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下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音乐课程下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为什么要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浪潮,有力地推进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中音乐课程下素质教育论文 篇1: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基于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分析出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和构成,以及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特点。其次分析出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最后分析出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感知音乐的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水平。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80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体制的推进下,在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中,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音乐是体现人类情感和生活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对美的一种诠释和表达。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美与丑有了自己的判断。因此,需要音乐教师进一步去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不断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审美力,促进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

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学生对音乐美感的评价。音乐审美能力与天赋有很大的关系,天生乐感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听到轻快的音乐时,就会自觉地随着节奏打着拍子,这就是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知体现。因此,在高中的音乐鉴赏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鉴赏课,去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对音乐不同的审美自觉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相关的乐理知识,还能逐渐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开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精神世界。而音乐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对音乐感知的结果,可以评价出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聆听音乐去获得感知的经验,并借助自身的判断来评价音乐的美感[1]。因此,可以说,对于音乐的判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进一步去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逐渐得到强化。

另外,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面对着升学的压力,而适当舒缓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精神上的紧张,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可以纾解身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音乐审美的境界,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去体会音乐美的内涵和节奏,使学生在美妙的音律环境下,能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促使学生更加正确地解读音乐作品,从感官的认知逐渐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构成

在目前我国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主要包括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和经典音乐等,不同的音乐曲目,能够展现出学生对音乐的不同认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音色和节奏等基本要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鉴赏平台,有助于学生听辨能力的增强。同时,通过为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根据对比,去感知音乐的音调、调式等内容,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2]。而且,如果学生单单凭借自己听音乐,那么對音乐的审美能力就会停留在表面,所以需要音乐鉴赏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不断地强化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理性判断,启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审美天赋,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内在对音乐的认知。

并且,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引导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这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的机会,使学生借助自身的想象,去感知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对学生乐感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学生在鉴赏和聆听音乐时,就可以进一步感悟到音乐中的精神,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特点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比较活跃,在音乐的审美方面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学生音乐审美的形成,需要历经多个环节。首先,根据学生自身的天赋来感知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中,通过具体的学习来逐渐产生对音乐的主观表达,形成对音乐的批评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起到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其次,高中时期学生的智力处于旺盛的阶段,对音乐也充满新鲜感,尤其对流行歌曲更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形成对的人格。同时,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独立见解不同,可以在聆听音乐时,融入自身的情感,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和感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激发起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转化为艺术批判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标准的增强。

四、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理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去进行音乐的鉴赏,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下,去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一些技术,打造出音乐的意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去自觉地欣赏音乐作品的美,感悟音乐的情感和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意境中,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欣赏音乐作品,感悟其蕴藏的美,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增强。

例如在人教版《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知道古代诗词歌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音乐内容,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体会其音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首先,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雎”,以及相关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到美好的情景之中。并为学生展示视频“踏歌”,引导学生去感悟歌词中的音韵美。其次,音乐教师让学生聆听琴歌“阳关三叠”,指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别恨离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去感知歌曲的情绪美。从而,通过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歌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来激发起学生产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因此,在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教学的组织者身份,去引导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想象中,能够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来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让学生逐渐构建起想象的情境,促使学生的审美建立在想象之中。从而,可以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带有创造性的思维去理解音乐作品,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独特的民族风》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能够认识到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能够从旋律、节奏的方面,对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首先,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引导学生跟随着歌曲的旋律,去展开不同的想象,来对比欣赏和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比如,在《辽阔的草原》中,音乐教师就可以学生在聆听歌曲中,去想象自己遨游在富有浓郁草原气息的大草原上,使学生能够仿佛看到音乐描述的美好画面,促使学生与音乐产生相同的情绪,能够通过想象来赏析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逐渐增强。

(三)组织学生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学生对音乐作品充分解读后的评价体现。因此,音乐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演绎,使学生能够亲身去感受去欣赏音乐的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同时,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音乐作品尝试创编,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二次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原创形成对比,让学生在差异中验证自己的审美判断,使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经验和审美情操。从而,学生可以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解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解读水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聆听《送别》《竹马》《祖国歌》感受歌曲的情感,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认识沈心工和李叔同所做的贡献。首先,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首歌曲用心地聆听,尝试对歌曲进行填词创作,指导学生在填词时,注意音乐的乐句与歌词的句读温和,尽可能以模仿原曲为主写作,自己创编歌词。其次,音乐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果,通过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演唱中充分释放出歌曲的情绪。从而,学生通过亲自的演绎进行歌曲的鉴赏,使学生可以在演唱中感受自己的情感,能够将自身情绪的起伏变化结合音乐,进一步去感知音乐的美,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学会分析音乐背景

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不能只停留在音樂的美感方面。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音乐背景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站在社会现象的角度上,或者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视角,去深刻地欣赏和挖掘出音乐的美好。这样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音乐作品中找寻情感,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感知音乐的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水平。通过音乐教师精心设计的鉴赏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鉴赏中获得审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薛小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4):213.

[2]林和平,赵群金,吴永东,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2018.

[3]顾美霞.浅谈农村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8(11):172.

作者:罗亮

高中音乐课程下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政革的意义及其背景

一、 为什么要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浪潮,有力地推进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依据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使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像一股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实验区中小学校园,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尚存在着诸多自身发展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如课程定位、性质、理念、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问题。尤其是高中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现状如何?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部分城市的高中开设了音乐课,但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而多数地区不开高中音乐课,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基础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国家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其中包括音乐学科),从而结束了高中没有音乐教育的局面,随后,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使高中音乐课的开课率逐步上升,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高中音乐教师队伍逐步壮大,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此外,教材建设、器材配备、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许多成果。这些,都有效地推动了整个高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定位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目前高中开设的并非是音乐课程。现行课程名称为"艺术欣赏课",包括音乐、美术两个学科。课程内容仅为"欣赏",同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距甚远。高中与初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正常衔接,使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 学时及开课率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高中开设音乐课均认识不足,以为高考不考,音乐课在高中就无存在必要,担心占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中音乐课不仅学时偏少(1996年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而且许多学校以各种理由不开课或少开课。从全国来看,开课率不足50%。

3. 应试化倾向

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学校的高中艺术欣赏课变成了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欣赏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加试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不仅与国家开设艺术欣赏课的初衷相悖,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4. 传承式教学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几乎是普遍的做法。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三、 国际上高中音乐课程发展状况怎样?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和音乐教育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纵览近百年的世界音乐教育,我们可以看到突出的两个基本特点:一、反映在音乐教育理念方面,是对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和确立,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二、表现在音乐教育实践方面,则普遍扩展了音乐教学领域,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倡导和关注学习者对音乐本身的感受、体验,强调学习者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也就是说,对音乐的学习应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进行。

德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情感"、"美化人的生活",强调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把音乐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中,使音乐成为个性的表达方法。对世界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关注的是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卡尔·奥尔夫本人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

匈牙利学校音乐教育深受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其重要的教育理念。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生。他指出,对音乐的学习应淡化和抛弃那种功利性的目的,"如果不把音乐当成谋生的手段,那么生活将更加美好"即是其著名的音乐教育箴言。

在前苏联,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也被音乐教育界广泛认同,"为了人的发展"成为该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上,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不仅反映了一个教育家特有的洞察力和使命感,更是揭示了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阐明了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前苏联的另一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人的精神文明的两大基础,为了取得两者的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就没有资格称为普通教育。

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在20世纪10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为之奋斗和献身的音乐教育家,如被誉为"美国音乐教育之夫"的洛威尔·梅森,担任"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首届主席的菲利普·海登,成功研究《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与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卡尔·西肖尔,著有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詹姆斯-默赛尔和梅布尔-格连等。这些卓越的音乐教育家都是人本主义者,其教育理念均闪烁着"音乐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的思想光辉。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的全国性大规模改革给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不断得到强化。其核心价值观为:1.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传达人类间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的精神生活。2.音乐是发展人的美感的重要途径。是理解和联系人与人间的愿望、体验生活的内涵和美的手段。3.音乐能激发人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并为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途径。

在亚洲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音乐教育思想最具人本主义的色彩。他表达这样的理念:"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他获得一棵美丽的心。"铃木镇一的方法具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内容,但其音乐教育思想对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具有相当的影响。在日本最新颁布的"学校音乐课程框架"中,"领略音乐之美,培养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养成通过音乐体验充实日常生活的习惯和态度"等人本主义目标被明确地列入到学习目的之中。

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是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又一趋势。

如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音乐教学领域的变化和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199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这是一项宏伟的教育改革计划,其中有两个重点引起国际音教界的关注:一是该文件把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课程增列为美国普通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大大提升了音乐教育的学校地位;二是该计划提出了一个高质量、高水准的宏伟目标,即要把美国教育办成"世界级"的一流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研制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从这个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学领域又有了新的扩展,充分体现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1. 创造和表演(歌唱、器乐演奏、即兴和作曲、识谱)

2. 感知和分析(听赏、分析、判断,认识音乐与其他艺术和学科的联系)

3. 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理解西方音乐,理解世界音乐)

如德国:各州都在为一个总的教育目标而致力研制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音乐课程结构中,进一步体现了教学领域的丰富变化,教学内容的多姿多彩:

1.音乐的一般见解(音乐材料、形式、功能,时代与文化背景)

2. 音乐实践领域(音乐要素、创作与表演的方法、情感效果、社会音乐)

3. 各种类型的音乐(创作性音乐、摇滚音乐、通俗音乐、实用性音乐、民间音乐)

日本的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为音乐I、音乐II、音乐III,三者为程度与水平的递进关系。其教学领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表现",一个是"鉴赏"。在早期的日本学校音乐教育中,"表现"领域中的"唱歌"一直居于音乐教学的中心地位,并结合歌曲进行识读乐谱的学习。7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音乐课内容有了新的拓展,以竖笛、簧乐器和打击乐为主要形式的器乐教学,以即兴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音乐创造活动为特色的创作教学进入了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大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也给音乐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下面是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学校音乐课程框架:

1. 表现

(l)感觉音乐并认识音符;

(2)感觉音乐要素,学习音乐表达方式;

(3)掌握演唱、演奏技巧;

(4)创造音乐并表现之;

(5)理解并运用音符、休止符、常用记号和其他音乐教材。

2. 鉴赏

(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想像音乐

(2)运用音乐材料

总之,国际上高中音乐教育的空前发展给我国高中音乐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参考。

作者:吴 斌 金亚文

高中音乐课程下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校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核心素养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索了高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希望有助于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 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

一、引言

当前,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高中音乐教学作为高中课程中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门学科,音乐教师应当就如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进行探索和研究。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新型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音乐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其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不仅能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能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锻炼自己的音乐思维,切实提升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直接效果,同时这些能力也代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目的。研究表明,在心理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音乐疗法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音乐在调节人类情绪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使得音乐的这种作用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能够在授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音乐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用音乐调节自身情绪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音乐知识运用方式。学生运用音乐调节自身情绪,可以使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高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学校对于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较高的重视度,但是部分学校的学科改革在这一方面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多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其学科能力的培养,这样自然无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妨碍其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了解不同音乐中所传递的不同情感或意志,同时还可以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具备音乐核心素养。但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在这一方面的效果并不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高中音乐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存在问题,这就造成音乐学习缺乏层次感,而且系统性不强。另外,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上的方式和方法比较落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并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情况并不好。

四、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

1.加快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高中音乐教学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通过改革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当过于注重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应当注意对其音乐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而且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理念的改革,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作高中音乐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真正获得音乐课程改革的效果。

另外,在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合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保证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相统一,这样才能确保高中音乐教学能够起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效果。除此之外,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增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时的层次感和系统性,并且引进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改革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增强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当中的生活元素

每个音乐作品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些音乐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有些则富含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有一些音乐中蕴含了非常多的生活元素,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其中独特的生活氣息。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各种不同的生活形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且启发学生的生活思维,同时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3.开展个性化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并且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认真学习,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音乐类型则是尽量敷衍,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比如,为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让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培养效果。

4.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音乐已经呈现了多元化的特色,并且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频繁度不断提升,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这一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应当注意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领会各种不同的音乐魅力和文化魅力,并且在多元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拓宽其视野,让学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学会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这样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观念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利于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学校应当不断加快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来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高中音乐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当中的生活元素、开展个性化音乐教学、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方式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涛.浅探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8,(33):159.

[2]罗云.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2018,(07):52.

[3]李曼曼.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8,(04):101.

[4]关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才智,2017,(31):104.

作者:周爱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比喻修辞教学下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