篇作品中象征客体,由于解释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或所站的立场不同等等原因而有不同的解释。如: 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伊人”在古代,由于人们认为这是一首讽劝国君实行开明政治、求贤尚德的诗,所以人们认为“伊人”是政治理想、崇尚道德,能人贤士的象征。而如今的人们认为这只是一首情歌,抒发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和追求之情,所以“伊人”象征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象征客体和象征本体的关系看起来是非常凝固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固定的,只是一种临时的,松散的关系。如:红色象征喜庆和革命,太阳象征光明,绿色象征生命,梅花象征高尚坚贞,兰花象征高洁淡泊等。但这只是人们通过联想,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约定俗成的。一旦离开了它产生的特殊环境,这种象征意义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换成了另外的意义。如“红色”在其它国家或民族它可能就象征流血和残杀等等。

总之,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是明显的,只要我们在学习中经常地进行比较,这是不难掌握的。

第四篇:智慧与力量的象征

——《狮子王》观后感

学校:中华世纪城小学

班级:六年级一班

姓名:雷怡琨 指导老师:董敏茹

《狮子王》描述的是非洲大草原的动物王国的生活,实际上它的主题超越任何文化和国界,具有深刻的内涵——生命的轮回、万物的盛衰,一切都必须依照自然规律。它也是一部探究有关生命中爱、责任与学习的温馨作品。电影中洋溢着浓厚的音乐气息,成功地营造出了自然界的生命气势。《狮子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生的壮阔世界,让我们体验到爱与冒险的生命感动。它也以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夸张的形态、幽默机智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动作,使辛巴、娜娜、木法沙、西满、彭彭与刀疤、土狼之间的故事由片中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和意味深长的演绎引发出了关生死轮回、智慧传递等终极问题的哲理思考。

动画片《狮子王》是我最喜欢看的,不仅因为他动画设计逼真形象的音乐美妙悦耳,而且剧中狮子辛巴的成长经历能给人深深的启迪,这其中的欢乐、悲伤交织成一部辛巴成长史,影片中最吸引我的是小辛巴从失去父母,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凭着战胜困难的勇气,及坚定的信念,最终成为一名善良、机智、勇敢地国王的故事。

在美丽的丛林里,百鸟争鸣,连续剧中的音乐,时隐时现,清新优雅。这时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只可爱、活泼的小狮子,他就是剧中主人公—辛巴,故事从辛巴的出生,到成长中遭遇的磨难,一一向我们展示。

我非常佩服他在种种困难下不屈服的态度,无论背负多重的责任,面对多大的打击,都不轻言放弃,要时时锻炼自己的意志。在他的勇气下,我终于理解:我了解到这句话:勇气是一种永不掉色的金子,在他时时闪耀的金光中,我们看到通往天堂的阶梯,在挫折中,我们常常只需鼓起勇气,多走一步,便看到希望。

第五篇:象征手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幽入微 尽得精髓 ——象征手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象征手法是文学(散文、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课文都运用了这一手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手法,能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运用象征手法课文的教学实践,阐述对教学象征手法的一些实践、探索和思考,以向各位专家和同行请教。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象征手法 教学策略

一、 象征手法的特点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往往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托物于义。使用象征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巧妙婉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审美情趣,从而使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圆满的结合,同时,它还能给读者带来美妙的阅读享受。

二、象征手法在教材中的运用

苏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共编入含有象征意味的课文共26篇:七年级上册有《成功的花》、《青年人》、《金色花》、《榕树》、《我的思念是圆的》;七年级下册有《蝉》、《孤雁》、《白莲》、《卜算子·咏梅》、《树》、《信念》;八年级上册有《泊秦淮》、《花》、《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幽径悲剧》;八年级下册有《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杨柳》、《陋室铭》;九年级上册有《绿》(艾青);九年级下册有《台阶》。从篇目的数量上看,几乎占了教材的六分之一,足见其在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分量;从编排情况看,集中编排(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5篇课文均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与分散编排(其他篇目都零散地分布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单元)相结合;从文体上看,文言文与现代文、散文和诗歌相结合。这样的安排,既利于突出重点,又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的学习成果。

综观此类课文,显见其运用象征手法的特点:从全文的整体出发,通篇运用象征手法,主旨深刻含蓄,耐人寻味(如《海燕》、《白杨礼赞》、《马说》等);从局部穿插,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石榴》、《紫藤萝瀑布》、《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等);从象征体的选择和表现技法上看,体现出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特点。

以上情况,既为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和把握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和考验,因而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均应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象征手法的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形象,初知象征手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象征类作品和象征手法是新鲜的学习内容,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表象到实质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初次接触象征类课文时,教师不宜直接讲授理论知识而应该先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形象入手,通过对形象的感知,进而了解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通过预习,感知象征类文章的特点。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及“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诗文,了解一下诗文的内容和共同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对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通过比较,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本单元的诗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在文中都描写和刻画了一定的形象,它们不但外形上栩栩如生,而且都具有超乎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与品格,它们不仅仅只是形象的本身,而是具有了新的意义的形象,作者在赞美和歌颂这些形象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赞美和歌颂它们,而是通过这些形象,来赞美和歌颂人身上所具有的某些精神和品格,或者阐发一定的人生感悟。这样,就为课堂教学作了一定的铺垫,教学起来难度也就降低了一些。

(2)创设情境,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特点。在教学《海燕》时,可以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暴风雨有关的散文诗,这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英雄诗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能否说说暴风雨的特点?”学生交流后,可引导他们思考:“这暴风雨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什么情况相似?”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暴风雨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联系起来,为揭示象征意义埋下了伏笔。

(3)交代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为揭示象征意义奠定基础。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和感染力;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限于某种压力而不得不采用较为隐含的方式曲折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就要跟学生交代(或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必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例如在《海燕》的教学中,就有必要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海燕》的。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只要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自然会很容易地理解暴风雨即象征风起云涌、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形势,也很容易理解文中海燕、其他海鸟和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仓管辞职信范文下一篇:保洁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