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自我研修策略

2022-09-13

1 更新观念, 立志做“研究型+学习型”教师

历史这一门课程, 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一, 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 建立新的课程观念。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过程, 害怕讲得不够、讲得不细、讲得不深、讲得不全, 好像教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 考试肯定要吃败仗似的, 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考试。但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堵塞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因此, 教学必须改革。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认同课程改革。如果教师在心里对课改还存有顾虑, 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就不能积极投身到课改当中去, 那么新课程的实施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可能也会感到迷茫、困惑、焦虑、不安, 认为新教材知识无体系, 内容没有到位, 要点没有讲透, 甚至会出现反对课程改革的情况。所以, 现在教师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进行“洗脑”, 以彻底树立新课程理念。

第二, 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条线。此次课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抓住了这条线, 就找到了实施新课程的钥匙。具体而言,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出发,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 建立起立体的目标框架: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 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交流、分享、相互激励与碰撞中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 促使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知识, 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及时引导, 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 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发展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第三, 重视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 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 它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 它给教师理解与把握课标带来了困难, 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次, 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 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

以上这些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变革, 都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研究、体会、反思、总结、修正、充实、完善。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 教师应该重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教学策略、学习教材教法,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

2 发挥集体的力量, 汇聚集体的智慧,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历史教科书经过多次修编, 它有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 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由于历史上分科教育的原因, 教师一般都存在着知识结构的缺陷, 懂理科的教师往往不懂文科, 知识体系不完整, 综合课教师不仅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 更缺乏对综合知识进行整合的方法和能力。所以, 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实施综合课程难度确实很大, 并且再加上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的理解尚存在困惑, 这将会打击一线教师在课改中的积极性。那么,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 帮助教师完善知识结构、迅速掌握新的教材教法、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课程理念、凸显综合特色呢?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汇聚集体的智慧,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臭皮匠”最好是不同学科背景的“臭皮匠”、不同年龄层次的“臭皮匠”、不同教学风格的“臭皮匠”。也就是说, 在实施历史这门新的综合课程时, 首先应在教师队伍上进行“综合”。教师队伍的“综合”将会使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大家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携手进步, 在团队的一致努力下, 一齐发展、一齐提高。

3 大胆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使自己脱颖而出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脱颖而出, 是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学习, 谁的认识就深, 转变就快, 进入新课程的速度就快。另外, 除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之外, 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还应有大胆尝试的勇气。新课程是“前无古人”的工作, 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 是等到理论研究透了、大家合作准备充分了再干呢?还是大胆探索、边干边修正、完善呢?显然, 后者能使我们进步更快。所以, 我们一边学习课程理论、学习同行的经验, 一边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新路来。

课改的阵痛是难免的, 但只要坚定信念、咬紧牙关, 立志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及时把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 把困惑与疑问记录下来, 把课改得失记录下来, 带着问题细细琢磨, 寻求专家与同行的帮助, 借助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就会发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进步。

摘要:历史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分科教学有所不同, 教师要重组原来分科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这就意味着, 在新课程面前, 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钻研新的教材, 建构新的课程观念, 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此, 教师应从多方面努力, 更新观念。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自我研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油企业招投标问题分析及对策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