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议论文范文

2022-05-17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方向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即质量监督机构承担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并不是法定的,而是受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没有质监工作,就不需要质监机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对质量监督工作的需求,并探讨质监机构改革方向,进攻参考。

第一篇:方向议论文范文

浅议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时代,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突现出了实用性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职业教育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摇篮。职业教育肩负着输出高技能、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就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趋势看,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对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的最有力的智力支持;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入世后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分工,我国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工业化的进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制造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发展方针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应用性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作用,我们必须将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因此,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真正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教育类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不足,积极改革,抓住主方向,使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1.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满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技术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提出:职业教育应当“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这充分说明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在国际上已达成广泛共识。就业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总体上看,中国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与就业岗位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职业道德、知识应用、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基本问题,培养出的人才是不能适用于工作岗位的,职业教育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要为行业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新形势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1999年,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共同建立了3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就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即将启动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在全国将确定420多个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与1200多个企事业单位合作,2003~2007年共输送毕业生607人,共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200万人次。参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职业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同时企事业单位有责任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应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职业教育院校要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根据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要把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不断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开发改革

现在职业教育课程存在很多问题: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缺乏实用性;课程呈现方式呆板;课程内容缺乏范例性;课程中实际操作、练习、实验内容少等。针对以上的问题,职业教育急需改革,无论是教学,还是从课程设置都需要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革,尤其是课程开发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1)树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程开发确定课程目标时,首先要满足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性质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劳动力个体的职业生涯谋取更好发展的目的,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强化这种观念意识,就要通过职业分析对职业岗位、劳动生产过程,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再考虑学习者自身的素质,课程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家地方教育方针和政策、学校的条件等,确定出明确的课程目标,这种突出的就业导向性,应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

(2)改革课程内容。在以能力为本课程观的指导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结果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知识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能力需要进行有机整合。这里应是最需要避免学科本位、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化的。现实中,人们往往认为有了能力分析和能力标准了,就是能力本位了,但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实际还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学科本位确定课程内容。而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很多理论工作者都提出了课程整合的一些原则,然后按其原则将所有好的东西整合起来可能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集合体。而对于实际教学工作者,这种完美的集合体往往是一种终生追求而无法实现的理想,同时如果整合得不好还可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和困难。所以整合的关键是要深入分析被整合内容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有取有舍,抓住主要矛盾,形成有机整合。关于实践课程的能力训练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确定核心技能和一般技能分层次进行不同的训练。而课程内容中的职业态度和素质内容,决不是仅仅开几门课程,而是应贯穿在整个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精心地设计,使其能够确保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3)改革课程结构。在实施能力本位课程时,在课程结构上大都体现出模块化特征,这反映了模块化课程结构对能力本位课程的适用性。具体体现在:能力本位课程的需要;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的稳定和高质量地实施;以及具有灵活、开放性,可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又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尽管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也可以与相同或相关学习领域的其他模块发生联系,从而组合成指向更大培养目标的完整的课程模块。所谓课程模块,其实质是低于专业课程和高于科目课程的专业领域相近的一组知识能力课程体系,它可以由若干门科目课程组成。同时它也是构成课程结构框架的基本单元,不同的课程模块可以组成不同的课程结构,但基本单元(课程模块)的内容不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构造较适于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块,否则很难突破学科模式下的老三段式课程结构。

(4)创新科目课程形式。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这就需要改变学科本位较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要尽可能与职业岗位、工作情景相联系。如采用实验课程、面向企业的课程、面向证书的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通过不同的课程形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5)改善教育方法。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将选择并组织好的课程内容付诸实践,这是课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与学科本位课程相比,不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的要求更高,而且对师资与学校的设施以及行业企业提供的实训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要强调的是,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进行。在多种课程形式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如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较成功的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此外,采用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不同需要来组织实施课程的重要方面。

(6)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教育课程的质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确定课程达到目标的程度,另一方面可提供课程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依据。

3.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需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思想的侵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教育内容具体化。职业学校应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

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加强德育课教材改革和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德育课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作者:侯凤国

第二篇:浅议建设工程质监机构的改革方向

摘 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即质量监督机构承担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并不是法定的,而是受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没有质监工作,就不需要质监机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对质量监督工作的需求,并探讨质监机构改革方向,进攻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监机构;改革方向

自1984年国务院作出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决定以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20年来,广大工程质监人员为消除质量隐患,提高工程质量,作出了艰辛的努力,赢得了“工程质量卫士”的光荣称号。20年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在总结20年历史之际,很有必要展望未来,探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改革方向。

1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面临改革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可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质量监督。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即质量监督机构承担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并不是法定的,而是受委托的。质监机构从1984年受政府委托,到2000年受政府部门委托,20年来,工程质监机构一直履行工程质量方面行政监管职能,但一直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身份,在改革的大潮中,承受着一次又一次冲击。1989年以后,随着国家建设监理制度的逐步推开,监督与监理的关系被严重误解,以致用监理代替监督的呼声一度很高,监督机构的发展遭受严重挫折。1998年,《建筑法》实施,质量监督制度没有在该法中出现,一时间,还要不要质量监督机构的疑问声在全国再次响起,一个又一个工程质量监督站在探索着改革。

2 现阶段需要加强工程质监管理工作

质量监督机构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没有质监工作,就不需要质监机构。因而,我们在探讨质监机构改革方向之前,先要分析一下现阶段对质量监督工作的需求。

2.1 在建与在用工程需要质量监督

二十一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规模持续高涨,新建工程质量监督任务十分繁重。这一时期,在用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也将日益重要。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工程,其安全使用寿命陆续到期;一些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建设的低质量工程,其使用安全问题也可能会暴露出来。

2.2 机构改革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前些年的机构改革,撤消了一些专业部门,导致石化、冶金、电力、煤炭等专业工程的质量监督面临危机。随着这些行业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的多元化,这些专业工程的质量监督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

2.3 监管漏洞,需要填补

近10年来,各地大兴开发区,搞封闭管理,不少开发区内工程处于政府的质量监管之外;前些年长期体制不顺(至今也未完全理顺),不少装修工程未受质量监督;由于监管法规滞后、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力量不足,很多住宅小区配套工程、专业市政工程、私人自建工程、农村建筑工程未受到政府质量监管。

2.4 制度缺失,留下风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所有制多元化、流动性和变动性增强,质量责任主体的易变性与工程质量责任的长期性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工程质量出了问题,质量责任者可能早已不存在,质量责任将难以追究,处理费用将难以落实,这将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2.5 法规滞后,问题多多

工程在交付使用后,作为不动产,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产权的转换和功能的转换,如开发商将房子卖给购房户、办公楼转让、大会堂改成洗浴中心等,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质量责任、质量争议、质量鉴定、质量赔偿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规定。

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越来越重要,但质量监督检测、法定检测单位检测、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的平行检验之间的关系如何?检测单位如何设立,何人能够从事检测工作,检测争议如何解决?这些仍是法律空白。由于没有建立工程质量的定期监测制度,不少工程处于带病工作状态,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设的幕墙工程不少都有安全隐患。以上大量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改革方向

现阶段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这些质监工作是由政府自己做,还是委托给质监机构做,或者分解后将大量的工作委托给中介机构做呢?

即使市场机制已经很完善,以下五类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仍然要由政府来承担:(1)制定质量法规,出台质量政策,审定发布技术规范标准;(2)监督检查各方质量行为,巡视工程质量;(3)查处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责任者;(4)某种情况下,决定工程的使用与停用;(5)处理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质量问题。

这些工作是政府自己承担,还是继续委托一部分给质量监督机构呢?笔者认为,以现在的政府有关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架构是难以承担以上五类工作的,特别在现阶段,工作远不止这些。那么,沿袭现在的方式,委托给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来承担好不好?也不合适。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受委托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时,其职权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国家设立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产品质量,也应设立一个机构监督工程质量。应改革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将这些功勋卓著的“工程质量卫士”变为政府自己的专职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可以仿照公安局与交警支队、消队支队之间的关系,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下设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并在《建筑法》和《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其职权。当然也可以参照《规划法》、《房地产法》、《公路法》的规定,在《建筑法》中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履行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这个单位可以是行政机构,也可以是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相应地,国家应当取消工程质量监督费,设立建筑税,解决国家监督工程质量的经费来源。

总之,鉴于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任务繁重,政府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国家应当改革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将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专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当然,国家也可考虑将工程质量监督与施工安全监督合成一个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诚然,随着相关法规的健全、市场机制的完善、市场主体的成熟,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都会逐步提高。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区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发展差异,也存在较大的消费水平、管理环境、管理水平的差异。虽然,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工作分解给中介机构去做,可以建立质量保险机制、发展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培育质量中介服务机构等,但总体来说,2020年以前,我国社会市场的诚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市场对工程质量的调节机制还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政府必须对工程质量加强行政管理。

作者:孙广钦

第三篇:浅议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新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作为城市建筑重要的功能之一,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设计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将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现叙述如下。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趋势

1、建筑给排水设计新理念研究的重要意义

当今城市建筑日益趋近高层化、大型化、多功能化。这些建筑都具有人口密集、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要恰当、合理的设计给排水系统,这不仅可以使居民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在有火灾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扑救,保证人民的生民财产安全。城市建筑给排水新理念的研究要符合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节水节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给水和排水新理念的研究设计,促进建筑给排水节能降耗工作,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城市建筑给排水新理念设计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需求,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

2、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筑的标准不断提高,特别对住宅的厨房和卫生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和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

2.1 给水系统设计

给水系统的设计施工要充分考虑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根据具体建筑特点和作用来合理的选材和设计。每栋建筑的给水系统应包括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水点供水方式几个方面。水系统的设计中要严格做好相关设计和研究,使供水系统拥有节能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等优势。此外,给水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给水管道的设计。目前新型的给水管材主要有:聚氯乙烯类、聚乙烯类、聚丙烯类等以及工程塑料类等。这些材料的选取要根据管道的使用位置和使用方法而定,不同的管道位置需要不同泅渡要求的管道材料。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管道连接部分的选材,这在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火灾问题是使世界上各个国家也头疼的事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也就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现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给水系统超压问题严重,自动喷淋系统设计和使用不合理,消防水箱的使用中也存在问题等。这就要求在城市建筑的给水系统设计中要采取措施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比如完善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减压泄压方式、合理设计和使用自动喷淋系统、优化设计消火栓和消防水箱等。

2.2 排水系统设计

按照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是相对应的。城市建筑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屋面及阳台雨水。而排水系统包括两种方式,即污水、废水分流和污水、废水合流方式。城市建筑的排水系统也要根据城市的排水制度和地方管理部门的要求以及建筑自身的要求来选择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

此外,在目前许多城市建筑的排水系统中都存在排水管道噪音过大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铸铁管道已经逐步被塑料管道代替。而这些塑料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道高出10dB。因此在靠近排水管道卧室的人在休息时常常会被排水立管的噪音吵醒,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排水管道在设计时,要注意远离卧室,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螺旋导流槽,以减少排水时水流的碰撞和紊动,降低排水噪音。城市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要从长远的利益来设计城市建筑的排水系統。

建筑的给排水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排水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不仅要完成应有的功能,还不能影响建筑整体的舒适与安全性。在如今的社会当中,节水、舒适、安全是大家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普遍要求,也是建筑给排水的总体发展方向。

3、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建筑的消防需求用水

除了给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之外,还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对于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来说,必须拥有消防用水的设计。在以前的建筑中,消防设计通常都是采用消火栓的形式,现在通常都是采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此灭火系统不仅具有灭火的功能,还具有自动探测、自动报警的功能。因此自动喷淋灭火系统非常的安全可靠,灭火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另外,自动喷淋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维修和保养、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已经渐渐的取代了消火栓。

根据研究报道,未来还将出现一种气弹,即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自动在火源附近形成惰性气体的包围层,实现迅速的灭火。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给排水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未来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在这理念指导下的应用主要有自动抄水表系统和卫生间排水系统。

自动抄表系统采用的技术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水表计量技术,进行用户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最终将城市居民用水信息加以计量、存储、统计的综合处理系统。此系统取代了上门抄表的服务,不仅能够减小用户和自来水公司之间的纠纷,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自来水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多方位的体现出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国家在一方面还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导致了市场竞争比较的混乱无序。

在以往的卫生间排水系统当中,通常都是把排水管道埋置在下层房间,但是当管道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就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引起纠纷,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在卫生间的排水系统是目前卫生间设计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考量是否达到人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采用的卫生间排水系统主要有地面敷设管道的排水方式、后排水方式和下沉卫生间楼面敷设排水管的排水方式。第一种排水方式比较适合建筑受到布置位置影响的卫生间及其改造的卫生间,后排水的排水方式比较适合小康以上水平的卫生间,下沉式的排水方式应用范围比较的广,能够满足各层次、各品牌的卫生间布置的需要,所需费用也比较低。

3.3 建筑排水和给水的综合化管理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在水资源利用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导致了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给水的不管排污、排污的不管给水的被动、混乱的局面。

综上所述,本文扼要的介绍了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建筑给排水设计在人性化服务、安全、舒适、管理上的发展趋势。总之,在城市住宅迅猛发展的社会,建筑给排水的设计同样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之下,引进国外先进的给排水设计理念,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人性化服务的环境。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给排水设计将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玲,高乃云. “以人为本”的住宅给水排水发展趋势及同层排水引领房产设计新趋势[J]城市公用事业, 2006, (01) .

[2]宁锦龙,张巍. 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作用及其基本思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 (09) .

[3]魏蜀明. 浅谈住宅给排水设计的人性化发展趋势及城市给排水一体化管理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值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15).

[4]于春红,李景帅.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一些新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 2007, (04) .

[5]李红卫,玄惠萍. 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及自动抄水表系统现状及发展动向[J]中国计量, 2001, (02) .

作者:王卫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立德树人立教圆梦论文下一篇:机关党建课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