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园林艺术论文

2022-04-2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避暑山庄园林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而得名。几年来,学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了校本课程——山庄文化的研究,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选修课《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避暑山庄的诗词文化》、《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的校本课程。下面就如何上好《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一课,谈一点的认识。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论文 篇1:

探析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点

摘 要:皇家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其中的承德避暑山庄更是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在建造风格上不仅有着北方园林的辽阔、豪放的特征以及皇家恢宏大气、金碧辉煌的风范,避暑山庄相比北京颐和园、故宫等更是多了几分质朴纯真的山村野趣。因此,承德避暑山庄有着很大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我们需要加倍的珍惜和保护这座历史园林。

关键词: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景观设计

1 承德避暑山庄景观布局特點

1.1 综合利用

山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如外围的丹霞地貌以及周围山体植被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并因地制宜的将其加以利用。不仅吸取了我国古代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在设计中还糅和了我国宗教与人文的精神文化,把我国的造园艺术水准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2 景观布局核心

整个设计是以宫殿区为核心形成景观结构,湖区、草原区、山区都围绕宫殿区。大气辉煌的宫殿和自然闲适的苑景有机结合,既满足了皇上和王公大臣们游玩和政务处理的需要,也给人截然不同的两种美学感受。形成中国北方传统的“前宫后苑、政教一体”的皇家园林布局规制。整个山庄包括山区、高原、草原、湖区、水乡以及宫殿区,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在承德避暑山庄的设计中有“青藏高原”,也有“江南水乡”,展现出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情怀。

2 建筑设计特点

山庄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建筑技法和艺术,完美地将我国各地的名园以及名寺的优秀传统糅和到山庄建筑中去。例如,有模仿镇江“金山寺”样式的“上帝阁”,有苏州的“狮子园”一般模样的“文园狮子林”,有似于杭州西湖苏提、白提的“芝径云提”等。这些建筑创造性地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设计主题。山庄的建筑形式囊括了亭、台、阁、寺、蒙古包等,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将木架结构建筑与砖石结构建筑以及我国的传统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相结合统一起来。而寺庙则不同于宫殿的庄严朴素,装饰显得金碧辉煌。

既然是皇家园林,其设计者当然是属天下闻名,山庄内更是有许多建筑奇景举世无双。比如“文津阁”的“日月同辉”景象可谓是设计者们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的设计。位于澄湖西北山脚下的文津阁,是专为皇家藏书处而修建的,形式酷似宁波的“天一阁”。山庄建造者们运用光学原理,在池水南面的假山上开了一个缝隙,缝隙形状为半圆形仿似一弯新月。让光线从缝隙之中透过去,投映在池水中,便清晰可见池水中弯月如钩的景象。当白天站在文津阁前向池中望去,可见水底蓝天中有一弯新月,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此情此景给人平添一份凉爽幽静之意。这景色将文津阁与嘈杂喧嚣的其他环境相隔绝开来,营造出一种“幽静淡雅”的环境。

山庄青莲岛上有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为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烟雨楼的设计布局井然有序,庭院内古松挺拔,建筑辉煌;院外假山洞府,种植荷、苇、蒲、菱,院内院外形成庄重威严、朴素淡雅的对比,设计的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给人以清幽僻静的假山洞府,有给人以含蓄秀气的曲径回廊,有因烟雨楼靠近承德的热河泉。荷花在温泉的滋养下长期不枯,清晨烟波浩渺,一片江南的烟雨之情由此呈现。

综上所述,承德避暑山庄最大的特点是建造过程中汲取唐宋明历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整体设计风格是庄严与野趣的高度统一。山庄内亭台楼榭气势宏伟,体现了清代的皇帝集权权威,但同时建筑亭楼的楹柱栋梁上却不加以丹青彩绘装饰,没有紫禁城皇家园林的雍容华贵之态。做到园中有山,山中有园,山水相间,布局高低错落,景色可以用“山雄水秀”来形容。

3 筑山理水的设计特点

第一,利用外部的水源(武烈河、狮子沟)引入线性水体。第二,山区大致三条水沟(梨花沟、苏宁峡、真如玉)收集降雨,其地表径流是垂直的关系,把山庄降雨收集到景观水体中均通向湖泊平原。第三,汇集形成中心湖区第四,出水口,庄中塞湖排水是通过银湖边的水心榭下的闸门调节水位,使湖水通过东围墙排入武烈河,形成以溪流、瀑布、湖沼等形式,表现出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特征。

在水体的布局设计上与我国传统园林一致,都是追求“一池三山”的神仙理想。比如在湖区有太液池、蓬莱和瀛洲。承德的湖区全部是由人工开凿出来的,湖区中心三个岛屿由一条长堤连接,长堤将湖区形状划分成“如意”“灵芝”的形状。

4 结语

承德避暑山庄汇聚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具有十分高的艺术境界。山庄设计者很好地将我国南北方的不同景观融入其中,在山庄中融入了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兼具南北园林之胜。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才能所创造出来的结晶,值得我们今天去认真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当今的园林和风景区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中,第一,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利用有利自然环境条件,打造生态可循环的园林风景区;第二,还应该学习如何创造性地将民族文化灵活地运用到其中,发扬我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并大胆创新,为祖国创作出更多、更美好的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括[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5] 孟兆帧.避暑山庄园林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6] 陈从周.中国园林[M].广州旅游出版社,1996.

作者:骆玉彬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论文 篇2:

《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一课教学初探

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而得名。几年来,学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了校本课程——山庄文化的研究,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选修课《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避暑山庄的诗词文化》、《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的校本课程。下面就如何上好《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一课,谈一点的认识。

一、增强责任感是上好本课的前提

避暑山庄素有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之称,它几乎浓缩了整个清王朝的人文历史。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区”和“十大名胜”行列。2003年,避暑山庄肇建整整300周年,2007年中央电视台“山庄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畔举办。所有这些,都是教育的最佳背景和资源,无论是久远的还是眼前的,作为承德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此,我们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实地参观、欣赏纪录片、学唱歌曲等途径,对全校师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责任感,为上好本课积累了充分的感性材料。

二、采用对比方法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因此,在学习《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一课时,我采用对比四大名园的方法,凸显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淡泊素雅的总体设计特色。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号称“中国四大名园”。四座名园,两皇两私,数百年的辉煌或凋谢,风雨相伴,是中华建筑史上奇绝的一章。为了突出避暑山庄园林设计的总体特点,让学生真正了解山庄、认识山庄,课前,我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书目——《中国四大名园》,让学生充分阅读、了解四大名园的特点,然后教学《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一课。

首先老师指出:避暑山庄的建筑皆青砖碧瓦,就像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蕴含在其间,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比地说一说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总体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生1:老师,我很喜欢避暑山庄。每次我去山庄,它都给我一种清新、平静的感觉,让我很快就忘记心中的不愉快,给我很放松的感觉。山庄的那些建筑颜色都很暗,完全融在山水之间,让人有一种素雅的美感。

生2:老师,暑假我和妈妈去了圆明园遗址。我被那里的景象震惊了。曾经的园中之园,如今仅剩下断壁残垣,让你很难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它和避暑山庄比较起来,多了一份奢侈、一份沧桑。我更喜欢山庄,这份自然的美感。

生3:我登过山庄的城墙。站在高高的城墙上,远望外八庙、红墙、金光闪闪的琉璃瓦,金碧辉煌,宏伟壮观,更显出了山庄的淡雅。

师:同学们的感觉都非常到位。避暑山庄的规划思想、艺术构思在于突出自然之美,但不是朴素的自然,而是经过匠心创作、人为改造的自然。而殿堂轩榭等园林建筑,皆青砖碧瓦,楹柱不施丹护,栋梁不施彩绘,以素雅的格调为主,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即使偶有朱漆彩绘,也是画龙点睛,与奇山、绿草、碧水、蓝天而融合在一起宛如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花朵一般,颇有“万绿从中一点红”的味道,达到了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就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第一特点,就是总体上追求淡泊素雅。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掌握了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的特点,同时了解了我国四大园林的建筑特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利用图片展示是上好本课的有效手段

避暑山庄同为皇家园林,那么它在建筑艺术上有哪些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山庄的建筑特点,我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师:谁能结合具体景点的图片谈一谈?

生1:烟雨楼位于青莲岛,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建造。烟雨楼布局紧凑,庭院古松挺拔、庄严,院外遍植荷菱,素淡,使庄严、素淡形成对比。游者来到这里自然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供长天一色”的诗句。

生2: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康熙皇帝南巡时,多次登金山游览,醉心于江流天际的壮丽景色,回京后便在山庄水面开阔的澄湖东部修筑了金山岛。金山岛上怪石重叠,高低相错,虽由人工堆砌而成,却又宛如天开地造。

师:是的,类似的园中之园,还有青莲岛、春好轩等。它们皆兼承避暑山庄园林自然淡雅的风格,古朴高雅、诗情画意蕴含其间,极富江南园林的神韵。清朝皇帝把江南这些美景收入到避暑山庄之中,体现了“移天缩地入君怀”的建筑主题。避暑山庄园林在山水木石的经营以及园林建筑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园林技艺的全部精髓,而且在营造品味上更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最为体现这一特点的是试马埭、永佑寺和蒙古包。

师: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万树园那如织的绿色草地上,在苍翠的古树之中掩映的蒙古包和弛马道,更让人联想到蒙古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在避暑山庄中愈发地感到别有的风貌与格调,是一种新的园林之美,这种美是政治手段、民族风貌与园林艺术巧妙地结合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是避暑山庄园林特有的品位。

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山庄、认识了山庄,同时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作者:杨淑莲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论文 篇3: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画作与其开发优势研究

摘 要:古人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绘制了大量的景观画作,这些珍贵的画作具有非常高的可开发性,是开发避暑山庄主题旅游纪念品的最佳使用对象。

关键词:避暑山庄;景观画作;开发

1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画作考

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是依傍承德独特的山水地貌,形成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康熙、乾隆皇帝对园内的景观亲自命名题诗,这就是著名的避暑山庄“康乾七十二景”,不仅如此,皇帝们还钦命宫廷画师和文臣为避暑山庄景观进行绘画,创制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参与创绘的不但有著名宫廷画师万琮,文臣如钱维城张若霭、沈嵛、张宗苍、励宗万等,甚至意大利傳教士马国贤、日本大正年间美术史学家大村西崖也对避暑山庄景观画作进行了编绘与传播,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画作有据可考的有如下作品:

沈嵛绘制的《避暑山庄图咏》:1711年(康熙五十年),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景三十六处,亲题以四字为名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命内阁学士沈嵛绘制,康熙赋诗入画,定名为《避暑山庄图咏》,并亲自作序,于1712年刊印成书,上下两册,上册16景,下册二十景,画法为墨线白描。画册高26cm,宽16.5cm;画幅为26×29cm。本图册是最早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画册。1712年,版刻名手朱圭、梅裕风以该画稿为底本,雕刻成木版《御制避暑山庄山十六景图》。1713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以木版图为蓝本,主持印制了铜版《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1923年,日本人大村西崖以沈嵛《避暑山庄图咏》为蓝本,重新刊刻,名为《热河三十六景诗图》。[1]

王原祁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这本画册绘成于1712~1715年间,素笺本,彩色画,画幅25.6×28.7cm,画面左侧有康熙皇帝御制诗。

张若霭绘《避暑山庄图》:本画册由内阁学士张若霭绘于1739年(乾隆四年),全书共分四册,绢面,纸本,面幅17×18.5cm,画法为白描。

张宗苍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咏》:本画册由户部主事张宗苍绘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全书分两册,共36对幅,每对幅左侧为图,右为乾隆御笔五言诗,宣纸本,水墨画,画幅31×30cm。

方琮绘《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宫廷画家方琮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绘制,全书共一册,纸本,推篷装,36对幅,设色画册,上幅有于敏中楷书康熙三十六景诗;画幅10.24×15.04cm。

励宗万绘《御制避暑山庄诗图》:刑部侍郎励宗万1752年(乾隆十七年)绘制,全书共四册,纸本,摺装,画幅14.4×17cm;各幅右侧楷书圣祖诗,左侧楷书高宗诗,间幅有画。

励宗万绘《乾隆再题避暑山庄诗图》:励宗万1754年(乾隆十九年)绘制,全书共四册,纸本,摺装,画幅14.4×18.56cm;每册分录乾隆御制诗,间幅有画,第一册有乾隆御制序。

钱维城绘《乾隆御制避暑山庄后三十六景诗意:1754年(乾隆十九年),刑部侍郎钱维城绘制,全书共两册,每册18幅,纸本摺装,设色水墨画,参错相间,楷书分录御制诗,画幅28.8×32cm。

钱维城绘《御制避暑山庄旧题三十六景诗》、《御制避暑山庄再题三十六景诗》:1752年(乾隆十七年)钱维城奉旨绘《御制避暑山庄旧题三十六景诗》两册,即康熙三十六景诗图。1754年(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新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并赋诗,命钱维城仿康熙三十六景诗图规格,绘制《御制避暑山庄再题三十六景诗》两册,即乾隆三十六景诗图。以上两部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景诗》,共四册,素纸本,着色画,图册高33.5cm,宽35cm,画幅26.5×30.5cm,每册绘有十八景,折页式,每幅画均有乾隆皇帝题诗。[2]

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但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避暑山庄的盛景,还为后世研究、还原避暑山庄景观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依据,因此这些景观画作完全可以认为是避暑山庄的艺术代表,具有无可估量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看做是避暑山庄景观的艺术名片。

2 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开发使用的优越性

2.1 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是避暑山庄景观的全面、完美展示

康熙年间著名版刻高手朱圭和梅裕风根据宫廷画师沈嵛的手稿进行了“康熙三十六景”的木版创绘,对康熙三十六景的每个单独景观都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后来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再依木版“康熙三十景”为蓝本组织雕刻家进行了该版本铜版的创制,此时尚无“乾隆三十六景”。此后乾隆年间文臣和宫廷画师不但绘制了“乾隆三十六景”,还绘制了更多的“避暑山庄七十二景”,所有景观画作中都对避暑山庄的景观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对避暑山庄园林景观特色进行了完美的表现与展示。现在的“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已经残缺不全,后人游客无法领略已经损毁的景观,但完全可以通过画师们的艺术作品来一睹全貌,就连文物部门要复原景观,也得利用这些画作进行参考。

2.2 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高度和收藏价值

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是皇帝的后花园,普通百姓和画家是绝对不可以接近和勘画的,宫廷画家和大臣也只有受钦命才可以进行绘画,宫廷画家如方琮、文臣如沈嵛、张宗苍、励宗万、钱维城等的绘画艺术水平在当时画界位于前列,相当于代表性人物;状元画家钱维城在当时更是声名显赫,朱圭、梅裕风更是当时版刻界的高手人物,他们的作品在现今社会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和收藏品,就连时间最近的大村西崖校辑的《图本丛刊》中的《热河三十六景诗图》也是稀世之物。由此看来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高度和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素材的绝佳使用对象。

2.3 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的作品形式特点也为其成为旅游纪念品开发素材提供了条件

由于景观众多,所以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呈现出系列化的特点,这种规模化和系列化的特点为开发大批量、系列化的旅游纪念品提供了条件。例如利用钱维城的山水画“康乾七十二景”为素材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每款产品只用其一景,那么就会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避暑山庄主题特色,同时又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七十二款产品,这样就不但可以迅速丰富承德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产品形式和数量,还可以整体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档次水平。另外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的艺术形式多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技法都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这就为不同形式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可选择空间。

总之,避暑山庄传世景观画作是避暑山庄特色景观最详实的表现者,是避暑山庄文化艺术的主体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是开发避暑山庄主题旅游纪念品的最佳使用对象。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宫廷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编委会.避暑山庄七十二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作者:韩相理 雒晓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基建工程财务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