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钢琴化声乐教学论文

2022-05-0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去钢琴化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演唱;配合在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是一种重要的藝术表现形式,也日益活跃于舞台表演中,受到钢琴教学中的重视。虽然伴奏课程得到重视,但在音乐院校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

去钢琴化声乐教学论文 篇1:

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新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新时代下,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世界,并对精神食粮有了更高的需求。在精神食粮高需求的今天,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而声乐演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备受关注。那么,声乐演唱具体具有那些美学价值,又能给人们生活带来那些影响?本文我们将从原谱钢琴伴奏角度出发,对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声乐演唱;原谱钢琴伴奏;美学研究

引言

声乐,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主要依赖于人类本身的身体结构,比如声带,声带是声乐表达的基础。进行声乐表演时,声乐表演者还要懂得利用舌头、口腔、鼻腔调整气息,使我们能够发出有节奏感、连续性且悦耳动听的声音。声乐演唱不同于简单的秧歌、广场舞、书法等,其是一种专业艺术表演种类。为满足声乐演唱带来听觉盛宴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声乐演唱很少单独出现。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声乐演唱中,会有钢琴伴奏等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的辅助,来提升声乐演唱的美感,例如,本文将要探讨的原谱钢琴伴奏。

一、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概述

(一)声乐演唱

美学,顾名思义,是人类基于意识形态对事物本身具有的特质进行感性审美分析的哲学思想,其最早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提出,亦称感性学。在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中,声乐演唱的美学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声乐演唱之美,更在声乐演唱中,音色,声乐演唱内容,以及声乐演唱者同声乐演唱浑然一体的美感。声乐演唱归根结底是音乐表演形式,具有旋律,音色,意境。在声乐演唱中,从美学角度分析,声乐演唱的意境之美便独有韵味。众所周知,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唱营造的氛围,以及声乐演唱本身要表达的思想会通过曲目文字以及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传递给我们的同类,以达到与人共鸣,感人观众的艺术效果[1]。因此,欢快的声乐演唱中,人们会通过声乐表现形式,通过曲目文字,通过氛围营造给人们带来一种欢快的声乐演唱感受。而在激励人类的曲目表演中,同样通过声乐表演形式来塑造激昂的声乐演唱。例如,利用男高音強劲有力的声乐演唱特点,来影响观众及人们的感官,进而通过感受和文化积累明白声乐演唱的深层含义。在声乐演唱中,男中音同样可以通过自身雄浑的气魄向世人展现一种雄浑壮阔的景象。由此可见,在声乐演唱中,其本身具有的美学价值颇高。

(二)原谱钢琴伴奏

在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研究中,声乐美学价值意义非凡。但红花仍需绿叶配,在声乐演唱中,原谱钢琴伴奏带给人类的美学研究价值仍然尤为重要。原谱钢琴伴奏,是基于声乐演唱,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需要通过钢琴,依据声乐演唱曲目本身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伴奏,进而辅助声乐演唱发挥声乐演唱作用。在现今音乐表演中。我们不满发现伴奏的存在。不论是声乐演唱还是流行音乐表演,亦或是音乐剧表演,伴奏都会通过自身的美来提升表演效果。但在日常声乐演唱中,伴奏绝非只有原谱钢琴伴奏一种,还有很多其他伴奏形式。如,即兴伴奏。即兴伴奏是人们在声乐演唱中,他人信手拈来的伴奏形式。其没有彩排,没有编制的过程,纯粹是当下人们声乐沉淀的直接表达。即兴伴奏,可能会与声乐演唱曲目本身更为和谐,能够更好的将声乐演唱推向高潮。也可能并不具备高质量声乐演唱伴奏的效果,毕竟即兴伴奏没有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不能深层次领悟声乐演唱曲目的深层含义。但原谱钢琴伴奏则不然,原谱钢琴伴奏依赖于声乐演唱本身而存在[2]。因而,其会对声乐演唱的曲目以及声乐演唱者进行深入研究。声乐演唱曲目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声乐表演的精准把握,钢琴伴奏是通过造作钢琴这种音乐器材而发出的声音,声音极具感染力,声音的感染力是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因而,钢琴伴奏者必须对声乐表演曲目进行深层次剖析,以精准伴奏。由此可见,从声乐演唱大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研究中,原谱钢琴伴奏意义重大,其能够在各方面帮助声乐演唱质量,提升声乐演唱的美学效果。与此同时,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美本身,而美体现在各种事物之上,包括原谱钢琴伴奏,其存在本身就是具有美学研究价值。同时,对原谱钢琴伴奏分析中,其也确实存在着美,从原谱钢琴伴奏声音美到意境美等。

二、原谱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起到遮、推的作用

从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概述可知,在声乐演唱中,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相互依存。那么,在声乐演唱中,原谱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具体有哪些作用?笔者认为,从原谱钢琴伴奏功能来说,其能够起到遮、推的作用。帮助声乐演唱者,弥补声乐演唱不足,调动演唱者情绪。在声乐表演中,声乐表演者需要通过声乐演唱向人们传递思想,情绪,感受。甚至,在个别声乐演唱中,也会由于个人特性,而很难调动表演情绪。这时,优秀的原谱钢琴伴奏者,会通过以往的合作,敏捷的获取到声乐表演者情绪不足,进而,在不漏蛛丝马迹的情况下,通过原谱钢琴伴奏遮盖表演者声乐演唱的不足。同时,利用音乐独有的感染力,快速调动声乐演唱家以及声乐演唱表演者情绪,将声乐演唱家以及声乐演唱表演者巧妙带进情景。进而,助推原谱钢琴伴奏遮盖表演者声乐演唱通过自身真是情绪表达,引起观众共鸣。

(二)提升声乐演唱感染力

在声乐表演中,原谱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还体现在提升声乐演唱感染力。声乐演唱时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同样是一种文化传播,是人们精神洗礼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声乐演唱中,经典的声乐演唱会流传千古,风靡中外[4]。甚至,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伴随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文化传播迅速,其通过声乐演唱对人们精神的影响价值千金。尤其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加深远。在信息化时代下,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高校为提升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还会积极应用新媒体软件平台,将新媒体软件平台融入,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顾名思义新的媒介方式。传统媒介主要为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新媒体则不同,新媒体主要依赖于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已经科学技术进行传播。因而,在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带给人类的美学研究中,声乐表演的感染力同样是美学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而有趣的是,声乐演唱的感染力又亟需原谱钢琴伴奏助推。因原谱钢琴伴奏其音乐本质能够更好的营造氛围,进而通过氛围将人们带进声乐演唱表达之中。例如,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舞曲。如果雄厚激昂的音乐,没有令人兴奋的音乐背景,伴奏背景,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三)提高声乐演唱质量

在声乐演唱中,原谱钢琴伴奏也可以提高声乐演唱质量。在声乐表演中,上文我们提到过,即兴演唱不同于原谱钢琴伴奏在于其不需要准备,即兴表演。而原谱钢琴伴奏则不同,其需要原谱钢琴伴奏者或者钢琴表演艺术家们在进行伴奏前,对声乐表演曲目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在声乐演唱中,通过巧妙的伴奏设计,提升原谱钢琴伴奏效果。现今社会,虽然人们一直在强调轻食,强调素食,但符合大众口味的菜品仍然会加很多调味品。原谱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就是这样的作用,他会使声乐演唱更耐人寻味,以符合大众审美,进而喜欢声乐演唱,使声乐演唱发挥最大价值。

三、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

(一)表演效果之美

那么,在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中,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二者融合具体有哪些美学研究价值呢?首先我们认为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二者融合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表演效果上。表现效果之美包含众多,单纯从美学研究出发,其没一点都具有美学价值,包括声音之美,包括氛围之美,包括其可以给人类带来听觉盛宴的价值之美,以及文化传播之美等等[7]。但就演唱效果之美而言,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价值更多体现于声音之美,氛围之美以及可以给人类带来听觉盛宴的价值之美之上。声乐演唱又能通过自身多种契合的表演形式及曲目,字词,在人们的思想意境中添加和很多具体的意象,将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化。单纯就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表达出的意境及意象,便可见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中二者融合的表演效果之美。

(二)相互依赖之美

在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中,二者及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因而,我们说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具有相互依赖之美。也许在倡导独立的现代社会人们会认为相互依赖并不美。但就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二者的相互依赖去而具有不可置否的美感。尤其在大型的演唱中,声乐演唱不但会有原谱钢琴伴奏,还会有很多种伴奏参与其中[10]。以将声乐演唱带到一定的表演高度,以满足人們审美,视听需要。事实证明,在声乐演唱中,声乐演唱确实需要原谱钢琴伴奏的配合。而就原谱钢琴伴奏而言,原谱钢琴伴奏如若脱离声乐演唱,其同样可以独立存在,例如,现今颇受欢迎的钢琴表演。钢琴表演在世界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钢琴表演中,艺术大师层出不穷。

(三)完整统一之美

完整统一之美是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研究中,二者结合构成声乐演唱的美学价值之一。在声乐演唱中,原谱钢琴伴奏我们称之为伴奏,不论其是否可以独立存在,不论是是否是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但在声乐演唱中,原谱钢琴伴奏归根结底被称为伴奏。伴奏于声乐演唱更像水于鱼。在海洋中,海水同鱼儿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12]。例如,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原谱钢琴伴奏给这一曲目的声乐演唱带来一幅气象万千的黄河壮丽图景意境,极大程度上帮助声乐演唱表达出崇高而伟大的民族精神。反之,如果我们将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分离。在《黄河颂》演唱中,摒弃原谱钢琴伴奏等其他伴奏[13]。我们发现,《黄河颂》将失去了原有气吞山河的气魄,变得很瘦小。因而,在声乐演唱中,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结合才能更显声乐演唱之美。再次从美学研究出发,我们可以便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具有完整统一之美。

四、如何实现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完美融合

通过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概述、原谱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以及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我们可知,二者的美学研究意义深远。那么,在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探究中,我们应如何更好的实现二者美学价值。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打造声乐演唱功底,提升声乐演唱底蕴出发,保证二者的更好融合。在现今声乐学习中,由于声乐学习现状及声乐特质,声乐学习发展一直无法大步向前,面对声乐发展现状,声乐研究者开始大胆创新,依托于多媒体技术的可视性声乐学习法应运而生[14]。在资源设备更全面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先进设备,比如类似于安检时的人体扫面议。在进行声乐演奏时可以同步看到自身各器官变化[15]。在可视性声乐学习中,声乐学习能够通过先进设备看到自身器官变化,加以专业讲解,便很好理解声乐知识。进而实现科学声乐演唱学习,打造声乐学演唱基础。那么,为发挥二者共同美学价值,在提升技能中,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与声乐表演的配合,以及声乐演唱中,声乐表演者与原谱钢琴伴奏者的沟通能力,同样是二者更好发挥美学价值的基础。因而,在实现二者融合中,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与声乐表演的配合及沟通能力同样是我们需要提升一部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是一项具有艺术价值的探究课题,是一项具有文化传播作用的课题,值得广大声乐表演者高度重视。以在声乐表演中,将声乐表演与原谱钢琴伴奏更好的融合,发挥声乐演唱与原谱钢琴伴奏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晓莉. 钢琴原谱伴奏是艺术歌曲演唱所延伸出来的二度创作[J]. 音乐创作, 2018, 000(001):168-169.

[2]刘阿冷. 关于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与演唱者合作演绎的探讨[J]. 艺术家, 2018, 000(001):P.67-67.

[3]陈科;何佳琦;陈达;孙思豪;郑隽逸;叶波;.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艺术指导性的研究[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 0.

[4]王浩. 声乐演唱中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探究[J]. 名家名作, 2018, 000(004):P.53-53.

[5]王聪. 高等院校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合作教学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 音乐创作, 2017(5).

[6]骆楠. 用钢琴伴奏为声乐演唱锦上添花——浅析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与教学[J]. 音乐生活, 2018, No.550(07):81-82.

作者:徐睿嫔

去钢琴化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浅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艺术配合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演唱;配合

在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是一种重要的藝术表现形式,也日益活跃于舞台表演中,受到钢琴教学中的重视。虽然伴奏课程得到重视,但在音乐院校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随着钢琴伴奏艺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上,要发挥它配合、指导的作用,只有将伴奏的水平都提升,使其与声乐演唱相互融合,才能将声乐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来。对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配合进行研究,能够帮助钢琴伴奏在演奏实践中更好地把握二者的关系。
一、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一)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烘托辅助

钢琴伴奏是声乐表演想取得良好的舞台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与声乐演唱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让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得到升华。

在实际演唱与教学实践中,钢琴伴奏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伴奏形式烘托辅助,带动演唱者发出优美的声音,而伴奏者也通过音乐织体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推动音乐情节发展,通过调性、速度及音乐情绪的感染,带动演唱者迅速进入到音乐情绪中,使演唱者能够顺利地进行演唱,能按照音乐作品的风格帮助演唱者把握音准、节奏,构建基本的演唱框架,使演唱者能够全心全意地进行乐曲的表演,[1]钢琴伴奏通过烘托辅助,更好地诠释作品内涵,帮助演唱者完整诠释作品,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加深对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钢琴伴奏是声乐演唱重要的烘托与辅助。

(二)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地位的转化

到浪漫主义时期,声乐艺术产生了可以作为独唱曲目的艺术歌曲,较为著名的包括德国的《lied》、法国的《mélodie》和俄国的《romance》。所谓艺术歌曲,其实就是将声乐和钢琴结合起来的一种室内乐,法国的《mélodie》对诗歌的内涵、钢琴伴奏的运用较为注重。1882年法国作曲家福雷创作的歌曲《月光》中,钢琴伴奏和声乐部分是同样重要的,钢琴伴奏旋律优美、和声流畅,在这样的情况下,声乐演唱好似成为一种“助奏”,如果不考虑演唱部分的旋律,这一首作品中的钢琴伴奏简直就是一首钢琴音乐小品。演唱部分、钢琴伴奏部分主次地位的不断变换,形成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钢琴伴奏和演唱部分自此开始形成地位转化,后期俄国《romance》将艺术歌曲中的钢琴部分推向了顶峰,其中最为杰出的演奏家就是拉赫玛尼诺夫。他有着非常成熟的和声技巧,在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处处可见“拉氏和声”的特点,线条思维、持续音以及下属功能组的变和弦都脱离不了钢琴伴奏,旋律、诗歌和伴奏这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在这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欧洲艺术歌曲也正朝着越来越注重钢琴伴奏、逐渐将艺术歌曲器乐化的方向发展。
二、钢琴伴奏与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和谐统一

(一)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的和谐统一

19世纪,欧洲开始出现艺术歌曲,德语将其称为“Lied”。艺术歌曲有三个要素:声乐旋律、诗歌和伴奏音乐。艺术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歌词都是由艺术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声乐部分和钢琴伴奏部分联系紧密,而且钢琴部分不仅是伴奏,它与声乐部分有着同样的地位,是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

艺术歌曲对钢琴伴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钢琴伴奏部分相对于其他形式体裁的作品来说相对独立,演奏者不能随意修改伴奏织体;二是艺术歌曲有丰富的情感与形象,具有很强的旋律性,演唱者与伴奏者都应用丰富的情感来表达和诠释,并形成默契的配合;三是对于节奏速度、艺术歌曲速度要求十分严谨,钢琴伴奏都不能随意进行即兴处理,钢琴伴奏应根据歌词语气、重音等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

(二)钢琴伴奏与民歌作品的和谐统一

民歌是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璀璨的民族文化艺术结晶,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民歌动听、优美、令人陶醉的意蕴。民歌是一代代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口头传唱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及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民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深刻地表达了劳动人民思想、要求及愿望,具有现实性与战斗性。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音乐家们致力于将这种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相结合,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将钢琴的艺术特性与民族传统音乐相交融,并将民歌的艺术魅力呈现得淋漓极致。而依托钢琴伴奏,也将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及情感表达进一步升华。对于中国民歌与钢琴伴奏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节奏的表达体现出歌曲的民族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新疆民歌中的舞蹈性切分节奏,如《一杯美酒》运用了新疆塞乃姆节奏,突出了舞蹈性节奏体现的欢乐场面;二是旋律织体增进乐曲的地域性特点,如歌曲《飞天》中就运用了非常多的变化音半音进行,来体现敦煌壁画的雍容华贵以及敦煌地区特有的异域风情;三是具有代表性的和声艺术。如苗族民歌《苗岭的早晨》钢琴伴奏中采用了十分多的纯四度排列来展现苗族民歌艺术特点;四是一些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常通过钢琴伴奏来体现与模仿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音乐色彩,如《长相知》、黎英海作曲的《枫桥夜泊》等。
三、钢琴伴奏对声乐演唱的提示作用

(一)前奏对声乐部分的提示

很多声乐作品为了更好地体现歌曲的完整性与进行情感表达,加入了前奏、间奏部分。前奏通常由钢琴伴奏引出,预示主题思想,将整个作品的开篇呈现出来,因此也称其为引子。它不但能将音乐的色彩、风格确立下来,创造音乐氛围,帮助演唱者进入状态,还能做好主题的铺垫。举例来说,不少作品主题的乐思就是其前奏或歌曲第一句,这类歌曲一开头就引人入胜。

如歌曲《昭君出塞》,一开始的前奏共17小节,前八小节是歌曲的引子,低音部分是九拍的重低音和弦,主调主音“d”音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曲的基调,还原“降b”将旋律推向羽雅调式,浓郁的民族韵味加上呈现出的大漠空旷感在一开始就为演唱者做好了提示,演唱者诠释这样的作品能很快进入状态,听众也较容易听懂这样的歌曲。[2]

(二)伴奏的和声对声乐演唱的提示

钢琴伴奏在和声的功能上也为歌曲进行提示。和声中蕴含了作曲家的曲目创意、情节布设,演唱者通过从钢琴伴奏的和声中找到演唱提示,进而发现歌曲情感上的转换。

如艺术歌曲《兰花花》中的107—120小节进入了全曲高潮,兰花花为冲破封建礼教而逃脱“猴老子”的婚礼,体现她对爱情的勇敢与对自由的追求。这部分的钢琴伴奏是根据演唱者换字的速度来更换和声,所对应的伴奏织体都有所变化,如戏曲表演中京胡运弓要根据演员的行腔走字,演唱者根据伴奏的和声变化来进行细腻的处理。

(三)伴奏织体对声乐演唱的提示

对于歌曲来说,设计精巧的钢琴伴奏,可以起到点亮全篇的效果,烘托出歌曲的美好意境,要想达到这一境界,除了对创作技法的娴熟和富于想象,还需具備对古诗词的领悟、理解,感受到词曲作者的情感,才能创作出与原作高度重合的精妙曲子,无论是表现技法,还是内在意蕴,都能达到传神。

如歌曲《孟姜女》中的90—96小节,演唱旋律自由、带有说唱艺术性质,讲述了哭诉、指责、怨恨,钢琴伴奏此时很好的做到了提示作用,只在“八百里”“满青山”加入力度强而又短促的大和弦,来模仿民族乐器中的大合奏,并且只是在每小节第一拍和第四拍出现,使此刻音乐情绪进入到了最紧张、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对钢琴伴奏织体的提示做好分析,并配合伴奏,将每个字、词的情绪充分设计并表达出来。
四、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配合

(一)音色和音量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声音有明亮、沙哑、暗淡、高亢、低沉等区别,这就是音色的不同,声乐艺术表演时,钢琴伴奏的音色应当与演唱者的音色相配合,而音量则是声音的大小,钢琴伴奏对音量的把控是重要的演奏技巧之一。钢琴伴奏中,音量的控制是非常考验技巧的,它是力度的体现,钢琴伴奏者的能力考察指标之一就是其对力度的把控。钢琴伴奏者首先要掌握演唱者的音量如何,钢琴音响情况,再来对曲目进行处理,将钢琴的伴奏音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和演唱的声音相协调。而演唱者也要和钢琴进行音量上的配合,掌握好何时该强,何时该弱。

《枫桥夜泊》伴奏和声乐旋律在节奏与音色上相辅相成,配合得宜。左手在大字组演奏出升c羽调式的纯五度音程,沉沉的低沉感和寺庙钟声极为相像,辅以节奏上的和缓匀速,时而变换力度,一直隐隐藏于全曲中,使得乐曲的刻画极为传神,与原诗作中的夜半钟声非常吻合。乐曲前奏是从左手三个八度音程开始的,该音与沉沉的钟声极为相符,第4小节增添了装饰音的9连音,造成一种古筝连奏感,以表现江河水流的变换、船靠岸的气息感,使得歌曲富有细节处的流动感,又能彰显一种朦胧的韵味感,特别是九连音的通透感,将江南夜色的清、凉、静、寂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钢琴伴奏来说,在演绎《枫桥夜泊》时,演唱者和伴奏者都要非常温柔。

(二)设计演唱和表演形式

演唱者和伴奏者是声乐艺术舞台上的主角。在诠释作品的过程中,演唱者可能会受到环境、灯光等外界因素或者身体状况、情绪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心理状态比较紧张而发挥失常,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演唱者和伴奏者要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表演形式的设计。

作为伴奏者,一定要考虑好演唱者的状况,等演唱者给出准备好的信号,并站定的时候,才能开始伴奏,假如伴奏出现的太早,演唱者会因为没有准备好而感到紧张,呼吸没有调整好,会影响演唱的发挥。也有些演唱者不注重和伴奏者的配合,只专注于自己,上台后不给伴奏者示意,这会造成钢琴伴奏者的情绪紧张,还有可能有较长的空场时间,令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就算在台下合作完美,准备充足,可能还会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而影响表演效果,因此需要舞台上的人要学会随机应变。如果演唱中演唱者出现了节奏、音准方面的失准,这个时候钢琴伴奏就要积极应对,调整自身伴奏,弥补演唱者的失误,令其能继续歌唱;如果演唱者突然停顿,则伴奏者要迅速掩盖起来,令音乐能够延续下去;如果进行到作品高潮部分,演唱者速度偏慢,则伴奏者也要适当地改变其节奏和速度,以此令演唱者继续保有激情地演唱,令作品更为完整,最好做到使听众察觉不到舞台上的失误。[3]

综上所述,在同时演绎一部声乐作品时,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两者应该相互配合,让听众听起来觉得是一体的。
结 论

声乐艺术表演与钢琴伴奏是相互烘托辅助,鱼与水相融的关系。钢琴伴奏在前奏、间奏部分对声乐演唱都起到了提升作用,同时,在伴奏的和声、织体方面都为声乐演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演奏者需要了解弹奏的织体设置在作品中的作用,理解曲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伴奏者作用,而演唱者也需要充分熟悉伴奏织体,才能与伴奏声部达到完美融合,同时舞台表演中,演唱者和伴奏者一定要提前设计舞台表演形式,才能实现两者在舞台上相辅相成,将声乐艺术的美尽可能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传播声乐作品的价值。

注释:

[1]耿 耀.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1—102.

[2]时铭阳.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演唱与钢琴伴奏关系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5.

[3]陈 楠.论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刘露心)

作者: 陶奕帆 王君

去钢琴化声乐教学论文 篇3:

声乐钢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维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声乐钢琴伴奏中的歌唱性思维,从歌唱性思维的角度对声乐钢琴伴奏者提出艺术认知以及技术层面的分析探讨,望能通过本文,将笔者对于钢琴艺术指导和声乐结合的经验分享给广大同人,提升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让钢琴能够更好地演绎出声乐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声乐钢琴伴奏;歌唱性思维;艺术研究

为了更好地完成声乐伴奏,钢琴演奏者既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也要能够学会体会作品中的内涵,以歌唱性思维作为钢琴伴奏的指导,认识到歌唱和伴奏本身是紧密相连的。歌唱性思维指的是钢琴伴奏中要能够根据歌曲内涵特征,运用技术与之结合,完成艺术作品的演绎。从这个层面上看,钢琴演奏不仅仅是诠释歌曲,也在于通过钢琴表达实现艺术高度的提升[1]。所以,对于声乐钢琴伴奏来说,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歌唱性思维能力,提升艺术演奏水平、回归音乐本质,通过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让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进一步强调。

一、歌唱性思维的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和人类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艺术行为,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特定的音乐性思维。音乐性思维表现为音乐化的语言以及情绪等等,在歌唱领域中,歌唱性思维是音乐艺术的特殊属性。总体来看,歌唱性指的是演唱者能够优美自由地表达音乐的一种属性特征,而歌唱性的思维正是建立在歌唱性特征之上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思维。具体来看,歌唱性思维主要是借助歌唱性这一特征而施展的,演唱者在进行音乐作品演绎时,要站在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及艺术处理特征上,赋予音乐作品个人的歌唱性。歌唱性的思维也可以通过伴奏去表达,通过演奏乐器让乐曲能够无限度地接近演唱时的情感,将歌曲中的内涵以及如歌如泣的情感特征表达出来[2]。这种对应的解析和表现的过程,统称为歌唱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歌唱性思维,可以发现歌唱性思维本身也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能够通过个体对歌曲的感受以及歌曲本身所承载的信息,两者之间进行复杂的綜合运算,信息通过不断的碰撞和积累,从而演绎音乐、传达音乐。

歌唱性思维反映的是演奏者和演唱者对于音乐素材的理性认知和艺术表现能力,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音乐的歌唱性思维能够将乐曲的内涵激发出来,让音乐真正灵动、活跃,通过演唱者和伴奏者的演绎,将声乐的内涵以及演唱者的声音、音乐伴奏进行有机融合。

二、声乐钢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一定程度上,钢琴伴奏和声乐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者要能够对声乐有足够的了解,不仅要在技术上过硬,还要能够感受出声乐演唱艺术的内在,而这种内在驱动力的源头就是歌唱性思维。人声在演绎音乐作品时是丰富多元的,通过声乐演唱表达情感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目的,用钢琴伴奏完成声乐艺术表达能够让乐曲的呈现更加丰满,然而在实际钢琴伴奏的过程中,很多伴奏者仅仅是在打节奏或者敲边鼓,没有融入自己的歌唱性思维[3]。这种音乐思维的缺失,也会导致伴奏和演唱者之间的沟通脱节,对于声乐塑造的音乐形象来说也是不利的,所以对于钢琴伴奏者来说,首先要能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然后和演唱者的人生进行融合,共同演绎声乐作品。钢琴伴奏至深的歌唱性思维就像是战争中的指挥官一样,能够让伴奏者的伴奏充满灵魂,让一首声乐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三、声乐钢琴伴奏者的歌唱性缺失体现

(一)伴奏者自身缺乏歌唱性思维认识

歌唱性思维是钢琴伴奏者的心理思维过程体现,如果演奏者本身在思维上认知不足,则会导致无法表现出歌唱性思维的指导作用。也由于缺乏对歌唱性思维的认知,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没有对钢琴伴奏者提出与歌唱性思维相对应的演奏技法要求,仅仅将钢琴伴奏当作一种伴奏技能,忽略了与声乐音乐内涵之间的互动。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钢琴伴奏演奏者不知道如何在伴奏中应用歌唱性思维,仅仅是附和演唱者完成伴奏,虽然也认识到要和歌曲之间产生深刻的共鸣,但是却无从做起,不知如何与歌曲相结合,也不懂从谱面上去感受伴奏织体。

(二)忽视歌唱性思维对声乐作品演绎的指导意义

歌唱性思维实际上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二度的创作,将原本印在纸上的音符重新赋予其艺术生命,这种二度创作也会让声乐作品从本质上升华。很多钢琴伴奏者都认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和演唱者有直接关系,和钢琴伴奏者关系不大。实际上,钢琴伴奏者同样需要担负起这一重任,用钢琴伴奏和乐曲本身的情感合二为一,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同时也要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独到理解呈现给听众,单单仅靠演唱者的一己之力完成二度创作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艺术职责,配合完成艺术作品的创新。

(三)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处境尴尬

虽然我国钢琴伴奏教学已经开展多年,但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却常常属于被忽视的地位,教师更注重声乐的指导,对钢琴伴奏艺术价值认识不足,自然也谈不到歌唱性思维的塑造。在声乐课堂上,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学生的基础发声技法,这也会导致钢琴伴奏艺术教学重点的偏移,只将钢琴伴奏作为辅助声乐练习的工具[4]。一些学校对钢琴伴奏也缺乏较高的要求,所以这种忽略钢琴伴奏的教学现状也会限制演奏者创新思维的发展,使钢琴伴奏的发展空间较小,难以配合歌唱者表现出好的声乐作品。

四、声乐钢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维的路径

(一)理清训练步骤,针对演奏实际加强钢琴演奏技能

钢琴伴奏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各种声乐作品,所以在进行训练时要能够理清训练的步骤,在具备扎实的钢琴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演奏者也要能够快速适应新作品的特点,扎实的训练实现歌唱性思维塑造的第一步。首先,对于手指的技术以及演奏能力上,声乐伴奏者要能够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将歌曲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使有再完善的歌唱性思维,也无法胜任声乐钢琴伴奏的工作;其次,要具备较强的视谱能力,视谱能力强可以节约下大量的作品准备时间,而且能够将每一个音符在弹得清楚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整体感受,在这方面声乐钢琴伴奏者需要在平时不断训练自己对新作品的感受能力,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声乐演唱,都要做到有谱就能弹和唱。

(二)注重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声乐钢琴伴奏要根据不同的音色进行音色和音量的控制,让钢琴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控制音量也有利于表现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以上的能力都是歌唱新思维在技术层面的重要基础,需要声乐钢琴伴奏者孜孜不倦地练习,提升自身演奏能力。

(三)丰富培养形式,全面提高能力

歌唱性思维中一项重要的能力为注意力,钢琴伴奏者要具有稳定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全然投入到钢琴伴奏过程中,感受音乐信息的刺激,并根据注意力做出信息的分析以及解读。例如,钢琴伴奏者在进行伴奏时,他既要关注多重的声音,也要频繁地将琴声转移到人声中。这个过程,人声和琴声是相互交织的,演奏者要能够仔细聆听声乐的旋律,从而将钢琴和演唱者的声音做到一致。再如,在演奏的前奏、间奏和尾奏时,演奏者要运用钢琴的声音处理好衔接的部分,一些钢琴伴奏者在独奏时常常会出现弹错音等差错,这也和钢琴伴奏者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着直接的关系[5]。针对这方面的训练,演奏者本身要具备娴熟的技法,其次要能够整体把握音乐作品的特征,将音乐的整体性融入在钢琴伴奏中,减少对外界信息的干扰而集中注意力进行演奏,并将歌唱性思维融入在弹奏中。钢琴伴奏者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力也是发挥歌唱性思维的关键,作为钢琴伴奏,钢琴伴奏演奏者要能够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通过钢琴的演绎,拉近音乐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将自己的艺术体验融入其中,将原本抽象的音乐作品转变为有血有肉的真实艺术形象。对于创造性训练,钢琴伴奏者需要注重对乐曲本身背景知识的挖掘,明确歌曲的內涵,并和声乐演唱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共同完成二次创作。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钢琴伴奏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声乐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歌唱性思维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歌唱新思维是能够激发创作主动性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基础的技艺训练,还是情感的引导,都要以歌唱性思维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出钢琴演奏的想象力,让乐曲的情绪、风格以及情感能够和演唱者之间形成交流和融合,用钢琴和人声形成完美的整体,最终实现对作品艺术性的塑造。钢琴演奏者自身也要注重对自己歌唱性思维的训练,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分析其他作品、累积演出经验等,通过多方面的刺激训练歌唱性思维,让歌唱性思维能够成为提升演奏技能和个人素养的有效方法。

注释:

[1]姚岚.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分析[J].好家长,2017(46):214.

[2]张潇潇.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与方法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98—99.

[3]罗丽娟.关于钢琴演奏旋律歌唱性联觉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3):72.

[4]李丹.论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北方音乐,2017,37(05):180.

[5]吴静.钢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培养策略探讨[J].大众文艺,2017(24):210—211.

(责任编辑:崔晓光)

作者:赵丽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控制建筑工程监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