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题论文

2022-05-17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体育课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

第一篇:小学体育课题论文

中小学体育课题研究要“五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训的不断推进,“课题研究”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所重视,已经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它对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然而,笔者发现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选题不切合实际、研究工作不经常、成果呈现不专业、成果不推广应用等等。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效果。课题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必须加强举措,促使课题实验工作更为扎实,更有实效。

如何使体育课题研究取得实效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五化。

1 课题选择必须校本化

体现课堂教学实际需要,是中小学开展体育课题研究的“本源”。中小学的课题实验,完全不同于教育科研单位的课题研究,它具有“原生态”的特质。也就是说,中小学所立课题项目,来源于实施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研究的问题,是自我“生成”的产物,而非“外来”指定的意向。因此,我们在选择课题项目时,必须遵循“校本”原则,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筛选,选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用一个实验周期(一般1~3年)进行实验与研究,课题选择不要“假、大、空”,而应当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不要一味求新;范围不宜过大,从小处着手;应强调课题价值的大小,不必在乎课题本身大小。只有选择范围较窄且比较具体的教育教学的“真”课题,实验教师才能胜任。“苗好一半谷”,课题选对了,研究方向找准了,课题研究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选择课题实验项目,必须坚持“校本”原则,切实体现教学需要,是中小学开展体育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必要前提。

2 课题解读必须学术化

课题初步确立后,首先要引导实验教师从“学术”的角度对课题进行认真地“解读”,加深对课题各个元素的理解。尤其是要对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教师必须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为课题研究寻找必要的理论依据。

比如,《农村中小学体育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它与少年儿童遗传、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学是紧密相联系的。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课题时,必须对少年儿童遗传、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对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否则,我们对“体育学困生成因”的研究,就无从下手,没有实力,没有后劲,课题自然就没有效果。所以,课题实验伊始,我们必须对课题加以全方位解读,在思想上、理论上、操作上,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这是开展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只有基础牢固了,课题研究才有后劲。用学术的观点去解读课题,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求得研究行动的有力保证,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先决条件。

3 研究工作必须常态化

课题研究如何能取得实效,如何达到预期目的?笔者以为,其主要途径是使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常态化”。

作为实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研究”意识,要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课题实验与体育课堂教学紧密相联系。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提出“实验内容”,在课中实施教学时体现“实验过程”,在课后反思“实验结果”。

作为实验团队——课题组,必须加强研究活动,将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备课组)一个时期的活动专题,成员之间应该做不定期地交流、对话,对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初步成果进行分享,课题组负责人对实验情况要做到全面了解、及时总结。

作为学校,应将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纳入常规性工作,应定期检查、掌控课题实验进展情况,引导实验教师总结课题实验的成功之处,及时纠正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使课题实验工作按照预期的轨道进行。

学校、课题组、实验教师这三个层面,必须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之“常态化”,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4 成果提炼必须专业化

笔者发现,很多课题实验学校在总结、提炼课题成果时,出现了偏差,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去正面呈现课题研究的结果,而是从“旁门左道”去陈述课题研究的结论,诸如“提升了老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等等。这些当然与课题成果有联系,但严格地讲,它不是课题成果,而是“成果”带来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课题成果呢?课题成果又该如何去呈现呢?课题成果是课题实验中对研究的问题,所解决的方式方法,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角度,用教学专业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以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展现出来。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主要是实践性的研究,更多反映的是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形成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因此,它强调的是成果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实践性要求成果本身反映的就是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实用性要求成果本身是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服务于教育实践;实效性则要求研究本身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并产生了一些实际效果。这些要求是由课题研究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因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能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体系,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去优化教育行为、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效则主要体现在是否改善了行为、提高了效率,并最终促进了学生更优更好的发展。又以课题《农村中小学体育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为例,这一课题的成果应该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具体有哪些?针对这些“成因”又有哪些“对策“?从体育教育教学专业上去直截了当地进行总结与提炼。当然,课题成果品质有好坏、质量有高底、作用有大小之分,但体现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是它的本质所在。没有体现这一点,其成果显然是“虚伪”的!

将课题实验成果,从专业的角度去总结、提炼出来,形成具有指导性、应用性的模式,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5 成果应用必须全员化

出成果,标志着课题实验是成功的。然而,课题研究不仅仅止步于出成果。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教育教学新的“生长点”,才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当前中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实际工作中,不少课题实验学校在应用课题成果方面,走进了误区。或是将总结、提炼出的课题实验成果束之高阁,没有用其去指导后续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或是由少数实验教师去应用,其他人员与此不关,没有做到成果共享。这一现象,完全违背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彻底游离了课题实验的本意。课题成果提炼出来后,作为学校应该采取得力措施,首先要让全体教师理解、接受成果,然后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特点,有机地应用成果,并将应用情况进行及时反思,不断地将其加以完善、提升,形成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课题研究的目的。

将课题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应用,让全体教师共同享受课题成果,去实现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必要举措。

(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三闾学校)

作者:范军平

第二篇:“课题式”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课题式”教研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师,让教研真正发生。

一、“课题式”教研缘由、内涵和亮点

(一)“课题式”教研的缘由

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使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以往的教研形式单一、枯燥,教师思想不统一,导致很多教研活动趋于管理行政化、实施形式化、成果功利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没有连续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课题式”教研的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在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下展开思考和实践。同时教研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课题式”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等。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课题式”教研则帮助体育教师找差距、弥不足、提素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是真正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题式”教研的内涵

“课题式”教研需要借助课题来卷入,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推进实施是教师内生外展的过程,激发教师自我生长和扩大对外影响。课题评估以教师研修成果展示、成果输出为主要形式,是专业研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课题式”教研的亮点

“课题式”教研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协同工作方式,它强调的是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让教师的教研思想始终处于动态。“课题式”教研的亮点包括以下4点:1.驱动问题为真实的教学任务,“课题式”教研通常涉及的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2.教研模式为成果模式,“课题式”教研一改教研的探究模式,属于成果模式;3.教研活动是连续性的,课题与课题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4.解放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能够给予教师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二、“课题式”教研的核心要素

(一)有课题依托

“课题式”教研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课题依托,课题就是学校体育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课题。基于课题研究,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教研组以省市课题作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有清晰的组织架构

1.有规章制度。“课题式”教研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课题式”教研的要求,可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主要包含“课题式”教研的内涵、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课题式”教研分工细则》主要包括方案制订、内容设计、等级标准制订、微信推文制作、宣传报道等,《“课题式”教研教师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度、实施效果、论文、经验总结等。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确保“课题式”教研真实、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2.有专业引领者。“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非常重要,引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与管理等能力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课题式”教研的引领者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要具有一定权威。

3.有共同的目标。“课题式”教研其实就是学科团队的“生命共同体”,由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师组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个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命共同体”的滋养,而“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4.有良好合作氛围。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一定是一个团结合作、充满智慧的教研组。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组内每一名教师都要懂得彼此尊重和接纳,允许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课题实施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每名教师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教研氛围。

(三)有丰富的研究形式

“课题式”教研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开展起来才会有声有色。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读书会、报告会、讲座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研课、观课、议課、优课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各种运动项目的练习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可以是小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论文等。如在《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中,笔者采用了体育作业实施经验分享会、学习读书会、微视频拍摄与制作、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形式。

三、“课题式”教研的实施路径

“课题式”教研实施流程:1.信息调研,确定课题;2.明确目标,制订计划;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4.培训引导,开展教研;5.资料收集,形成成果。制订实施流程有利于实施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课题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程序。下文以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例。

(一)信息调研,确定课题

课题的选择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调研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例如:针对学生设计你最喜爱的课外运动项目是什么、你是否经常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针对家长设计你是否支持学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你是否愿意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等问题。根据前期的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了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后,确定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申报立项,并以此开展教研。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认真研制课题实施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教师层面的目标、学生层面的目标和学校层面的目标。以《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层面目标: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撰写1~2篇关于家庭体育作业的经验、心得或论文,会独立做小课题;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会制作微视频等。学生层面的目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学校层面的目标:形成一套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内容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等。让目标引领实践,才能真正做出成效。通过“课题式”教研,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根据目标,制订详细的教研计划,以确定教研的内容、时间、频率、方式、人员分工等。通常“课题式”教研实施时间为1年,根据情况分4~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对应的活动内容,每名教师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每两周或每个月有一次看展教研。整个教研计划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和进展进行调整、修改、优化。

“课题式”教研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教研过程。“课题式”教研计划一定要有详细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主题研究。每一个主题研究都应递进且围绕“课题”开展。在某一阶段应针对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实践研究,让问题研究更透彻、更深入,从而真正有利于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建章立制是实施“课题式”教研的有效保障。如《“课题式”教研教师参与行为规范》主要是对教师考勤、集备、业务学习、会议等行为做了规范。《“课题式”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主要是对课题成果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进行奖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课题实施和有序推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研规范和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可以让教师行为发生改变,促使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培训引导,开展教研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课题式”教研领导小组,深入各学科指导与帮助。体育学科“课题式”教研实施方案由体育教研组长全面解读,让体育教师清楚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20年确定了《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为课题,并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根据教研计划,体育教研组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理论交流、主题实践、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式”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重点围绕确定家庭体育作业内容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微视频拍摄、家庭体育作业信息反馈、完善改进家庭体育作业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名教师在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都要有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进。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前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及时总结与反馈。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每一次的总结与反馈都是对课题实施的提升,也是对自我的提升。

(五)资料收集,形成成果

“课题式”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一个成果模式,所做的东西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因此课题成果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课题式”教研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总结提升,并及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整理与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STWY03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裴玲云.“研究”是学科教研组的永恒生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8(5):50-51.

[2]苏辉.高中英语学科“项目式”教研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92-96.

[3]趙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44-46.

[4]胡伟,张斌.创新教研形式 提高教师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7(9):55-56.

作者:张斌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摘 要】贯彻新大纲新教材,必然带动新一轮次的教学改革。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课内容占60%,这与旧教材有本质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比例的区别,更是教学理念的区别。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考核办法等相关问题,来解决如何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特别是贯彻60%选修课。通过研究,总结出“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学形式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新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大纲指导下,尊重学生个性、爱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与锻炼空间,对于贯彻新大纲、新教材,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生的锻炼形式的多样化、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以及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课题组在实施“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 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按学生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后进行分组教学”的教学实践模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设置确定运动项目)――依据调查与大纲实际结合拟定选修课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两个班或四个班的统计数据确定任课教师数――教学实验――总结与矫正――跟踪调查学生反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选修课

一、课题表述

传统体育教学制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全方位的,这也是笔者在最初确定该课题研究设想时考虑最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始终是课题组前进的目标,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形式的改革是课题组研究的主要方向。

依据新大纲、新教材,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课内容占60%(包括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两部分),这与旧教材有本质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比例的区别,更是教学理念的区别。

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在大纲指导下,尊重学生个性、爱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与锻炼空间,对于贯彻新大纲、新教材,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笔者根据想到了体育的教学。体育教学是指,在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学形式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新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生的锻炼形式的多样化、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以及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以“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基点,在广泛调查取样、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总结与探索在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它是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的需要:根据新大纲规定,中学年级体育课必修内容占40%,选修内容(限选和任选)占60%。因此,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形式,特别是上好占大纲规定内容60%的选修课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课题目的旨在探讨体育教学在新的教学大环境下,体育教学如何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对不能适应新大纲的传统体育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和构思,发挥体育教学独特的功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贯彻新大纲、新教材,必须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如何选择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既符合大纲要求有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2)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材的不同、学生体质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组织必然不同。教学中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应该重视给学生灌输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锻炼方法,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3)考核办法: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自己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评价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达到了多高的运动水平,而是对学生锻炼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投入到教材内容、学习更多的锻炼方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2.体育课教学发展的需要。传统体育教学制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全方位的,体育教学改革重点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法,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法和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也就是教材内容能否吸引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以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到体育课中去,是教学组织的新的探索点。贯彻新教材,就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原则,要改变过去体质、技术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步推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挥其主导作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理论假设:

(1)依据大纲,贯彻60%的选修课,按每学期17周安排体育课教学,安排7周大纲必修内容,5周大纲限选内容,5周学生任选内容。原则上第一和第二学期各完成必修内容的50%,选修内容的50%:如果特殊原因,可以适当调整两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2)限制性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五项。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且不能相同(第一学期选择项目第二学期不能再选)。

(3)任意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大项。每个学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个学期可以相同)。

(4)选修课评价:每一个单元一次考核,按10分制给分。考核采用三种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尝试,考核方法包括:教师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

2.教学实践假设

依据以上调查,确定选修课教学内容,三种模式。

模式一:以两个教学班为单位,两个教师带课,保持大班上课形式,选修与必修课内容统一安排,在一节课中安排一个必修课内容,安排一个或几个选修内容。

模式二:以两个教学班为单位,两个教师带课,保持大班上课形式,选修与必修课内容分别安排,一个学年度安排1—2个单元的必修内容。

模式三:综合型安排,必修内容保持大班上课形式,选修内容按选修项目分班上课。

(二)研究方法

1.课题组在开展大面积教学实验前,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前期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多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包括限制选修与任意选修,实际调查基数是5200个。调查结果如下:

(1)限制性选修教材内容选择: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五项。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且不能相同(第一学期选择项目第二学期不能再选)。

结果: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问卷全部有效。

按两学期统计如下,1300×2为基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游泳 舞蹈韵律操

合计 999 546 469 453 133

比例 38.4% 21% 18% 17.4% 5.2%

(2)任意选修教材内容选择:包括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项。每个学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个学期可以相同)。结果: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问卷全部有效。

按两学期统计如下,1300×2为基数。

篮 足 轮 棒 乒 游 武 踢 跳 田 舞 体

合计 577 326 435 190 469 209 110 104 89 41 38 12

比例 34.7% 22.6% 27.5% 11.6% 5.6%

(3)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限制性选修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四项,任意选修教学内容为武术、篮球、足球、棒垒球、轮滑五项。

2.课题组在开展大面积教学实验前,首先进行了小范围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初步确定两个教学班合班分组教学时,适宜选择其中的两个教学内容为主教材,其他教材可以当作辅助教材,否则教学组织比较困难。如果是两个教学班分班分组教学时,适宜选择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主教材,其他教材可以当作辅助教材,否则教学组织比较困难。3.3.3 在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结束后,通过论证第一阶段教学实践主要成果与不足,为下一个阶段教学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以调查为依据,确定开设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调查结果如下:略

(三)研究内容

1.如何选择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既符合大纲要求有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

2.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材的不同、学生体质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组织必然不同。教学中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应该重视给学生灌输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锻炼方法,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3.考核办法: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自己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评价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达到了多高的运动水平,而是对学生锻炼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投入到教材内容、学习更多的锻炼方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工作

课题计划书

课题历时多年,进行两次调查取样和三个教学轮次教学试验,各期具体时间及参与教师如下表:略

(二)教学实践的理论准备

1.课题组通过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反复讨论研究,确定执行新大纲的方法:

根据大纲规定,中学阶段选修课占60%,其中包括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根据大纲有关精神,确定如下:按每学期17周安排体育课教学,安排7周大纲必修内容,5周大纲限选内容,5周学生任选内容。原则上第一和第二学期各完成必修内容的50%,选修内容的50%:如果特殊原因,可以适当调整两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限制性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五项。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且不能相同(第一学期选择项目第二学期不能再选)。任意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大项。每个学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个学期可以相同)。选修课评价:每一个单元一次考核,按10分制给分。考核采用三种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尝试,考核方法包括:教师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

2.调查取样,为课题组确定开设选修课确立依据:

通过调查获得如下数据,限制性选修1300×2为基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游泳 舞蹈韵律操

合计 999 546 469 453 133

比例 38.4% 21% 18% 17.4% 5.2%

任意选修1300×2为基数。

篮 足 轮 棒 乒 游 武 踢 跳 田 舞 体

合计 577 326 435 190 469 209 110 104 89 41 38 12

比例 34.7% 22.6% 27.5% 11.6% 5.6%

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确定限制性选修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在第一次大面积教学实践中,用四个女生班进行包括舞蹈韵律操在内的全部选修,但是选修的人数较少,后来取消了该项内容)。其中游泳受场地、气候影响,特别安排一个单元让全校学生全部参加该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只剩下篮球、足球、排球三项。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确定任意性选修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轮滑、舞蹈韵律操四个内容为教学内容,其他项目在课外活动和课外小组中开展。

(三)教学实践检验

1.教学内容:

(1)男生必修内容调查:田径(三级跳远)、体操(鱼跃前滚翻)、武术(少年拳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上下肢力量及练习方法)(表略)根据以上调查确定:男生必修内容为田径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女生必修内容为体操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选修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

(2)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必修教学组织形式和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同,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锻炼方法、学生自主锻炼、老师监督指导为主要模式。选修教学按教材内容分组(男女生混合编组),一个教师负责篮球教学,一个教师负责足球和排球教学。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锻炼方法、学生自主锻炼、老师监督指导为主要模式。

(3)教学评价方法:必修考核与传统考核一样,采用终结性或成绩指标评价。选修课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法如下表),其中过程评价占50%,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评价指标;终结性评价占50%,以教材规定考核内容为评价依据。略

第一次大范围教学实践(限制选修与任意选修分别实验)

2.教学内容:

(1)限制性选修内容调查: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韵律操

通过调查获得如下数据,限制性选修1300×2为基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游泳 舞蹈韵律操

合计 999 546 469 453 133

比例 38.4% 21% 18% 17.4% 5.2%

(2)任意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大项。

通过调查获得如下数据,任意选修1300×2为基数。

篮 足 轮 棒 乒 游 武 踢 跳 田 舞 体

合计 577 326 435 190 469 209 110 104 89 41 38 12

比例 34.7% 22.6% 27.5% 11.6% 5.6%

根据以上调查确定:男生限制性选修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女生限制性选修内容为篮球、排球、游泳、舞蹈韵律操。其中游泳单元单独安排,两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实际上男女生的限制性选修都是三个教材内容。任意选修教材内容,男女生一样,包括篮球、足球、轮滑、棒垒球、乒乓球五项,由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科学组合。

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按教材内容分组(男女生混合编组),一个教师负责篮球和舞蹈韵律操教学,一个教师负责足球和排球教学。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学生服务的,要考虑怎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达到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法。

4.教学评价方法:采用两种模式

模式一: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法如下表),其中过程评价占50%,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评价指标,由教师执行;终结性评价占50%,以教材规定考核内容为评价依据,由教师执行。

模式二: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法如下表),其中过程评价占50%,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评价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执行;终结性评价占50%,以教材规定考核内容为评价依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执行。在执行此评价办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促进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同时获得学生对此评价的意见与建议,为下一个阶段选修课教学评价定位。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材内容

1.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与教学实践反馈的总结,可以发现学生自我体育观念、终身体育观念增强,个性化体育明显突出,自主选择、自主锻炼是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形式。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的动机是:适合自身特点、自己爱好的、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性别、个性差异必须得到重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区别对待原则必须得到落实。

2.通过调查显示,在限制性选修课程中,篮、足、排三大球的比例最高。说明大多教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集中在三大球,这些学生把三大球运动作为自己日常锻炼的主要手段,并且形成一定的运动传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篮、足、排三大球是典型的对抗运动,集娱乐、健身与一体,其场地、器材的设置比较普及,所以目前仍然是群众体育的热门。

篮球与足球对抗程度强、娱乐性强,比较合适男生,,所以男生大多数选择这两项运动。而女生则选择舞蹈、排球和游泳的比例大于男生,也是因为这些项目更适合于她们。游泳和舞蹈虽然是普及的大众运动项目,但是游泳受气候、场地的限制,学生真正参与此项运动的机会没有三大球多,舞蹈和韵律操趣味性、娱乐性较强从年龄特点符合中学生,但是其普及程度较低,因此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游泳和舞蹈。

3.通过调查显示,在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发现学生选择篮、足、排三大球的比例最大:其次分别是新兴的、娱乐价值高的轮滑、棒垒球;大众普及的有民族特点的武术、踢毽、跳绳运动:只有不到7%的学生选择了田径、舞蹈、体操运动。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多重性说明,学生在满足自己的爱好同时,也愿意接受更多的有锻炼价值、有特点的运动项目,为自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通过对调查与教学实践反馈的总结,证明学生对过去体育课以田径跑、跳、投和体操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的适应,是被动的适应,属于身顺而心违。因此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本质是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只有从本质上改革,才有实际意义。

5.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和体育的形式多样化,是新学期体育教学趋势,也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模式。在信息社会时代,体育同样具有灵活性、自由性,体育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锻炼,促进发展自我体育,鼓励个性化体育、家庭体育、非竞技体育和小团体锻炼体育的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如何使学生能够接收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形式,包括古典的、现代的、国际的、民族的、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模仿、学习、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学会更多的锻炼方法,这将是新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主流。

6.过去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被《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和升学体育考试内容所左右。年年都有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反复测验;练了测,测了炼,烦琐的操作,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从初一开始就围绕体育考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关注的是考分,身心受到的是摧残,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欢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恶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的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身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7.新大纲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符合学生爱好与个性发展,尤其是选修课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新大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关于教学组织

根据对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学习内容的调查显示(限制性选修5项,任意选修12项),一个教学班无论是限制性选修还是任意选修,每个项目都有学生。如果按以往的教学形式,每个教学单元只安排一个或两个教学内容,那么就有部分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教学形式上改革,特别是选修课的教学形式。在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的前提下,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制定符合大纲、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课题组采用以下三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做到部分或全部贯彻新大纲。

1.选修与必修课内容统一安排:保持大班上课形式,在一节课中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安排一个或几个选修内容。

(1)此教学形式是以往教学形式的继承,其关键在于选修内容的数量和教学模式。如果只安排一个选修教学内容,则和以往教学形式相同。

(2)此教学形式优点是:符合一般学校的教学安排,不用打乱教学秩序,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学校既定的教学课表上课,体育总课时不变。

(3)此教学形式缺点是:如果只安排一个选修教学内容,则不能全部贯彻大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爱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安排多个选修教学内容,则不利于教学组织,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中不可能同时兼顾数个教学内容(限制性选修就有5个)的组织,课堂秩序必然混乱,不符合教学常规,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无组织状态。

(4)此教学形式只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和一个选修内容,那么考勤、教学组织、教与学、考核等教学常规的落实不存在问题。如果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选修教学内容,那么教学组织、教与学、考核等教学常规的落实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相当科学。

2.选修与必修课内容分别安排:保持大班上课形式,一个学年度安排1-2个单元的必修内容,安排1-2个选修内容。

此教学形式是在以往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单一的选修课程,其关键在于选修单元教学内容数量和教学模式。如果只安排一个选修教学内容,则和以往教学形式相同。如果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选修教学内容,则和以往教学形式不同。无论采取那种模式,都需要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考核等进行改革。

此教学形式优缺点和第一种形式类似,关键是每个选修单元确定几项学习内容,能否满足学生所需。如果能采用两个教师合上一节课,每人负责1-2个项目效果更好。

3.综合型安排:必修内按大班上课形式,选修内容按选修项目分班上课。

此教学形式与以往教学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增加单一的选修课程,并且实行按选修项目分班上课。此形式解决了全面开设选修课的问题,能完整贯彻大纲。并且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考核等进行彻底的改革。

(1)此教学形式的必修课教学是对以往教学形式的继承,选修课则是新型教学模式。执行此教学形式,要考虑到体育课时不能大幅度提高,要考虑贯彻体育课常规。因此,选修课教学必然要打破年级、班级进行组合,从教学内容、课时、班级数目、考勤等安排要全面考虑,合理科学,要不折不扣的贯彻体育常规,这样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2)此教学形式优点是:首先能完整贯彻大纲,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爱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得到保障,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其次有利于教学组织,有利于贯彻教学常规,教与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

(2)执行此教学形式的障碍是:首先学校场地、器材、教师人数能否满足教学所需;其次是教学安排和体育总课时的变化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在不打乱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按既定的教学课表上课;再次是如何科学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如何科学安排课时、班次、教师等。

4.教学实践试验

对以上三种教学形式,课题组用六个学期、三十九个教学班(我校是男女学生分班上课)进行了教学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如下几点体会:(1)学生对增加选修内容持欢迎态度。(2)学生在新大纲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项目基本集中在篮足排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棒垒球等项目,其中三大球占比例最大。(3)如果一个教师单独上课,必修与选修混合安排,一节课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和1-2个选修内容,教学组织比较容易,但是不能全部学生的参与体育课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4)如果一个教师单独上课,必修与选修分别安排,选修单元安排1-2个选修内容。结果是:教学组织、考核、贯彻常规比较顺利,但是不能兼顾全部选修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5)如果两个教师合上选修教学内容,安排3-4个选修内容。结果是:教学组织、考核、贯彻常规相对困难、教师工作量较大,但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反映较好,因为基本能兼顾全部选修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兼顾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6)如果四个教师合上选修教学内容,其中限制性选修可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满足全体学生;任意选修可以兼顾约80%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特点是:前期准备工作相对复杂,首先要进行全体学生的选修课内容调查与统计,然后根据各个项目的人数确定上课教师,制定本单元的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兼顾两个年级,分层教学是基本模式。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尤其重要。由此,产生了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法的全面改革。

(三)关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既要评价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又要评价学生的学;既要评价体育知识技能,又要评价思想意志品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研究结论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教师资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范围,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能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范围与原则: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结合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教师资源情况,同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方法程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材内容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统计各个项目的比例——根据单元计划确定教材项目和数目——反馈给学生、再选择、再统计——形成教学内容

(二)教学形式的选择

可以根据学校体育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如下三种教学形式。

1.同一学期内,选修与必修课内容统一安排:不打乱年级、班级编制,保持大班上课形式(两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在一节课中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安排一个或多个选修内容。

2.同一学期内,必修与选修课内容分别安排:不打乱年级、班级编制,保持大班上课形式(两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一个学期安排独立的选修单元,选修内容1-3个。

3.同一学期内,打乱年级、班级编制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按项目分班上课。

前两种教学形式具备学校整体课程安排比较容易、不打乱学校固有的教学编制、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相对容易等特点,比较适合体育资源相对薄弱、教师人员相对较少的学校,但是要完全贯彻大纲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种教学形式可以完全贯彻大纲,但是对学校的体育资源、教师资源要求较高,同时在学校整体教学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四个教学班要打乱固有的编制,在教学组织与考勤、教学评价方面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课题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了第二与第三种教学形式的组合,即采用同一年级的两个教学班,两个教师上课,根据学生选择开设2-4个教材内容,教学中打乱班级、男女生编制,进行项目分组教学,效果相对较好。此教学形式对学校体育体育资源、教师资源要求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大多数学校。

作者:马文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论文下一篇:绿色饭店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