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广电业管理论文

2022-04-2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全球化广电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广电行业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以及接收终端等方面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从“唯一”变成“之一”,“整合很难,不整合更难”是目前广电行业客观存在的现实。广电业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一直蕴涵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固有特性。我们要在重新审视广电环境、广电资源、广电主体、广电流的基础上,推进广电网由专网向公网的转型,做好广电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全球化广电业管理论文 篇1:

中国广电业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

【摘要】广电业因其产品的特殊性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也使得它成为我国政府规制体系中规制内容较广,规制程度较深的产业之一。本文拟对中国广电业政府规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广电业 政府规制 对策

广电业因为其产品的特殊性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广电业进行规制以保障人民的利益;广电资源如无线电波频谱和卫星电视系统具有稀缺性和高投入的特点,也需要国家的自然垄断和政府的规制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时的缺陷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来适当干预调控以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因此广电产业在我国乃至大多数国家都是政府参与和管制较多的行业。

一、中国广电业政府规制历史沿革

政府规制(又译为管制)(government 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规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规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政府规制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弥补市场缺陷而进行的干预、限制或约束的行为。政府规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纵观我国广播电视政府规制的发展轨迹,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计划经济阶段(1958年到1978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电事业完全是国家财政拨款,广播电视是国家垄断事业,党管媒体,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因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决定着广播电视的生死存亡。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的中央财政拨款无疑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当时的媒介生存环境决定了广播电视事业作为敏感的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教育是惟一的目的。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其社会角色一直和历史政治环境紧紧相连,广播电视在组织形式上采取严格政治审查,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在管理上中央设立广播事业局,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宣传部门进行同级管理,打下了条块分割管理模式的基础;在节目层面上,以政治宣传、文化教育为主。

2、行政控制主导时期(1978—1985)

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代。随着经济制度的转轨,在计划经济时代确立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喉舌性质的广电事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对广电业所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时期,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控制手段努力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管理机构建设。1979年11月,中宣部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广告经营收入渐渐成为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支柱,明确了广电业的产业属性。同时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广播电视开始将其事业性内容和经营性内容相结合,对于广播电视业的双重领导体制进行了重申。

3、行政导向的规制探索期(1986—1996)

1986年4月,广电部发布《关于立法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广播电视法规管理探索悄然开始。在音像制品、无线电频率、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领域都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针对音像制品内容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广电部出台了大量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如《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和随后的《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办法》,音像制品管理体系逐步形成。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其中将广播电视业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广播电视业从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也开始加速。

4、市场导向的规制建设期(1997年至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广电事业逐步开展产业化、集团化改革,自1999年第一家广电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以来,短短几年内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相继成立。在内容管理上,1997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将“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专章,对禁止制作、播放的节目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配合法规和规章的实施,也出台了行业自律性质的规制办法。

总体来看,党管媒体是我国宣传工作的一贯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甚至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行政功能。虽然要把广播电视业当作一种产业来运作,但前提条件是坚持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广电集团既是宣传单位,同时又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来面向市场,实现其经济效益。广电行业的双重身份和规制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零散、不系统,管制主体不明确,管制内容不全面,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状况,都是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二、中国广电业政府规制存在问题分析

1、规制观念落后

我国广电业的经营理念较为粗放,广播电视产权不清,产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且成本意识薄弱,资源大量浪费。

2、广电业进入规制森严

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进行规制的形式有许可、申报、审批、营业执照、标准设立等等。一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要经过各级政府的层层审批,广电业的进入门槛很高。

3、法律环境存在缺失

我国目前的广电业规制方面存在规制法规零散不成系统的问题。目前有关广电业的法律规范还非常欠缺,已出台的相关法规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前瞻性,规制依据是各级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条例,甚至是行政命令、行政措施等。但是无论是《意见》、《通知》还是《实施细则》都只是主管部门的规章,法律效力不高,严肃性、权威性不够。

4、规制机构建立不科学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了我国的广电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管理,实行“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广电系统政事合一,事企合一,广电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是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实行“局台合一”的机构体系。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充当着宣传、建设和管理的三重角色,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导致经营管理上的政企、政事、管办不分的现象十分严重。

5、政府规制的双轨制

我国政府对媒介的规制实行的是一种双轨制。这种规制的产物就是对媒介性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界定:一方面媒体要承担其社会效益的事业角色,另一方面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实现其产业属性。既要发挥政治上的导向功能,又要实现经济效益。这种事业和产业的双重规制让广电业很难定位。

三、中国广电业政府规制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实现其公共产品属性的社会效益。加强和改善我国广电业的政府规制势在必行。

1、以事企分离作为政府规制改革的前提

规范政府管制的前提是实行事企分离。而政企分离的实现则是要通过改革现行的“局台合一”、“政企合一”政府管制体制,使规制机构能够独立的行使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广电媒体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2、以完善的法规作为政府规制的准则

美英等西方国家大多是通过制定和修改与媒介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来规范媒介,通过法律设置和运行相对或完全独立的规制机构来执行和监督规制政策。整个规制体制是制度化建立的,规制政策是制度化运行的。完善的法律基础是政府实现对行业规制的保障,而我国以《广播电视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系统而完善的广播电视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要完善政府规制的法律体系,从而使政府的规制有法可依。

3、以有效竞争作为政府规制的政策取向

中国广电业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以块为主”双重领导体制、“一体多元、双重功能”运行机制,实际上为广电竞争提供了制度可能。其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区域都有隶属自己的广电事业,都是相对独立的法律主体,这为广电业之间的竞争提供现实可能性。各级广电业的有效竞争能够促进广电业的优胜劣汰,优势重组,使广电业做大做强,充分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去,这是政府规制所期待达成的目标。

4、建立广电业的行业自律机制

政府的规制行为是通过有形之手设定一些限制性和惩戒性的条款对广电业的经营管理、内容定位等进行约束的强制性规制方式,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力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能在原有的规制体系下,将这些强制性规制内化为从业者的自律行为,通过广电从业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从业规范自觉地进行广电业的有效运作,那将会是一种全新的规制格局。■

参考文献

①肖凯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电业政府规制对策思考》,2004年

②石长顺、王琰,《广播电视媒体的政府规制与监管》,《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③陈共德,《试论我国现代广电监管体系建设》,《声屏世界》,2005(1)

④吴克宇,《中国电视产业政府规制的政策建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2)

⑤张志,《论中国广电业的政府规制》,《现代传播》,2004(2)

⑥沈国麟,《看得见的手:论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对广电产业的管制——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为例》,《新闻大学》,2004(秋)

(作者单位:沈大伟 安徽电视台;靳徐进 安徽师范大学)

责编:姚少宝

作者:沈大伟 靳徐进

全球化广电业管理论文 篇2:

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对中国广电发展的宏观思考

广电行业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以及接收终端等方面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从“唯一”变成“之一”,“整合很难,不整合更难”是目前广电行业客观存在的现实。广电业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一直蕴涵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固有特性。我们要在重新审视广电环境、广电资源、广电主体、广电流的基础上,推进广电网由专网向公网的转型,做好广电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目前的电影管理局和电视剧管理司应合并为产业管理司(局),将广电产业的规划、发展、管理统一起来。在保留原有电影、电视剧管理职能的同时,扩充职能,将中国广电产业链、产业网、产业生态加以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另外,中国网络电视台应提升为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列的第四大台。整合全国和全世界视频资源的国际级综合网络传播机构和视频公共平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强势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学技术不仅一直向微观深入,而且直接走向宏观系统,走向复杂和综合,向宏观、交叉和复杂的整体化的趋势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复杂适应系统是指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或模式进行非线性互相作用的行为主体所组成的动态系统。其理论的核心在于系统中的个体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主体的适应性体现为能与其他主体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流,为实现自身目标而调整和改变行为模式,从而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广电业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广电业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中,一直蕴涵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固有特性。复杂适应系统可用环境、资源、主体、流4个要素来描述。借用这个理论框架,提出广电业应对挑战的宏观思路。

(一)更准确地认识广电环境,更有力地推进广电网由专网向公网的转型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环境是系统所处的情况。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有其边界条件。系统的环境是系统的外在约束之一。广电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具体环境。从纵向历史发展视角来看,我国广电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确立了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风格,展现了中国气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全球化的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电业的发展同国际广电强国相比,不论在产业实力、网络覆盖和传播、资源配置、品牌建设、议程设置、内容产品与服务出口、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从与国内电信业的横向对比视角来看,广电业还存在观念性、体制机制性的发展障碍,面临有系无统、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整合能力弱、复合型人才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更有力地把握社会发展对广电提出的新挑战。技术变革促进了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正进入网播时代,广电更面临4大挑战:在节目制作方面,面临越来越社会化的挑战;在节目播出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台的播控权受到挑战;在节目传输方面,广电网不仅面临无线和卫星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受到IPTV和互联网视频节目的冲击;在接收终端方面,越来越走向智能化、多样化和移动化。

2、更有力地面对制播和传输分离对电台、电视台形成的新考验。目前,我国广电网一省一网整合和数字化转换取得重大进展,但业务单一、效益低下、运营分散、发展艰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整体规模、实力和运营管理水平与电信运营商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网面临“整合很难,不整合更难”的困境。在新媒体、新介质的冲击和影响下,传统的广电制播和传输由“惟一”变成“之一”,电台、电视台的影响力面临考验,有线网络的传输垄断受到挑战,电视机的开机率不断下滑,用户选择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3、更有力地探索广电网由专网转型为公网的新道路。广电业要应对挑战,必须重新定位广电网,加大力度打破传统广电网业务单一的运营模式,实现由专网向公网转型。要通过网络的升级改造,将广电网建成以音视频服务为主,多功能、多业务、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信息网络;要加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同时,构建一张主要覆盖中国大陆、自主自控的中国公网,为建立一个多边的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分配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全球互联网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道路。由专网向公网的革命性变革,是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更准确地认识广电资源,更自信地提升广电业的核心能力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资源是系统中一切可利用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如信息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道路资源等。中国广电伴随着革命战争的烽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业一路前行,具有丰厚的历史资源;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电业享有优惠的政策资源;几十年的制作、播出、引进实践,更使广电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形成了一支政治性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资源。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大潮冲击下,广电面临着用户选择多样化、内容与渠道分离化、制作机构多元化等挑战。

迈克尔·波特认为,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均有其独具的、支撑其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市场销售能力、组织能力、技术能力、价值生产和传播能力等。 广电业的核心能力是其独具的、依托于高科技的、难以仿制的主流价值观生产、传播和维护能力。广电每日每时都在生产、传播和维护着主流价值观,这是广电业的天职,是历史赋予广电业的神圣使命。

1、更自信地从人类发展的高度讲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意义。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传承、13亿多人口、8000多万党员、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国土、300多万平方海里海疆的大国,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追求努力融合所进行的艰辛探索,本身就是一个事关人类发展前途的宏大叙事。广播电视就是要告诉世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中国的和谐建设、和平发展,是华人的造化,是人类的福音。

2、更自信地从以民为本的维度展示人本主义在世界的推广价值。无论是在革命的战火中、建设的探索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凯歌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大。如果像美国那样把国家核心价值观提炼为民主和自由,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本和共享。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民本和共享价值观,比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更具有普世意义。广播电视就是要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在创造人类的幸福。

3、更自信地从心灵关怀的深度维护主流价值观在当下的神圣性。人是精神动物,需要深层次的心灵关怀。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民本和共享价值观的落实,除了物质方面的体现,更是人类思想、心灵逐渐解放的过程。民族、国家、集体、个体精神需求的适度满足,是媒介传播的重要功能,也是民族精神、国家形象展示的一种艺术、一种境界,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以虔诚之举践行。广播电视就是要告诉世人:这里是中国的精神家园,这里是人类的灵魂故乡。

(三)更准确地认识广电主体,更科学地做好广电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主体是具有适应性、自主性、移动性、协作性,有思维能力的基本单元。每个主体都有一定的信息和知识,有其可能的策略空间和行动的集合。我国广电业播出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中央、省、市、县4级广电均属国有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电节目制作经营管制逐渐放松,目前形成了广电机构、民营机构及合作、合营制作机构三种市场主体并存的格局。与电信业相比,广电业主体多元、分散、弱小的局面,亟待改变。

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表现是涌现(或曰升华),即在微观主体进化的基础上,通过自组织过程在系统宏观上出现全新、协同的结构、模式和性质的现象,表现为系统整体具有、在高层次存在的属性、特性、行为或功能。广电业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涌现(升华),首先集中地表现在对广电的顶层设计上,即广电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和步骤的设定。

1、更科学地明确广电作为党企的性质。马克思曾称自己所办的报纸是“党的企业”。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牢牢掌握枪杆子(军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和笔杆子(宣传造势、文化引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确立之后,广电作为党企的性质需要加以明确,这是做好广电发展顶层设计的最重要一环,是设定广电发展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性目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俗点说,广电就是党领导的、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生产和传播价值观的、具有重要战略支柱性地位的国家独资企业。

2、更科学地把握广电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广电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面对的是海量的用户市场,生产的是带有价值观的精神产品,掌握着具有政策资源优势的公信品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产公共精神产品,是广电事业属性的表现;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具有个性特征的服务和产品,是广电产业属性的表征。分散地说广电具有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不如提党企更简单、直接、准确,也更有利于确立广电市场主体,树立有世界影响的广电品牌,提供有国际影响的广电产品和服务。

3、更科学地走好广电正路。广电作为党企,不是走回头路,更不是走邪路。作为党企,广电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其运作规则是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企业经营、行业自律、人民参与,而不是计划经济的一刀切、大帮哄——这是回头路,坚决走不得;作为党企,广电以社会效益为先,以推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摒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纯市场行为——这是邪路,万万要不得。正路是走好党企这条路,这是我们的惟一选择。从既能走出去、又能走回来的整体竞争角度来说,甚至是生死抉择。

4、更科学地设置广电管理机构。根据广电产业发展的实际,目前首先非常有必要在国家广电总局设立产业管理司,将广电产业的规划、发展、管理统一起来。最可行的做法是将目前的电影管理局和电视剧管理司合并为产业管理司(局),在保留原有电影、电视剧管理职能的同时,扩充职能,将中国广电产业链、产业网、产业生态加以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其次是尽快将中国网络电视台提升为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列的第四大台,将其打造成为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作保证、按商业规制运作、具有真正市场主体地位、整合全国和全世界视频资源的国际级综合网络传播机构和视频公共平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强势媒体。

(四)更准确地认识广电流,更坚实地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广电格局基础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流是指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资源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广播电视已经深入千家万户,遍及各个角落,成为覆盖面最大、受众最多、最普及、最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在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广电业始终牢记使命、勇担责任、精心谋划、奋力争先。

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广电业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线性因果或主次关系。只有认清广电业新格局,形成广电系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才能实现广电业的跨越式发展。

1、更坚实地把握电信媒体化、广电平台化发展趋势。随着传播技术的演变,传播形式的衍生、扩散呈现如下趋势:平面媒体数字化,电子媒体移动化、数字化、融合化,媒体搜索海量化、数据多样化,交互式媒体融合化、普及化等。跨越不同媒介形式、跨越传统产业边界、跨越不同区域的信息传播,向人们提供包括广播影视、音乐、通信、商业、教育等覆盖面极广的全方位资讯和娱乐,是广电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未来若干年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一系列深层次、结构上的调整,传统媒体的重心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的转型将不可避免。大广电所描述的就是以广播电视为核心阵地,通过广电平台整合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视频资源,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以广播电视为依托不断扩散、衍生而形成的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信息传播网络。大广电是肩负大使命的广播电视在新世纪的发展目标,是在整体的视频产业链、产业网络、产业生态中,广播电视应该发挥的大作用,表现的大作为。大广电格局是媒介融合尤其是三网融合、电信媒体化、广电平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更坚实地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要把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建设作为大广电发展的主攻方向,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广播影视媒体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要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条件下舆论传播的新特点新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争主动,加快实现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由面向国内为主向国内国际并重转变;要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响,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加强总体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传播的有效覆盖率,确立危机传播的全国频率,同时加强研究,掌握危机时刻信息用户对信息接收的特点和规律。

3、更坚实地加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加快建设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要适应新形势,大力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要加大走出去力度,实现更大范围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实施本土化战略,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要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提高认同度和接受度,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声音,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为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网络电视建设,加快建设体现国家水平、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创新网络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模式,鼓励原创节目,增强互动性,吸引广大网民上传和下载健康生动的网络视频,最大限度地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占领网络视频新阵地;要加强网络传播技术研发,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上最新的互联网技术,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电视新技术,促进网络电视与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的融合,扩大网络电视的覆盖面。

4、更坚实地整合传播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全民共建、全球共享。首先是整合广电资源,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在各系统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整合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资源与业务,在巩固、完善、创新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手段的基础上,本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事业与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模拟向数字转换、固定向移动拓展、服务从单一项多元发展,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互补,多种传播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广播电视联合舰队。其次是整合国内其他视频资源。广电视频资源以外,目前,国内还有其他各类新闻网站、综合门户网站和专业视频网站。除自制节目外,大量的用户上传内容构成这些网站海量的视频资源,成为主流媒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日常视频资料库。要发挥中国网络电视台视频资源总集成、总出口的功能,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将国内视频资源分门别类地整合起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建立现代广播电视传播平台,使其具有数据采集分析、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播出资源调度、播出运行管理、播出效果反馈及紧急广播等必要的功能,将各种传播方式通过数据的交换和传递进行有效的集成和管理,最终将相对独立、多种传播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民共建、全球共享的有机整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广电新局面,实现广电业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济生

全球化广电业管理论文 篇3:

广东家电业发展探讨

摘 要:广东家电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出不少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但在家电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其发展趋势渐缓。采用SWOT分析范式,在分析广东家电业优、劣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就其进一步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广东家电;家电业; SWOT分析

1 广东家电业的现状

广东家电业建于“六五”时期,以广州万宝电器工业公司从新加坡引进第一条电冰箱生产装配线为标志。改革开放后,技术的引进和贸易的发展,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有利的地理条件和宽松的政策,使其具有较多的竞争优势。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广东家电业创造了不少的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如著名企业有格力、美的等;名牌产品有容声电冰箱、格兰仕微波炉等。然而,当今广东家电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价格战,还要面对国外产品不断瓜分我国市场,和贸易壁垒的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整个行业的发展趋于缓慢。

2 广东家电业的SWOT分析

2.1 广东家电业的优势分析

(1)核心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优势。广东家电业创造出不少的核心企业,其产品以质量、产品设计等来吸引消费者,因此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如2007年3月全国重点大商场主要小家电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析中,美的的电磁炉占37.22%,电饭煲占39.25%,微波炉占33.21%;格兰仕的微波炉占市场的48.69%。下图以美的的电磁炉为例,通过它与其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可知广东核心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

(2)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广东是省外流动人口量最大的省份,据统计,每年全省的省外流动人口1635.89万人左右。因为大量的劳务人员的流入使劳动力价格较低廉,所以家电产品的成本就会相对较低,在市场上占有相对优势。另外,广东处于沿海,毗邻香港、台湾、澳门,使其吸引了大量的港台投资,也利于家电产品的对外出口。

(3)有完善的配套与支持性产业。广东家电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已建立了相当成熟的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已聚集了2000多家中小型家电制造厂,3000多家配件厂和服务商,形成了顺德、中山、南海、湛江产业集群,以及深圳、东莞两大出口加工区,这为广东家电业的发展建立了深厚的基础。

2.2 广东家电业的劣势分析

(1)国际性品牌的欠缺。虽然广东已是全国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但是它还没创造出一个像海尔一样的国际性品牌。从其发展过程可得知其原因,第一,OEM战略模式的实施。OEM,最初是指采用其它公司生产的原件组装产品,以自有品牌销售产品的公司。随着经济发展,OEM已演变为委托生产或代工生产的方式,即“贴牌生产”。广东很多家电企业做了OEM的供应商,如著名品牌格兰仕,他们沉浸在OEM的生产上,忽视了对自有品牌的建设。第二,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远见。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只注重短期收益,不愿把资源投放在品牌建设上。

(2)缺乏核心技术。目前广东家电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多数企业仍处于组装阶段。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导致,第一,OEM战略模式的实施。大部分企业在经营OEM模式时,没有获得外国企业的核心技术。第二,广东家电企业多属于中小企业,其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较少,从而阻碍其技术开发的发展。

(3)企业的利润率低。目前,广东家电业普遍处于利润微薄的状态,即使是一些实力强的核心企业,净利率也只有2%左右。例如美的、格力、TCL,下表是它们2000年到现在的净利润率,可见,其利润率大的年份也不超过5%,而利润率小时甚至出现负值,如TCL近两年净利率分别为-0.6197%和-3.9173%。

(4)员工素质较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广东家电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隐患——劳动者的素质偏低。在家电制造的过程中包含了设计、服务等多方面,这些方面都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不大。

2.3 广东家电业的机遇分析

(1)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随着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将把其部分收入投向家用电器的消费上。据统计,我国农村有2.3亿户,如果每一百户农村居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提高10%,市场的需求量就可以增加2300万台。这就证明农村市场需求的增长将大大解决家电产品生产力过剩的问题。第二,城镇家庭的家电面临更新换代,这将增大对中高档家电的需求。如在洗衣机方面,传统的波轮式洗衣机已渐向滚筒式洗衣机过渡,其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发展。第三,我国已成为家电制造大国,欧盟、美国等地区每年都从我国采购大量的家电产品,使出口量快速上升。

(2)国际产业转移。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渐渐把发展方向转向消费电子领域和信息领域,逐步地从传统的家电行业中退出。发展中国家地区渐渐成为家电生产基地,如中国、东南亚、拉美等新兴产区。当今我国已成为空调、微波炉、小家电的生产主要产地。

(3)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家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机遇。自从我国进入WTO后,关税壁垒降低,进口原料成本下降,同时出口成本也下降,使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很多企业开始利用贸易规则来处理贸易纠纷,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近几年,国外大型家电零售商对我国的家电产品进行大量采购,这也促进我国家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4 广东家电业的威胁分析

(1)家电业处于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现在我国家电业处于成熟时期,产能过剩,企业争夺市场激烈。2004年,在上下游共同挤压下,行业品牌淘汰进程明显加快。其中空调行业当年品牌淘汰率超过50%,中怡康数据表明,目前市场上活跃的空调品牌数量只有30多个,冰箱和洗衣机活跃品牌数量大约有15个左右,品牌集中度继续提高。另外价格战已成为国内企业主要竞争手段,近几年来,空调的价格每年下调10%左右,整个行业处于微薄利润状态。同时国内市场不景气,产品对外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2007年1-3月,洗衣机、吸尘器、电饭锅、彩电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6.7%、24.8%、12.8%、和23.7%。

(2)贸易壁垒不断提高。伴随出口量大增,技术壁垒也不断提高,给广东家电行业出口贸易带来严重的损失。如2006年7月1日,欧盟推出的WEEE、ROHS、EUP绿色环保指令,使一部分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无法把其产品打进欧盟市场。又如,在空调方面,日本提出了在全年不同负荷下的APF能效标准。欧盟、日本对环保制冷剂替代的要求,还有全球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要求,也都不断提高。

(3)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国外著名家电企业纷纷把其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如2007年1-3月,彩电、冰箱的进口增长率为76.5%、19%。国外家电企业凭借其品牌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较高,技术先进等,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2007年1-3 月的吸尘器市场上,飞利浦、伊莱克斯、三洋品牌在我国市场所占零售额分别为32.74%、9.22%、7.68%(如表3)。

3 对广东家电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国际性品牌

随着我国消费者总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认识度和忠诚度越来越高,这时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的选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现在我国家电业的利润率仅在2%—3%之间。对此,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中国家电必须“走出去”,“走上去”,创建国际性品牌。可见,创建国际性品牌已成为影响家电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随着欧盟等地区技术壁垒的不断提高,企业不仅应该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要深入了解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加大绿色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与进口国家做好协调工作,避免贸易纠纷的发生。另外,政府也要调整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质量高的产品出口量。

3.3 加强技术创新

在当今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企业只有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调查,西门子公司在2000年研发投入了56亿欧元,占销售收入的7.1%,而广东的家电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只占销售收入的3%左右。因此,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适当的加大对研发能力的投入,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3.4 提高员工的素质

目前,广东家电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小,这将会影响其研发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引入专业人才,如高级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等等,使企业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此外,企业也应该给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因为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果员工不再进修,就会与新的知识、技术脱节,从而影响员工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

3.5 开拓农村市场

现在,农村家庭有2.3亿户,比城镇1.1亿户多出1倍多。据有关部门对农民家电需求的专项调查表明,未来5年,有32.8%的农民有购买彩电的意向,有17.5%的农民有购买洗衣机的意向,有19.6%的农民有购买影碟机的意向,有21.1%的农民有购买电冰箱的意向]。可见,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广东家电企业可以把产品进一步打入农村市场,从而缓解生产过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海静,陈圻,蒋汩波.中国家电业OEM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6,04.

[2]郑勤.我国家电行业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分析与策略[Z].2007,(06).

[3]家电科技.2007年1-3 月部分进口品牌家电在我国市场所占零售额[J],家电科技,2007,(05).

[4]赵龙.品牌成长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唐凤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目标操作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外法律体系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