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留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文章就国内外对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肯定国内外学者们在留学生心理健康工具的开发、留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服务诉求的关注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并从归因的研究、量表的选择、跨文化的视角、心理咨询理论的甄选等角度,对今后做好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拓展空间进行展望。

留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浅谈高校辅导员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 要: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留学生的心理状况普遍与其跨文化适应程度有关。本文浅谈了一些关于留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并从高校留学生辅导员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辅导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心理健康教育

在国际化教育战略的引领下,全国各大高校加快国际化办学发展的步伐,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来华留学生招收和教育方面。随着留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及与留学生相关工作的大力开展,“留学生”这一群体在校园里显得越发受人瞩目。同时,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也倍受挑战。其中,以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为显著。因此,以“留学生”为工作对象的辅导员,作为留管工作的一线人员,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到发现、反思、探究,进而合理、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一、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解读

文化环境的转换要求留学生要掌握新的交流方式,适应新的文化氛围。这一过程会对留学生所固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冲击,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与留学生的谈话得出以下几点。

1.部分留学生来华前对中国的认识有偏差。学生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受部分片面和不实报道的影响,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十分片面且有限。进而,所见与原所知的这种反差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波动和不适,影响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

2.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与国外存在差异。我们要求学生在华期间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意识形态的差异致使学生仍然以其国内的习惯方式去理解和执行政策和规章制度,因此而引发一些矛盾、冲突。

3.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存在差异。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外国人在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仿佛是在和这些传统文化打交道,自然而然会产生诸多的深层次文化冲突。比如说,国外的“个体主义”与我国的“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

种种的反差致使留学生产生“文化休克”状态,这是跨文化适应障碍的突出表现。也就是指由于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又不熟悉,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加之语言障碍、生活习惯不适等因素,留学生会产生孤独感、思乡、怀疑、焦虑、怨恨、敌意等情绪。具体表现如在处事时,缺乏信赖感,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常常担忧被欺骗,情绪波动大等。过多的负面因素和文化负迁移会致使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留学生的这类心理问题被统称为“跨文化压力症”。

二、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医学型为辅,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的特点。然后,考虑到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则应该结合其本身特点和心理特征,探索適合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辅导教育措施。

1.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留学生尊重和包容。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均有不同。所以辅导员作为直面留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人,应该有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意识,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用平等对待、真诚宽容的心去包容留学生,从而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冲突,实现师生间的相互理解,避免造成误会。

2.对留学生心理问题主动干预,正确引导。对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必须要从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入手。辅导员应定期与留学生谈心谈话。考虑到留学生对个人隐私的重视以及中国式教育管理模式的抵触等因素,谈心谈话可依据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判断,依次采用媒介沟通、侧面沟通、直接沟通的方式。循序渐进的了解学生內心想法,进行合理、适度的引导。若判断其情况严重,应及时转介到学校相关心理咨询室或医院。

3.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定期沟通机制。辅导员日常可以直接了解到的是留学生校园生活方面的状态,然而留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也能作为留学生心理状态的指南针。因而,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定期沟通机制,有利于辅导员多方面、多维度把握学生表现及状况,有利于辅导员对留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开展。

4.加强留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适应的自觉意识。开展一些能让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活动,帮助留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缓解文化休克的冲击。让学生耳闻目睹、亲身体验,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校情、国情。为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与中国学生建立友谊,多多交流互助,促进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另外,应避免对留学生进行“保姆式”的管理,应让留学生认识到自身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个体存在,引导其逐渐养成跨文化交际中独立思考和努力适应的自觉意识。

总而言之,做好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留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留学生在中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与其心理健康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如何建立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运行机制,如何有效的正确引导和合理干预,依然是高校留学生辅导员需要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孙玉杰,公文华.文化转型与人格障碍[J].湖北社会科学,2004(4):67-68.

[2]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3]张秋红.留学生跨文化心理探究与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4]伍志刚,向学勇,谢芸.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2):252-253.

[5]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

李游(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单位:嘉兴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游

留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国内外关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述评

[摘要]文章就国内外对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肯定国内外学者们在留学生心理健康工具的开发、留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服务诉求的关注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并从归因的研究、量表的选择、跨文化的视角、心理咨询理论的甄选等角度,对今后做好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拓展空间进行展望。

[关键词]留学生 心理健康 研究成果 拓展空间

[作者简介]雷五明(1971- ),男,湖北通城人,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职业规划。(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ib-071)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国际化,留学异国他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差异,留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研究的成败既关系留学生本人的学业成败,也影响各留学开放国的国际形象。因此,研究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国外对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北美是世界留学生主要的流入地,在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学生以及为他们服务方面,他们研究颇丰,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西欧国家的相关研究没有新的突破。从已有的文献看,国外对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开发了留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工具。如Daya Sandhu等人针对留学生在文化休克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开发了文化适应应激量表,从歧视、想家、害怕、犯罪、已知的仇恨以及因改变而引起的压力等方面去测评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留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主要影响因素。伯克利加州大学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表明,44%的留学生在情绪和压力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并且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成绩。对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众多研究结果都首推有效社会支持的缺失和经济资助的不安全。美国学者Tseng和Newton的研究强调了在美留学生面临的四个挑战:一是基本的生活适应,比如熟悉美国的生活及其食物、住宿和环境;二是学习上要适应美国的大学制度和成功所需要的技能;三是社会文化调整,诸如文化标准和行为;四是个人心理的调整,例如想家、孤独或者被隔离的感觉以及身份的迷失。

3.留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有研究者认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是特殊的,留学生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方面的信息明显不如本土学生,他们一般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而更愿意在同学中寻求支持,并且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人并不一定能给予他们共情。Jenny Hyun等人认为应该为留学生提供特别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专业的心理辅导之外构建留学生的社会支持体系和经济保障体系。

二、我国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国内方面,来华留学生数在2007~2011年五年间分别达到19.1万、20.3万、23.8万、26.5万、29万,分布在31个省份的620多个高等教育机构中。2011年,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山西、江西、重庆等边境省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留学生规模显著扩大,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留学生总数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迫使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不能忽视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国内若干专家、学者、领导及一般留学教育工作干部对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如伍志刚、向学勇、谢芸等撰写的《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比较》,李萍撰写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陈慧、常悦珠撰写的《在华留学生常见心理适应问题研究》,胡芳、崔立中、高丽撰写的《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进行了探究。如年艾忻的《提高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研究》,张妍、钱光焰的《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王小尚的《朋辈心理辅导在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3.基于跨文化适应视角进行研究。如孙颖、陈士俊、王梅的《跨文化适应和生活事件超载的博弈分析》,杨军红的《中国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接纳程度研究》,张晓杭、王秀华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分析》,李国宏、裴庆祺、郭彤、高新波的《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朱国辉的博士论文《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三、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可拓展空间

1.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归因研究的系统性。由于研究对象不一样,国外的调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国内的参照常模。大部分国内的研究把关注点放在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上,属于描述性研究的范畴,对来华留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缺乏深入、细致的归纳。

2.积极探索适合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方案、方式与方法,在心理测验量表或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的选择上要考虑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问题。北美国家这方面的探索不可以直接照搬到中国,我国目前使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大部分来自欧美国家,这些量表被引进来时已经进行了部分的“中国化”,假如我们现在又把它“欧美化”或“非洲化”,和原来的语境、语义和测验目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

3.在对留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需要考虑跨文化因素。目前研究者在对心理问题的留学生进行归因时,没有把个体遗传、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物理与经济环境、亲子关系、成长经历、人格等因素与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交往模式、行为规范、语言文字、风俗习惯、餐饮住行等文化因素相区分。

4.仔细甄选心理咨询理论,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欧美比较认同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对心理动力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也比较接受,他们抵触指示性心理辅导,不希望从心理咨询师那得到具体的意见。而韩、朝等国家则比较推崇森田疗法、放松训练,来自东盟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国家的留学生,更是具有特殊的心理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严文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會科学院出版社,2008.

[3]徐为民.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伍志刚,向学勇,谢芸,等.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

[5]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

[6]张妍,钱光焰.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J].管理观察,2009(32).

[7]王小尚.朋辈心理辅导在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17).

[8]亓华.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9(2).

[9]张晓杭,王秀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0]李国宏,裴庆祺,郭彤,等.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11]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9).

[12]孙颖,陈士俊,王梅.跨文化适应和生活事件超载的博弈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8).

[13]杨军红.中国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接纳程度[J].研究美中教育评论,2007(7).

[14]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B\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69-1011129211.htm,2012-03-28.

作者:雷五明

留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摘 要: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层次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和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留学生身处异国,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常引起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剖析,提出了目前来华留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出了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就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留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我国自1950年开始接收来自东欧的33名留学生,自此拉开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各国间经济往来频繁,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水平日益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以致我国留学生数量迅猛增长。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2年在华留学生人数达328,330名,分别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大多数留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发展迅速,面对各种压力和问题缺乏成熟的应对方式和全面的应对能力,这很可能导致来华留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1.心理健康的定义

目前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较多,尚无统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而且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可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富有成效地工作,以及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的良好状态。”实际上各种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都是从两个方面对心理健康进行的界定,即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健康,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

2.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现状

2.1研究对象。

在本文所涉及的资料中,多数是选择了我国较发达城市的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如上海(何森)、广州(文峰)、厦门(武静、陈奕容)、北京(陈慧)天津(杨洋)、宁波(李萍)、大连(李繁)、重庆(黄倩)、长沙(伍志刚)等。在所进行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囊括了各类留学生,包括长期生、短期生、进修生、语言生、培训生、学历生等。既有亚洲地区的留学生,又有欧美及非洲的留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的整体比例基本保持一致。

2.2研究方向。

目前对来华留学生的心理研究大致可从三个方向进行,即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异常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国内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较多。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全过程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心理发展规律。国内有些高校把发展心理学原理自觉应用到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以提升汉语教学水平。异常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但笔者查遍国内各主要文献,对个体异常心理的研究相对较多,对群体异常心理的研究则较少,以来华留学生个体和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异常心理方面的研究则更少。

2.3研究方法。

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也称书面调查法,或填表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是研究留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访谈法的应用面较广,能够简单而快捷地搜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该法在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过程中经常用到。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可以使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更加方便、全面和科学。

2.4研究工具。

2.4.1自我和谐量表(SCCS)

该量表是王登峰1994年编制的,用SCCS量表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和同质性信度,是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工具。

2.4.2社会文化适应量表

该量表是用自评方式评价跨文化接触者遇到的社会文化困难,包括29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4.3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L.R.编制,包含90个项目,囊括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在国内心理学研究中应用较多。

2.4.4Rosenberg自尊量表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2.4.5Acculturative Stress Sca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ASSIS)量表

该量表由Sandhu和Asrabadi(1994)设计,包括36个问题,用来评估被试者在适应异国文化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问题及跨文化适应能力。

2.5研究结果。

2.5.1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表现

雷龙云等对北京几所高校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情况平均处于中等水平,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均分及多个因子均分高于国内大学生。其中33.3%的来华留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明显高于我国常模22.1%,表明来华留学生是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特殊人群,有必要列为心理健康初级预防的对象。胡芳等对安徽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在校来华留学生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留学生的恐怖、强迫、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均分显著高于我国青年的常模,很多来华留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孙颖等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李繁等调查表明,留学生在华留学期间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恐惧不安的心理状况。周丽霞等调查显示,来华留学生的总体社会文化适应状况良好。伍志刚等对中南大学在读的来华留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研究显示,留学生更容易出现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现象,且显著高于我国学生和中国青年的常模。

总体而言,我国的研究者较为关注留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少深入到不同层级的留学生乃至不同个体的心理进行研究探讨。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不同来源地、不同来华时间、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等各个微观层面的个体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更为细致的表现及各个层面间有何制约和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可以使用纵向研究法考察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情况。通过对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纵横向研究,这将为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教学等方面奠定基础,可能使各个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社会心理支持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研究方法。本文所收集的资料显示,大多数是单独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少部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二者的结合可以让我们的调查分析更准确和科学。调查者多采用SCL-90。不少文章也运用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借用了其他调查问卷,然而大多数自行设计的问卷由于其信度与效度低,使得调查问卷的评价质量低,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3.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必要性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不容忽视,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他们在社会适应、人际交流、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留学大国,我们应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论证,找出留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4.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干预的建议

4.1制定目标,积极应对。

鼓励留学生积极面对心理上的阴影和困惑,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熟悉当地社会文化环境,树立信心,提升自我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此外,应尝试用异文化的视角和世界观去应对压力,努力提高自己在异文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4.2新旧朋友,共同努力。

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家人或原来朋友、同学,让他们能倾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并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要鼓励留学生积极融入新环境,建立新社会关系,从而可在平时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帮助,也能尽快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4.3互通互融,加强沟通。

留学生的管理者应切实了解每位留学生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并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努力为留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生活环境,减轻留学生的心理压力。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关注留学生的需要,让留学生对异文化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4.4开展学习,强化服务。

可以开设各国文化、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生活礼仪等选修课程,让留学生正确认识所在国的文化、习俗,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和文化适应问题。此外,我们应不断强化自身服务,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信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对预防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网站《2012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63/201303/148379.html.

[2]陈玳玮.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Z].2010.课题成果,2010.

[3]何森,陆一唯,刘免等.来沪美国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问题[J].青年研究,2008,10:27.

[4]龚晓梅,刘爱真.来华印度留学生的跨文化压力调查对管理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2):40.

[5]陈奕容.多重动因结构:华裔留学生来华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兼与非华裔留学生对比[D].厦门:厦门大学,2007.

[6]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89-90.

[7]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81-183.

[8]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49-250.

[9]李加军.问卷调查法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应用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6-50.

[10]程艳艳.浅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J].青年文学家,2011(5):181-183.

[1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9-22.

[12]杨洋,朱莹.高健.天津市高等院校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3):160.

[13]WardC,Kennedy A1 the measurement of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9,23:659-677.

[14]雷龙云,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29.

[15]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41.

[16]李繁.80例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PTSD关系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7.

本文为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青年基金项目“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2013-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家麟 沈洪兵 郑爱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个性化检索论文下一篇:银行业发展探析论文