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2022-11-05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 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有成就的人, 他们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 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爱好和兴趣, 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 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

情境作文, 主要是从我国古代诗词的“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文心雕龙》中关于“情境”的论述, 阐明了“物”、“情”、“辞”具有能动作用的辨证关系, 即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由于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了观察的目标, 有了写作的题材, 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克服厌烦感;对新鲜的内容有认识的要求。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有了主动性, 消除了被动感;再加上情感的激励和驱使, 产生表达自己感知的意念。这样, 写作的兴趣产生了。写作兴趣产生之时, 正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时。

下面谈谈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四种模式。

1 创设特殊情境, 激发观察兴趣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而观察既是感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 又是作文的起点。学生好奇心强, 遇事愿意寻个究竟。这一基本特点, 正是激发观察兴趣的有利因素。倘若在写作前的准备阶段——观察过程中, 教师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 注意了激发兴趣, 使学生乐于观察, 那么激发起的观察愿望, 不仅会促使学生认真扎实地完成观察任务, 而且这种愿望和兴趣还会延续到写作过程。带有兴趣的观察所得, 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在不吐不快、不写不快的心境下, 学生拿起笔来记叙观察所得, 在情感因素的支配下, 观察中感知的具体形象, 便会在笔下栩栩如生。

2 捕捉疑惑情境, 激发想象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 “没有想象, 心灵就不会思想”的话。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独创性是他的特点。创造性是社会具有生命力的标志。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 人们靠想象来编织故事, 寄托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在今天, 古老的想象和愿望很多成为现实。

可以说, 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 没有想象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对于一个人来说, 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 是幻想的年龄, 如何扶持他们自由的天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能, 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挥, 这是教育的目的和责任所在。

对于学生来说, 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 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特别在学生的直觉思维中, 创造力的价值非常大。作文是一种创造, 既有语言创造, 也有形象创造、认识创造, 因此也离不开想象。

既然想象如此重要, 我们就应该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讲一个故事的开头, 让学生想象其结尾;讲故事的结尾, 让学生想象其开头;或讲故事的中间情节, 让学生想象其开头和结尾。小学课本选编了许多中外文学作品,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往往使学生对其所描绘的生动情节, 回味无穷。

李吉林老师说:“短短的话语, 包含着孩子们真挚的情感。但是, 一旦学生思想的风帆扬起, 往往就会乘着兴致, 漫无边际地想象开去, 这就需要老师当好舵手。于是, 我便向他们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为, 只有想象合理, 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学生往往把握不住, 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 学生并不能掌握要领, 这就必须从具体的指导入手。首先, 在揭示课题后, 便和他们讨论了这篇想象性作文的中心:大家关心她, 我们真幸福, 使他们的思路围绕中心展开。接着, 提示他们回忆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小女孩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幸福可以和她共享?这样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想象的契机, 学生的想象就有了依据。”

3 提供问题情景, 激发讨论兴趣

素质教育的推广, 使得讨论学习法应韵而生。讨论学习法有许多长处,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 养成积极探讨问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它可以使学习者既当学生, 又当老师, 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 集思广义, 互相学习, 互相提高;它可以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可以使学习者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促进知识信息交流, 促使学习者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 结合讨论学习法的种种优势, 在作文教学中提供一些问题情境, 有意挑起学生争论, 争论之后把各自的看法条理化写成文章, 学生很感兴趣。

4 体验忧乐情景, 激发抒情兴趣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 而写出来的作文也总是平平淡淡, 缺乏情感。这些问题由来已久, 却一直也得不到改观。可是, 当他们把高兴的事讲给妈妈听时却井井有条, 当他们受了委屈写出的日记却真切感人。可见, 情感是作文的内驱力。没有情感的文章显得苍白无力, 而充满了情感的文章则真切感人。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抒情就是抒发作者的情感。我们心有所感, 总要发抒出来, 这是很自然的。小孩子的啼哭, 可以说是‘原始的’抒情了。小孩子并没有想到把他的不快乐告诉母亲, 只是才一感到, 就啼哭起来了。我们作抒情文字, 有时候很像小孩子这样自然倾吐心中的情感, 不一定要告诉人家。所谓‘不得其平则鸣’, ‘平’是指情感的波澜绝不兴起的时候, 只要略微不平, 略微兴起一点波澜, 就自然会‘鸣’了。”因此教师就是要在学生情感的波澜绝不兴起的时候, 激起他们的不平。应用到写作上, 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忧乐情境, 激发抒情兴趣, 让学生情动于中, 不能自已, 让学生不待老师讲, 自能有感情地写作。

“情”是一个人的灵魂, 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忧愁生悲哀, 喜庆有欢乐, 心在其中情自来。当一个人因为某种情境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而又能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 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一种精神享受呢?这就是设置情景, 激发兴趣作文的魅力之所在。

摘要:情境作文, 主要是从我国古代诗词的“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由于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了观察的目标, 有了写作的题材, 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克服厌烦感;对新鲜的内容有认识的要求。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有了主动性, 消除了被动感;再加上情感的激励和驱使, 产生表达自己感知的意念。写作兴趣产生之时, 正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时。

关键词:情境,特殊情境,观察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Z].

[2] 王振宁.心理学教程[Z].

[3] 任建溪.情境作文教与学[Z].

[4] 邓明东.情境作文教学谈[Z].

[5] 王贺玲.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Z].

[6] 叶圣陶.学生素质十个学会培养手册[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

[7] 沈炼.怎样使学生喜欢作文[Z].

[8] 林亚木.还给学生一片芳草地[Z].

[9] 叶存珍.在实践活动中练笔育人[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下一篇:地方高校留学生(研究生层次)管理与培养工作浅析——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