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以学生为本,促进市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

2022-09-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6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稳定就业局势, 促进就业增长, 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创办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有力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为地方建设经济强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组织实施好促进市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不仅是应对今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急、应变措施, 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长效制度建设。

1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市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高度重视大学生现在最关心的问题一一就业工作, 保证工作机构健全、经费[2,3]。

1.1 完善组织机构

落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就业工作, 同时相应成立系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共同为第一责任人, 构建学院“一把手”对系“一把手”的工作机制, 逐渐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组织机构。

1.2 健全就业工作队伍

市属高职院校、应坚持走就业工作队伍“全员化”的建设道路, 组建成立由院级领导、职能部门、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 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优势, 发挥他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3 建立就业工作奖惩制度

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视就业工作不能简单依靠相关部门、人员的觉悟与自觉行动, 需要建立严格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例如有些学校提出年终就业率在98%以上、协议就业率在70%以上、就业工作考核90分以上, 且协议就业率在前三名的系给每系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 (系主任、书记) 奖励5000元, 同时给予所在系就业工作专 (兼) 职人员及毕业班班主任每人奖励全年班主任津贴的50%;年终就业率在90%以下、协议就业率在60%以下, 或就业工作考核在80分以下, 所在系集体及系领导不得参与评先、评优;某系提出班级经过学校、省审核通过的协议就业率在全校前10名对班主任奖励500元、前5名对班主任奖励1000元, 倒数5名扣除一年的班主任津贴, 协议就业率100%的班主任年终破格评优。

2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市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市属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2.1 积极调整专业方向, 优化专业结构, 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市属高职院校要按照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向, 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要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 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办学理念, 努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决杜绝只凭现有师资现状而不顾人才市场的需求, 盲目开设新专业、随意调整课程设置。

2.2 强化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 提高就业能力

市属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至少半年、可以1年的要求, 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 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提高就业能力。学校要加强和企业在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 确保学生的生产安全。特别是最近调整方向的专业, 更要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和企业的联合与协作, 尽力获得专业教师、企业技术能手、行业专家顾问的支持, 并共享实训实习条件, 以弥补本校本专业在师资、实践条件上的不足。

2.3 实施“双证书”制度, 有力推动就业工作

市属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工作, 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应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 通过学中做、做中学, 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积极吸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相关人员参加, 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 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 加强就业指导,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市属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意识淡薄、就业观念滞后、缺乏求职技巧、错误估计就业形势等现象, 就业指导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1 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

通过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 就业指导人员应经常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需求等专项调研活动, 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以及新形势下对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4]。建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稳定的、反映灵敏的信息交流平台, 保证人才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

3.2 增强就业意识, 合理制定就业目标

市属高职生总感到自己上的是职业院校无法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竞争, 产生悲观情绪, 不敢主动到招聘现场推销自己, 而等着招聘单位到学校要人, 错过了不少就业的好机会;许多市属高职生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潜意识中充满自卑和压抑, 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 但青年人又争强好胜, 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自己不心甘的矛盾心理下, 为了维护自尊而往往在就业时通过反向心理表现出来, 也就是想通过找到一个让中学同学羡慕的理想职业, 体现自己的力量, 实现自己的价值, 维护自尊和心理平衡。因此, 择业时总盯着大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很少考虑急需人才的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 不愿到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等单位工作, 他们往往对第一次就业考虑太多, 抱着早已过时的所谓干部身份, 盲目追求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岗位, 从而导致就业难[5]。因此, 必须对市属高职生加强就业形势教育、使它们感受就业压力、增强主动就业意识, 做到先就业再择业。

3.3 设计职业生涯、提高就业技巧

一些市属高职生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 对就业抱着无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 被动等着用人单位上门招人, 有单位要就去工作, 没有单位要就回家做“啃老族”。不少市属高职生不了解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就业政策, 不知如何获取职业信息, 不知如何准备就业资料, 不知如何去用人单位面试, 更不知道如何去包装与推销自己, 致使就业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市属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要从学生一入学就抓起, 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计划, 使学生主动学好工作技能, 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 熟悉就业程序、掌握求职技巧。

4 结语

市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高度重视大学生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业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既是应对今年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急、应变措施, 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长效制度建设。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属高职教育理念, 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与课程体系, 引进既有专业知识也有职业岗位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 寻求多种途径大力更新教学与实训设施, 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等才能实现市属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培养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技能型人才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设计, 苦练专业本领和综合素质, 积极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就业技巧培训,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是提高市属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市属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根本体现。完善就业工作“院系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各负其责”奖惩机制, 积极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课程设置, 强化职业技能, 主动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引导毕业生增强就业危机意识,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勇于创业的就业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本,大学生就业,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高忠武.树立科学发展观, 努力推进高等职业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05 (11) :12~13.

[2] 程志青.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95 (11) :1~2.

[3] 卢喜辉.对提高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1 (4) :51~53.

[4] 刘丽芳.企业文化与就业指导工作[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8, 11 (3) :62~64.

[5] 施蕙.市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障碍探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8, 11 (4) :61~6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渔船内燃机故障诊断下一篇:重庆市合川区耕地土壤地力调查与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