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附着体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体会

2022-09-13

精密附着体 (precision attachment, PA) 是一种嵌锁型固位装置, 一部分固定于基牙, 一部分与义齿基托或桥体相连, 起固定、支持、稳定的作用[1], 属于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或称精密附着体义齿 (PAD) 。随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 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选择了曾经做过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失败的12例病例, 运用精密附着体, 进行了KennedyⅠ类、KennedyⅡ类、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的修复, 显示其有较多的优点[2,3],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3例, KennedyⅡ类3例, KennedyⅢ类6例, 男性5例, 女性7例,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0.5岁。均有修复史, 全身状况、经济条件较好, 对义齿的美观、舒适度及功能均有较高要求。

1.2 器械与方法

采用Bredent SG Vario Snap附着体 (美国Sterngold公司生产) , 硅橡胶印模材料 (美国3M公司生产) , 常规可摘义齿修复材料 (钴铬合金, 拜耳牙) 。

1.3 附着体结构

附着体阳型金属球状部分与基牙长轴垂直, 位于基牙联冠远中端, 附着体阴型窝状部分为彩色塑料预成件, 根据摩擦力大小可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种, 分别用于不同固位力的患者, 平均每2年更换1次。

1.4 义齿制作

基牙的选择与预备:所选择的基牙为无明显动度或动度≤Ⅱ度, 并且牙槽骨吸收控制在根1/3~1/2以内, 牙体健康或患牙已行完善充填和根管治疗者, 牙周疾病经治疗控制, 牙合龈距离不低于4mm。牙体预备基本与PFM相似, 但应注意基牙的舌侧预备, 在其基础上增加0.5mm舌侧支撑臂的预备量, 辅助舌卡有防止义齿摆动旋转的作用, 可减少基牙受到的扭力, 有利于保护基牙[4], 同时应注意基牙间的共同就位道, 排龈后硅橡胶制取印模, 口内正中咬合制取蜡牙合记录, 临时冠修复。冠外固位体试戴:要求冠外固位体的边缘完整, 试戴后冠边缘与基牙肩台密合, 无悬突, 冠外固位体咬合至正中牙合与侧方牙合均无牙合干扰。将冠外固位体带入口内, 硅橡胶制取印模, 继续制作可摘义齿, 再次临时冠修复。可摘义齿试戴:检查义齿戴入后冠外附着体是否存在近远中向的翘动, 调整可摘部分的咬合与基托边缘, 然后抛光。粘固:将可摘部分与冠外固位体正确结合, 带入口内检查无误试戴1周满意后, 附着体活动与固位冠桥部分必须嵌合起来一起戴入口内进行固定部分的粘固, 这是保证附着体义齿的精密性和修复成功的关键[5], 为防止因粘结剂在结合部的渗入而造成的义齿脱位困难甚至无法脱位, 在粘结剂彻底干燥前取下可摘部分将多余的粘结剂, 随即再戴入正确位置。

1.5 典型病例

病例1:女患, 58岁, 曾上颌活动义齿修复, 现面型不对称, A345B2缺失, A345缺牙区唇侧牙槽骨凹陷, 牙槽脊窄。A1冠折齐龈缘, A12反颌, B1对刃, A6根分Ⅱ叉度, Ⅰ度松动, B4Ⅱ度松动, 下前牙拥挤排列不齐, 中线偏离, 如图1。影像检查:A6牙槽骨吸收大于根长1/2, 余小于根长1/3。由于原义齿异物感强、食物嵌塞、影响美观等问题要求重新修复。

设计方案:A12B134行完善根管治疗, A1桩核, A2-B4烤瓷固定桥, A2远中PA, A6近中牙合支托, 如图1、2、3、4。

病例2:男患, 58岁, A456和B1456缺失, 曾A4-B7烤瓷固定桥加A456单侧活动义齿修复, 以“固定桥尖牙区绷瓷, 桥体松动, 活动义齿固位差, 咀嚼功能弱”就诊。取下义齿检查示:咬合紧, A123B2>Ⅰ度松动, 牙体龋坏, A7>Ⅱ松动, 如图5。影像检查见:A123B2B7牙槽骨吸收大于根长1/3, A7大于根长1/2。

设计方案:A123桩核, A3-B3烤瓷固定桥, B7烤瓷单冠, A3B3远中PA, A7B7双臂卡环, 如图5、6、7。

病例3:女患, 75岁, B67游离缺失, 曾先活动义齿修复, 因异物感及翘动又改为减径单端固定桥修复, 现以“咬合面小、咀嚼无力及基牙颌面绷瓷”就诊。拆冠后检查:B5Ⅰ度松动, 牙体完整, 牙槽脊稍凹陷, 影像未见明显牙槽骨吸收。

设计放案:B67烤瓷联冠, B7远中PA。

2 结果

12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 与原设计比较, 戴用附着体义齿后美观效果100%满意, 取戴方便, 固位好, 稳定无翘动, 咀嚼有力。牙周组织无炎症, 基牙无松动, 无折断, 无继发龋, 义齿未重衬, 稳固。1例患者二年半时固位力下降, 锁扣作用丧失, 经修理后固位力恢复。经影像检查修复前后基牙牙周膜无明显改变, 根尖周组织正常, 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现象。

3 讨论

3.1 主观感受

精密附着体无金属暴露, 取代卡环 (如病例1) , 美观、舒适, 与传统的活动义齿比较, 基托面积减小, 易适性更强。

3.2 临床检查

由于通过安放附着体而获得义齿的共同就位道, 基牙承受牙合力更趋轴向, 减轻了基牙承受的负担, 使基牙受到的牙周损害减小。如采用联冠基牙安放附着体, 因有对松动牙有牙周夹板的作用而使牙合力得到合理分配 (如病例2) 。本文使用的最大优点是活动部分为弹性材料制作, 对牙合向、侧向等各个方向的牙合力均有良好的缓冲能力, 同时运用舌侧环抱臂辅助固位装置, 又增强了固位作用[6]。而且具有应力中断作用[7], 对基牙有保护作用, 而不会出现病例2、病例3中因应力集中导致的崩瓷、基牙松动现象。

3.3 咀嚼效能

精密附着体义齿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郑元俐等人临床测试精密附着体修复后的咀嚼效能达正常呀列的90%以上[8], 与传统义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 (如病例1、3) 。末端游离缺失患者咀嚼效能丧失较多, 只有正常牙列者的35%~45%。采用卡环固位体可摘义齿修复, 其咀嚼效能可达到正常牙列咀嚼效能的65%[10], 卡环设计的可摘义齿在修复末端游离缺损时, 容易产生左右摆动、旋转、下沉等不良后果, 导致食物嵌塞, 影响咀嚼功能, 并对基牙及牙周产生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 患者咀嚼功能显著提高。

3.4 适用范围

多年来, 精密附着体多用于牙列游离端缺失的修复, 实际上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要求, 一般均可采用精密附着体来修复各类牙体、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及颌面部缺损 (如病例1、2) [11,12]也可和套筒冠及种植体联合应用[13]。

随着精密附着体的临床应用, 尤其对以往难以修复的疑难病例, 能够明显地提高生理功能[14], 也为更好地连通口腔固定修复和活动修复2个分支打下了坚固的基础[15], 它必将成为口腔修复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摘要:目的 介绍精密附着体义齿的设计原则, 制作方法, 评价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Bredent SG Vario Snap系统为12例肯氏Ⅰ类、肯氏Ⅱ类、肯氏Ⅲ类牙列缺损病例设计制作精密附着体。结果 经0.5~3年的观察, 12例与以前的修复设计相比, 均明显感觉较以前舒适, 咀嚼功能好, 稳固、摘戴方便, 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应用精密附着体对各类复杂的牙体、牙列缺损具有良好、广泛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精密附着体,牙列缺损,修复

参考文献

[1] Hart y, Dgston R.Concose Mustrated Dental Dictionary[M].Bristol:Wright, 1987, 14.

[2] Charkawi HG, Wokad MT.Ehect of splint on load distribution of extracoronal attatchment[J].With distal extention prosthesis in vitro prosthet Dent, 1996, 76 (3) :315~320.

[3] 盛立平, 赵其荣, 马庆芳, 等“.O”ING附着体固位型活动义齿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 2001, 21 (2) :77~78.

[4] 冯海兰, 李连生, 孟焕新.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6, 31 (5) :263~266.

[5] 祝红伟.精密附着体与与烤瓷冠桥在牙合重建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 :76~77.

[6] 白天玺.现代口腔烤瓷铸造支架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71~275.

[7] 吴国锋, 赵铱民, 叶晓兰, 等.单侧眼眶部缺损修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9) :405~406.

[8] 郑元俐, 董弘斌, 钱琼.3种精密附着体的临床应用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 2001, 10 (4) :313~315.

[9] 董竑斌, 张富强.SJ-I型插销式附着体可摘义齿的咀嚼效能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 2001, 10 (2) :100~101.

[10] 黄跃华.测定咀嚼效能新方法的系列研究[J].牙医学杂志, 1992, 12 (1) :69~73.

[11] 张富强.附着体义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14~21.

[12] 郭航.精密附着体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4 (3) :450~452.

[13] 郑庆忠, 谢雪梅, 刘李明, 等.Kennedy I、lI类牙列缺损2种固定修复方法的效果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 2010, 19 (4) :366~370.

[14] Berg T, Caputo AA.Comparison of load transfer by maxillary dis-tal extensio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with aspring loads plunger attachment and I2bar retainer[J].J Prosthet Dent, 1992, 68:492~499.

[15] 杜莉.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的临床应用要点和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 37 (4) :373~37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下一篇:基于市场经济法律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