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教学计划范文

2022-06-15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茶艺师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茶艺师教学计划范文

茶艺师初级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学》后学习的课程。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 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3、课程教学改革

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 、教学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

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

本章的重点、难点:

文人茶艺、日本茶道 建议教学方法:

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 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 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 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

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 第三节:花草茶介绍

本章的重点、难点: 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 建议教学方法: 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 思考题:

1、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叫花草茶,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课程实验教学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24学时,设6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 观看茶艺表演录象

通过观看茶艺表演的录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不同茶艺的表演方式。

实验二 枸菊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枸菊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三 擂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擂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四 奶茶、冰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奶茶、冰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五 果味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果味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六 花草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花草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实验、实习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2、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篇:茶艺师教学大纲

茶艺课程计划

一、 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后学习的课程。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

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2、 课程教学改革

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 (4课时) 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1 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 本章的重点、难点:

文人茶艺、日本茶道 建议教学方法:

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 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2课时) 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 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

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 第三节:花草茶介绍 本章的重点、难点:

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 建议教学方法:

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

思考题:

1、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叫花草茶,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三篇:中级茶艺师培训教学大纲

一、茶艺基础知识(6课时)

(一)茶艺概述

1、茶艺内涵

2、茶艺外延

(二)历代饮茶习俗简介

1、唐代

2、宋代

3、明清

4、新中国后

(三)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1、维吾尔族

2、藏族

3、蒙古族

4、傣族

5、纳西族

6、布朗族

7、僳族

8、白族

9、土家族

10、苞族、侗族

(四)饮茶习俗类型

1、重清饮

2、重茗茶名点

3、重茶食相趣

4、重茶叶药理

5、重饮茶情趣

6、重饮茶哲理

(五)中日茶艺区别

1、起点不同

2、左右茶文化发展方向的动力不同

3、品茶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二、茶文化概述(6课时)

(一)茶文化定义

1、广义

2、狭义

(二)茶文化发展史

1、魏晋南北朝

2、唐代

3、宋代

4、元明清

5、现代

(三)茶文化结构

1、物质层

2、制度层

3、文化层

(四)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2、广泛性

3、民族性

4、区域性

5、传承性

(五)茶文化的特点

1、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2、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3、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4、实用性与娱乐性的结合

(六)福建茶文化的特点

1、茶类创制最多

2、品茶技艺最奇

3、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特征以茶为载体的区域人文特征

4、民间茶俗、茶情、茶艺绚丽多姿

三、茶之冲泡技巧(6课时)

(一)泡茶基本理念

1、有心

2、了解茶特性

3、融入经验

(二)泡茶基本原理

1、泡茶器皿

2、泡茶用量

3、泡茶用水

4、水的温度

四、茶艺表演(10课时)

(一)茶艺礼仪

1、仪表礼仪

2、接待礼仪

3、交谈礼仪

4、举止礼仪

(二)茶艺准备

1、茶叶准备

2、茶具准备

3、场所准备

(三)泡茶步骤

面授环节

六大茶类冲泡方式(16课时)

第一天,泡茶操作(上午4学时+下午4学时)

第二天,泡茶操作(上午4学时)+ 考试(下午4学时)

第四篇:茶艺教学计划

茶艺教学计划及推进表

段尊芳

第一节课:中国是茶的故乡 第二节课: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第三节课:形体练习

茶艺教学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好途径。

孩子从坐、站、行学起,无论坐还是站、行等都要正,脚放平,胸背挺直,不弯腰,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节课:练习绿茶的茶艺表演(走姿及坐姿) 让茶艺表演的内容更丰富。分主副泡练习。 副泡练习,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的茶艺之美。 第五-----十四节课:练习绿茶茶艺表演

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敬奉香茗,让每个学生亲自担任主泡,做到茶艺表演娴熟流畅。

通过茶艺学习与练习,孩子们能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应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茶礼运用到实践中,并逐步懂得、体悟到待人接物的道理,有效提升了自己交往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懂事、聪明、活泼、可爱。

第五篇:茶艺专业教学计划

本文由7wnwc5ey3b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茶艺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510112(滇) 专业编号:022 制订时间:2008.8

一、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校毕业生

(二)学习年限:三年

二、培养目标: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科教兴滇”战略,为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 和茶文化的传播。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茶艺、茶文化、茶学、 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的大专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人才规格: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 德。

(二)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专业思想牢固,能吃苦耐劳,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良好意识,品 德优良,技术过硬。

(三)专业能力较强,既能较熟练地掌握茶艺表演和推广、茶文化宣传以及茶叶营销与管理等相关 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独立获取信息、跟踪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能力。

(四)善于团队协作,有创新精神。

(五)具有可持续发展、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达云南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 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一级;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有关专业英语资料,达 到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B 级水平。

(七)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 的体育锻炼标准。 。

四、业务范围: 本专业学生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培养有较深厚茶文化底蕴;掌握茶叶的生产、加工知 识,了解茶叶消费者需求;系统掌握茶文化、茶艺表演与推广、茶艺美学、现代茶叶营销技巧、食品品 质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如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具有一定的 社交和口头表达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茶艺表演与推广、茶文化宣传与教育、茶叶审评、食品品质 检测、茶叶营销与管理及茶会设计与组织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围绕茶叶市场自主创业。

五、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分解 1 茶艺专业素质能力结构表(附表一) 学生能力要求与支撑知识(附表二)

六、教学模块课程设置 (一) 教学模块 本专业教学分五个教学模块,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和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由《军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形势与政策》、《实用英语》、《实用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等课 程组成。

2、专业必修课 由《美学基础》《形体训练》《茶学概论》《茶艺理论与茶艺表演》《中国茶文化》《茶艺馆装修 、 、 、 、 、 与设计》《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标准化加工技术》《茶叶市场贸易学》《现代饮食业经营管理》《茶 、 、 、 、 、 艺技能训练》《茶文化概论》《消费心理学》《现代礼仪》《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馆 、 、 、 、 、 、 经营与管理》《民族茶艺与茶文化》《美学基础》《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综合利用》和《专业 、 、 、 、 认知实习》《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综合实践》《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组成。 、 、 、

3、专业限制性选修课 《插花艺术》《声乐理论名曲欣赏》《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茶叶市场营销学》《茶叶营养与保 、 、 、 、 健》《茶叶包装与贮运》《民族音乐概论》《演讲与口才》《审美学概论》《茶文化经典选读》等课程 、 、 、 、 、 组成。 每人选修不少于四门,不超过五门。

4、任意必选课(由学院统一安排,详见附表六)

5、任意自选课(由学院统一安排,详见附表六)

七、实践教学环节(附表三)

八、实践教学占总教学课时百分比

1、理论教学时数:1291

2、实践教学时数:1688

3、总教学时数:2979

4、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百分比:56.6%

九、考证时间安排(附表四)

十、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五) 十

一、有关情况说明 2 本专业 2006 年申报,2007 年开始招生。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充分体现 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十

二、修订说明

(一)修订的依据

1、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关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热院[2006]58 号) ;

2、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关于调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意见(人基系 2007 年 5 月 9 日发) ;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 2008 年第二次会议纪要 (热职院 (专建委) [2008]02 号) 。

3、

(二)修订的过程 自专业开办以来, 每学年都组织专业教师对计划中所开设的课程、 学时数及选修课等方面进行修订, 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小组会议对教学计划进行审定。还广泛收集本专业学生的意见,对部分课程进行合 理调整。同时广泛征求生产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相关课程做出适当 调整。

(三)修订的结果

1、专业培养目标更加准确,更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

2、教学进程更加合理,可操作性强;

3、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了部分课程,把《美学基础》《形体训练》调为专业必修课等; 、

4、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本系教学资源,对专业限制性选修课进行适当调整,增强了实用性和操作 性;

5、专业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格式更规范。 3 附表一:茶艺专业素质能力结构表 茶艺专业素质能力结构表 茶艺专业 思想政治素质 身心素质 基本素质 国防意识、军事技能 专 业 综 合 素 质 能 力 基 本 能 力 文化素质 英 语 应 用 能 力 产品营销能力 企业管理能力 基本企业管理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茶 艺 职 业 能 力 表 演 能 力 茶 专 业 技 能 叶 加 工 能 力 茶叶 品质 审评 与检 验 品质检验能力 茶具鉴赏能力 茶文化传播能力 专业科技写作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 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获取分析、 利用信息能力 实 用 英 语 阅读专业英语能力 基本英语听说能 两课、形势与政策

锻炼身体、体育 心理健康

军事课

茶文化、应用技术写作、人文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语言表达演能力 艺术等级考试 舞台表演能力 茶艺表演能力 茶机运用能力 茶叶初制能力 茶叶精制能力 品质审评能力 茶艺师等级考证 4 附表二: 茶艺专业学生能力要求与支撑知识表

类别

能力单元

支撑知识

备注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舞台表演能力 茶 艺、茶文化

专业 技术 能力

语言表达艺术知识 舞台艺术知识 茶艺与表演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叶加工知识 品质审评检验知识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市场营销知识

相关知识 计算机相关知识 实用语文、普通话相关知识 公共关系与礼仪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茶艺表演能力 茶具鉴赏能力 茶文化传播能力

茶叶加工与检验技 术 企业经营管理

制茶能力 食品品质审评与检验能力 企业管理能力 产品营销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工作能力 关键 能力

适应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安全意识 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创新思维 5 附表三: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学期

实践教学计划、内容 序号 1 内 军训 形体训练 容 天数 10 3 课时 60 18 备注

一 2 1 二 2 1 三 2 3 4 1 四 2 3 五 六 1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2-1) 2 周 专业认知 现代礼仪 声乐理论 茶叶包装与储运 课外综合实践(2-1) 2-3 周 2 4 4 1周 12 24 24 选 修 为一门课程 为一门课程 为一门课程 60 茶艺师考证 为一门课程 为一门课程 为一门课程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2-2) 2 周 课外综合实践(2-2) 茶艺师技能培训 专业实训 1周 10 2周 六个 月 153 1 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 合计 720 918 为一门课程

备注:专业认知、专业实训、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综合实践按周计算,不计入总学时。 6 附表四:茶艺专业考证时间安排表 茶艺专业 专业考证时间安排表

序号 1 考证名称 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云南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

等级 B级 C级 中、高级 中级 高级 三级甲等

考证时间 在校期间

备注 必考 2 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茶艺师 秘书证 制茶工 普通话

在校期间

必考 3 4 5 6 第五学期 第

四、五学期

必考

选考 第五学期 第一学年 必考 7 附表五: 附表五:茶艺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课程时数 序 号 1 2 公 共 必 修 课 3 4 5 6 7 8 1 2 3 4 5 专 业 必 修 课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专 业 限 选 课 4 5 6 7 8 9 10 军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按学期分配学时数 实 践 60 6 14 25 24 66 12 42 249 12 24 32 60 32 24 32 32 32 32 12 32 12 44 4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08 36 72 36 36 108 144 36 36 36 36 72 72 72 72 72 72 36 72 36 72 144 一 90 36 18 15 72 36 36 15 36 36 267 72 36 72 72 159 51 15 15 15 15 15 二 三 四 五 六

备注

课程名称

课程编 码 100001 100002 100003 100004 100005 100006 100007 100008 222101 222102 222103 222104 222105 222106 222107 222108 222109 222110 222111 222112 222113 222114 322101 322102 322103 322104 322105 322106 322107 322108 322109 322110 合 计 90 36 54 75 72 72 36 72 507 72 36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36 72 36 72 900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0 理 论 30 30 40 50 48 6 24 30 258 60 12 40 12 40 48 40 40 40 40 24 40 24 28 488 24 24 24 24 24 24 24 36 24 24 252 形势与政策 实用英语 体育与健康 实用语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 合 计 美学基础 形体训练 茶学概论 茶艺师技能培训 舞台艺术 现代礼仪 茶馆经营与管理 茶文化概论 茶叶审评与检验 茶叶加工技术 茶叶专业英语 基本声乐理论 消费心理学 民族茶艺与文化 合 计 茶叶市场营销学 茶叶包装与储运 茶叶综合利用 插花艺术 绿色食品生产检验 声乐理论名曲欣赏 茶叶营养与保健 茶文化经典选读 72 180 216 36 216 36 144 36 36 至少选修 4 门、但不能 多于 5 门

民族音乐概论 演讲与口才 合 计 8 课 程 类 别 专 业 必 修 课

(实 践 )

课程时数 序 号 1 2 3 4 5 6 合 一 5 课 5 4 论 计 课 期 实践 合实 合实践 实 计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合 计 理 论 2 4 2-3 2-3 360 360 720 六 实 践 一

按学期分配学时数 二 三 四 五 六

备注

2 学期 2 3 2-5 学期 5 学期 5-6 学期 3 6 学期 3 2 2 3 4 学期 课 时

学时数按 学时 408 理论学时 272 实践学时 136 计

课 计 2733 1217 1516 备注

1 课 720 学时 2 3 课 学时数 学时 44.5 一学期 2733 学时 课 600 学时 实践 学 55.5 , 二学期 理论 学时数 课 196 学时 学期 100 学时 1217 学时 实 课 825 学时 论 计 720 学时 课 392 学时 实践 学时数 学时 1516 课 2109 学时 课 912 学时 588 学时 课

理论 学学时 9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业就业最终版范文下一篇:存在的突出问题范文

热门文章

茶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