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管理

2023-02-11

第一篇: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管理

如何做好乡镇基层干部

论乡镇基层干部应具备的五要素

当前我县现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冲刺阶段,全县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实干、敢干、苦拼的思南精神。要想实现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总目标,除了要有良好的建设环境、正确超前的谋划、各部门紧密配合,还需具备一支高效的基层干部队伍,因为基层干部是一

系列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是最靠近群众的,是最了解群众需求的,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基础力量。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成效。那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要。

一、要具备崇高的信仰

信仰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意识,信仰的有无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可能性。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从那里来?就源于信仰。广大干部应具备纯洁、崇高、神圣的信仰,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选择一种信仰,选择了党,就要把一切交给党。要实现我县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必须首先坚定党的科学信仰,要坚信所做事业是有意义的,这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动力,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作者要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才能不被当下现实社会的糖衣炮弹所击毁,才能完成我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才能在全省、全市争先进位。

二、要具备一心为民的责任心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等字样是我们多见于标语,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既然是公仆,面对自己的主人人民,虽不必低眉顺眼、低声下气,至少要有公道之心、谦卑之心、敬畏之情。必须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的参与上,要建立良好干群关系,要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一是群众应该知情的工作事项,要及时进行公示说明;二是有重大决定和重要工作要开展进行的,必须召开群众会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体现政府的公开性、民主性、公证性;三是要贴近群众,要主动了解、帮助、解决有困难的群众,不要让其找我们,要坚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服务好人民,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群众的支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要放下架子,要以平和可近的姿态走近群众,倾听民生、关心民生、履行民生,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心中了解并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急事,才能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政府的公信和权威,从而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而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三、要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谓基层,就要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土头、走进群众,不较个人得失,有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基层干部要勇挑大梁,顽强拼搏,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新形势下,我们共产党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具备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要用心谋事,扎扎实实工作,苦抓实干。当代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多样化,给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带来了新的问题,但只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个人理想追求同人民的幸福安康紧密结合起来,服从国家,服务人民,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能在人民心中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永葆我们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要具备很好的协调组织能力

基层工作是最复杂、最敏感、涉及面最广的,这就必须要求基层干部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看一个干部是否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可以从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声音,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的立场、智慧、能力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得到体现。一要搞好领导的协调,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落实好领导安排的工作,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重视。二要协调好各办站所的关系,对涉及到各办站所的工作,要虚心讨教,不懂就问,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要搞好同事间的协调,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互相理解帮助,要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主动争取其他同事的参与支持,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五、要具体勤学多思的上进心

在基层工作,不仅要能写,还要能说会道,所以我们基层干部要始终把学习作为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一要多专研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做到心中有数,清楚准确的向群众解读。二是多读书阅报,增强自身的写作功底,学习其他地方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三是多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从而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使自身更具有亲和力。四要放下姿态,多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学习,这样既可以学到他们好的品质和工作经验,又增加了彼此间的默契。

一个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和学习,但也要加上不断地认真总结反思经验教训。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需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反思总结。从成功中取得经验,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形成改进的措施。在基层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方法、先易后难,找出关紧点、突破点,才少走弯路与错路。成功时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工作受阻时也不要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所以,广大基层工作者,要及时而认真地总结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与教训,努力奋斗,坚定信念,狠抓实干,才能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全县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应有的奉献。

第二篇: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干部

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公务员

按照组织安排,我于2011年11月到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在学习期间,按照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的培训的要求,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转变思维方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了诸多收获。同时深入思考了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如何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饱满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要提高自身各方面水平,具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最重要是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好工作。要学好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学会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问题,指导实践。要学透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我们的基层公务员对党的政策理解了、吃透了,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把这些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最后,还要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农村第一线工作,我们经常会遇到计划生育、宅基地纠纷等难题。能否化解、疏导和处理

1 好这些难题,是衡量一个基层公务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因此,我们要注意学会运用思想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而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而是善于讲政策,做耐心细致说服教育的思想工作,使群众接受,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总之,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学,向群众学,在失败的教训中学。

二、其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端正思想,改进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做好基层工作,就要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工作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在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和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出发,以我们正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的决议决定变为自觉的行动。要想尽千方百计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对群众提出的一时做不到或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做好宣传疏导、解释工作,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拒绝或不理不睬,以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三、再次要勇于实践。

勇于实践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实践是亲知,出真知,求深知。作为基层公务员,应该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人们常说:“情况明,决心大”。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情况,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吃透中央和上级的精神,然后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包括乡情、村情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同时,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反映,要与群众多沟通、多请教,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作为基层领导公务员,一定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奋工作。作为基层领导公务员,一定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要带头不断校正坐标,讲修德,讲谦耻,讲荣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以民为本,以事业为重,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老实做人,扎实做事。只有这样,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干部(1)

如果说一个良性运行的团队犹如一辆高速行使的列车,团队领导好比火车头,牵引着整辆列车向着目标前进。公司的各个部门好比车厢,承载着各种必须的资源,为列车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而保证这些车厢紧密协作的关键则是车厢挂钩。企业基层骨干就好比是这些车厢的挂钩。车头非常重要,它为企业提供了动力的保障。而起到连接作用的挂钩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扮演好基层骨干的角色,发挥基层骨干在各部门间的关节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高效和谐发展,是每一位基层骨干应尽的职责。那么,我们如何扮好基层骨干的角色呢?

一名合格的基层骨干首先是领导指令的践行者,只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才能保证按质按量地完成完成领导下达的各种指令。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工作态度和个人能力,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首要的是应当端正工作态度,务必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务必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毛病;务必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其次,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提升团队执行力,还应当有一定的个人素养和管理手段。第一要为员工树立工作目标。制定合理制度与方案,常抓不懈,充分发挥检查、监督与激励作用,避免使得员工感觉没有督促或干好干坏一个样;第二要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组织分工,做到职责清晰,提供工作方式方法,避免工作中员工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第三工作中骨干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建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积极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与目标。

作为车厢的“挂钩”,基层干部还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能力,做好“车厢”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列车的稳定行进。组织协调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两个方面。所谓组织能力即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事情安排到分散的人或事物的能力;所谓协调能力即把分散的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配合得当的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干部,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合理、妥善地进行组织分工,而不是随意的单纯经验性的行为。骨干要做到正确地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本处切实可行的周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落实处内各项具体任务,使下属适才适所,各尽其职、其力,认真负责,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实施合理有效的组合,使之发挥出最大效能;三要做到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保证指令与信息的上传下达,另一方面使自己能够准确的做好工作参与者之间的协调工作,消除群体内外的摩擦和“内耗”,达到团结共事、协同动作之目的。

基层干部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骨干。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做到政治过硬。在学习中不断增进党性修养,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还必须掌握必要的财经常识与学法律知识。第二,提高文化素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我们在工作中时常感到不适应,视野不开阔,思维不敏捷,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科学知识同样丰富多彩。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甚至读读小说,都会对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好处。第三,提高自身修养要着重提高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交流与沟通无论在任何工作中都是关键。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使双方迅速达成共识。会说话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嘴笨口拙者即使讲的内容非常好,听起来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有些建议,会说话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那些不会说话的人却连诉说的对象都没有。

第四篇: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袁燕群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骨干,是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干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解决自身认识问题,更要解决群众思想问题。根据多年来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体会,我认为,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与群众加强心灵沟通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基层干部要广泛深入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心灵沟通。

(一)真心贴近群众

如今有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年的鱼水关系,而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群众不与干部来往,干部不知群众实情,基层干部成了瞎子和聋子。要改变这种状况,基层干部必须掏出真心,贴近群众。

1、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这里所说的“真情”,主要是指有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同志感情和朋友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层干部如果没有热爱群众的真挚感情,群众就不会与你接近,你也无法接近群众。要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一定要建立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关怀体贴群众,尊重信任群众,热情帮助群众,真诚爱戴群众,以真情去创造一种与群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推倒与群众之间的心理围墙。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与干部之间虽然有职务高低的差别,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因此决不能在群众面前摆出一副“官员”的架子。在实际生活中,群众最不欢迎那些“官职不大,架子不小”的干部,他们对那些喜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强迫命令的基层干部,要么敬而远之,要么恨而避之。基层干部只有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把自己与群众摆在同等地位,建立以心对心、以情通情的心理平台,消除群众的心理障碍,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

2、以坦诚架设心灵桥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坦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基层干部要以坦率的态度和诚挚的言行去与群众打交道,敞开心扉,实话实说,光明磊落,实事实做。基层干部只有与群众坦诚相见,说真心话,做真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基层干部如果打官腔,讲空话、套话和假话,群众就会对你退避三舍;如果做虚功,办假事,矫揉造作,群众就会对你嗤之以鼻。因为坦诚最有亲和力,最能拨动群众的心弦,也最能赢得群众的认同,所以基层干部只有坦诚说话、坦诚做事,才能架起通向群众心灵的桥梁,实现心心相连。

3、以热心缩短心理距离。群众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总是渴望得到干部的关怀,并把这种关怀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支持和安慰。如果群众得到了干部的关怀,就很容易对干部产生深厚的感情。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广交朋友,真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缩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当群众在节假日加班时,基层干部应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当群众完成一件工作时,基层干部可以对他们笑一笑,或说声“好”;当群众生病时,基层干部不要忘了去看望一下,安尉几句;当群众来到身边时,基层干部不妨把自己的位置往群众挪一挪,尽量缩短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这些

热心的表达,往往会无声胜有声,盖过千言万语,起到特殊的肯定、赞扬、鼓舞、激励作用,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为基层干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谈心亲近群众

谈心是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基层干部要勤于和善于应用谈心之法,直面群众,促膝交谈,做群众的知心人。

一要主动服务。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作为基层干部,要真正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内心世界,就必须主动深入群众,同群众开展谈心活动。当前,有些基层干部觉得时代变了,群众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强了,大家相互联系的渠道也多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上随时交流,再面对面谈心没有必要了。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再先进的通信手段,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特别是说话的表情、会心的眼神,在通信工具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再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无法直接反映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复杂心境;再频繁的日常见面,也代替不了思想深处的敞开交流,所以不能用现代通信“新手段”取代面对面谈心的“老传统”。基层干部只有积极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活动,才能从群众的姿态、语言、表情中准确捕捉到他们的心理信息,从而作出应有的反应,以语言、行动、表情等不同方式点化、感染、启发、打动群众,达到心灵共鸣的效果。

二要虚心倾听。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摸到群众心思的脉搏。基层干部在与群众谈心时,一定要虚心倾听群众说话,给群众以表达思想、亮出心底的机会,使之产生释放感、轻松感和惬意感,增强配合和参与谈心的积极性。要特别注意虚心倾听群众的不同意见,在群众谈不同看法时不厌烦、不打岔,让其把话说完。基层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说话,群众才会舒心乐意和你谈话,否则就会谈不来、说不拢。

三要换位思考。开展谈心活动,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极为重要。基层干部只有站在群众的位置和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群众的想法和心理状态,真正找到亲近群众的结合点。如果只强调自己的看法而不体谅群众的想法,就很难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也就很难被群众接纳。基层干部要善于发现自己与群众的共同点,以这些共同点作为谈心的切入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强化,形成共识,使群众产生亲近感,增强信任心。

(三)用心走进群众

处处用心皆学问。基层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处用心。

首先要实事求是,切忌虚假浮躁。为人做事,贵在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丁就丁,卯就卯。基层干部做工作要考虑实情,讲求实际,注重实效;处理问题要出以公心,求之公道,坚持原则;对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能办到的定办速办,取信于民,不能办的讲清原因,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切忌图虚名、巧伪装、说假话、做假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假记录、假总结、假材料来对付上级检查和群众监督。对是非黑白,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无菱无角,搞中庸之道。对群众的事情,不能哼哼哈哈,敷衍了事;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当面答应,过后无影,失信于民。

其次要注重细节,切忌善小不为。干群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在干部与群众的日常接触中形成的,是在干部对待群众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形成的,是在干部指导群众生产、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群众往

往会非常在意一些小事情,常常会从一些细节和小事上来评价、分析干部,确定自己的看法,所以基层干部在与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务必注重细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基层干部如果能够在细小的事情上与群众通融,在细节问题上赢得群众好评,经常用“毛毛细雨”去滋润群众的心田,最终必然会受到群众的爱戴。

再次,要鱼儿入水,切忌蜻蜓点水。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应该像鱼儿入水一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劳动,一块说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能把自己当成群众一分子的基层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效果就明显不同。因此,基层干部不能“围着楼房转,隔着玻璃看”,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群众。第四,要踏实办事,切忌官场作秀。人民群众愿否与一个干部打交道,主要不是看其说的怎样,而是看其做的怎样,看其能否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正如老百姓经常讲的:“说到不如做到,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成实事一件”。基层干部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从群众最紧要的事情着手,从解决群众必需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就业问题、行路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当然,踏实办事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基层干部一方面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解决几个主要问题,让群众感受到真心诚意;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长远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着力解决好那些疑难问题。群众看不惯拿腔拿调的,看不惯搞花架子的,因此基层干部切忌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形象工程、泡沫经济之类的官场作秀。

二、向群众讲好科学道理

做群众思想工作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讲好道理,以理服人。凡事都有个道理,向群众讲好道理,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把道理讲细。一般情况下,普通群众觉得大道理总是抽象一些,深奥一些;小道理总是形象一些,浅显一些。群众思想朴实,乐于从浅显的小道理中去感知和认识大道理。因此,基层干部在讲道理时要善于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干小道理,一点一点进行讲解,以便群众一点一点领会接受,好像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一块块小西瓜,以便一口一口地吃那样。例如,有一次,我在向职工群众讲怎样做好本职工作的问题时,反复讲到了“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个大道理,但职工群众听了很久还搞不清楚什么叫人生观,对树立正确人生观更是一头雾水,因此遭到质疑。后来我把人生观分解成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在社会中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几个比较细小、简单的基本问题,化整为零,逐个讲解,结果职工群众透过一个个小道理,见到了正确人生观的全貌,懂得了怎样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个大道理。实践证明,道理分得越细,离实际问题越近,越易深入浅出,让人融会贯通,从而充分发挥科学道理的启迪作用,切实增强所讲道理的说服力。

二要把道理讲透。由于不同群众的文化素养、社会经历和觉悟程度不同,认识、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也有差别,基层干部在向群众讲道理时,必须注意所

讲道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完整性,不断章取义,不掩头盖脸,把相关道理的含义讲准确,实质讲清楚,条理讲清晰,内容讲透彻。例如,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保持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实行统筹兼顾、最终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五个层面,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讲全面、讲完整、讲透彻。只有分清层次、循序渐进,将道理讲深讲透,才能便于群众领会理解和消化吸收,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

三要把道理讲实。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最能打动人的是实话。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把“远”道理讲近,把“虚”道理讲实,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反对讲空道理。要把宣传科学理论同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变化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回答现实生活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讲道理具体化、现实化,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引导力。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解答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威力,真正打动群众。例如,三九企业集团的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但有段时期员工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低于深圳一般企业,一些员工产生了不愿在三九工作的念头,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三九企业集团领导将人生价值观理论与企业发展实情相结合,教育员工虽然在三九不能拿高收入,但三九有一个好的机制,给每个有事业心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创造了干事业的机会,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想干事业的人就应该在三九安心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实情实话教育的结果是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当前,客观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阐明,基层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需要用理论和事实予以澄清。尤其是对群众普遍关注而又容易引发思想矛盾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让科学道理放射出春风化雨的导向魅力和渗透威力。只有把道理讲真讲实,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使群众感到平实可信,牢靠可依,从而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四要把道理讲活。运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来讲道理,最容易把道理讲好,也最具示范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当代英雄模范人物是讲解道理的最佳事例,如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王顺友等时代先锋,他们产生并生活于现实之中,他们的言行体现着时代精神,体现着科学道理,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广泛,用来讲解道理、教育群众,最容易使群众产生共鸣。例如,赣州市邮政局在开展“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活动中,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王顺友和身边的全国模范投递员伍攀明等先进典型,对照先进看亮点、找差距、订措施、追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邮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市邮政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要注意收集、总结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经常用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教育群众,尤其要善于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本单位的事教育本单位的人,让群众通过现实生动的事例来领会道理。五要把道理讲白。群众不喜欢听“官话”和“书面语言”,基层干部只有把从书本上学来的道理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理,转换成“白话”——口头语言和百姓语言,并融合到群众喜闻乐讲的生动语言之中,形象逼真地去比喻和描述,群众才能听得懂,听得顺,才会乐意听。例如,一位体委干部在向体育运动员讲述团结协作的道理时说:在足球赛场上11名队员,一个个都是一条龙,但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变成一条虫,要知道,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一个团队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力量。运动员们听了这样通俗直白的讲解,有谁不

会轻松自然地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呢?

六要把道理讲新。讲传统道理不能几十年一贯制,陈词旧调无改进。如果把传统道理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脱离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脱离人民群众随时随地的生活实践,传统道理就会僵化枯萎,从而丧失说服力和战斗力。例如,“人生应该多奉献”是一个老道理。过去只把奉献说成是一种无私无畏付出牺牲的崇高情操,似乎只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正义捐躯殉职才是奉献,后来虽然把为新中国建设劳筋伤骨、为老百姓解忧废寝忘食的精神列入奉献范围,但人们还是觉得奉献高不可攀,可敬不可行。在当今社会,如果不将奉献的含义扩展到既是崇高情操,也是平凡精神的范畴,群众就很难在奉献上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在倡导奉献精神时,应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给奉献增添新的内容,把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在社会生活中向失学儿童给予帮助、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乃至为孕妇和老人主动让座位、为保护环境义务清垃圾,等等,都列入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加以宣传。只有这样,奉献理论才能发扬光大,奉献精神才能深入人心。要及时总结并应用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念和获得的新认识,赋予传统道理新的时代内容,把过去尚未完善的补充完善,把过去讲片面了的讲全面,把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及时填充进去,增加新的内涵,使传统道理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把老道理讲出了新内容、新水平,群众就会觉得更真实、更新鲜、更生动,就会更愿听、更想听、更爱听。

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创造一些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务实有效的说理方法,使模糊的道理清晰起来,抽象的道理生动起来,务虚的道理现实起来。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各种道理讲得入耳、入脑、入心、入情、入魂,增强科学道理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效地起到说服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

三、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的思想问题多数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等实际问题时产生的。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道理固然要讲清讲透,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第一,要反映群众实情。基层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察实情。要“下高楼、出深院”,到生产一线去,到僻街小巷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方和困难的家庭去,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体验群众的辛劳和困苦,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要多到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问题最多、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听群众肺腑之言,观群众身边之实,察群众心头之忧。不能走近不走远,身入心不入,看富不看贫,听夸不听“骂”,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如实向上反映,不能报喜不报忧,讲好不讲差。

第二、要重视群众意愿。要坚持民主法治原则,推进决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决策举措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群众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使各种决策更符合民情,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合理,更有利群众。重视群众意愿,不仅要注意听会上的群众意见,也要留心听会下的群众意见;不仅要收集普遍的意见,也要收集个别的意见;不仅要了解正面的意见,也要了解反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

么、干什么,才能发现群众的实际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第

三、要排解群众忧患。基层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思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做到群众有忧我不安,群众有难我上前,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处处帮助群众解难,主动积极地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对群众渴望解决的大事、难事,要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努力办好;对群众反映的油盐柴米之类的具体事情,也要认真办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长期处于困难境况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要建立基层干部联系点,主动服务群众,对他们的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等给予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帮助解决,勤手快脚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盼望、最紧要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改革、发展、和谐大局的各种现实问题。

第四,谋求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首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干部的目标管理工作中去,坚持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基层干部的一切管理工作,在总体上把握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保持和谐的各项决策举措,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统筹兼顾并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次,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干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经济文化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下岗职工、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党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求利益,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好,通过为群众谋利益来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基层干部就能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起到赢民心、凝民智、聚民力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五篇:浅谈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何搞好农村工作,近日,在逐村下访调研过程中,经过疏理,我认为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农村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能力比较弱。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同农民打交道,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工作难以开展。基层干部做农村工作,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农民,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干群关系就能融洽。

二、懂得服务承诺,增强提高办事效率的能力

基层干部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就要为群众服务,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言必信、行必果,公开承诺的事就要有为。现在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作为基层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群众的意识。如何在服务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会服务,服好务,可以使一个政府的形象大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反之,就要受到社会议论,党的形象受损。党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窗口部门的干部,更要注意做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要实实在在地为群

众排忧解难,诚心诚意地帮助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三、懂得分清主次,增强合作共事的能力

农村工作具有任务重、头绪多特点,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学会“穿针引线”的工作方法,懂得分清主次,合理分工,统筹兼顾。现在的农村工作越来越细,考核指标越来越具体,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各项任务越来越明确。作为基层,要落实好这些指标任务,就必须要周密思考,提前安排。我认为要把农村工作做好,关键是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和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好干事创业的氛围。班子强不强,关键在是不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作为基层单位一把手要善于激发大家、鼓励大家、引导大家、鞭策大家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完成得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事才能实现。作为基层干部,要善于统筹协调,懂得弹好钢琴,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四、懂得化解矛盾,增强调处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农村的予盾,有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形成的,有些是方法不当引发的。不管是什么矛盾,基层干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化解,并把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背景弄清楚,这样做化解工作就会心中有数,就不会产生大的对立情绪。为此,一是矛盾出现时要引起足够重视,尽可能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萌芽状态化解矛盾,既轻松,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突发性矛盾出现时,基层干部要身先士率,第一

时间亲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处置措施,避免矛盾恶化和扩大。三是对征地拆迁、农宅审批和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基层干部要多做耐心细致思想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及时疏通群众诉求渠道。总之,农村矛盾无论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只要基层干部躬身亲为,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五、懂得农村政策,增强宣传教育的能力

农村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当前,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媒途径,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税费政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关乎切身利益的事,虽有了基本了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在宣传政策和教育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要透、深、细,吃透有关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用政策凝聚人心;二是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掌握要实、准、多,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各种情况扎根在脑子里,把握群众的脉搏;三是要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四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把宣传政策和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层党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基层干部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