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屈辱的历史

2022-11-28

第一篇:中国曾经屈辱的历史

中国的屈辱历史作文

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传奇,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属于自己的国家梦——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想起1945年10月1日,中国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想起刚建国时,人民解放军是来自全国各地,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可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有一个中国梦——为了保卫全中国,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想起那一场场的战役,想起那一个个的英雄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我非常的感动。

2003年10月,随着那一道亮丽的火焰,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顺利升空,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而后又顺利返回。我有幸观看了这一幕,心潮澎湃,并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宇航员。为此,我缠着父母为我买了一些关于航天方面的书籍。当我得知,当一名宇航员必须有良好的体质时,我就坚持每天锻炼。每天转100多圈,在玩半个小时秋千,当做是转椅和电秋千。

慢慢的,我对当航天员的热情降了下来。这时,我又有了一个新志向——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想象着我开着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来挑战的美国F-22战机,被我一个个的击落,我就十分兴奋。此后美国人再见到我的座机时,就吓的屁滚尿流,抱头鼠窜,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再后来,我忽然发现,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十分危险,经常还会有生命危险。但我又不愿放弃飞行。这该怎么办呢?于是,我的目光又瞄准了客机飞行员。因为我看过一些关于客机的文章。让我知道了开客机很安全。

就比如2001年8月23日深夜,越洋航空(又译环大西洋航空)236号航班从加拿大的多伦多起飞,满载着291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准备飞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这架A330客机飞行到距里斯本300英里处的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约200英里上空时,飞机发生漏油。在两个引擎完全瘫痪的危急情况下,48岁的驾驶员罗伯特·皮奇和28岁的副手迪尔科·德亚格凭着智慧和勇气,使飞机成功迫降在亚速尔群岛的拉格斯机场,机上304人逃脱了葬身大西洋的厄运,只有9人受轻伤,这些飞行员精湛的技术和莫大的勇气使我心生佩服。

上了中学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大,我的眼睛看东西慢慢慢慢的变得模糊了。到医院检查一看,原来是假性近视。这么说,如果我再不好好保护眼睛,就可能真近视了,也就与开飞机无缘了。我如五雷轰顶,像被人打了一棒一样,十分的沮丧,我的梦想,你就要这样离我远去吗?

那晚,我想了一夜。为什么非得开飞机才算给国家的航天事业作贡献呢?如果我当一名设计飞行器的工程师也不一样给国家做贡献吗?于是我暗暗下决心:我要当一名设计飞行器的工程师。天蒙蒙亮时,我终于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经过呕心沥血的设计,安装,调试,试飞,终于成功的研制出Z-14C超音高速深空天多用途飞船。它可以停在近地轨道上,也可以巡航在远地轨道上,甚至是太阳静止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上。可以用空间站来对它补给。它可以载重二十吨的货物或弹药,它也可以凭借太阳能电池和自身电池运行365天。在必要时刻还可以充当运输飞船和多用途战斗机。比美国的X-37B厉害多了。

自从我国有了这件利器,世界上那几个超级大国再也不敢找事了,我国也正式进入超级大国的行列。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为此我还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站起来了!中国终于站起来了!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之巅!

世上正是有了两次世界大战,才加快了科技的发展。而我,也势必会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因为我说:“我不是世上第二个爱迪生,但我一定会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设计飞行器的工程师,是为了给中国造福,给世界造福,乃至给全人类造福。

自从我上一年级开始,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兴趣班。在科技班里我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有“先锋号”战斗机、有“新世纪号”客运机、有“飞龙号”直升机„...这些飞机一个个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想要是我长大了当一位飞行员,驾驶着自己喜欢的飞机,那该多好啊!我开着飞机观看碧绿的森林,蓝蓝的湖泊,宽广的草原,高高的冰山和人迹罕见的沙漠,心里肯定很高兴。开着飞机还可以到天空看看,与蓝天握握手,跟白云说说话,像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飞来飞去,遨游四海,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知道:当飞行员不仅要身体好、还要眼睛好、品德好、学习好、为了当上飞行员,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学好每门功课。

中国的历史屈辱中国的历史耻辱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列强的罪恶》,他揭露了帝国之一的罪行,剖析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遭受苦难的根源。

圆明园是列强罪恶的铁证之一。在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记载着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圆明园本是我们中国的奇迹,可英法联军侵占了我们的圆明园,不,是掠夺了。想起这件事,心中不觉激荡起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说到圆明园,我又想起了我们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那是我国禁烟大臣林则徐种下的果子,但也不能说是他的错。他是一个大忠臣,他禁烟也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只是那群强盗太可恶了,不讲一点道理。《南京条约》使我们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 我,作为炎黄子孙,21世纪的主人,就应该立下用自己的双 手与血汗,使祖国繁荣昌盛的远大志向。

在这本书里,它记录了一个个耻辱,更把思考留给了我们。然而,爱国,报国,不能只挂在嘴边,应该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否则,就只能营造出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

 

第二篇:2019届中考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一)列强侵略人民反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习题

专题复习(一)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一、选择题

1.(2018·凉州)“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该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谈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海军上尉巴吕直言不讳:“野蛮战争的邪恶,必然导致这些与我们自诩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行径。”这里评说的史实是() A.贩卖鸦片烟 B.割占台湾岛 C.占领南京城 D.火烧圆明园

3.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4.(2018·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 B.办工厂 C.赔款 D.赎辽费

5.(2018·泰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2018·河南)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7.对下图所示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60年前后,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1 9.(2018·玉林)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10.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卢沟桥和守卫

的中国士兵

李宗仁在台儿庄

彭德怀在百

团大战前线

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二、非选择题

11.(13分)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1)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5分)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 党的任务的决定》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如图所示。

李宗仁彭德怀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2分)

材料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新华社消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共屠杀中国军民多少人?说明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C 7.C 8.C 9.A 10.D 11.(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条约:《马关条约》。(1分)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情怀: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2分) (2)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2分) (3)国民党:台儿庄战役。(1分)共产党:百团大战。(1分) (4)1937年。(1分)。30万人以上。(1分)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3

第三篇:八年级下_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说课稿

说课稿

一、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与本教材对应的课标是:

2、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重点描述了

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角色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合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难点定为:因为这些知识必须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再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根据学生实际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主要运用媒体直观演示教学、问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采用演示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顺利实现课标要求。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针对本课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我主要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阅读、感悟体验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等。让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探究质疑—自主合作—情感提升—知识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 五,教学预设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播放《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历史介绍片视频片段,时间约4分钟,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尽量获取更多信息,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观看《鸦片战争》视频最强烈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悲痛、愤怒、气愤、屈辱等,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屈辱的岁月(板书),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目的是运用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升学生情感,让学生迅速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并直奔主题,并且学生直观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服务。

2、层层质疑 探究原因

导入新课后,我随即提问“英国为什么对中国民动鸦片战争呢?”,围绕这一问题向学生展示一组围绕鸦片战争的提问。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1)刚才在《虎门销烟》中介绍的民族英雄是谁? (2)为什么称他为民族英雄? (3)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鸦片的危害)

(4)《鸦片战争》介绍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时间、发动者和直接导火线分别是什么?

(5)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探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

(6)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信息,结合课本,积极思考、作答。估计学生对(1)(2)(4)题能够回答林则徐;他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民族尊严,因此称他为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虎门销烟是直接导火线等答案;对第三问,学生可能知道从鸦片的危害上回答,但往往比较片面,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卡后,我从对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等方面进行启发引导,达成鸦片摧残身心、导致国力空虚、国防脆弱、社会混乱等共识后,我趁机进行禁毒教育,希望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第五问,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有争议,我将引导学生认识林则徐禁烟是其爱国的表现,而爱国之人绝非林则徐一人,应该可以迎刃而解。既然鸦片战争无法避免,那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不仅仅是因为虎门销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他们把战争建立在通商贸易基础上,发动殖民主义侵略战争是其真正原因,虎门销烟仅仅是借口而已。对第六问,鸦片战争的结果学生容易回答,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我将引导学生从对中国经济(赔款)、领土(割地)、海关(关税)等主权方面的损害等方面加以分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浅入深,顺理成章,便于把握学习重点,通过层层释疑,得出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意味着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岁月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板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解决了“英国为什么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问题后,我进一步提问:那么,近代中国还饱受了哪些屈辱呢?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确定好记录员、发言员,下发探究单(展示探究单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本P66-67图画、地图、文字资料等,像老师那样提问,相互回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寻找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表现,每组尽量能回答2—3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理由。(提示:理由可以主要从中国权利丧失的角度考虑)

小组探究时间设计为约5分钟,然后由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在学习,借鉴了刚才老师告诉的学习方法,估计他们能顺利的开展。学生可能会探究下列问题:(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分别是什么?(2)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怎样的?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等等,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用课件及时呈现事先已设计好的如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会审公廨等相关图文资料。并在学生汇报后,逐一做总结强调,特别是对理由的分析。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肯定,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之中。(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时板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等内容)

为突破难点,我又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列强的几次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否相同?”展示《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条约内容,要求学生从割地、赔款、通商口岸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再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7关于《辛丑条约》的阅读卡,得出: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统治国人的工具,这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极端体现。最终得出: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丧失越来越多的主权,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锻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再加以适当点拔与指导,使学生比较、分析等能力得到提高与拓展,努力使教师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感悟体验 情感提升

学习历史就是要反思历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对中国近代屈辱历史进行反思与感悟, 反思

1、为什么极度辉煌的中国,此时却遭到来自西方如此的屈辱?主要是指导学生分析控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的原因。为了突破难点,我和学生一起回顾已学知识分别从中国和西方进行分析,并分别展示西欧国家体制的变化、工业革命成果、殖民扩张和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皇权加强,专制腐败、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欧与中国的巨大反差,从而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

反思

2、为促使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我设问:假如你身处屈辱岁月之时,你会怎样做?现在的你,了解了这段屈辱的岁月,你想对后人说些什么?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即兴演说。学生可能会说我会象林则徐一样;我要与侵略者抗争;我要号召全中国人团结起来等等。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落后就要挨打,要避免历史重演我们必须奋发图强等等;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突破难点,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培养学生知识比较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感性到抽象有助于得出主要原因有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等,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清政府腐败的认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情感得到升华,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为下一课《悲壮的抗争》的学习做好铺垫。

5、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把《屈辱的岁月》的内容编成歌谣,加深对基本认知结构的记忆,并体现情感教育。

自编的歌谣内容:鸦片甲午八国侵,南京马关辛丑订;丧权辱国权尽失,落后挨打铭记心。

2.布置相关作业,并建议学生观看电影《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写观后感,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即将下课时,我将用激动的话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

同学们,近代史让我们辛酸,近代史更让我们坚强,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历史无法改变,但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开创共和国的美好未来。

最后,我说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省略)

六、设计反思 教师教学设计的自我反思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认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上,教学体系上,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能否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都能参与进来?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些都值得去思考。我想要解决上述问题:

1、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学习相关资料,或者课前老师印发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预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也就是平常说的肚中有货,心中不慌,打有准备之仗。

2、平时学习时,要有固定的历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这样就能保住小组学习氛围的延续性。

3、小组学习探究的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究热情。

4、老师要注意探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避免盲目性。方法要科学,效果要实在,避免花架子。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有哲理的教科书。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不可能胜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神圣职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史,是为了明今。中国曾经从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落后成为一个饱受欺压的国家,确是诸事无常。但那种“唯我独尊”的大国之心与随之而来的消极学习心态与低下的学习效率,明显成为旧中国停滞不前的原因。沉迷于自我过去的成功模式,殊不知世事早已变更,时代不断发展,最终只会惨败收场。当时这个已昏睡百年的帝国被洋人的枪炮惊醒,从此不情愿地被人卡着脖子、步履蹒跚地拖进现代化的角斗场,从而与其过往的悠久历史产生一个深刻的断裂。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有一定的觉悟,于是在一些仁人志士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带领号召下出现了维新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现以1898年戊戌变法为例做深入剖析。 甲午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变化。国人的盲目自信被残酷撕裂之后的痛苦、耻辱、无奈和悲愤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氛围。基于对民族危机的认同和深刻感悟,国人心中内隐着复仇理念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渐浓烈,思想启蒙开始启动,维新思潮渐成时代强音。清廷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调整,朝局逐变,这些都给后来的变法做了铺垫。国人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急迫感的认同,加之民族危机进一步不断加深的刺激及由之而来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合力,最终催生了1898年的“百日”。然其103天的昙花一现又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思。其失败原因论者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中心任务,1895年以后的日月,救亡更是成为国人的主旨,正是在它的引导下,对救亡思虑的急切----左倾心态及由此而来的超前变革,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夭折。下面仅就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

变法是一场深刻的涉及到不同阶级和不同社会阶层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重新配置的社会变革,因此要变法就必须唤醒相关阶层人士,作广泛的社会动员,寻求自己的支持力量,以求变法的顺利推进和最终目的的达致。但是,就戊戌变法而言,当时变法的思想准备却是不充分的, 维新派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承受能力和自己的社会动员能力却没有科学、清醒和足够的认识,并且没有动员起来应有的和足够的社会力量来支持自己的改革行为。

1、变法理论缺乏现代社会变革理论所要求的“科学性”。

维新派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康有为的两本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度考》中,前者旨在破旧,后者旨在立新。这两本著作对传统儒学可谓是空前的“翻案”和“革命”,刊出之后,犹如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引起巨大震动。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打出了托古改制的旗号,其本意是想减少变法的阻力,为变法寻找依托,但其结果却与设想大相径庭。

2、变法的理论宣传有很大局限性。

戊戌变法时期无论是思想界、士大夫阶层还是广大民众阶层,维新派对其的思想动员都是极不充分的,变法缺乏足够的和深厚的思想基础。

3、对变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梁等维新派急切高呼变法,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与列国并立的竞争感和变革图强的变革观交织在他们心中,他们期望中国“速变”、 “全变”,在几年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自强和发展之路,很显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二、变法行动上的激进

如前所述,戊戌变法的思想准备不足,百日维新本质上是被尖锐的民族危机呼唤出来的。一次历史的偶然催生了还没有成熟的必然。随着甲午的战败,无论是对于激进派还是保守派,自强都成了普遍的概念,“与其赠他族以拒改革,不宁亟改革以拒他族之逼”的改革意识也成了上下的共识。基于对民族危亡的感触和国强民富的渴望,改革者图治心切的左倾心态在百日的新政中表露无遗。

1、变法内容过于宽泛和超前。

光绪帝大刀阔斧,广泛的裁撤冗员闲衙,从中央到地方大裁大撤,强行查封,没有做足够的思想工作,实际上也没有妥善解决被裁人员的出路,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引起了被触势力的强烈不满。

2、变法步骤的急躁冒进。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在103天的时间里,雪片似的颁布了一百多条诏书谕令,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这种四面出击不分轻重缓急、齐头并进的改革措施,如大雨倾盆浇得人们无所适从。

3、关门主义的策略方式。

甲午战后,“变”成为中国历史思想发展的主议题,统治集团中的许多人都开始严肃思考这一问题,都认识到了“变”的必要性,存在的是对“变”的举措、范围和程度的分歧和估量。但是,维新派却并没有把这些潜在的同盟者转化为为己所用的支持改革的坚实力量,而却把这些潜在的支持力量过早的推到了反对者的一方。

总之,在变法过程之中,维新派有的是对“变”的必要性和美好前程的思量和强调,但是对于“变”的具体举措却缺乏应有的深入的、成熟的思考和统筹规划,其变法战略与具体操作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百日维新是在变法理论准备不足,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够的情况下,基于满腔的爱国之情和民族危机不间断的刺激下过早诞生的。改革者对变法的艰巨性、复杂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未能掌握实权的前提下,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策略失当,未能把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改革的力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及灵活可行的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结果这种救亡主旨下的左倾心态及由此而来的超前实践,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有充分理由和改革氛围,但却无坚实社会基础和力量的超前变革。

思想的禁锢,导致从上层领导及精英分子到普通大众没有一个超前的思想,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虽说清政府无能,但说到底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其实每个都没有像其他朝代中出现的那些无能的昏君,还出现了像康熙这种雄才伟略的一代明君,但其实中国从康熙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会走上一条衰败的路,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在走向强盛,而我们还在感慨自己是天朝上国。以至于在鸦片战争到来以天朝上国失败结果,尽管这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西方的优势和强大,想通过各种方法来改良自己的国家从而达到救国强国的愿望,但这些少数人没能通过他们的努力来改变国人的思想,而且他们的一些改良根本在中国就行不通。

所以,造成近代中国屈辱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形成的这种整个民族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各项事务的行动缓慢。清朝由满族统治,虽说在早期的统治过程中,从最高层的皇帝八旗领导都是很英明,但从清兵过三海关就注定了中国不会从要崩溃的晚明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富强的国家,即使后面出项了康乾盛世,那也只是一种回光返照的表现。因为从早期的汉人反抗清政府到后面的汉人在清政府占据很强的地位(镇压太平天国时期及以后),满族重臣与汉臣始终没法融合在一起为国家效力。整个国家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那能有国家的强盛。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历史,承担起中华复兴的伟大使命!因为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第五篇:旧中国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成就

耻辱: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

帝国主义者大肆贩卖和虐杀华工,使旧中国无数生灵惨遭涂炭。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华工多达1200万人。这些被绑架、被欺骗去的华工囚禁在“猪仔馆”,被烙上贩卖目的地的字号。1852—1858年间,仅汕头一地“猪仔馆”中的4万华工,就有8000多人被折磨致死。列强在中国各地开办的工程和矿山中,肆意虐杀华工的记录骇人听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仅东北地区就有不下200万劳工被折磨致死。华工被迫害致死后,被扔进山沟或乱石坑。现已发现的这种“万人坑”就有80多处,埋有劳工尸骨70多万具。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罪犯却由美国单方面处理,被宣布无罪释放。列强在中国设立的“租界”,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财政大权,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国中之国”。1885年,外国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园门口公然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

成就: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

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旧中国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成就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政府无能,落后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 旧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 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中国全面开展经济建设;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人民有法可依;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慑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使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期;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结束了外国人统治香港,开始了邓小平同志港人治港的新思想的实施;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除台湾外都回到祖国的怀抱;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今天,我们祖国的强盛任何人也别想侵略我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邮政金融业务部下一篇: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