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12

历史课内容繁多, 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 涉及面较广。而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 就事论事, 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 让原本生动的历史课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也觉得历史老师上课像唱催眠曲一样, 从而对这一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有独立见解的学生, 其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 意志力比较薄弱等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

1 优化导语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优化的导语设计能够调整好学生进入课堂的状态, 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根据教材内容, 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谜语、成语导入;可以利用名言词导入;可以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 利用好导语, 学生就会感到新奇, 有悬念, 有学头, 愿意学, 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 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 正史与野史相结合, 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高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很多, 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 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 把史实故事化, 正史与野史及事实相结合。以曲折的情节, 生动的形象, 去吸引学生, 学生有兴致, 易接受, 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例如, 讲“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 在介绍秦始皇的功过时可以把统一六国的简要过程编成故事讲给学生。而介绍秦始皇时则可以介绍一下吕不韦献姬的野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 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作为历史教师, 要深入挖掘教材, 补充必要的情节, 以生动的故事, 感人的形象, 饶有风趣的语言, 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但同时要注意选材料时要挖掘史料中有价值的东西, 在趣味性中融入科学性、教育性, 不要把历史课上成故事课、笑话课, 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创设情境, 形象展开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运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事件的一定情境,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历史事件的始末, 以达到识记历史知识点。如在讲述“美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我运用自制图片教具和叙述故事形式再现美国工业革命的动态历史情境:把手摇纺纱机、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一组图片挂出, 叙述出首先在纺织部门开展的技术革命情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工业革命最初的情景。通过情境的刺激, 也就是讲通过感觉器官得出事物的属性 (形、色、声) 深入到知觉了解事物的整体, 引起对事物的注意, 有意识地注意帮助良好记忆、也就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通过顺时顺向思维, 让学生对美国工业的各个环节中具体机器发明过程、发明人物乃至整个工业革命进程进一步得到识别和记忆。

4 运用图表网络, 归拔历史逻辑

在形象展开知识点后, 运用图表网络的板书形式, 把各条线索的因果关系、派生关系等逻辑表现出来, 提高学生的领会诠释能力。学生很快领会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历史条件。又如, 在世界史总复习课过程中, 我改变教材中各国历史被割离分散现象, 把各国的历史发展串成线索。

5 讲课时注重情感的融入

高中生可塑性很大, 中学阶段又是独立见解形成的时期。历史课跨度大, 头绪多, 若能进行情感引导, 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 而且能使学生更热爱这门学科。

6 启发学生, 渐入佳境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 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 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

“为什么?”是大部分教师常用的一种启发手段, 其实教师还应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 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 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 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 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 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 有的讲禁烟是借口, 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 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 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 (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 (中国禁烟) 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7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置课堂标高, 进行分层次教学

当我们面对一个班级学生时, 首先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分析每个学生的现有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等, 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由于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法的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因此, 对其层次单纯地以成绩为依据分类, 偏差较大, 所以在学生分层中, 教师、家长、学生都要建立起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坚定的信心, 正确对待这种分组方式, 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 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要做到学生自我分层与教师分层相结合, 最好还要获得家长的赞同和支持

8 总结思维渐进规律, 促进学生思维深化

随着学生大量识记历史基础知识, 组合成各类线索, 归总到某些框架体系;随着知识结构充实理解, 融会贯通成各种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学生思维力, 让学生能形成比较、评估等高层次的思维, 以便使学生能在其中得益。

总之, 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应增加其趣味性, 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他们成为“乐之者”, 从而进入最佳学中学历史教学。通过历史教学, 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一堂别具一格的历史课,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之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趣味,生动,情感,启发,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 2005 (7) .

[2] 麻洪友.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历史新课改的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 2005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分析与计算体系架构研究下一篇:二氧化硅在铁矿石中的检测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