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解剖学论文

2022-05-0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改革解剖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融,以解剖学基础理论指导临床的具体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更能培养学生早期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解剖学论文 篇1: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解剖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该学科的内容繁多、直观性强、描述性内容显得刻板,学生学习易产生枯燥厌学之情绪。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锻炼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若能把教师与教学方法和学生与学习方法联系起来,使师生在心理上互相融洽,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要使学生转变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和角色,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索医学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并为学好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剖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该学科的内容繁多、直观性强、描述性内容显得刻板,学生学习易产生枯燥厌学之情绪。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锻炼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教师教的改革

1.1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或编写教材及其内容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色是不相同的。本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倾向于培养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型专门人才,其教材的编写体系与高职高专层次有较大的差别。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主要是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侧重于培养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然而,现行的大多数专科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程、轻专业,理论内容偏多的弊端,如何选择适宜的教材成为一个难题。

这要求尽快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职业特点,适应专业岗位需要,专业适应性强的课程教材。教材内容以“基本、够用、适用、好用”为原则,按高职高专层次重新构筑新的知识结构框架和序列,从适当的角度、深度、广度组织教学内容。如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若按以往教材内容一字不落地授课,不但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听起来会感到厌烦,无法记住那么多内容,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根据教学大纲与其他基础和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不同专业采取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材;实验实训和应用等技能的要求要全面和具体;包含的知识主次与教学时数相适应。

如在护理专业教学时,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同时由于护理专业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不能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切实满足专业需要。

1.2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化教学互动及自学、自测和自评,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更好展现人体结构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解剖课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内容丰富,抛弃了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单纯说教,“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解剖学实验课考试,考试素材直接用数码相机取自尸体,使素材更为真实,内容更换方便,克服了传统试验考试的弊端,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更直观的课堂感受。多媒体技术对于解剖学的教学意义重大,表现在:第一,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人体的三维立体图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人体的体表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视觉教学。第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1.3 重组课程结构,优化考评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验,与临床课脱节。我们根据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解剖学基本理论课时和内容适当进行增减,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验课时,将骨学各论、关节学、心脏、感觉器和脑干等内容的理论教学放到实验室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课小班上课,重点为标本、挂图、模型观察。每次实验课压缩老师讲授内容,增加学生实验动手时间,并增加了实物考试等验收与反馈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效果,进一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时,要体现专业特点,树立为临床护理课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对护理实践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所以,应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通过删减使系统解剖内容得到了优化。

同时,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学生反馈,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造成操作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要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临床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增加或删减的理论内容,在原来实验课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内容,依据解剖学知识精心设计实验,总结操作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优化考评体系是为了考评的科学性,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手段和方法,目的在于达到通过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系统解剖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标本考核和平时成绩三部分,要合理分配各方面考核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理论知识考试要实行教考分离,建立并从解剖学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题,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标本考核要设几套试题,每套试题有相应数量的标本结构,试题中所要求的标本由教师按系统分类准备,由学生抽签选择试题,抽签后立即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监考教师根据学生整体表现来评分;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课的考勤和其他评价等内容,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并由任课教师给出评价。

2 学生学的改革

2.1 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乐学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标本等学习对象。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客体的信息必须经过主体的思维加工,去粗取精,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领悟知识。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组织教学和培养学生如何学习的责任。

刚入校的大学生都有一个目标,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白衣天使”,对解剖课都有一种新奇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讲课中始终贯穿着神秘的人体由哪些器官、组织等结构组成,这样器官的结构如何合理,不时发出感慨“不学不知道,人体真奇妙!”

另外学生还有一种尽早尽快了解临床知识的思想,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把相关的解剖知识和临床相结合,将大量的解剖学名词、脏器结构与疾病联系起来,如下颌关节为什么容易脱位?并教给学生如何复位?如环甲韧带可以在窒息时用粗针头进行穿刺急救。从而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心理需求。大肠上的三条结肠带汇集阑尾根部,是临床阑尾炎手术时医生寻找阑尾的标志。遇到某人的面部受伤,鲜血直流,只要按压伤者面部咬肌与下颌缘的交点处,出血就可以明显好转。这样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感到学习解剖很有用,激起学生必须学好解剖学的心理需求。

2.2 减轻学生可也负担,使学生感到易学

应该告诉学生,大学的课程教学不同于高中,高中时一门课程需要讲授三年时间,而大学的每一门课程只讲述一至两学期。另外解剖学知识浩如大海,老师只掌握了这海洋中的一湖水,作为医学生只要掌握这海洋中的一桶水就行了,老师没必要把你培养成解剖学专家,只要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就够了。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专业性强,描述多,生僻名词多,偏重记忆而且不好理解。必须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角色,做到全面了解,重点掌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在学习上应把知识点由难化易,运用口诀,化凌乱为有序。如八块腕骨由近侧列至远侧列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再如肺下界体表投影让学生记“锁中6、腋中8、肩胛线下10来查。”还如脑神经的连脑部位,让学生记“第Ⅲ、第Ⅳ连中脑,Ⅴ、Ⅵ、Ⅶ、Ⅷ连脑桥,Ⅸ至Ⅻ延髓找。”这样既好记又有趣,使庞乱的内容、繁多的名词变成顺口溜。深入浅出提供多方面的教学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理解记忆线路,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制造惊喜,学生就会表现出特别兴奋、投入,使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很轻松,很简单,很容易学。

2.3 重复重点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在每次课的开始,师生共同明确所讲的内容和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重点内容并在幻灯片上用红色字体标示,课尾总结时把重点知识要求学生重述一遍。总之老师要在有效的时间里讲透重点,讲清难点。复习和考试的内容仍然是这些重点。学生通过这种反复的强化可以完全把这些重要的知识掌握,并且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3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填鸭子的方式灌注给学生,学生囫囵吞枣,只会生搬硬套教师的知识经验,形成一个个活象,用同一模子铸出来的板材,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突出培养“实用型”人才时,更应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1 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医学课程或者同一课程的各个单元都有特殊的思维模式。如在内脏系统的课程,基本思维定势是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形成结构和功能诸问题上,经过反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思维体系,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达到融汇贯通、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经头脑消化过的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永久财富。

3.2 应用能力的培养

运用所学的形态学知识,分析病例中的症状、体征等,使比较单纯枯燥的形态学知识在分析病例中得到具体应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讲完脉管系统,让学生思考从某部位注射药物达到各病变部位的途径,或是口服某一药物从尿道排出的途径,联系消化、脉管、泌尿三个系统;讲完神经系统,总结多种反射弧,让学生讨论归纳神经系统和各神经之间的联系。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人体解剖学是为临床课奠定必要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以便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判断人体的正常与病理状态,更好地预防和诊断治疗及护理,因此每个医学生都必须学好人体解剖学。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学时压缩,教学信息量增大,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等。在教学中若能把教师与教学方法和学生与学习方法联系起来,使师生在心理上互相融洽,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振海,阚氏海,纪丕友,等.人性化教育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5,38(1):117-119.

[2] 张健富.素质教育背景下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4(4):152.

[3] 于庆丰.关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2-43.

[4] 张国权,金迅,李辉.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交叉融合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685-687.

[5] 姚立杰,姜杨,刘富,等.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14(21):131-134.

[6] 邓彩霞,杭文地,张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5(13):73-74.

[7] 郑敏麟,林海鸣.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1):50-51.

[8] 张庆金,孙英,李桂成,等.护理操作技能引导下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1):41-43.

[9] 王晓红,崔晓军,谢华.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5,38(1):111-112.

[10] 王丰刚,田志逢,赵克芳.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应用结合的尝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97-98.

作者:霍宏健

教学改革解剖学论文 篇2:

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融,以解剖学基础理论指导临床的具体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更能培养学生早期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解剖学 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内、外、妇产、儿科等学科的基石。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已达成共识[1],即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更多联系临床问题,使医学教育过程更连贯、更科学,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理论知识,又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新型医疗队伍。该校贯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提出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教研室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凝练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把解剖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手术相融合,解剖学教师和临床一线医生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与解剖学同仁探讨。

1 制定服务于临床实践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该专业的解剖学授课内容必须强调实用性[2],很多业内人士主张将临床应用价值高的内容列为掌握,其余列为熟悉或了解,做到“因需施教”。面向临床教学需要,减少复杂的细节和生僻名词讲授[3],让学生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是很必要的。我们教研室依据临床各学科和解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大纲的设置,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充分参考临床医生的建议,每年授课内容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手术为依据,不断地进行修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解剖操作上肢、下肢、盆腔和腹部,而头、颈、胸部则用标本示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较快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实用性的基础理论。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4]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该教学法使基础概念和理论通俗易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剖学教学中,适时引用一些学生自身或周围的常见临床病例,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临床病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培养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既能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较早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系统解剖学讲课过程中,引入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来讲解其与脊髓、椎间孔及脊神经根的密切关系;引入脑出血患者内囊损伤出现的“三偏症”的临床表现,加深对内囊中纤维传导束的理解;再如消化系统疾病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引发的墨菲氏征阳性,胰头占位性病变而引发的黄疸、白陶土样便等临床表现,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解剖学知识。在局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外科手术的一些入路介绍局部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等,例如:可以将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腰穿等临床操作与局解内容相融合进行讲解。

2.2 启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5]是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例如:课前采取导课策略,引入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讲课结束时回归到该病例开展讨论,用与该病例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疾病表现,让枯燥的解剖学理论具体到实践,把不容易识记的知识转化为印象深刻的记忆。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授之以“鱼”,更需要授之以“渔”[6]。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有意识地将一些学习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启发学生自己采取巧妙的办法识记一些解剖学重点内容。再次,临床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教师在传授“是什么”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为什么”和“怎么样”,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局部解剖学尸体操作教学中,在观察解剖局部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并从疾病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等角度分析它的实际临床意义,如在做颈部解剖时,通过甲状腺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毗邻结构的观察,设问学生在手术过程中如何进行甲状腺上下血管的结扎,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等。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是一种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前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课外完成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课外所学知识,通过和同学交流讨论,老师协助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将知识内化[7]。

随着该校临床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尸源相对不足,成为困扰解剖学教学的主要瓶颈。另外,福尔马林固定液的气味之大也降低了解剖学教学效率,让很多同学产生厌倦和恐惧感,而且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性学习,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而FCM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数字化解剖学教学资源[7],例如:数字人虚拟解剖教学平台,国内外优秀的网络版解剖学图谱、三维动画图像、解剖操作视频演示、网络精品课程等,为FCM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FCM教学模式,提前将解剖操作录像和网络精品课程课件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规定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畅所欲言,最后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一起回顾该章节所学知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加强,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将“教师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8],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立与临床学科相关的临床解剖学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1)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该校解剖实验中心建设有解剖多媒体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馆。生命科学馆是实验中心的标本展示区,展示有大体、断层以及塑化等各类标本,利用第二课堂开放生命科学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观察各个标本,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利用局解课的标本开展第二课堂的解剖学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标本制作。大三学生局部解剖学结束以后,可以综合利用教学标本,针对大二学生开展标本制作比赛活动,带着临床疾病的问题进行解剖操作或者标本制作,把系统解剖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设计制作心标本时,就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探讨怎样进行动脉导管修补,在设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标本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进行关节镜修复治疗等。

(3)开设选修课,开展相关外科手术模拟讲座等。开设为临床应用服务的局部解剖学类选修课,体现基础学科的临床实用性。根据临床医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把该选修课程划分成4大模块:模块一为神经科学服务,解剖头部和脑;模块二为普外科服务,解剖颈部、胸部和腹部;模块三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服务,解剖盆腔和腹腔;模块四为骨科服务,解剖四肢和脊柱。每个模块各设置30学时,供学生自由选课。另外,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开展基于“临床手术”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和专题系列讲座[9],每学期定期邀请临床相关科室大夫讲座,手术室视频演示,在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外科手术等,将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找到局解与手术相结合的交叉点与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10]。

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可以解决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该教研室实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组建和临床专业相适应的解剖教学团队,提高解剖学教师队伍的医学专业水平。

4.1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提高理论教学水平。该校为每位解剖学青年教师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传、帮、带,每学期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每次备课,要求多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全面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其次,提高解剖标本的操作能力。解剖学青年教师在实验室、陈列室全面观察熟悉本科教学用标本、模型,在标本制作室学习常用标本制作技术。同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1~2具尸体标本的解剖操作,做好操作记录。

4.2 招聘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解剖学教学人才

吸纳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解剖学人才参与到解剖学实际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临床专业解剖教学的水平,也适应目前基础-临床一体化培养的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在保证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在该专业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临床”,我们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下,进行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系合并,形成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一体的临床医学院,对基础医学各科教师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定期开展基础学科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生交流会,参与临床案例讨论会等,解剖学科的教师还可申请参加和观摩内外科手术。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解剖学教学和临床的距离,也同时提高了解剖学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日后解剖学教学。另外学校人事处近些年招聘解剖学教师要求本科为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从事解剖教学的老师都有过临床实习经验,考取过执业医师证,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需求。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解剖学是医学生医学之旅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根基学科。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幽默易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个解剖学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教研室采取的系列有效教学改革,特别是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灵活教学形式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会用心去发现去改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 袁圆,耿慧慧,隋东莉.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4,16(8):596-598.

[2] 严莉,李国营,刘靖,等.基于临床需要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7,29(3):232-233.

[3] 沃雁,刘文超,丁文龙.解剖学教学实践与启示[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3,15(12):1048-1050.

[4] 陈晋,杨强.解剖学教师参与神经外科案例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5):512-514.

[5] 刘宏伟,乔国军,唐兴国,等.启发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5):561-562.

[6] 肖春苟,陈秀琴,周星萍,等.启发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9,31(2):150-152.

[7] 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等.“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3-84.

[8] 王俊波,袁张根,张大勇,等.翻转课堂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6):191-192.

[9] 申新华,李沛,杨远帆,等.解剖学手术操作示教在解剖教学第二课堂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5):515-518.

[10] 吴天秀,雷林忠,纳青青.基于“临床手术”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初探[J].当代医学,2013,19(1):162-163.

作者:高香红 赵晓华 蔡占秀 王巧真

教学改革解剖学论文 篇3: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精简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标本操作,提高教学趣味性及改善实习课的学习环境等方法,提升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人体解剖学教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医学生走进医学殿堂打开了一扇专业的大门。基于我国各大医学院系逐渐开展的临场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共识。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标准,促进与完善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对医学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学科性太强,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不满足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特性。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片面注重医学生解剖学理论的学习,忽视医学生实验标本操作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实验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实验环境的改造也势在必行。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对医学教学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法的运用问题

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体系标准下,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为实现这一目标,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教”与“学”之间的若干矛盾[1],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法(LBL 模式教学法)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教学内容系统、全面,连贯,知识点清晰易懂,由浅到深。但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科化, 致使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问题式教学方法(PBL 模式教学法)虽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因查资料等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加重了医学生学习的负担。仿真模拟人教学法(HPS模式教学法)运用现在流行的计算机虚拟人的技术,从各个角度形成人体数字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人体从微观到宏观结构与机能的数字化、可视化。但此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与正常的实验教学标本与模型划等号,单独使用易造成学生概念上的混淆。由此,合理有效的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人体解剖学教师队伍建设在高校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解剖学学科特点,加上体制、待遇、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导致解剖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要人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以临场医学专业认证为前提,如何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引进高质量的教学人才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大幅提高解剖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医学生。

(三)实验室环境的问题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标本长期使用福尔马林液体固定和保存,而福尔马林本身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和挥发性,对人身体有较大危害性,加之我们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教学实验台为老式的实验台,教学标本摆放在实验台上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上实验课,降低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善實验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较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实验教学标本操作问题

随着社会的规范发展,全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尸体紧缺的现象。同时,我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要求在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缩减学时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大幅度减少。再者,在标本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课时减少,加上学生人数多,动手时间少,动手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实验标本操作课效果差,达不到临床医学认证体系的要求。

二、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改进人体解剖学教学法

除传统的教学法外,开展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运用。在教学中,灵活运用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2]、CBL教学法[3]结合LBL教学法、仿真模拟人教学法[4]结合L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的内涵,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兴趣去学习,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改善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良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与保证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临场医学专业认证为标准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针对解剖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问题,首先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其次,通过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层次和水平。要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构建人才高地。要强化进修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后,通过解决待遇,环境的问题,解决人体解剖学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安心教学,努力工作。

(三)改善实验室环境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标准,通过改善实验室环境建设,努力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我们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一段时间后,通过更换自己研制的无味保存液来存储教学尸体和教学标本,从源头上减少了福尔马林对人体危害。同时,引进大型的新风系统,改善实验室通风环境,为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营造舒适环境。更换自吸式不锈钢解剖台,加强实验室通风效果,同时解剖台内部平台可升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存实验教学尸体与教学标本。

(四)增强实验标本操作能力

针对人体解剖学标本操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试着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解剖学兴趣小组同学的动手能力,以点带面,增强医学生的标本操作能力。通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发现很多兴趣小组的医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指定系统的解剖学标本操作。因此我们在解剖学标本操作实验课中采取以兴趣小组医学生为主的操作方法,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改为学生指导学生,教师只参与操作建议与标本管理,极大地加强了学生标本操作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提高了解剖学标本操作质量。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对解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针对实验标本操作课程较少,时间较短等问题,我们采取课后预约的方式加以解决。没有操作完的标本内容可以通过与实验中心预约的方式,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加以完成。而操作完的实验标本通过实验中心的处理,可作为新生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标本使用,做到一举两得,使教学标本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节约了尸体标本材料,节省了实验经费。

总之,在临场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下,针对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根据人体解剖学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与学习,增加了人体解剖课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随着解剖课实习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年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22-123.

[2]程輝龙,万小毛,车俊敏,等.LBL+PBL 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654-657.

[3]董博.C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5,37(3):234-236.

[4]任银祥,王德贵,宋焱峰,等.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31):116-117.

作者:蒋穗斌 曹宇辉 郭东铭 安高 洪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瓷艺术产品设计论文下一篇:抗震性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