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理思想遗产扬弃

2023-01-04

第一篇:道德伦理思想遗产扬弃

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国际商学院金融1班41316268欧梦芝

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诞生于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周朝。孔子对中国及世界意义重大,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悠扬的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幻出了三种字体的“和”,代表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从此,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尽火传。

足以表明,即便孔子离开我们已经2500多年,但他始终不为人们所忘记,因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封建时代他的学说被誉为治国之本,他被封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政治抱负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秩序,为此,他十分重视对弟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作为救世人才的素质保证。《论语》记载了孔子大量的伦理道德言论,堪称一部伦理道德教科书,而“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伦理

道德概念。也就是说孔子思想道德的核心就是“仁”。

孔子鼓励人们追求“仁”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物欲横流,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邪气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国格的势利小人。于是,仁爱的呼声四处响起,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故培养孔子的“仁”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多么重要。但培养之前须得了解孔子的“仁”。

孔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仁”有不同的解释,综合所有文献来看,“仁”是一种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修己安人的道德品格,是一种从人们内心萌生的自觉遵守礼制秩序的伦理品质,包含内圣和外王俩个层次。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必须培养孝,悌,忠,恕,恭,宽,敏,信,惠,勇等伦理品质。

所以欲达到任的目标,就必须以社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子禽问孔子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能听到有关的政事,他是怎么得来的。子贡说,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的德性来取得的。孔子自己也把能行,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于天下作为仁人的标准。

“仁”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

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说,人们想要自己站地住,必须使别人也站得住;自己要显达,也必须让别人显达。也就是说,在自己站起来时,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尽量使别人站起来,这里应该包括在生活上,财力上接济帮助别人,也在道德上,修养上影响帮助别人,即推己及人,积极为人的意思。这样做了,就是向为仁的路上走了。这是一种以他认为重的人生观;是一种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进取,无私无畏,与人和善的献身精神;是一种为仁处世中的行为准则。

孔子不仅提出了“仁”,还将如何为仁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要克制自己头脑中不正的思想意念,依靠自己内心的自觉,重视自己内心的修养,来达到仁的境界。

儒家“仁”文化是升华人性的学问,它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人,以改造人性的邪念,唤醒人的良知与责任感,导人向善。这便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目的。

除了“仁”这一核心思想精神外,孔子还提出了一系列其他的道德概念。温,良,恭,俭,让,中庸,中行,和,义,德,慈,知,圣,公,晾,贞,果,正,廉等道德素养。这些虽然没有“仁”重要,但它们都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譬如“中庸”,这是孔子倡导的重要品德。“子曰:中庸

之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之德是一种失落已久的最高道德。“中”是指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庸 ”是指不变的平常之理,合起来说,“中庸”寓中道于平常之理中,即所谓极高明的中庸。“中庸”是君子随时要遵守的至德,而大道不明,难以推行,就是因为智者愚者贤者,不肖者都失去了中庸之道。孔子的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能够谨守中庸之道。因为坚守中庸之道比平治国家,辞去爵禄,赴汤蹈火还要大的多。

前面的道德精神,可作为孔子“仁”学的提升,或“仁”学的补充,或“仁”学的并列和扩展,它们一起与“仁”一起,共同支撑起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精神。

第二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易》 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4.道德经、史记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内容

1.仁爱孝悌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注:舜1,孝得天下;陈侃2,五世同堂;子路8,百里负米;王祥10,卧冰得鱼;董永12,卖身葬父;潘岳14,弃官事母;缇萦22,上书救父;沈云英24,忠孝双全。(郭巨埋子,老莱子娱亲)

悌,敬爱兄长。宗法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兄长的地位。“融四岁,能让梨”。

古代家国一体,孝悌则必能忠君爱国,在人际交往中,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孝经》(儒家经典之一)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2.谦和好礼

礼有两个意思,一,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所以制定“礼制”和制定“法制”目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法制”采用强制的手段,而“礼制”则更强调自觉,由此引申出“礼”的第二层意思,即立身之“礼”。《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貌”“礼节”“礼让”等都属于这层意思。

教材又用“谦和”来解释“礼”。“谦”即谦虚,古人讲谦虚,有在礼制规定的身份地位上再稍稍屈尊一点的意思,比如“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以及保护赵王,避免使赵国受辱等功劳,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然而当廉颇寻衅时,却能再三忍让。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刘备为拥有一支军队的将军,又有汉家帝胄的身份,但他对于一介书生诸葛亮故意表露出来的无礼行为却能再三忍让。这样的谦虚都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也即所谓“仁者无敌”,最终能够成大事。所以老子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比喻(成语有“虚怀若谷”),为欲成帝王之业者出谋划策。周易“谦卦”云:“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小心谨慎,谦之又谦,君子用这种态度跋涉险川,最终才能无恙。)系辞上释“谦卦”云:“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谦卦”是让君子恭敬谨慎,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落脚点也在“受益”二字。

这些听起来都有点象今天的“厚黑学”。所以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还需要批判继承。今天我们讲谦虚,不是为了互相利用,而是为了建立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就是“和”。需要强调的是,“和”并不等于不要原则,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同”便是指没有原则的庸俗关系。

3.诚信知报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做人要真诚,不要自欺欺人,反复无常;对人要坦诚,不应互相利用,尔虞我诈;对国家对事业要忠诚,不能朝三暮四,心怀二意。

“信”者信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人生“五常”。“信”也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从构字法看为人言,《春秋谷梁传》曰:“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所以又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这样的格言。中学语文选《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方正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市场经济活动中尤其需要诚信的品质,一个企业是否诚信,甚至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中国入世,最大的问题的是商业信用,中国入世,“狼来了”并不可怕,怕的是国内一些企业像那个撒谎的牧羊人。 4.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大德,大节。杭州就有岳飞,岳母刺字曰“精忠报国”,真所谓“人有慈母而后家有孝子,家有孝子而后国有忠臣”。于谦,杭州人,明英宗时,瓦剌族统一蒙古,进攻明朝,英宗率领50万军亲征,在土木堡遭袭击,全军覆没,英宗被瓦剌所擒。瓦剌兵临北京城下,在危急关头,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请英宗的弟弟出来主持朝政,是为景泰帝。于谦率全城军民保卫北京,打退瓦剌。瓦剌不得已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后英宗复辟,反以“大逆不道”罪加害于谦。于谦诗有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张苍水……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民族矛盾,民族英雄,中国和中华民族都是逐渐融合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爱国英雄和民族英雄;二是忠君与爱国,古代家国一体,不能要求古人超越自己的时代。对“愚忠”要分析。 5.克己奉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家天下”文化,家族是这种文化的基本元素,而家族利益又是和整个“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比较:西方的个性中心社会,写信封、署名的顺序。)

这种文化必然要求克己奉公,把天下利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背私之谓公”(韩非说:"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 私,背私之谓公,公私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极端时(如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毛泽东号召“大公无私”,邓小平认为不能作为普遍性号召。但是应该也可以做到大公小私、先公后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先公后私的最好诠释。)

今天进入现代化社会,“克己奉公”仍然必要,人是文化动物,社会原来就是因为单个个体无法生存,才有原始群、有氏族、有部落、有部落联盟、有国家的。今天西方社会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也重视国家利益,甚至提出“地球村”概念,这是有人类以来最大的“公”。

今天中国虽然还在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不能丢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6.修己慎独

如何才能达到“克己”的境界?途径就是“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一章);《中庸》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第二十二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的方法有: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

慎独

就是在自我独处时严于律己。说到"慎独",很自然地要联想到《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个故事。东汉期间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向朝廷举荐过才华出众的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王密于深夜献金百两为报答,杨震拒收说:"怎么能这样?"王密说:"这深更半夜的没有人知道。"杨震更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这亦是人们所常说的"慎独"。

注:学术界有争议,认为“慎独”不是说没有人时仍然谨慎自律,而是说要慎于内心修养。内心别人是看不见的,故谓之“独”,心虽然看不见,但是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所以不可不谨慎。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类文革时的“狠斗私心一闪念”。)

内省

最有代表性的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讼

孔子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省。

资料

启功先生在十年前的《学林漫录》第十三集(中华书局,1991)上发表《自讼二则》一文,谈到自己在同刊第十一期上的《坚净居随笔》(1985)中,误将清人汪容甫墨迹小立轴上所抄录的柳宗元的两段文字当成书者自己的了。他在这篇文章中向发现这个问题的黄永年先生深致谢意,又向读者深致歉意,并且十分诚恳地分析了自己所以致误的原因。

将书者所书当成书者所作,这其实是极容易发生的事情,古代后人所编前人诗文集中常混入他人之作,往往也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毕竟又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一般人难以发现,能发现的人又未必会注意。黄永年先生也是私下告知的,启功先生完全可以不写这篇文字来自曝其误。但他不仅原原本本地写了,最后还不无幽默但又是绝对真诚地说,他的这段文字,“是自1957年、1966年以来,真有错、最诚心的一次自讼"。 7.见利思义

“义”和“利”(概称为“义利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说“见利思义”,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孟子的论述最为人们所熟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然,舍生取义的极端情况不是总会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要做到的是“见利思义”和“先义后利”。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不是说君子不需要利,而是说对君子而言,谈论“义”更能明白,因为君子是在“义”的前提下谋取“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讨论:商品经济社会要理直气壮地讲“利”。资料:“杭州人形象讨论”中,有人主张用“义”来藐视上海人的“利”。关键是“理直气壮”,亦即取之有道。 8.勤俭廉正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略)。传统美德讲“俭”,不是简单的经济考虑,而是从人格修养着眼。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故后人总结说:治生之道,只须守一“俭”字。一切动用,朴素些,简淡些,安静快活,有什么不好?须知世间罪恶,都从多欲中来。不俭则奢,奢则多欲,做官的必贪,居乡的必盗,非至胡为速祸、败家丧身不止!奢用惯了,在物诱势迫之下,即使心想廉洁,也难自主。因此古人说:“俭是养廉之法”。 9.笃实宽厚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农业经济的社会,笃实宽厚是农民的本色,我们不能因为已进入现代社会就抛弃这种传统美德,现代人追求的“反朴归真”就是要回归这种本色,因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最接近人的本性的。

“笃实”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老老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干工作。上升到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空谈丧国,实干兴邦。

“笃实”是对己,“宽厚”是对人,古人概括为一个“恕”字。"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现代人常感觉人际关系复杂,彼此缺少理解,正是丢失了这种恕道。(注:武侠中的“冤冤相报何时了”,鲁迅“一个都不宽恕”的社会背景,伦理的范畴与法的范畴。) 10.勇毅力行

西方人认为中国伦理道德是一味只知退让,其实也有勇毅力行的一面。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平时“温良恭俭让”,但涉及到“仁”的大问题时,却是“当仁不让”。把重视内在修养和必要时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完美的人格。

第三篇:选修课伦理与道德论文《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读后感

生活中充满了人与人的交往,我们的情感意识,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对一个人的看法,都在客观的,主观的变化着。但我们感觉也许难以洞察到它的细微的改变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不仅在理论上给予我们知识,更是在现实生活中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鼓励与支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来自古人哲理思想的经典感悟给我们的启迪,如沐春风一般。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如斯密在第一篇论述同情感时便说:“因为这种同情的感觉,就像人性中所有其他原始的感情那样,绝非仅限于仁慈的人才感觉得到,虽然他们的这种感觉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敏锐强烈。即使是最残忍的恶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我们虽然并非不愿意和我们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但我们更加渴望向他们倾诉我们心里的不愉快;他们同情我们的不愉快,比同情我们的喜悦,会让我们得到更大的满足,而他们对我们的不愉快缺乏同情感,则比他们对我们的喜悦缺乏同情感,更加令我们震惊。” 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如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中国这个伟大国家连同她的全部亿万居民突然毁于一场地震,那么一个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很有人情味的欧洲人会有什么反应呢。我认为,他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人遇难表示深切的哀悼,他会忧心忡忡地想到人世无常,人类创造的全部成果就这样顷刻间灰飞烟灭。”在不久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中,广大百姓在知晓这一事件后无不对她的不幸遭遇报以同情,对她的父母报以同情,这种同情会减弱她父母心中的苦痛,人们在同情她的遭遇时心中也会得到一种满足。

作为一本伦理学巨著,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却又与哲学密切相关,哲学的思辨与严肃贯穿于整本书中。而对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是亚当斯密对财富与道德之间的论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道德建设中却裹足不前,物质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导致人们为了追逐利益而牺牲诚信,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牺牲他人的利益。也许我们能从斯密的叙述中找到答案与解决方法。

亚当斯密认为:无疑,人都是利己的。经济人的利己体现在能够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物的获得上,而社会人利己的体现却是自身需要的感觉的获得,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这种感觉即为“效用”,亦即对人而言,物的获得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却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把人作为“社会人”,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经济人”无法理解的现象。亚当斯密正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前提,论述了人应当怎样才能更好的“利己”,答案正是“利他”。因为在利他的过程中,你会获得你所需要的感觉,这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极具借鉴意义。

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大大落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极易让人产生利益至上,或一切向钱看齐的观念,认为金钱可以带来一切。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早已论述:金钱可以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但买不来别人对你发自内心的尊重;金钱可以买来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但能否从中获得艺术的感染从而让你获得高峰体验,却根基于你自身的修养。简单的说,金钱买不来感觉。

《道德情操论》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获得这些金钱所不能满足感受,一方面是应当如何对待自己;另一方面是如何对待他人。亚当斯密给出的答案是:“出于挂念自己的福祉,我们会具有审慎的美德;出于挂念别人的福祉,我们会具备正义和仁慈的美德”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还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发展很有警示意义。

总之,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今中国社会尤为如此,这不仅是反映在它能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而是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和人性,从而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这既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因为正如斯密所述,我们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全力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我们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但却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我们可以享受正当权利,但不能忘记自己应尽的任务。

第四篇: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主讲人:叶陈刚

第二部分 商业伦理与信用理念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五、商业伦理道德原则设计

(一)商业伦理道德规范系统的构成与义利共生理论

(二)商业伦理道德原则的特征与要求

(三)推行集体主义原则:形成商务团队精神

1.商务行业推行集体主义原则的依据

(1)集体主义原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2)集体主义原则是调整我国现实道德关系的主要手段;

(3)集体主义原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体系的始终。

2.集体主义原则辩证地统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1)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性;

(2)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性;

(3)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3.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和颂扬自我牺牲精神

4.集体主义原则肯定合理合法的功利主义

5.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拜金主义

(四)依法为民理财原则:商务活动终极目标

1.依法为民理财原则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2.依法为民理财原则要求商务人员做人民群众的“好管家”

3.依法为民理财原则必须处理好人民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4.依法为民理财原则必须妥善处理全体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五)诚信为本原则:经商致富之灵魂

1.“诚”是指真实客观,无欺无妄

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2. “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

老子曰: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3.当诚信与利益冲突时

(1)孔子告诫后人: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他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胡雪岩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战必以义,信而服众;利义统一,仁富合一

(3)李嘉诚的经营理念之一:做生意首要讲诚实信用,无信不立;名利不是最重要的,道义至上;与人方便、与人为善才能财源广进;耐心及决心是制胜法宝

4.商务人员贯彻诚信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1)“诚”是指诚实

(2)“信”是指信用、信誉、信念

5.诚信为本:会计立业之根本要求

(1)对会计人员来说“诚”的内容

①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爱本职会计岗位;

②诚肯善待与自己会计工作有关和无关的人们;

③诚恳勤勉的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2)对会计人员来说“信”的内容

①讲究信用,信守“会计当而已矣”的诺言,实话实说,只做真账;

②树立会计信誉,创建会计品牌,提高会计公信力,让公众信服;

③信任他人及会计信息,像相信自己一样相信会计同行和他人。

(3)对会计人员的内在要求

①正直客观的立场;

②公正平等的意识;

③独立自主的人格;

④笃信虔敬的态度;

⑤会计职业判断与责任能力。

(六)廉洁奉公原则:经商活动之行为准绳

“廉洁”是指清白、节俭、高洁、干净,与损公肥私和贪污盗窃对立。

1. 廉洁奉公原则要求商务人员做到廉洁清正、操守为重

(1)洁身自爱,切忌以权谋私

(2)保护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自我约束,严禁舞弊贿赂

(4)加强学习,造就廉洁清正的高尚道德品质

2. 廉洁奉公原则要求商务人员做到秉公执法、率先垂范

(1)熟悉法律,精通政策

(2)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以身作则,克己奉公

(七)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1.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人员要讲求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

(1)地位平等

(2)权利平等

(3)机会均等

(4)分配平等

2.具体措施:

(1)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

(2)控制与自由协调统一

(3)权利与权威协调统一

六、企业对外经营伦理道德理念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本质:道德责任

(二)企业经营的道德理念:诚信是企业伦理的核心

(三)企业与购销客户:顾客就是上帝

(四)企业与竞争者: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七、企业内部管理伦理道德理念

(一)伦理道德规范的特殊管理功能:在没人看到时做正确的事

(二)企业与所有者:委托经营,信息对称

(三)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风险共担

(四)企业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理念

八、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构想

(一)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模式的选择

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三种模式:

(1)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德法模式

(2)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的美国模式

(3)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日本模式

(二)关于中国企业信用状况的625份问卷调查分析

第五篇:CFA道德伦理学习心得

全球最大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培训中心

CFA道德伦理学习心得

CFA职业道德与专业行为标准一直是CFA一级和CFA二级考试的重点之一,在CFA考试中,涉及到职业道德与专业行为标准的考题往往最先出现。准确并且迅速的解答这部分考题,有助于从考试开始就建立起信心,并且提高通过考试的机率。但是,很多考生在备考CFA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CFA道德与标准是死规定,死准则。因此,只要记住每条准则就能应付考试;第二个误区:CFA是投资分析师考试,道德与标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不大。因此,掌握别的科目,比如财务会计、经济学等知识更重要。这导致许多考生把道德与标准的学习安排在临考前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

针对第一个误区,在CFA考试中,考生绝不会碰见以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题型:请问,CFA道德与专业行为标准第2条准则的第1条细则是什么?如果CFA协会也走中国特色,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出题,那么不久以后,中国将会成为全球CFA考试通过率最高的国家。然而,CFA协会考查考生是否掌握CFA道德与标准的重要原则是:运用(Applications)。每道CFA考题都是一个有针对性和典型的案例。考生需要在富有工作生活借鉴的案例情景中做出正确判断。仅仅知道每条准则的具体内容,却不熟悉每条准则的运用,并不能帮助考生顺利通过CFA考试,更谈不上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分析师。

针对第二个误区,CFA道德与标准在金融投资行业的运用其实非常广泛。在微观层面,公司建立严格,清晰的道德与专业行为标准能确保员工向客户提供规范而满意的投资服务,同时也能帮助员工正确处理工作中常遇见的道德困境。在宏观层面,通过鼓励企业遵守行业道德与专业行为标准,有助于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诚信和有效运作。因此我们看到,不仅很多国家持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来完善金融市场,而且很多公司也建立起内部监管机制,比如防火墙(firewall),来规范员工专业行为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信誉。

一级CFA考试要求考生在6小时之内回答240道题目。平均下来,考生只有1分30秒时间来回答每一道题目。要想高效并准确回答CFA道德与标准的考题,考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CFA七大条专业行为准则,以及每条准则下分布的若干细则。

2:熟悉CFA协会推荐的准则遵守程序(recommendedproceduresofcompliance)

3:读懂案例,在案例学习中理解和掌握CFA道德与准则的正确运用。

CFA道德与标准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同时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对于没有工作经验或英语较差的考生,成功做到上述前两点或许会有相当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并坚持学习CFA官方教材,它们并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成功做到第三点是CFA考核的重点。考生在熟悉掌握前两点的前提下,应该多练习,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在CFA职业伦理中,每条专业行为准则以及下面相应的若干细则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这意味着,违反一条准则,很有可能也违反另外一条或多条准则。这增加了考生在解题时做出正确判断的难度。现实中,考生经常会发现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尽管已经读了几遍题目,却发现每个选项似乎都有道理,都正确。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考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是否熟悉每条准则?第二个问题:我是否读懂了案例?其实,CFA道德与标准的每个案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一个案例只会针对具体某一个准则。所以,案例中往往分布着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关键词,有助于大家快速联系到正确的准则,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位考生,2015年CFA备考已经开始,为了方便各位考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考试大纲的重点知识,帮助大家充分备考,体验实战,网校开通了全免费的高顿题库(包括精题真题和全真模考系统),题库里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网址:finance.gaodun.cn微信公众号:gaoduncfa

全球最大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培训中心

学员可以通过多种题型加强练习,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与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网址:finance.gaodun.cn微信公众号:gaoduncfa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动车三轮车使用规定下一篇:道德讲堂学习身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