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持续化管理论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农业持续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扁平化管理能够更加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避免因为层级过多导致员工发挥余地较小、成长速度慢,有效减少政策执行中效能传递流失。

农业持续化管理论文 篇1:

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对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概略性的探讨。

关键词:重点档案 档案抢救 工程化管理管理

1、工程化管理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程化管理亦称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本项目中称为“工程化管理”。工程化管理出现于上世纪50至60年代,其一出现就引人注目。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锐减为78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使设计完成时间缩短了两年,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和管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来,它被广泛运用到航空航天、国防、信息、建筑、能源、化工、制造、环保、交通运输、金融、营销、服务、法律等行业,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乃至联合国,它不仅适用于大公司也适用于小型企业。目前,在全球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中,项目管理已成为运作的中心模式。

工程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核心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分析、最终可行性分析、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个阶段的全程管理。

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学术界与各有关专业人士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基本上在两个方向努力。一方面是各领域的专家们在探讨本学科在项目管理中有无用武之地,如何将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方法应用于项目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们在探讨如何把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到本行业中去。如建筑业、农业、军事工业以及近几年呼声很高的IT行业等。

我国的工程化管理应用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起初的应用都是在一些与国际联系较密切的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电厂、三峡大坝、机场、高速公路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我国政府开始在一些大型国企如中石油、宝钢等进行推广应用。自2002年以来,工程项目管理开始在中国显现燎原之势。如在软件行业中,大型软件开发已开始系统运用项目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我国对工程管理的研究亦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知网上以“工程化管理”为检索词,对篇名项进行查询。共得374篇,最早的为1999年:以同样的检索词,对主题项进行查询,共得313760篇,最早的为1997年。不仅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而且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

档案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开展起来。在中国知网上以“档案”+“工程化管理”为检索词,对题名项与主题词项进行检索,没有查询到相关文献,以“档案”+“工程管理”为检索词。共得388篇文章,但内容多与“工程化管理”无关。以“重点档案抢救”检索词,查得文章28篇(2006-2007年),同样与“工程化管理”无关。因此,从目前公开的文献看,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在档案界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工程化管理在档案学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学研究的新热点。

2、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的意义

从学术上讲,对档案工作中的某项工作实施工程化管理是档案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这类研究有助于促进档案学在与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研究也是档案学的一种创新。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基于重点档案抢救的工作实践,并服务于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因此,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的理论价值不仅仅在于为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且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

从经济上讲,对于重点档案抢救这类由政府投资,且最终没有可供销售产品的项目,节约就是价值。本研究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对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对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与严格管理,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保证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本研究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有着特别的经济价值——在当地公共财政对档案事业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合理用好国家的每一分投资,就是最大的效益。

从推广应用上讲,研究侧重于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的一般性流程与原则,其研究结果不仅仅适用于全国省、市(地)、县(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亦可以应用于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区域性电子文件中心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中。

3、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与方法

主要内容:自2006年起,国家开始对重点档案实施抢救,为此国家每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级档案部门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精力。

对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说到底就是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与管理,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保证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完成。

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对象是馆藏重点档案,这些档案往往具有珍贵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与易损性。基于上述特点,重点档案抢救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工程项目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独特性。另外,重点档案抢救是一种特殊的工程项目,它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对重点档案实施某种保护性措施。

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具有持续性、多样化、同事不同价等特点。持续性是指这项工作不是一两年就可结束的工作,而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持续多年的工作:多样化是指由于档案载体的多样化与抢救措施的多样化,从而导致抢救方案与结果的多样化:同事不同价是指同样或类似的档案,采用的同样或类似的抢救措施,受不同地区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其最终投入完全不同。

对重点档案实施抢救的过程,与实施一项工程在过程上有着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本研究结合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实际,拟从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概念的界定,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对象、特点、必要性、可行性,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目标、内容、一般流程、一般原则等方面,对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重点档案实施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汲取其他行业类似工程的教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摸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为日后的重点档案抢救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界定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概念:确定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对象;归纳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特点(面临的问题);阐明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立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目标:明确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内容:描述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一般流程;提出重点档案抢救工程化管理的一般性原则。

主要方法:本研究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过充分的理论准备,学习、消化、借鉴其他行业实施工程化管理的经验,熟悉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作业流程,提炼出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一般流程,分析归纳出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一般特点,寻找出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经常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一般原则。

研究拟采用分层重点跟踪调查的方法,按1:3:6的比例与经济条件较好、一般、较差三个层次,选择省、市(地)、县(市)10个档案馆,对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现状及工作流程进行调查。如果条件与时间允许,县(市)档案馆将在不参加调查的市(地)选择,以扩大调研范围,提高调查的代表性与置信度。

在充分的理论准备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归纳提炼出相应的理论成果。

4、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和主要观点

本研究的主要难点有三:一是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周期较长,从申报到最终完成,少则1年,多则数年。因此研究的周期也相对较长。二是对省、市(地)、县(区)三级多个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实地跟踪调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三是重点档案的多样性决定了重点档案抢救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合理选择代表性强、周期短,吸纳项目涉及的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同志参与课题研究,并给予参与项目研究单位适当的费用支持是克服上述困难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工程化管理理论与实践通过重点档案抢救引入档案界,为工程化管理理论在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开辟新途径,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重点档案抢救、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等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工程项目有着许多共性与相似之处。因此,工程化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同样适用于重点档案抢救、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等工作。借鉴与模仿工程管理的方法,探索与总结重点档案抢救、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等工作工程化管理的规律与经验,将有助于保障此类工作的成功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避免损失浪费。

作者:吴雁平

农业持续化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摘 要:扁平化管理能够更加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避免因为层级过多导致员工发挥余地较小、成长速度慢,有效减少政策执行中效能传递流失。本文在研究扁平化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遵义市烟草公司湄潭分公司实践经验,重点介绍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以满足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人员协同配合,精练经营管理层级、缩短经营管理通道和路径、扩大经营管理的宽度和幅度,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扁平化管理;精益烟叶生产;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烟草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随着重点品牌加快发展,工业需要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烟叶原料;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加快转向集约增长,更加重视向管理要进步、要效益,实现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与方式,推动烟叶生产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近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烟草职工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效率参差不齐等问题凸显,传统老烟区机构人员偏多,管理效率、劳动效率偏低,人均担烟量小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制约,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突破管理瓶颈,从根本上激发动力与活力。扁平化管理在减少管理层次、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决策民主化和决策效率、促进人才成长、节约管理费用等方面有诸多优势。

一、扁平化管理概述

按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组织结构有两种形式,即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扁平结构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结构,直式结构是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合理优化人员结构,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企业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企业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从而为提高企业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摒弃了传统金字塔状企业管理模式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强调管理层次的简化、扩大管理幅度、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权力的下放和各种信息的快速传递、获取,增强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主要思路

按照国家局“分类管理、科学设置、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结合湄潭烟草现状,借鉴西河基地单元试点扁平化管理成功经验,以烟叶生产业务为主线,以缩短管理链、提高工作效率、精益生产管理为目的,全面构建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编制。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和整合人力资源、生产资源、信息资源、服务资源配置,保障烟叶生产管理制度化、考核明细化、质量稳定化。

二是坚持精简管理链。以烟叶生产收购业务为主线,以财务管理线、安全管理线、信息化管理线及综合管理线为重心,整合和简化烟叶生产部内部行政及综合管理工作,减少中间传达管理层级和行政管理人员。

三是坚持专业化分工。遵循因主要业务流程设岗、因事设岗的原则,从纪检监督、生产收购管理、生产技术指导、综合内勤管理四个方面设置工作岗位,体现专业化分工。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湄潭烟区布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烟农情况,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各项政策技术标准执行效率高效的新型烟叶生产管理体制。

三、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主要做法

湄潭烟草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立足于精炼管理层级、提高企业适应市场能力、提高决策民主化和决策效率、促进优秀人才资源成长,通过精简组织机构、完善岗位“四定”、实施竞聘与分流、精织管服网格、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队伍建设、搭建信息平台等措施,全面构建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

1.精简组织机构

通过对目前烟叶生产组织的深入调研和分析,科学合理进行组织机构变革,撤销原有的烟叶生产收购股、烟叶工作站、农场管理办公室和收购线,整合成立烟叶生产部,内设服务点,烟叶生产部采用以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纪检监督三条主线直接管理到服务点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使管理层次由原来的四个层级减少为两个层级,形成最短的管理链条。

2.完善岗位四定

根据省、市局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性要求,实施定岗、定编、定责、定系数,完善岗位管理。定岗上,以业务流程为依据,从综合管理和生产收购两大职能进行岗位设置;定编上,以保证生产运作和网格化为基准,最优配置人员;定责上,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体现分权管理,突出单元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等一线岗位的主体责任;定系数上,对单元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三个生产一线岗位实行岗位弹性价值系数,从工作区域路程远近、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因素考虑,设置岗位弹性价值系数,建立差异化而具有激励性的价值分配机制。

3.实施竞聘与分流

烟叶生产主营岗位除支部书记通过选举产生外,其他岗位均实行竞聘上岗,严格落实干部聘任制和员工聘用制,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为未能竞聘上岗的人员设置了辅助岗位、合作社和离岗休养三条分流安置途径。

4.精织管服网格

按照“稳定老烟区、发展潜力区、开发新烟区”的思路,根据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条件、烟叶生产基础、烟农生产积极性,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基本烟田布局和轮作规划。在优化烟区、优化烟地、优化烟农“三优化”的基础上,以单元组团队,以区域划网格,以网格定专人,把网格作为烟叶生产的基础数据单元、管理服务单元、绩效考核单元,从而真正成为价值创造单元。

5.优化业务流程

按照充分体现烟叶生产收购主营业务原则,系统梳理“合同管理、计划分解、物资管理、育苗管理、大田管理、烘烤管理、收购管理、设施管护、信息管理”八大主要业务,并按照ECRS法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对作业流程、管理规范、标准作业程序(SOP)进行系统梳理优化,促进整个组织由职能导向向流程导向转变。

6.加强队伍建设

从严格考核制度、加大教育培训、规划职业生涯等方面建章立制,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适应扁平化管理要求的员工队伍。考核制度方面,分环节周期性对综合管理人员、生产收购人员有差别的进行考评;教育培训方面,建立分类培训制度,每月实施针对性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与业务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按照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后勤服务路线,根据各自不同的特长、优势,合理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打通晋升通道。

7.搭建信息平台

充分借助遵义市局(公司)信息化平台资源,从“PSCA”烟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平台四个方面完善支撑扁平化管理的信息网络。“PSCA”烟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对区域经理、客户经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对烟叶收购和物流现场进行全天候监控,利用信息化看板管理,解决扁平化后的信息共享问题;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对各类物资库存、入库、调拨、销售数据化,实现烟用物资与财务结算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固定资产领用、调拨、报废流程,实时掌握资产的流向和状态,实现固定资产精准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平台支持在线制定工作计划和完成绩效评价,实现绩效考核精准管理。

四、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主要成效

1.提升了劳动效率

扁平化管理精练了管理层次,促进了人力资源等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过去普遍存在的人力的浪费、无序的浪费、协调不力的浪费、低效率的浪费等管理浪费现象,显著提高了组织效能。湄潭县烟叶生产收购人均担烟量从2014年900担增加到2015年1500担,服务面积从人均305亩提高到536亩,人均烟叶收购产值从2014年118.34万元提高到2015年196.92万元。

2.促进了质量提升

实施扁平化管理后,新的信息化平台、新的生产技术、新的服务模式,促进了专业化服务水平和烟叶质量明显提升。同时,每个网格成为最小责任单元与最小价值创造单元,客户经理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烟区规划100亩以上连片率100%,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覆盖率100%,烟农技术服务知晓率100%,烟叶分级纯度合格率80%,烟农满意度达95%。

3.降低了管理费用

通过扁平化改革平稳分流58人,员工节约价值系数74.95个,每年节约劳务派遣人力成本50万元,同时,办公设备、用品、办公室及活动经费开支等都明显减少,管理费用较2014年下降5.5万元。

4.激发了队伍活力

扁平化管理彻底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工作状态,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员工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得以焕发,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勤服务、肯学习、讲精益蔚然成风。员工职业方向更加清晰,促进了优秀人才成长。

五、结论

本文立足于遵义市烟草公司湄潭分公司烟叶生产扁平化组织结构优化的实践经验,从思路、做法、成效具体阐述了以“扁平化组织、网格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专业化服务”为内涵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探索了一条烟叶生产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之路,使组织更精干、管理更精细、作业更精准、服务更精良,对于烟叶产区县级单位提高组织效率、实行及时化生产调度、降本增效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作者:陈代荣

农业持续化管理论文 篇3: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思考

作者简介:刘庆斌(1962- ),男,山东临朐人,中共青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摘 要: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是现实选择,也是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研究

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人。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就必须着眼于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

一、当前在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形势持续好转,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明顯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但也应当看到,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与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适应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党组织书记亦“官”亦民身份,客观上给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如培训、交流、晋级、监督等。这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其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正常履职和有效作为。二是农村党组织书记既要为村民、集体做事,又要为自己家庭干农活、搞创收,两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难免会出现顾小家而舍大家的情况,影响村务正常工作。“上班不见影,下班难找人”,对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来说并不鲜见。三是农村党组织书记大都是农村中的能人,而现行的工资待遇又相对较低。受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而把管理村务和为村民服务当成了兼职。正因为如此,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辞职外出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四是在身份、职务上,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总觉得自己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干得再好,也不过是一村之“长”,很难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因而缺乏上进心,导致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五是农村党组织书记一般都从本村党员中产生,选择余地小,少数行政村选来选去还是老面孔。这导致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素质、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直接制约了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六是在社会保障上,不少农村党组织书记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还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

二、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农村党组织书记担负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枚针”,他们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村改革、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经济管理、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稳定一个村。农村党组织书记安心为民,则百姓安居乐业;农村党组织书记致富能力强,则百姓跟进致富快;农村党组织书记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则农村工作效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在无形中增强,农村和谐稳定就有了保障。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农村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但目前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无论在素质要求、工作能力、知识水平还是工作精力等方面都难以达到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而也就很难赢得广大党员群众对他们的满意。积极探索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新路子,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有利于增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实行专职化管理后,农村党组织书记实际上就成为了一种职业。由于是专职而不再是兼职,农村党组织书记选任后就要靠履职来挣工资,一旦工作没干好,被罢免或撤职,就会面临“失业”,因此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干事、为村民服务,以赢得任职村党员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样一来,他们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就会明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工作成绩就会更加突出。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有利于保障农村党组织书记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职。由于农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了一种职业,他们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务管理和为村民服务中去,而不会以家事、私事来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另外,专职化就意味着有工资、有保障,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担心自己的生计。如此一来,他们在时间上就能靠得上,精力上就会有保障,工作上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更能赢得所任职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有利于减少农村党组织书记在行使职权时的种种顾虑。我国目前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大都在本村工作,由于受家族势力、亲属关系、左邻右舍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不得不顾及各个方面的利益,势必会影响到公平公正,也因此时常引起本村党员群众的质疑和不满,成为农村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实行专职化管理后,农村党组织书记可以异村任职,脱离与管理服务对象的利益瓜葛。这样,他们就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敢于直面解决任职村的一些症结问题,敢于对少数党员、村民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提高村务管理的实效性。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个体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以及贯彻政策的理解力、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履行职责的创新力和维护稳定的掌控力,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实行专职化管理后,一方面,县(市)乡(镇)党委可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一些具备农村工作经验和较高知识水平并有志于从事农村工作、愿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有识之士也会主动地进入这个职业。这将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有利于拓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实行专职化管理后,可以打破“本村人选本村官”和“从少数人中选人”等体制弊端,既可以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农村致富人才中选拔,又可以面向社会从各行各业优秀党员中选任;既可以从大学生“村官”、优秀社会青年中培养,又可以从县(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这有利于从源头上形成吸引各行各业优秀党员向农村聚集、多渠道选配高素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长效机制。

当然,不是说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后就能解决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实行专职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有利于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业绩进行考核,有利于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有利于实行监督管理,有利于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总之,这是新形势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效能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切入点,是当前和今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三、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有利因素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不仅需要县(市)乡(镇)党委的改革创新和积极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就目前来看,在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财政上能够承受。按照中央组织部的要求,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水平都已达到或超过上一年农民纯收入的1.5倍。这些资金除了少数由村级集体经济负担外,大多由中央转移支付和县、镇财政负担。实行专职化管理后,如果把其工资性支出全部纳入财政负担范畴,按照现行岗位和标准,在较发达地区市、镇财政完全能够负担。而且随着财力的逐年增长,财政的保障能力将越来越强,随着村级党组织的逐步整合和书记岗位的相应减少,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工资收入也必将大幅提高。

人员素质已经提高。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目前在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5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6%;另外还有大量的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民營企业管理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这些都是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人来源。

社会环境已经具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区化建设,农民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否出自本村不再像过去那么在意,只要是能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党组织书记,都能够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推进,一些小村将逐渐被合并,村庄数量将越来减少,农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也必将随之减少,这为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随着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规模的增大,村务也将相应增多,亟需对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

大学生“村官”重要决策的实施。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但如何让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就业出路通畅,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不仅可以为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而且也为选任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四、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路径探讨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关键是要选好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总的思路就是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大范围选人、选最适合的人,选那些政治坚定、作风务实、充满活力、诚信为民、依法行政的优秀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首先,要确定标准条件。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好;二是事业心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勤政廉洁,有较高的群众威信;三是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懂科技、会管理;四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文化程度达到大专以上;五是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满三年以上或担任市镇机关事业干部满两年以上、担任大学生“村官”满两年以上,其他人员工作至少满两年以上。

其次,要明确选拔范围和方式。凡区域内农村、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中共正式党员符合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的现任农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市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派进村任职的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以及复转军人、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均可。选拔方式:一是公开考选。确定标准条件和工资待遇后,向社会公开考选。二是直接从现有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遴选。三是从市镇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能力强、知识水平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党员干部。不管是采取那种方式,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坚持标准条件,决不能降低,以保证其整体素质。

再次,要制定管理办法。对实行专职化管理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应全面推行“身份职业化、工资结构化、工作全日化、管理规范化”的“四化”管理。一是身份职业化。职业化不是公职化。不管是机关干部、企业工人还是农民、大学生,只要是通过考选或者下派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后,一律按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对待,一律实行聘任制,聘期一般为一个任期。二是工资结构化。实行专职化管理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可实行结构工资制,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由市(县)根据农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年限等统一核定,由市镇财政每月定期发放;绩效工资与年度绩效考评挂钩,年底一次性兑现;奖励工资可根据个人年度工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出。属在编财政供养人员,除享受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有关待遇政策外,本人在原单位的编制、职级和工资、福利待遇、列支渠道不变。凡是异村任职的每月还应加发一定数额的交通生活补助。三是工作全日化。一律根据规定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方便村民办事,不得迟到、早退。同时,应建立健全请销假制度和值班制度。四是管理规范化。实行专职化管理后,不管是由干部担任还是由农民、工人担任,应一律参照干部,由县(市)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共同管理,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职务任免由乡镇党委研究决定,报县(市)委组织部备案。县(市)委组织部应专门设立农村干部管理机构。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对出现重大问题或连续三年完不成年度目标工作任务的,取消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实行统一调配使用,可以在本村任职,也可到异村任职。对不到届期的,由乡镇党委直接任命,并按有关规定履行手续;对届期已满的,一律参加换届选举;对在换届中落选的,自动取消任职资格,办理解聘手续。

最后,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以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涵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奖励激励等多项内容的科学管理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能动作用。在经济方面,要保证和逐步提高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工资性收入,并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等相关保险;对连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非在编财政供养的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三年任职期满后可直接连任,基础工资应上浮。在政治方面,要积极探索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尤其应建立从专职化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招聘国家公职人员制度:一是继续落实好直接从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二是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名额,通过公开招考,从优秀年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中录用乡镇事业干部;三是对特别优秀、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可按《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履行相关程序,提拔为乡镇行政副职,因年龄等条件限制未能提拔任用者,可享受副科级待遇,并继续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四是对从市直、乡镇机关选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中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的,应及时提拔任用。在工作环境方面,对公正廉洁、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大力进行表彰奖励;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有较强议政能力的,要积极推荐参选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家庭有困难的,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他们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07.

[2]高颖.党员创先争优承诺活动助推企业发展[N].无锡日报,2010-10-16.

[3]中共江阴市委组织部,中共江阴市委党校.江阴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10.

[4]张朴,温雪梅.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探讨[J].湖湘论坛,2010(3). --!>

责任编辑:张功杭

作者:刘庆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民企战略振兴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