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工作实际为例

2022-09-14

高校特困家庭学生是指那些家庭月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平均经济收入和生活平均最低水准线, 本人在校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推行, 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特困家庭学生群体正在形成。

1 特困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解决之道

案例一:某贫困生2006年9月考入我校家住陕西省榆林市某村, 家中有爷爷、奶奶、父亲和弟妹共7人。奶奶精神失常经常住院, 爷爷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父亲腰部伤痛致使无法干活, 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务农需要扶 (抚) 养两位老人、丈夫以及3个孩子。在该生大二时我接管该班, 我发现该名学生每次与我谈话时总是不由自主流泪, 即使与她交流的问题是与贫困无关的话题。

1.1 解决之道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生。 (1) 和该生的同班同学, 同宿舍同学交流, 进一步了解该生的具体情况; (2) 经常挑选轻松话题与该生在非工作场合谈心。据此, 我分析出她出现这种自卑情形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家庭生活困难, 经济拮据引起自卑;高中时是学习尖子, 自我感觉尚可, 在强手如林的大学学习中处于不利地位, 难以承受;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 她一时难以适应产生自卑。

(2)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 针对其家庭贫困的现状, 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金钱不是衡量她能力的标准, 学校也不会因她欠学费而在其他方面施加不便。并且多年来我校结合贫困生实际, 不断健全帮困体系, 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帮困工作, 建立起以银行贷款为龙头的解困体系。同时我校还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特困生困难补助制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困生的经济压力。 (2) 针对其不适应强手如林的大学生活问题, 积极的正面引导不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是最优秀的每个人不能只跟别人比较, 而应该与自身比较, 注意点应当集中在自己是否通过在大学的学习中得到了素质的提高与思想的升华。不能只将自身能力放在横向的环节比较, 应更注重纵向比对。 (3) 针对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我首先强调, 每个人在遇到新的环境时, 都会面临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1.2 成效

该生在大二一年中克服了多方面的困难, 认真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平均成绩达到了85分以上。较大一有了明显的进步。同学关系也愈加团结。

案例二:在大四的贫困学生中, 部分学生经常找我倾诉, 我发现他们主要的问题在于看到自己在就业前比别人缺少“资本”而产生自卑。

解决之道: (1) 强调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靠关系找工作是学生就业的一条出路, 但不是全部。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凭自身能力获得了稳定且有发展空间的工作。 (2) 教导他们建立良好的求职心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要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在, 应考虑怎样才能扬长避短, 巧妙地避开或弥补自己的欠缺, 更好地表现长处。正确对待求职。只有大方、真诚、坦然地面对求职, 才能在应试中举止得体。

2 进一步关注、提高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

(1) 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开辟助教、助研等新的勤工助学岗位。在学生能力允许的条件下,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最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2)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完善个性, 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3) 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水平, 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培训、培养等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保证咨询的质量。

2.2 学校关心和帮助是调适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活是影响每个特困家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和阶段, 学校在培养特困家庭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无法相比的优势。作为学生辅导员, 对特困家庭学生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全面了解和掌握特困生思想动态, 通过观察他们外部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的变化, 掌握其思想脉搏, 善于捕捉异常行为之前的一些异常情绪, 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因势利导地发挥人的自尊心的积极因素, 在工作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几句鼓励的话语, 关心的行动, 就可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 逐渐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例如, 我的一个学生, 家住湖北十堰某乡, 父亲是工人, 母亲下岗, 她和弟弟均上学, 家庭收入少。该学生由于性格内向, 不经常和我主动沟通,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 我多次找她交流。交谈中, 发现她其实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只是平时不自信、不表现。针对此情形, 我经常在谈话中表扬她的某个想法或行为很棒。后来, 该生逐渐能主动的参加到班级活动之中, 与同学的关系愈加融洽。

3 结语

特困家庭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动态的群体, 是心灵特别敏感的群体, 是特别需要关爱又易于自我封闭的群体, 是承受巨大压力而又有理想, 有抱负的群体。如何为这一特殊的群体创造条件和机遇, 给他们的心灵撑起一片绿荫, 需要我们的努力探索, 细心的关爱和辛勤的浇灌。当然, 尽管我谈论的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不代表所有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都让人担忧, 就我的实践经验看, 大部分贫困生是坚韧并且乐观向上的。他们积极学习的同时, 还兼职打工, 既解决了部分经济压力, 还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严重的还会使他们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为此, 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能力, 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辅导员在自身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亚芬.论“万里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1 (2) .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 张春新.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4] 刘兆吉.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独立学院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 鲁洁.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6]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Z].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下一篇: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