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设计小学生数学作业

2022-09-12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学科, 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有着特别的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实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成为众多小学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基础学科的启蒙教学中, 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非常的重要。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独立思考, 勇于创新是基本条件。小学数学教育就担负着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1 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

在教学实践中, 小学老师们一般都很注重学法引导特别是对学习学生的引导, 通过这种方法正确的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如学习观点与掌握知识的办法引导。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 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等具体状况, 提出定质、定量分层要求, 以成功实现异步达到标准。

比如以下案例: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 宽2米, 求草坪面积”列出算式。

这里我们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 于是教师可以鼓动学生互相讨论。并挑选看起来比较有自信的学生回答问题, 对思路进行引导, 并且予以表扬, 比如“回答很棒”, “做得漂亮, 老师很喜欢你”等等。这既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更拉近了同学与教师间的距离。

增强对学习学生的因材施教, 个别帮助指导, 让学习学生有结果功的体验认识。同时结合学生家长的努力, 一起关爱孩子, 使他们感到被帮助的温馨, 重新重视自己的个人价值。做到: (1) 起点低, 为学习学生创办成功的机会; (2) 采取多层级教学, 使不一样层级学生都能获得不一样程度的成功。对于作业的布置老师不能一改而定,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对的能力程度来进行作业的分配, 这里老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针对学生群体制定出科学的作业分配和内容选择。另外, 老师可以安排尖子生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

2 课后作业习题举例

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数学定义的理解和对于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注重解题方法也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要思想, 所以, 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在课堂加减法的教学中, 老师应该注重方法的使用, 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8的加法”时, 课堂中可以使用“跳绳”的游戏, 学生可以从主题图中观察到:总共在跳绳的小朋友有8个, 其中戴帽子的小朋友有1个, 不戴帽子的小朋友有7个;摇绳的小朋友有2个, 跳绳的小朋友有6个;穿裙子的小朋友有3个, 穿裤子的小朋友有5个;是男生的小朋友有4个, 是女生的小朋友有4个。这样, 不但让学生了解了8这个数字, 还提高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缜密思维的能力。又比如一年级上册中的“20以内加减法”, 其中的“买铅笔”, 15支铅笔, 卖出去9支, 还剩下多少支?解决这个问题时教材给出了四种思考的方法: (1) 一根一根地减; (2) 把15分开, 分成10和5, 10-9=1, 1+5=6; (3) 把9分开, 分成5和4, 15-5=10, 10-4=6; (4) 9+6=15, 15-9=6。这样不同的思考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需要巩固的, 而小学数学做有效的巩固方法莫过于留一些课后练习, 让学生们在练习中深刻体会, 加深印象。此时教师可以因人而异, 对思维能力不同的同学针对性的留不同的作业, 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 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 在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统计”单元, 教材就在课后安排学生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活动, 激励学生们学会收集数据, 运用图来统计分析数据, 并根据数据作出相应的决策, 真正的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程度以及重要性。

3 结语

总之, 根据新课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而是更加注重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个思维能力好的人未必优秀, 但是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思维能力好的人。所以, 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拥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思维能力, 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应该加强, 数学是一门很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 在学生的出色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设计课后作业能够充分学科和阶段优势, 让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同时注重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进行小学生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时, 要根据相应的变化做出调整, 尽量做到不仅给学生减负, 同时还起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1] 陈忠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和谐教育的内驱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江苏卷) [C], 2010.[1]陈忠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和谐教育的内驱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江苏卷) [C], 2010.

[2] 王爱武.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效互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广西卷) [C], 2010.[2]王爱武.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效互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广西卷) [C], 2010.

[3] 余海玲.主题背景下的数活动选材与目标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上海卷) [C], 2010.[3]余海玲.主题背景下的数活动选材与目标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上海卷) [C], 2010.

[4] 李莉.创设良好环境,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安徽卷) [C], 2010.[4]李莉.创设良好环境,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安徽卷) [C], 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监理工程师如何进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下一篇:企业计算机软件应用及其信息系统构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