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23-06-08

第一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城市化使得农业的耕地资源减少,工业化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加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农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据国家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6年末,我国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从18.5%上升至32.5%,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兼业农民迅速增加,兼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对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以简单的物资投入(如化肥)替代劳动投入,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采用新科技和调整农业结构缺乏兴趣,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兼业农民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最近1~2年中承包地的流转出现加速现象,但我省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没有改变。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偏低,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没有能力采用生产新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稳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生产效益不高。从总体看,农业近10年来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逐年增加,生产手段不断改良,农业的生产资金总量投入在增加,但是农业的投入结构、生产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农户生产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3.76∶1,2008年下降为2.96∶1;2)农林牧渔之间的比较效益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没有改变;3)农户生产的资金支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占15%左右,牧业占25%左右,林业占10%左右;4)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向好改变,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出占60%左右,牧业占35%左右,其他生产比例很小,粮食占67%左右,棉花占6%左右,油料占11%左右。200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西分别高4.5个和16.1个百分点,而相对效益较高的林牧渔业比重不高。农业结构不优,高效农业占比低,使农民增收受限。5)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结构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影响粮食安全。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土地承包权流转之后,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搞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其中郑州市流转面积为24.7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只有

4.49万亩,“非粮化”率达到了81.84%;许昌市流转的75万亩土地中,有21.54万亩用于粮食生产,“非粮化”率达到了71.28%,而洛阳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达到了67.1%和65.4%。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解放农村非农务工生产力为目的“非粮化”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布局调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原经济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实施。

改善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由于全省各地区农业自然和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实施以下措施:

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以上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如,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增加粮食规模生产农户的补贴标准,增加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

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⑦4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篇: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常德市赴台湾经贸考察团

2009年12月26日—2010年1月2日,按照市委对台办的安排,受台湾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的邀请,以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彭明建为团长的常德市经贸考察团一行13人,赴台就台湾的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农民组织、农业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建设经验,为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

(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台湾农田经过70、80、90年代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我们沿途所见,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 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20多年历史,已成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教育农园等几种类型。我们参观的台中县台一农场,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发展花卉和苗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五)农民组织功能齐全。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农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金融服务是农会最大的盈利项目,近10年来占农会总盈余的98%以上。

(六)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台湾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基础设施投入、农田休耕、农业推广经费来源、农业保险等都有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农业生产补助力度较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各级农会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设施设备给予50%以上补助,高的可达80%,并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率为5%。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稻谷,为了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大豆等其它作物,可得到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田则可得到1500公斤的稻米补贴。对60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户发放每月6000元福利津贴,每年约73万户农渔民受益。

二、台湾农业的几点启示

台湾农业成功经验对我市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台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城镇化率达80%以上,农村与城市已基本融为一体。要借鉴台湾对农田基础设施整治的成功经验,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运作机制,整合各级财力,分期、分片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健全育繁推优的农业技术体系。台湾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体系健全有效,职责分明。建立了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经费充分保障的“农委会”下属的农业改良场(所)推广体系(“农委会”每年都拨付专项推广预算)和农会自上而下农事推广体系(《农会法》规定农会收入的60%以上必须用在农业技术推广)外,还有大学的农业推广体系。要借鉴台湾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良种育繁推优的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良种覆盖。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鉴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县(市)产地检测站建设,严把农产品质量准出准入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依法严格处理生产销售农残超标农产品行为。同时,制订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

(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多家,但仍然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可借鉴台湾农民组织的运作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中的作用,提升其服务功能,除参与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外,也可以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扶农的主要载体,确立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五)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我市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可借鉴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做法。同时,台湾畜牧业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作用值得借鉴。这次考察的台东县“东游季”农场,是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牧场,其中包含了大量畜牧业内容,这个观光农场占地726公顷,分农业区(水果、花草等)、牧业区(观赏动物区和家畜饲养区),还有食宿区、游乐园等。在牧业区内,经营着一个360头的奶牛场,其中犊牛和培育牛饲养区对游人开放,允许人们观看牛群、饲喂饲料,而成乳牛区则不允许参观和接触人群,所产的牛奶直接供人们在场内消费。我市观光农业中畜牧业内容较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

(六)注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据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韩选棠教授介绍,过去台湾新家园建设也以道路硬化为主,近几年借鉴欧洲等地农村建设,注重保持水土流失,推行绿房子建设,农村道路已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变灰化为绿化,硬化为软化。在新农村建设标准中修改有关道路硬化标准,提倡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砂石化、道路两旁绿化和农田生态,池塘、溪流尽可能用石砌。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对畜牧场排泄物经过沼气工程化处理后,再辅之以农艺净化措施,在畜牧场附近种植相应牧草、花果等进行循环有机处理。

三、推进我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台湾农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 加强政策引导。农业现代化过程具有高度的政策导向性, 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理性方式调节各产业之间资源再分配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建议由政府制定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一个既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外界市场的需求信息、又能把我市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及时的对外传播的市场需求预警网络, 及时提供农产品动态并随时获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实时反馈, 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分工和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同时在生态条件优越、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筹建 “农民创业园”,享受各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用地政策、减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优先融资政策、智力引进政策、扩大行业准入政策等。

(二)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议在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乡镇, 设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行业中介服务中心, 帮助农民搞好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等工作。待发展到一定阶段, 形成行业规模后, 再将之逐步过度为股份制企业或行业公会, 进行市场化运作; 同时, 积极向农民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村专业户、农技能人和农户等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行业服务中心等, 有效地组织生产资料的共同采购、农产品的统筹加工、储运和销售等, 进行统一的协调生产经营, 防止恶性竞争,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3531”工程,集中突破核心企业、龙头项目和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加大农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提高农业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ISO9000 标准认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 加强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 包括设立农民转产创业基金和信贷, 加强对农民转业的第二职业培训, 协助农民转产转业, 尽可能减少农民的损失。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推动农业升级转型。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强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体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 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补贴方式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新营销方式, 对组织共同运销、分级包装、合作组织等方面给予补贴。

(五) 加快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自身调节功能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延伸, 从事农产品物流、储备和零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确定优势产业, 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 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完善农业保护政策, 从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 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六) 发展“多功能”农业。有计划地发展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农业。应注重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从一般的种植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转化, 从大众化农业投资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化, 从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

第三篇: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开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改善民生开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阿书记在中共杭锦旗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任务,动员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代表旗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一、认真总结成绩,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是我旗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夯实基础、共谋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旗委、旗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新型杭锦”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移、建设三个城镇、加强四个基础、构筑五大园区、发展七大产业”的思路,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旗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举办了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向全市集中展示了我旗科学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极大地激发了全旗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旗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审视我们的工作,我旗经济总量小、财力状况差、相对贫困落后的基本旗情仍然没有大的改变,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与我们确立的目标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还不相适应;用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审视我们的发展,我旗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惠民政策还处于较低水平、全面覆盖的状况,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还不相适应;用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审视我们的发展,我旗城镇化水平较低,服务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弱,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相协调的矛盾和问题;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审视我们的发展,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权力观、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还有许多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

2009年12月3日和12月29日,中央、自治区分别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的发展实际,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今年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前不久,市委又组织召开了二届九次全委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这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上来,紧密结合杭锦旗实际,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好,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力争今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旗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年。高起点谋划和构筑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坚持“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主线,以率先构筑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农牧业发展方式、城镇发展方式和社会事业发展方式,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定这样的思路和目标,是旗委、旗政府深入分析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兼顾了速度、质量、效益,兼顾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积极稳妥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力争完成的更好。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有基础,有潜力,也有信心和能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构筑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来看,短期内油、气等能源供给趋紧的局面不会改变,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清洁能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从全区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弊端开始凸现,因为二氧化碳和硫的排放问题,煤炭、电力和煤化工已受到国家的全面限制,这对我旗构筑的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产业造成严重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全面构筑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提出“要做强、做深、做精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用低碳循环经济理念构筑、改造、提升和推进我旗经济发展。

第一,要高标准构筑低碳循环经济园区。要坚持走“大项目、大循环、大园区、大产业、大市场”的路子,全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一是要按照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杭锦能源化工区和煤电园区。杭锦能源化工区引进的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要充分利用IGCC(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捉和转化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低排放。要积极引进二氧化碳制乙二醇、二氧化碳气肥、二氧化碳食品保鲜、二氧化碳地下盐碱水质改善、碳酸二甲酯等高科技碳利用技术,对园区内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煤电园区要积极引进IGCC、煤矸石发电、煤炭提热等项目,发展清洁、高效煤电产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二是要启动建设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按照“一区两园”的发展布局,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园和发电园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装备制造、新能源应用产品开发、新能源发电以及新光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要积极与国内顶尖的新能源技术科研单位结对联合,开展自主研发,实现资本与科技、市场的无缝对接,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我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二,要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要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日用品加工和药品、保健品研发生产等产业,形成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第三,要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推动塔然高勒、独贵塔拉和巴拉贡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坚持把文化、体育、科技、旅游业作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引进高端科技旅游项目,打造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科技旅游品牌;要改造提升商贸、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要着力培育现代金融、现代信息等新型业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转移人口,以产业集聚要素、资源、人气,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第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和水平。要改造提升无机盐化工产业,对现有化工生产线进行重组、提升,扩大硫化碱、元明粉生产能力,引进煤焦化项目,开发生产电石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循环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结构转型的支撑力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二)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进程。要把转变农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农牧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作为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的原则要求和实现“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主要措施,把现代农牧业建设、生态建设、人口转移和基础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牧区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与工业发展、城镇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促使城乡统筹发展上层次、上水平。

第一,推进企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要把推进企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积极发展规模化农牧业、设施化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构建高投入、高效益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一是优化发展区要按照规模化种植、集中化养殖、企业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设施化建设、品牌化销售

的要求,全面建设现代农牧业。积极探索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大规模承租农牧民的土地,大力发展公司化农牧业,加快推进有机食用菌工厂化产销基地、有机果蔬生产基地、饲草料基地、肉羊肉牛繁育养殖基地建设,走农牧业集约化发展路子。二是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要将农牧业重点向沿河优化发展区转移,人口向城镇、现代农牧业和

二、三产业转移,实现种植结构由传统种植业向生态经济型种植业转变、养殖结构由以小畜为主向大畜和禽类为主转变、畜牧业由自然放养向建设养畜转变、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单家独户向专业合作组织和公司化转变。

第二,加大农牧业人口转移,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坚持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人口转移的突破口,促进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协调互动中推进城乡一体化。人口转移必须做到先有住房后转移,要加快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力度。人口转移必须做到有工作、有收入,要在各转入地构筑和发展适合转移农牧民就业的产业体系,要在各转出地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产业,让转移农牧民在当地能有产业收入。必须全面落实转移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补贴,对转移农牧民社保个人交缴确有困难的必须帮助解决。必须高度重视转移农牧民大学生子女的就业问题,要优先介绍就业和聘用。必须高度重视转移农牧民的培训工作,特别要重视少数民族转移人口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每户少数民族转移家庭要有一名干部承包联系。要确保转移农牧民生活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就业多元化、观念现代化。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为核心,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自然修复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建设并重,切实搞好生态综合治理。要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2010年新增禁牧面积20%,在三年内实现全面禁牧;按照政府补贴、多元投入、全民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组织和动员干部职工、农牧民和部门、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六大”生态建设工程,掀起全民建设的高潮;旗政府要制定积极的生态产业政策,扶持移民在当地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的产业。支持和鼓励企业承包移民的沙地、荒地进行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绿化林建设;要实施生态科技工程,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植物多倍体培植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沙柳种植、文冠果种植等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相和谐、相促进的林沙产业,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第四,加大投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确立基础设施为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现代城镇、现代生态发展服务的理念,要确立用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的理念,进一步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入的体制和机制,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企业化运作等方式,全面加强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和草牧场水利设施建设,推进蓄滞洪区、水权转换、园区输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全旗主要电源点和电网通道建设,完成主要用电地区的输配电工程,增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保障能力。构筑立体化对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运煤专线建设,推进机场的规划审批,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杭锦”建设,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第五、创新政策制度,全面转变支农支牧方式。我们要转变农村牧区的发展方式,就必须转变政府、部门、金融、科技的支农支牧方式。政府的人、财、物要由支持传统农牧业向支持现代农牧业转变,部门的支农支牧方式要由扶贫向扶持现代农牧业转变,金融的支农支牧方式要由支持传统分散的农牧户向支持进入现代农牧业领域的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转变,科技人员的支农支牧方式要由走村串户服务向服务现代农牧业园区、服务现代农牧业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转变。

(三)突出绿色舒展大气,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城镇。按照市委“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吸纳就业、集聚辐射”的发展思路,以规划设计的大手笔、大气魄,拆迁建设的大力度、大投入,品位形象的大改变、大提升,产业支撑的大扩张、大突破,推进城镇改造建设。

一是要以超前理念完善提升城市规划设计。 按照“生态自然、舒展大气、精彩魅力、安全方便、人文厚重、幸福和谐”的理念,坚持把历史文脉、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着力塑造多样化、唯一性、有特色的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和单体造型,打造富有民族风格、体现时代气息、彰显人文底蕴的特色城镇。规划设计要大手笔、大气魄,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要向国内外一流水准看齐。在城市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功能配备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上,既要立足当前的发展现状,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需求,留足城市发展空间,在城市建设上少留遗憾、多留遗产,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是要以大力度大投入抓好城市拆迁改造。城镇的拆迁建设是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拆才能大建、大建才能大变”的思想,各地区、各部门、各级领导必须全面推进城镇拆迁改造建设工程,特别是要抓好锡尼镇的改造建设和陶赖沟生态公园规划建设。要按照《锡尼镇旧城区改造实施方案》和《房屋拆迁补偿安臵暂行办法》,严格工作程序,严格工作纪律,全民动员,切实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富民拆迁、和谐拆迁,全面完成城市改造建设任务。城市拆迁建设要有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既要体现在综合功能上,又要体现在舒展大气上,更要体现在绿色生态上。要按照“变新、变大、变强、变美”的城镇建设要求,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切实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综合功能,解决好不通不畅、不美不亮、不干不净等问题,实现城市形象大改善、品位大提升。要精心设计建设一批突现视觉美感、展示独特内涵的标志性工程,体现个性,突出特色,展现魅力。要围绕营造“舒展绿色”的城镇风貌体系,增空间、增道路、增绿地,增水系,着力打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舒适宜人环境。

三是要突出经营城市,创新城市管理。坚持把城镇经营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从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经营城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管理城镇,实现城镇建设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要进一步加大城镇国有土地收储力度,采取企业融资、财政投资、储备贷款等筹资形式,大力度收储镇区规划内土地,保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全力抓好创城工作,重点抓好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要寓人性化与管理之中、寓亲和力与服务之中,变以管为本为以人为本,以科学

的城镇管理促进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高素质的居民来推动城镇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四)推进民生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让广大群众过上富足的生活。要坚持惠民当重、富民优先,凡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全力解决,要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二十件”实事,紧紧围绕“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目标要求,加快完善“六大保障体系”,争取用更多的财力、物力改善民生,用更多的政策、措施普惠民众,全力建设民生政府。

一是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学有优教。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创建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是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劳有丰酬。继续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面向高校毕业生、转移农牧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三大群体,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指导,加大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过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咨询、信贷支持等,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病有良医。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重点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招聘和引进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工资实行全额财政拨款,力争把旗人民医院建成全市旗区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进一步加强苏木镇和嘎查村标准化中心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标准化卫生服务站功能,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标准,基本形成覆盖全旗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行药品零差价,对农牧民和困难群体大幅下调理疗、医疗装备、医疗器械服务价格,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老有颐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政策性补贴标准,着力构建社会保险、社会补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和城镇困难家庭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五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住有宜居。结合“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人口转移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扩大住房供给,提高住房品质,让普通居民、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危房户安全住房问题,建立起面向不同阶层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

六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努力使全旗人民居有所安。要更加注重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建成旗级标准化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检测中心,实现食品和饮水安全监管全过程、全覆盖。切实加强社会维稳工作,建立各方联动、落实在基层、有效控制局面的工作机制,始终绷紧稳定这根弦。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信访工作理念和方式,突出抓好信访案件排查解决,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切实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进信访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杭锦”建设,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满意度。

三、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

党的建设要始终高举科学发展的旗臶,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优势,以党建工作的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要总揽全局,切实提高领导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发展意识,牢固树立不抓发展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切实把抓经济、抓发展摆在首要位臵,牢牢抓在手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强、思想先进、民主团结、实践创新、作风纯洁的要求,始终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前沿,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臶鲜明,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原则性和创造性。要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志在高远,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善于聚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各种要素办大事,真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实践中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统筹协调,既要管方向、管政策、管稳定,又要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政治文明,努力营造清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特别是我们的“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工作讲原则、处事讲风格、为人讲诚信、班子讲团结,营造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二是要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开展“双学”实践活动是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力决定着执行力、创新力。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双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通过开展“双学”活动这个新载体,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核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和一种生活习惯,不仅要向书本学,而且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经济、科技、金融、管理等业务知识,在学习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增长本领;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研究,着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

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旗委组织部、宣传部就此项工作要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并纳入干部考核。

三是要深化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推动科学发展,既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衡量干部的“一把尺子”,也是干部自身成长成才的“一面镜子”。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来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要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重能力”的用人导向和“公平、民主、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加大从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和城镇建设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力度,真正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严格执行《中共杭锦旗委员会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等六项干部选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选任的程序及方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群众广泛参与,确保德才兼备、表现突出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要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用事实来净化用人风气。坚持“管严、管活”的原则,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切实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那些不能胜任现职或在其位但不能谋其政、忠其事、尽其责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允许干部在创造中有失误,但绝不允许占着位子不作为。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等结构。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继续公开招聘大学生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干部的能力培养和监督管理,把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同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严格监督管理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爱护,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考核、严格监督,对各级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实行重点管理。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争先创优。

四是要夯实基础,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探索党内民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社区党建要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人口、产业布局和管理体制改革及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动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创建和谐社区、生态社区、幸福社区、数字社区。农村牧区党建要“创特色、树典型、促发展”,嘎查村党支部重点是配强班子,提高素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着力培养选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带头人。苏木镇党委要强化服务职能,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引导和帮助群众调整种养殖结构,外出务工经商,尽快发家致富。机关党建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感情不深、意识不强、本领不大、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提高各级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亲和力。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要以提高组建率、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重点,从提高认识、培养队伍、强化服务、完善机制入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

企业文化活动来进行,充分调动“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要从严治党,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切实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规定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人、财、物的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手续不完备、档案不完整等违规行为,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树正气、聚民心、促发展。要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机关作风大转变。坚持“严”字当头,坚决查处“吃拿卡要”、部门本位主义、部门利益至上等不良现象,整肃纪律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真正把管事的领导、管事的部门变成干事的领导、干事的部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把整顿机关作风抓在手上,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机关干部的内在素质有新的明显增强,对外形象有新的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有新的明显改进。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把握发展机遇,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志气,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圆满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设科学、和谐、精彩的新型杭锦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转变作风抓落实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第 1 期

中共瓜州县委工作

落实年活动办公室

2015年5月7日

人人抓落实

事事讲落实

层层促落实

瓜州县转变作风抓落实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总体安排部署,瓜州县明确总体要求,突出重点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活动载体,对部署的工作盯住不放、马上就办,整合调动资源综合施策,形成人人抓落实、事事讲落实、层层促落实的良好氛围。

唱好“大合唱”统一思想抓落实。成立县委“工作落实年”活动督查落实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年”活动。邀请省社科院教授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2期,抽调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深入乡镇部门、村组社区、企业宣讲达800余场次,印发学习材料50000余份、

- 12

子”,汇聚 “正能量”。借助社会和舆论监督之力,持续传导压力,倒闭机关、干部作风转变提效能,真抓实干促发展,赢得了群众支持。

牵住“牛鼻子”突出重点抓落实。围绕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筛选出十大重点工作任务并狠抓落实。至目前,全县新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5项,签约金额 193亿元。全县开工建设项目74项,落实到位资金9.8亿元,续建开工项目49项,落实到位资金7.8亿元;县财政预算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发放“三业”扶持贷款5亿元;166套棚户区改造项目房破土开建;投入9000万元,完成工程造林860亩,栽植树木80.3万株;营造完成农田防护林230.2公里,绿色通道57公里,治沙造林3300亩;落实枸杞11048亩,大枣7775亩,葡萄3675亩,日光温室583亩,塑料大棚3030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个;编制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启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远立洋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40兆瓦光伏日光温室建设项目已完成框架协议签订和选址;全省项目观摩会正积极筹备,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各项重点项目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报:酒泉市委工作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瓜州县委工作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第五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 2011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实现农业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好的基础。2012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联系日趋紧密,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尤为重要和迫切。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复杂,对发展质量的要求更高。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农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做深做细。去年的基础好,今年的工作做得扎实,那么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乃至在不远的将来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我国农业连续多年的平稳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相互支持与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进入市场,是锻炼中国农民激活中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农民进入市场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们在指导农民进入市场角色的具体工作中常常重宏观轻微观,对于农民个体来说,我们的引导工作可操作性不强,农民在进入市场的具体技能上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的成功推广,为中国亿万农民聚合了搏击市场的合力,农民的市场意识、市场感觉和进入市场的热情得以激发。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机,为农民进入市场,为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做一些切实的工作。

1、 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以及各种农产品生产单位的横向沟通。只有通过大范围的横向沟通,才能在我国农村的各专业产品产区域间形成一个总体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高效组合的农产品生产格局。使我国农产品产量

2、 实现从单一的数量增长到结构合理、总量平衡的转变。 以地方特产为龙头,做强做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各地要积极实施地方农产品名牌战略,农产品生产要从无害化开始,逐步实现从优质到名牌的过渡。我们要在原有土特产民族特性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夯实品质,拓展市场,形成地方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积极协助农民拓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国际国内流通渠道,以民族特色产品为载体,实现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

我们要鼓励农民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3、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下一篇:怎么做好一名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